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选篇章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

精选篇章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

汾清三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作者“汾清三杯”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芈华扶苏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主角:芈华扶苏   更新:2024-06-17 22: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篇章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作者“汾清三杯”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芈华扶苏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精选篇章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精彩片段


子婴封赏的消息,顿时如一阵风一般传了开来。

第一个知道的,还属国夫人,她只是诧异了一下,就猜到了是大王玩的把戏。

一个三岁的孩童,能有什么奇谋?

肯定是大王,故意把这计谋的功劳,算在了子婴的身上,和那王贲一唱一和。

国夫人猜测的不错,事实大致如此。

可大王,就是封赏了子婴,只是田地和奴仆没有兑现。

这在国夫人看来,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爵位,可大王这般疼爱子婴,还是让国夫人妒忌不已。

至于其他的子嗣们,压根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紧跟着,咸阳城内的百姓全都知晓了。

整个城内热闹无比,这等王族的奇事,是这些市井小民最喜欢乐道的。

上一次这般热闹,还要属芈家倒台。

可谁曾想,这才一个多月的功夫,芈家留在宫内的小公子,就获得了这等赏赐。

军功对于王族来说,并不高,可这是不是释放了一个信号?

大王要召回芈家了?

这一日的咸阳城,热热闹闹,风声自然也传到了芈家这里。

可芈家大门紧闭,没有一人多言。

自从大王灭了赵国、魏国、韩国后,各国的贵族都搬来了咸阳居住,这种高门大院,平日里却紧闭府门,却也常见。

而此刻,芈家内,芈华望着王宫的方向默默流泪,这仅留的孙子在宫内过的好,她便知足了。

至于城内百姓所言,芈家重回王宫,芈华倒是不敢想。

芈家此刻,只有子婴一人在宫内,他得立下多大的功劳,才能免了芈家的罪责?

恐怕得诛灭楚国才行,可他才三岁啊。

三岁的小孩能有什么建树?芈华只想着自己的孙子平安即可,现在的芈家在咸阳深居简出,这样的平安已是很满足。

待到消息传到了雍城,王翦正领着一帮子新兵操练着。

他对大王所说,自己是因病退下回来养病,可带了一辈子的兵,闲不下来。

正好,在这雍城有着新兵的兵营,平日里他也是来负责训练着新兵。

等到王燕拿着书简来找王翦时,王翦一脸的诧异,愣了半晌,愁眉道:

“燕儿,这可不是好事啊。”

王燕闻言一呆,问:“怎不是好事?子婴获得赏赐说明大王疼爱他,他过得好,我自然安心。”

“唉……”王翦叹了口气,“我这外孙,乃是大王长孙,你那夫君都已成亲,还未立为太子为何?”

王燕心中知晓这些,可嘴上却未回答。

王翦继续道:“这一来,是不讨大王欢喜,这二来……”

王翦顿了顿,望向了王燕,看她一脸的茫然,摇摇头继续道:“二来,这芈家太过强大。”

芈家太过强大?王燕满脸的疑惑,“这,这有什么关系吗?大王的父王,不就是靠着华阳夫人一脉才上位的吗?”

“那是自然。”王翦点点头,“所以大王害怕芈家,你不想想前几年的咸阳宫中政变?”

王翦说的,自然是嫪毐的叛乱,可王燕实在无法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

“赵姬乃是赵国人,吕相国可也是赵国人呐,他们手眼通天,若不是当初我竭力护驾,恐还真被嫪毐得手。”

听到父亲的话,王燕呆住了,这等宫内的事,王翦可从来不说。

王翦叹了口气继续道:“大王吃了赵姬的苦头后,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有一个强大的母系家族,所以……大王让昌平君,去守了陈郢。”

听到这始末,王燕心中震动,忍不住惊呼道:“你是说,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大王?”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嬴政看着站在自己跟前的长孙,愣在原地。

这小子怎么顺杆爬?

