现代都市连载
以刘闪刘禅为主角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网文大神“排骨”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5-12 09:1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修版》,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刘闪刘禅为主角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网文大神“排骨”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崇德殿内。
“陛下,东吴兵进永安,北伐大军未归,越巂(yuè xī)郡再生叛乱,这该如何是好?”
“越巂郡?拿地图来!”刘闪疑惑地说道,他确实不知道这个郡在什么地方。
刘闪接过地图,仍是一脸的懵逼,索性起身至殿下,来到邓芝身旁问道:“邓将军,这……”
邓芝诚惶诚恐地指着地图说道:“陛下,自丞相平南之后,将南中地区分为越巂、牂牁(zāng kē)、益州、永昌、云南、兴古六郡。其中越巂郡以邛都县为治所,下辖15县,郡内约有6万余户,人口约41万人。”
“有这么多人?还仅仅是越巂郡?”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
“陛下,南中六郡一共40多万户,人口总数300万左右!”蒋琬补充道。
在这个时代,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南中,竟然有300多万人口?竟然比吴国还多?刘闪大惊之余却在疑惑,诸葛丞相为何没有善加利用这块资源?
刘闪琢磨一会儿,很快就想到了原因:这个时代不像一千多年后,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多民族的观念。不论是秦代还是汉代,统治者的行政、经济中心,都在富庶的关中汉人聚集地区,谁也看不上边远“外族”的这块“不毛之地”。
诸葛亮亦是如此!他始终心系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对南中地区实行的是“自治”政策,除了用南中部分兵员组建过一支“无当飞军”之外,可以说对南中地区不管不顾,只要这里的“蛮夷”不造反作乱就行。
“南中”,指的是云、贵和四川南部,也就是大渡河以南;在一千多年以后,这些地方跟关中和其他地方一样,都属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主权国家!由此看来,诸葛亮对南中的各种政策是多么的狭隘!
当然,刘闪并不是否定诸葛亮的功绩,他对诸葛亮极为敬仰。刘闪正是有着一个国家多个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才不会“嫌弃”这块蛮夷之地。
刘闪发现了这么大块肥肉,对越巂郡的局部叛乱就没那么在意了,心里考虑更多的,是平乱之后的治理措施,绝不能平乱后一走了之!
“如今之计,朕以为,可令附近边城和各郡县严防死守,待北伐大军归来之后再派兵平乱,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刘闪说道,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自己是个皇帝。
“陛下,臣以为,平乱之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蒋琬上前一步说道。
“不知大将军有何高见?”刘闪问道。
“陛下,臣举荐一人,他只需引兵五千,不出一月就能凯旋!”
“何人?”刘闪欣喜地问道。
“关索!”
“关索?”
刘闪一听到关索二字,顿时震惊不已:难道真有此人?
刘闪读过的《三国志》中并无此人,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关索在诸葛亮南征时短暂地出现过一次,此后再无关索的记载,并且后人都认为《三国演义》的可信度很低。
一千多年后的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关羽只有两个儿子:其中关平是他的义子(实为长子),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关兴是关羽的亲子,诸葛亮北伐时,关兴出任龙骧将军、左护卫使,不久后因病而死。
民间传说《花关索传》中,曾有关索的详细记载:据说关索随诸葛亮南征时,与孟获之女花鬘交锋,花鬘不敌坠马,关索不忍杀害,便放了她一命;后来关索遭擒,由于花鬘钟情于他,于是二人暗订婚约;孟获归顺之后,二人在诸葛亮的撮合下成婚。
然而,这毕竟是民间传说,其间掺杂了老百姓对关羽将军忠义之举的感慨,“关羽还有个活着的儿子”是所有百姓的美好愿望,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陛下,正是关索!前将军关羽的三儿子!”蒋琬自信地说道:“关索之妻花鬘正是南王孟获之女,此次越巂的叛乱,并非孟获挑起!只要关索领兵前往,必得孟获相助,平定叛乱将指日可待!”