这清澈的眼神,坚毅的表情却又不像装出来的。

可这些竟然是发生在自己这三岁的长孙身上,嬴政一时间有点哭笑不得。

身后的芈家众人,惊诧万分,没想到这子婴竟然这般滑头,原本要去雍城流放三年。

可他却这般要和大王一起,接受这“口食减半”的惩罚。

这小子明明是喝奶的好吧……还有一个乳娘在宫内伺候着。

看着发愣的嬴政,子婴吸了吸鼻子,道:“大父,答应子婴,不要赶我走。”

听到长孙的话,嬴政深舒了一口气,这才是这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吧,毕竟他才三岁。

否则三岁就有这般不要脸的性格,岂不是比当年的自己,还要懂得生存之道?

嬴政心里想笑,可又笑不出来,身后的百官还在等着自己,他在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眼眸望向了身后的王燕和扶苏,可扶苏此刻依旧低着头不敢看自己一眼,这让嬴政很失望。

看来扶苏必须去雍城锻炼锻炼,让王翦好好教导一番,可这软弱的性格,得让他媳妇王燕看着。

可生母分别,自己这长孙怎么办?

略微思索了下,嬴政就释然了,自己当初也是颠沛流离,不也成材了么?

何况这子婴,还有自己这个大父呢!

想到这里,嬴政便道:“好,既然这样,你就跟着我吧。”

说罢嬴政转头朝着章台宫内走去。

子婴心中大喜,自己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自己这个爷爷刚才可是说跟着他,按照他脸皮厚的性格,自然是把这个王命执行到底。

他回头望了一眼自己的母亲,见王燕笑脸上带着一丝泪花,子婴心中一阵温暖。

一咬牙,一路小跑跟着嬴政,小手捏住嬴政的玄袍,快步跟了上去。

……

章台宫内。

此刻,百官皆已到场,按照时辰大王应该早已进殿,可众人并不奇怪。

门前的芈家如此显眼,大王处理自然需要一些时间。

对于芈家的处罚,众人难以猜测,这一次,秦国大伤元气!

原本打下的楚国领土,此刻已经被项燕收回,据昨夜逃回城的李信和蒙恬所说,项燕已经举兵围困大梁城,想要给魏国复国。

王贲自从水淹大梁城,灭亡了魏国后,一直在大梁城内驻守,以平叛着魏国士族的反叛。

原本秦国的强大,让这些士族不敢冒头,可蒙恬和李信在城父的大败,让这些士族看到了希望。

如果项燕攻下了大梁城,真的让魏国复国成功。

那这一年秦国所打下的土地,将要全部丢失。

此刻,急需大王拿定主意,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可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反叛的人太过重量级,太过让大王难办。

群臣沉默不语,等待着大王的到来。

片刻后,嬴政从侧门迈步走上高台,看到大王的到来,众臣才舒了一口气。

眼下提振全国士气的,也只有高台上的嬴政。

可当众人看到大王身后那一抹幼小的身影时,大殿内皆是此起彼伏的疑惑声。

这是谁家的孩子?

为什么拉着大王的衣袍?

身旁的蒙毅和赵高为什么不管不顾?

眼尖的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是大王的长孙子婴啊!

为什么子婴会出现在这里?一个不会说话的三岁幼童在这是何意?

众人疑惑不解,直到嬴政走到了座位旁,大家才安静了下来。

嬴政面露哀伤,转身面向群臣,刚想坐下去,这才想起自己的衣袍还被子婴给捏着。

一旁的赵高眼疾手快,立刻低头侧身,低声道:“小公子,大王要落座了,你松手吧。”

子婴这才松了手,可他自然地站在了座位的一旁,这原本是赵高站立的位置,这时候他只好往旁边靠一靠。

嬴政并未坐下,目光扫视了一圈后,深吸一口气道:“今日,是我大秦之殇,我大秦二十万锐士几近全军覆没,这一切都是寡人的错!寡人用人不善!”

浑厚的嗓音传遍大殿,有的大臣止不住伤痛,立刻掩面哭泣。

望着眼前这近百名的官员,子婴深吸一口气,这就是整个大秦的核心层,大父的一句话,就让有的官员配合痛苦。

这就是权力吗?

嬴政还想说些什么,可人群中已经有人让出一条道。

只见,两位光裸着上身,双手背负的武将快步走来,走到大殿前立刻扑通跪了下去。

“请大王降罪,我等辜负了大王所托,使得二十万将士战死沙场,请大王赐死!”

来人竟是蒙恬和李信,他们昨晚才回到咸阳,把这个震天的消息传了回来。

“你二人有何罪?有罪的,是那昌平君!他辜负了寡人的厚望,公然反叛,这才是导致这次大败的罪魁祸首!”

说到此处,嬴政带着怒意继续道:“你俩起来,我还未认输,往后的仗还指着你俩去打呢。”

蒙恬和李信听罢,失声痛哭低头也不起身,还是身旁的大臣劝说下,这才勉强起身。

顿了顿,嬴政继续说道:“这一战还未完呢!既然二十万大军无法攻灭楚国,那就再派三十万,六十万!就算楚国有项燕这等名将,也一样要在大秦的铁骑下崩溃!”

这话一出,犹如油锅里遇到了水,立刻沸腾了起来。

大王竟然还要攻打楚国?

眼下楚国四十万大军在函谷关外驰骋,正是风头正盛,最稳妥的方法自然是避其锋芒。

这几年大秦连年征战,四线开战,国力耗损,加上这一次的大败更是雪上加霜。

见台下窃窃私语,嬴政的目光犹如刀子一般在每一个人扫过,大殿立刻又安静了下来。

站在现场的子婴深吸一口气,这就是帝王的霸气啊!

一个眼神就震住了群臣!

嬴政发问道:“怎么?这仗不能打?”

望着大王的目光,李信和蒙恬立刻低下了头,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让他们统帅几十万大军,碰上项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城父之战,两人的锐气已经被项燕的打没了。

“大王,臣觉得眼下不可再战!”忽地,一人走出人群,高声道。

嬴政望了过去,发现竟是李斯,他掌管各地军需粮草,后勤全部得靠他。

嬴政没有发怒,问:“为何?”

“眼下秋收已过,军需粮草已经收缴完毕,分发给了各路大军,此次若是再战,恐有损国之根本。”

“是啊,大王请三思!”

“请大王三思!”

见李斯出面,其余群臣均附和应道。

毕竟,楚国主力尚在,秦国可没有国力,再来一场长平之战。

何况,眼下的楚国内部堪忧,楚王负刍篡位当王,根基不稳,昌平君叛秦也是基于此,帮助负刍稳定其他士族。

若是大秦继续派兵进攻,反而会帮助负刍稳定统治,一心对付大秦。

只要大秦等到几年,楚国内部必然大乱,这是大部分臣子内心的想法。

望着这群臣子,嬴政的内心无比失望,这些道理他都知道,可大秦并不惧怕强大的楚国!

他轻叹一口气,面向群臣问道:“你们都不赞同继续攻打楚国?”

台下一片沉默,这已经给了嬴政答案。

整个大殿内,死一般的沉默,忽地,一道轻微的童声响起:

“我赞同!! ”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众将齐心,均愿与谋划者共享军功,共攒得173颗头颅,让大王按律进行嘉赏!”

赵高读完,顿时整个大殿内沸腾了。

原来这军报里,还有这一段话,王贲和将士们竟然要分出这些个军功给谋划者。

足足173颗人头!

这个军功实在太过骇然,最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愿意分享出这个军功。

什么时候,大秦的军功这般的被人嫌弃了?

原本,百官以为,能抢了项燕的粮草,这是王贲将军有勇有谋的结果。

可谁曾想,这等计谋,原来是有人出的。

谁人出的?