此时北伐大军未归,能立刻调动的,只有卫戍成都的六千兵卒,个别大臣担心成都的安全并未表态,刘闪未经考虑就命人传关索进殿。
在等待关索的时候,刘闪了解到,现在的关索正当26岁。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遇害,当时,11岁的关索已经练就一身武艺;关索流落荆州时,曾在匪徒手中救过鲍员外的三女儿,鲍家见关索年少有为,便将三女儿许配于他,此女正是传说中的“鲍三娘”。
后来,关索几经周折回到成都,承父之志欲报效汉室,便投于诸葛丞相帐下效力。
由于张苞、关兴早逝,诸葛亮不忍英雄绝后,几次北伐都没让关索同行。其实,不仅仅是关索,几位将军的后人都被诸葛亮赋予“闲职”。
张飞仅存的次子张绍,虽有一身武艺却只担任了武库令;赵云之子赵广、赵统也被要求前去守孝,守孝期满之后,仍然只负责兵器生产的闲职。
进殿拜见后,关索对南征平乱充满信心,刘闪跟诸葛亮一样,也有着相同的顾虑,问其有何要求时,关索大义凛然地表示:将兄长关兴之子关统、关彝托付给李遗照料,除此之外,再无顾虑。
原来,关羽还有一个女儿,她名叫关凤(关银屏),嫁于李恢之子李遗为妻。刘闪得知原委后自然表示同意,同时对关索的忠义十分钦佩。
同时,刘闪也在感慨:大汉有此忠义之士,何愁复兴无望?
就在关索领命而出准备散朝时,刘闪特意让膳房送来鸡汤。众臣得知,这是几十只斗鸡熬的汤后,无不欣喜万分,感激涕零。
喝过鸡汤后,刘闪没忘记巡视武库的计划。
刘闪了解到,生产制造兵器的地方人员非常复杂,考虑到向宠未归,并且卫戍成都的兵卒已被关索带走,刘闪担心自己遇上影视剧中的行刺事件,让黄晧准备了一驾普通的马车,顺利出宫后直奔武库。
诸葛亮在世时,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本应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兵器生产、储藏等事务的的“少府”只能处理一些宫内的闲杂之事。
虽然“没有”少府,诸葛亮仍然按照先汉的旧制,设置了“考工令”、“佐弋令”和“武库令”。其中“武库令”专门负责兵器的储存和发放;“考工令”则负责生产刀剑甲胄和攻城器械,“佐弋令”专门负责生产弓弩。
现在的武库令,正是前面提到的张绍,前“车骑将军”张飞的次子。
张绍自然认得刘禅,简单的行礼后,张绍向刘闪介绍了当前各种兵器的数量和性能。
现在的大汉主要以步兵为主,武库内多是刀、剑、长矛、戟、弓箭和弩等常用轻型兵器,现有数量仅够装备1万士卒。
刘闪毕竟来自一千多年后,他对那些近身作战的刀、剑、矛不感兴趣,详细询问了士兵常用的轻弓和重弩的射程。
据张绍的介绍,弓兵常用的普通弓,如果以箭雨的形式呈抛物线射出,其最远距离约在120米左右;如果要精确射击,其有效距离不会超过30米。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通士卒,一些臂力惊人的壮卒或将军则另当别论了。
弩比弓箭强得多,但是制造过程繁琐,它的数量也少。弩的张力以“石”为单位,最强的弩张力约为8石,其射程约在280米左右。再强些的则是“蹶张弩”,其射程也不过450米。
这些数据让刘闪有些失望,自己曾看过一些纪录片,里面提到秦、汉时期,有一种射程和杀伤力更强的“床弩”,可自己提出这个词时张绍却一脸的懵逼。
出蜀栈道,狭窄难行,武库内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刘闪没有见到传说中的“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心头很失望,怀疑是不是历史记载有误。
刚才与张绍交流的过程中,刘闪感觉到极大的障碍,暗想是不是应该将一千多年后的各种计量单位,如“公斤”、“米”、“牛顿”等等全照搬过来。
回宫的途中,刘闪注意到满大街都有女子在活动,各个年龄都有,并不像自己了解到的“封建社会”。
其实,在先汉以及现在的三国时代,女性相对还比较自由,其地位远远高于其后的许多封建王朝,因为儒家礼教对女性的禁锢教条,还只在初级阶段。
汉武帝时期,他不分尊卑和性别任用人才也是一大执政特色。“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思想是从宋代才开始兴起,明、清时期到达顶峰,相对于这些时期,汉代的女子,确实比较幸运。
回宫后,刘闪直奔张皇后所在的永宁殿。
这不是刘闪想看看张皇后有多丑,而是她的弟弟张绍向自己提了个“不情之请”:想为姐姐求一封“废后”的诏书和“休妻”的休书!