首先可以排除大王,大王可是不需要军功的,而大王身边只有两个亲信,一个是赵高,一个是李斯。

赵高主管刑罚,可不懂得怎么打仗,倒是李斯掌管兵马后勤,对于敌军调度粮草的方法和时机,比一般人要看得远。

李斯的可能性更大!

不少个大臣们,都已经望向了李斯。

而王绾则是更直接,已经上前拱手恭喜了,“恭喜啊,李大人。”

有王绾开了头,其余人也生怕落了后尘,顿时不少人围了过来,对着李斯拱手道喜。

李斯闻言,连忙摆手道:“诸位大人,恭喜错了,我才疏学浅,岂是能想出这等计谋的人呐。”

“那?那能是谁?”

众人不解,顺着李斯的目光,望向了高台。

台上,大王坐着搂着自己的孙子,正笑眯眯地望着众人,而赵高和蒙毅站在一旁。

李斯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台上的人出的计谋。

蒙毅虽为武将,可并未参加过实际战斗,军事经验不足,不会这等奇谋。

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赵高的身上。

被众人这般盯着,赵高也觉得浑身发毛,“别望我呀,我哪会什么行军打仗?”

也是,赵高哪里会什么调兵遣将?

不是赵高能是谁?

台上还有其他人吗?

众人皆是不可思议地望着大王,那这台上不就只有大王了?

好你个王贲啊,这等拍马屁的方式,实在过于丑恶。

竟然,想要军功分给大王?

大王需要军功吗?

“都别猜了!”嬴政笑着颠了颠了腿上的子婴,道:“正主在这呢。”

子婴差点被大父给颠了下来,小手忙地捏住了嬴政的衣服。

众人错愕地望着子婴,三岁粉嫩的小脸此刻还有点不高兴。

好半晌,才有人问:“大王说的是小公子?”

三岁孩童,竟然出了个奇袭运粮队的计谋?

这是何等的匪夷所思,可看大王和李斯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

百官的反应,嬴政很是受用:“怎的?我的孙儿就不能是出谋划策的人?”

大王这么一说,精明的人已经拱手道喜了。

可李斯心里清楚,虽说是子婴开了个头,可这计谋最终还是大王想出来的。

只是军报上,把计谋推给了子婴,说是子婴一人想出来的计谋。

可没想到这王贲,竟然顺杆爬,好家伙,直接让下属把一半的军功分给子婴。

人家可是大王的长孙,生下来就有爵位,哪里需要这点可怜的军功?

可李斯哪里知道,这些军功乃是王贲下属心甘情愿让出来的,一方面是真心感谢,另一方面,也是让小公子,在这咸阳王宫内,能有些依仗。

三岁的小孩,离了爹娘,这帮个王贲手下的老将士能帮衬个自然要帮衬。

可古往今来,哪有给自己孩子封爵位的?

可看大王的意思,真的要给自己的孙子封个爵位?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事实上,李斯确实猜到了大王的想法。

能在这个节骨点问这个问题,一定不是大王心血来潮。

大王盯着小公子的去向,问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显。

能破楚国者,王翦是也。

可王翦年岁已高,这一次更是称病回家养老,不知道大王是真的要召回他么?

听到李斯说完,扶苏却是笑了,“怎么?话就说一半,继续,到底是才合适。”

“大王,适合统帅六十万大军的人选,非王翦莫属。”猜出了大王的心思后,李斯放心地说出了答案。

扶苏闻言,没有回话,半晌后才点点头。

可紧跟着又叹了口气。

“大王不必叹气,王翦虽然固执,可小公子已经前往雍城,搞不好能说服王翦将军。”

扶苏转过头来,望着李斯,眼眸中有着赞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都被他看穿了。

能在自己惆怅的时候,出言安慰,这李斯挺上道的。

“王翦是个倔脾气。”扶苏开口道,“这去雍城养病,摆明了就是生闷气,估摸着现在正等着我登门呢。”

年初商议,王翦要六十万大军才能伐楚,可李信才要二十万即可,扶苏选用了李信的计谋,王翦则称病回了雍城。

可眼下,李斯大败而归,倒是真的需要六十万大军时,却只有王翦合适,他不正等着大王上门谢罪么?