历史上可能没有这些记载:朝中现在的张皇后名叫张星彩,她是张飞的大女儿,张绍的姐姐;而那个名叫张星忆的张贵人是张飞的小女儿,是张绍的妹妹。
很明显,张绍已经知道,自己的姐姐虽然身为皇后,却入宫十年未得到宠幸,就算贵为皇后又如何?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少府”应该是下属官员最多的官职,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管、乐府、考工、左戈、居室、园匠、东、西织等等。其中很多是宫内杂职,但左戈和考工属军械生产。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步骘心急火燎地赶到信陵,将自己出使的经过,详细告诉了陆逊,姜维拒不撤兵的决定,已经在陆逊的意料之中。
“丞相,这批粮草数目巨大,尚需三到四日才能送到信陵。若要送到秭归城下,需要的时间会更多,恐怕朱将军等不了那么久啊!”步骘犹豫着问道:“若没有刘禅的旨意,姜维真会撤军?刘禅真会与我罢兵结盟?”
“哼!”陆逊冷哼一声,并未说话。
“陆丞相,刘禅破格升任姜维为大将军,并且重用魏延,这些足以看出其雄心壮志!魏国企图进犯汉中时,刘禅也不曾让姜维退兵北上,甚至为了让姜维安心,不惜御驾亲征,说明刘禅已经不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真会同意结盟?”步骘再次问道。
“步丞相,你错了!”陆逊冷冷地说道:“这批粮草确实是真的,陛下的手书也是真的。不过,我与姜维“罢兵讲和”之事却是假的!”
“陆丞相,你的意思是……”
“哼!我从未想过真正地罢兵言和!”陆逊喝了一大碗酒,冷冷地说道:“我已做好跟姜维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十五万斛粮草确实会运来,不过,它不是“交换和平”的筹z码!而是我这十万大军的军饷!”
“陆丞相……这……这是为何?”步骘大惊失色地问道。
“步丞相,陛下之所以写那封手书,之所以让你为使,这些都是本相的建议!”陆逊自信地笑道:“本相的目的很简单:假意讲和,击其暮归!”
“击其暮归?”
“不错!当年高祖采用韩信之计,假意与项羽讲和,趁着项羽回师时“击其暮归”,一战定乾坤!”陆逊又倒上一碗酒,自顾自地大喝着。
“既然如此,那……被困的朱将军又咋办?”步骘惊恐地问道:“我被困的两万多兵卒又咋办?”
“步丞相,如今,粮草还未到信陵,你可先稳住姜维。”陆逊慢慢地解释道:“我在信陵暂留五日之粮,你可将城中剩余的一万斛大米送至秭归。然后告诉姜维,这是最先起运的一批,剩下的很快便能到齐。”
“陆丞相,你的意思是……稳住姜维,劝他先把这批粮草给朱桓送去?”步骘似乎明白了陆逊的意图。
“不错,姜维必会同意!届时,你可跟随押粮队,督促姜维将部分粮草送到朱桓手中,然后再去一趟成都,说服刘禅,颁发一道圣旨让姜维撤兵!这样一来,只要姜维离开秭归城,我就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击败!”
……
秭归。
得到一万斛大米的姜维也不含糊,立刻命人将其中的五千斛送到巴东隘口。
这批粮草虽少,但至少可让被困的吴兵挨过几日,步骘不敢要求姜维多送,更怕姜维耍诈,于是按照陆逊的建议,与运粮队一路同行。
然而,步骘做梦都没想到,这批运粮的蜀兵,他们每走出两三里就要停下来,休息半个时辰后再缓缓起行;而且,他们到了傍晚就安营扎寨。
一整日下来,这才走出不到二十里!
步骘知道朱桓粮草已尽,心头无比着急却又无可奈何:自己在吴国是左丞相,如今,跟着蜀兵的押粮队一路西行,此时屁都不是!他根本就使唤不动这些蜀兵,也没人买他的账。
第二日也是如此,运粮的蜀兵磨磨蹭蹭地走出二十里,很快又到了傍晚。
步骘琢磨着,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恐怕再过十日也到不了巴东隘口,朱桓哪能坚持那么久?
步骘心急火燎,连夜赶回秭归。
“大将军,宗大人,如今,两国很快就将结盟,亲如一家!这运粮之事,还是不劳大将军出马……”
“哦?步丞相,这是何意?”姜维云淡风轻地问道。
“大将军,我觉得,运粮之事……还是不便劳烦你的士卒……若大将军同意,我可派五百士卒前来运粮,至于你的运粮队,还是回城中休整,这样岂不更好!”
“步丞相有心了!既然如此,你可调来五百兵马,亲自运粮!”