“大王,我观小公子人中龙凤,虽三岁,可已通人事,想必他知晓大王难处,此次前去乃是劝导王翦将军。”赵高见缝插针上前劝慰。

“是啊,大王,小公子这等聪慧之人,臣可是闻所未闻,一定能够带着王翦将军归朝。”李斯也附和道。

听到两人夸赞自己的孙子,扶苏听完很是受用。

带着笑意道:“子婴……确实不错,可别依仗人家一个三岁的孩童,等到人马调度齐全,你二人随我去一趟雍城。”

“诺!”

……

咸阳距离雍城并不远,三日的路程便已快到。

还未到城门口,坐在马车里的子婴,就听外面来报:“将军,雍城外,有一队人马正在等候。”

蒙毅点点头,转身对着马车整箱禀报,子婴掀起帘子自己出来了。

“想必是我娘亲,在等着我了。”

……

刚出咸阳时,子婴就派遣了信使去了雍城。

估摸着扶苏夫妇早就在城外等着了,几个月不见,王燕也是想儿子紧了。

等看到车队,不等车队走近,她倒是直接骑马赶了过来。

这时候的子婴,正站在马车上,只看到一袭红衣的人冲了过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王燕单手提了起来。

“子婴……想死为娘了。”王燕搂着子婴就扶着上了马。

蒙毅早就看到了王燕,自然没有阻止。

可没想到,这王燕竟然抱着子婴就朝着雍城赶了过去。

无奈之下,蒙毅只好带着其余人,朝着雍城而去。

感受到脸上的泪水,子婴也是抽噎了一下,低声道:“娘亲可好?”

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王燕却是哭的更厉害了,当初在章台宫外,听到子婴开口说话。

王燕感动不已,可转眼间就与儿子分别了。

每天在雍城,就是担心子婴吃不好穿不暖的。

这算下时间,都过去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听到自己儿子竟然被封侯了。

也是大感意外,没想到子婴一个人在王宫内,过的比自己想象中的好。

这反而让她有了一种失落感。

到了城门外,子婴却见一帮子身穿铠甲的将士,早已等着 了,而另一边,却是一大群的百姓,在翘首以盼。


你出兵了,他就躲进草原,你撤退了,他就又杀了回来。

而匈奴多是骑兵部队,十万之众就是十万骑兵,就算把六国所有的骑兵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十万。

想要完全消灭匈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何况,匈奴地界只适合种植水草,压根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在中原国家看来,不过是荒芜之地,打下来也没多大用。

若是这一次不处理好匈奴的事,恐怕和楚国的决战,会受到牵连。

听到无人应答,蒙恬这时候走出人群,请命道:

“大王,在下请命,前往上郡守卫边疆。”

见有人愿意去上郡,扶苏心中宽慰,而又是蒙恬,更是心中大定。

这个节骨点,伐楚的大将还未公布,这些所有的将军,都有可能会去带兵攻打楚国。

打下楚国,这可是大大的军功啊。

这个时候蒙恬要去上郡,等于放弃了军功的机会。

这让不少的武将内心,生满了佩服之意。

扶苏心中也清楚,可嘴上还是问道:“你若去了上郡,如何对敌?”

“回大王,骑兵之道强在冲锋,我大秦战马虽然不如匈奴,可若是采用步兵方阵稳扎稳打,破了那骑兵冲阵,匈奴……不足为惧!”蒙恬心中早有战法,此刻说出来也是自信不已。

扶苏闻言连连点头,赵国采用的是胡服骑射,参考匈奴人的战法,秦军也擅骑射,可马匹没对方多,听得蒙恬的计划,忍不住拍手称赞。

“好,你既有对敌之法,今日朝会结束,便领了虎符去上郡吧,待到退了匈奴,寡人再给你摆宴庆功!”

“谢大王!”

退了匈奴,这句话谈何容易?匈奴之患,哪有这么容易解决的。

蒙恬此去,不少人心里都清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蒙恬回不了咸阳。

可蒙恬心中却是安宁,楚国失利让他备受打击,这一次能去上郡也算为国出力。

就在这时,王翦带着子婴缓步走入大殿……

站在末尾的官员,看到王翦立刻吓了一跳,立马让出了一条道。

嘴上还说:“王老将军,你怎么来了?”

听到声响,百官均回头望去,当看到王翦与子婴时,都吓了一跳。

王翦不是在雍城养病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小公子,不是去了雍城探亲吗?

怎么就和王翦一起来了?

大殿内,除了知情的李斯和赵高外,其余人皆是不解。

尤其是大殿内的武将们,当看到王翦生龙活虎时,心里不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莫不是……王翦老将军,前来抢权的?

伐楚大军的统帅尚未敲定,六十万大军,这可不是只要一个将军。

除了统帅外,必然还需要不少的将军领兵,否则这六十万大军的调度就成了问题。

而待在咸阳的将军们,一个个都在等着大王颁令,期待着自己可以在队列中。

原本,有资历被选为统帅的只有几个人。

李信、蒙恬、王翦、王贲和蒙武,前三个要么是戴罪之身,要么是养病在家。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一次的统帅大概率,是要给到王贲将军。

可大王却一直未下令,让王贲将军从前线调回,一直驻守在大梁城。

这又让不少人猜想,最有可能的就是蒙家的蒙武,毕竟王翦老爷子是暴脾气,被大王薄了面子,怎么会主动请缨?

可此刻,王翦却真真实实出现在大殿内。

只见到和子婴走到人群前,立刻跪下道:


函谷关外,项燕抵达这里已经有些时日,可迟迟不进攻,倒让守关的蒙武摸不准头脑。

项燕来的第三日,数辆高大的攻城车抵达,蒙武磨拳霍霍,让将士们准备好迎敌。

可却是一日无事,项燕压根没有进攻。

“莫非,这项燕只是来看下函谷关的雄壮?”

可这项燕留着不走,总是一个麻烦事。

而到了第五天,整个楚军大营动了起来,等待许久的蒙武以为终于要进攻了。

早早地让人搭箭,运石头,连油锅里的油都烧好了,可四十万大军就这般的退去了。

望着远去的大军,蒙武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

这项燕,可就真个在这函谷关外,待了几日,啥也没干。

……

项燕站在戎车上,望着远处的函谷关,心中忍不住悲愤。

万无一失的运粮计划,可没想到,这王贲就真个敢出城来偷袭运粮队。

一万多的骑兵,竟然丝毫没有抵抗,这本是重大的失误,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被迫后撤。

“你倒是说说,你怎么就丢了粮草?”刚听到军报的项燕,真是想要一刀砍了这屈将军。

跪在地上的屈将军只是耷拉着脑袋,没有说话,可事情已经发生了,项燕也只得接受。

按照军法,这屈将军犯下大错,自当于营帐前斩首示众。

可项燕,却道:“脱了盔甲吧,回你的屈家去吧……”

至于再进攻函谷关,无疑是白白牺牲而已,项燕心中感慨:“这大秦,气数未尽啊……”

楚国三大士族,屈景昭历史悠久,可到了这一代,整个屈家也就没落了。

项燕没有斩杀这位将军,跟了自己这么久,多少有点感情,可脱了军服后,这屈家恐怕没人再庇佑了。

……

咸阳王宫内。

自从不要去国夫人那里请安后,子婴有了大把的悠闲时间。

这个时代,并未太重视教育,三岁的小儿,并不用去上什么幼儿园。

自从定了大梁城的计策后,子婴就在想,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迅速提升大秦的国力?