眼看姜维已经同意,步骘不敢再耽搁,匆忙道谢后返回信陵。
……
步骘带着五百吴兵,追上蜀军运粮队时已是第三日傍晚,双方运粮队办理交割后,步骘不敢延误,立刻让运粮队连夜起行。
然而,步骘的运粮队还没走出两里地,几十辆粮车全都趴了窝,根本就没法修复。
步骘无奈,只得再次返回秭归。
“大将军,我运粮队接收的粮车,才走出两里地就全部损坏……”
“嗯?”姜维不悦地说道:“步丞相,你这是何意?”
步骘明知运粮的蜀军在搞鬼,知道他们故意破坏了粮车,却又不便挑明,于是说道:“大将军,可否再借我五十辆粮车?如今,两国已经结盟……”
“步丞相!”姜维打断步骘的话,慢慢地说道:“并非我不借给你!而是,城中已经无粮车可用!”
步骘自然不相信,宗预又说道:“步兄啊,你是有所不知!秭归至永安一线道路崎岖,粮车极易损坏。因此,我军运粮时,只敢日行二十里,否则,粮车必坏!”
虽然宗预满脸的诚恳,步骘仍然不相信,一直缠着姜维和宗预,希望能借到五十辆粮车。
经姜维同意后,步骘寻遍了整个秭归城,确实如姜维所言:城中,再也找不到一辆可用的粮车。
步骘心急如焚,宗预和姜维却在一旁为自己的粮车惋惜,似乎被围的两万多吴兵跟自己毫无关系!
不错,事情确实是这样,真的毫无关系!在姜维和宗预看来,他们只是敌人,饿死活该!
正在万般无奈之时,秭归城东,正好有陆逊的几十辆车,带着两万斛粮草过来!
步骘急忙阻止那些吴兵卸粮,求爹爹告奶奶地说了很多好话,姜维终于同意,让新来的五百吴兵将这批粮饷送去巴东隘口。
……
第七日。
步骘已经身心疲惫,跪在秭归与巴东之间的小道上,泪流满面地仰天他叹:“朱将军!潘将军!我步骘这把老骨头,确实已经尽力啦!亡你们的不是我步骘,也不是姜维,更不是陛下……你要怨,就怨这老天爷吧……”
步骘掩面痛哭,此情此景,一千名押粮的吴兵也无可奈何:吴国的粮车多是双轮车,也有几辆四轮的大马车。这种车,在吴中的道路上装个几百斤也可畅行无阻,可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唯有蜀军的独轮车可以勉强通过。
哭泣后,步骘仍未放弃最后的希望,他擦干眼泪后,留下二百吴兵看守粮草,令另外的八百名身体稍强的吴兵,各自背起一袋粮食继续赶路。
这几日,每天都有不同数量的粮饷运到秭归,姜维始终以“粮草不足十五万斛”为由拒绝撤出秭归。
陆逊对此也十分无奈,因为到现在为止,确实不足十五万斛,他只得咬咬牙,让吴兵继续运粮。
从秭归往巴东这一段路,越靠近巴东越发难行,步骘前几次经过时没怎么注意,现在终于理解到“蜀道难行”并非虚言:八百人的背粮队,到达巴东城下时,已经不足三百人!
巴东城外,朱桓和潘濬等人,正在一众蜀兵的“保护”下,跟吴懿喝酒吃肉,步骘疑惑地上前问道:“几位将军,你们怎么在这里?你们麾下的大军呢?”
朱桓和潘濬都摇了摇头,长叹着气没有说话,吴懿放下酒碗,豪爽地说道:“步丞相,一路辛苦,来,来,来,咱喝一碗!哈哈哈!”
吴懿将步骘强按在凳子上坐下,给他倒了一大碗酒,然后说道:“如今,我大汉与吴国重归于好,咱们两家,终于可以尽情地把酒言欢了!招呼不周,请多包涵,哈哈哈!”
步骘满腹的疑惑,喝下一碗后几番询问,这才得知:朱桓麾下的两万多吴兵,他们实在饿得受z不了,屡次试图冲破围堵都以失败告终。
在损失五千多人马后,爱兵如子的朱桓无奈地下令,让士卒向蜀军投降!然而,吴懿不愿接受四千多伤兵的投降,他们已被送往建始。
这场宴席,是吴懿听闻吴、蜀两国很快就要“结盟”,专门用于款待几位同盟的将军!
步骘听闻,犹如晴天霹雳,赶紧向吴懿告辞,往成都方向飞奔奔去。
步骘的目的很明确:尽快让“联盟”之事坐实!必须让刘禅下一道圣旨,必须要让姜维撤出建平郡!若拖延太久,必会生变!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