粮食?

每次看到李斯,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总是感叹,如果这粮食足够,自己哪用费这个心力。

子婴也细细研究了一番,除了提升水利和工具外,并没有办法快速提升粮食的产量。

往后一千多年,大规模的人口爆炸,靠的可不是这些个技术,而是红薯玉米这些个作物。

可自己现在去哪里弄?

找李斯旁敲侧击问了后,才知道,大秦的战船并不发达,相比之下,齐国和楚国的战船要比秦国强上一个档次。

看来,想要去航海寻找食物种子,还得等六国灭亡之后。

子婴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思前想后,子婴想到了一个可以立刻提升大秦实力的东西。

马鞍和马蹄铁!

可这玩意的打造,还得寻觅一个合适的时机,自己年纪太小,奶娘毕竟是女流之辈,自己还得找一个随从护卫。

正想着从哪里找个信得过的护卫时,赵高走进了院子。

看到子婴坐在院落里,正晒着太阳,赶忙上前行礼道:“小公子,大王有请。”

望着这初升的太阳,子婴疑惑道:“这不是上朝的时辰吗?”

“自然,大王是在殿内等着你呢,百官都等着呢。”

“嗯?”子婴一愣,“等我干什么?”

赵高并未多言,立刻招来了奶娘道:“去了你就知道,快,抱着小公子,跟我走。”

……

章台宫内。

嬴政高坐在高台上,笑着望着眼前的李斯。

“大王,王贲将军获得的这十万旦粮草,可是缓解了臣的压力啊。”李斯显得颇为兴奋。

这一正一反之间,等于楚国少了二十万旦的粮草,作为总后勤的他,压力小了许多。

嬴政大笑道:“不错,王贲很不错,有胆有谋。这一次是立了大功,该赏的都要赏。”

城父之战,秦国甚是憋屈,这一次项燕吃了大亏,已然退了回去。

也算是给秦国扳回了一城。

听到大王要给赏赐,不少人十分羡慕。

虽是羡慕,可却不妒忌。

大秦的军功制,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只要你能杀敌,确认后就会赏赐爵位,绝不含糊。

有了爵位就代表了地位,既有土地也有奴仆,还可保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尤其是这殿内的大臣,虽然身居要职,可并未丝毫爵位在身。

他们大部分都是招贤令,引来的各国贤才。

比如李斯,来自楚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李斯在楚国这辈子都见不到楚王。

而自己也无法得到升迁。

可来到了大秦,现在的李斯已经升为廷尉,掌管着军队的吃穿用度,被大王封为座上宾,这在楚国是绝无可能。

但,纵使李斯身为廷尉,也只是属于新人,并不属于老秦人。

新人,是不能当兵上阵杀敌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新人无法获得军功。

而想要用新人的身份,来获得爵位这也很难。

李斯估计,自己最多也就能封个卿的爵位,这在大秦的新人中已经是最高。

可老秦人的这些个将领,最高是可以封侯的。

谁不想荫庇子孙?

李斯心中暗叹,自己还得继续努力啊!

就在这时,赵高领着子婴走入了章台宫。

看到子婴进来,不少人面面相觑,而李斯却若有所思。

这袭击陈郢运粮队的计策,乃是爷孙两人合力想出来的。

现在,计谋成功,秦军大获全胜,楚国的危机解除了,莫不是大王要来赏赐子婴?

想到这里,李斯又更羡慕了。

反正是大王自己的长孙,想赏什么,还不是大王自己说了算。

果然,子婴上了高台,就被大王直接抱在了腿上,极尽宠爱。

嬴政对着赵高道:“行了,人来了,把王贲的军报念出来吧。”

众人闻言一愣,军报的内容不是已经知道了么?

十万旦粮草入了大梁城,危机已解。

可大王让赵高还读什么?

赵高噙着笑,转身从袖口取出军报,随手一抖打开后,念道:

“臣得王命,幸不辱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