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内容精彩,“排骨”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诸葛黄晧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内容概括:子跟前说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他们眼里,大将军的女儿只是臣女,或者只是普通百姓,若是这样,刘璿就更应该道歉!”“刘璿,赶紧跟姜霞道歉!”王贵人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刘璿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地站起身,将损坏的风车拾起后交给姜霞:“对不起,我会重新做一个赔给你!”“赶紧去做!今天必须给姜霞送去!”刘闪狠狠地喝道,王贵人和张贵人赶紧拉着三人......
《全本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排骨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魂穿、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这本书最新章节第641章 大汉帝国,谁与争锋?,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目前已写1794412字,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看的很烧脑,但也很爽,没有烂尾,非常不错,强力推荐
作者还虚构个在后宫作威作福的吴太后出来,我想问一下,军政权在诸葛手里,而刘禅已经继位很久了,有着足够的血统和正统性。刘禅握着名义,诸葛握着实权,这个吴太后的权和势从哪来?谁敢站在她那边?她无权无势甚至不是刘备正妻怎么敢怎么能在后宫作威作福?
一个正位的皇后,蜀汉三号人物的长女在后宫能差点饿死;一个无权无势无根基的所谓的吴太后却能在后宫作威作福,作者写的真tm恶心🤢
对了 忘说一点 根据这小说可判断 猪哥不是死于积劳成疾 而是泄露天机 你看看他一天到晚算天算地算空气 多长寿命这也扛不住啊
热门章节
第519章 勇夺帅旗
第520章 势在必行
第521章 强势反击
第522章 悔之晚矣
第523章 急于立功
作品试读
收到陆逊的十五万斛粮草后,姜维考虑到秭归城的重要性,故意曲解了圣旨拒不撤兵,对吴、蜀两国的联盟造成极大的影响。
如今战事稍定,姜维觉得有必要回一趟成都,亲自向刘闪解释此事。安排好秭归的防务后,姜维挑选了几名精壮的士卒,骑着快马一路西去。
路过巴东时,姜维进城了解了城防,见吴懿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才放下心来。
姜维考虑到巴东城时刻受到建始方面的威胁,回到永安时,他让巩志将一万精兵送至巴东城,并托信使前往秭归,让吴懿的族弟吴班回到巴东,让这兄弟二人共同镇守巴东城。
自从姜维归降大汉后,他一直追随在诸葛亮身边献计献策,对自己的妻女老母疏于照看,更没有自己的将军府邸。刘闪为免去姜维的后顾之忧,这才将他的亲人接到宫中照料,一切以皇后之礼相待。
由于刘闪专门跟宿卫军交待过,姜维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入皇宫,所有人不得阻拦,也无需向自己禀报,因此,姜维突然在宫里并不奇怪。
刘闪急忙迎上去,热情地抓着姜维的手,就像是多年不见的故人
“陛下,不可乱了纲常!”姜维赶紧缩回手。
“什么纲常?”刘闪不悦地说道:“当年鲁肃与孙权可榻上对饮,抵足而眠,咱们就握个手,怎么就乱了纲常?”
“不!陛下,皇子就是皇子,哪有皇子跟下臣的子女道歉的道理?”姜维诚惶诚恐地说道。
“大将军,此言差矣!”刘闪仍紧握着姜维的手,拉着他来到跪地的几位皇子跟前说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他们眼里,大将军的女儿只是臣女,或者只是普通百姓,若是这样,刘璿就更应该道歉!”
“刘璿,赶紧跟姜霞道歉!”王贵人在一旁不停地催促。
刘璿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地站起身,将损坏的风车拾起后交给姜霞:“对不起,我会重新做一个赔给你!”
“赶紧去做!今天必须给姜霞送去!”刘闪狠狠地喝道,王贵人和张贵人赶紧拉着三人离开,刘闪对张雁说道:“雁子,你让那些嫔妃全都带着孩子,去宣室殿等我!”
刘闪说罢,转过身对姜维说道:“大将军一路辛苦,先去陪陪你的家人吧!”
“陛下……臣此番回成都……”
“不用说了,我知道你回来的原因。”刘闪呵呵笑道:“那份圣旨我考虑了很久,总算让你看出了我的本意!你若真的全军撤回永安,那才是抗旨!”
刘闪满意地拍拍姜维的肩,面色凝重地往宣室殿走去。
现在的刘闪已经习惯了做个皇帝,他也喜欢妻妾成群、权倾天下的生活。但是,刘闪明白,自己在经济上比不过孟光,勇猛比不过魏延,谋略比不过姜维,他不能没有这些臣子的辅佐!
刘闪并未读过四书五经,也没读过中庸孟子,更没学过为君之道,只知道大汉有了这些忠臣良将,才能彻底摆脱亡国的命运,也只有依靠这些人的帮助,才能实现自己扫清六合,一统华夏的夙愿。
另一方面,刘闪坚决要求刘璿给姜霞道歉,并不是出于笼络臣子的心计权谋,而是仅仅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对普通人该有的尊重,也是对权贵欺压百姓的反感。因为,以前的刘闪只是一个搬砖的!他最能体会到底层百姓的挣扎和无奈。
宣室殿内,几个嫔妃各领着自己的儿女席地而坐,刘闪没办法用一千多年后的观点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只能以这个时代的观点加以引导: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可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可为大夫。但反过来,诸侯没有大夫辅助,天子没有诸侯辅助,又将如何?”
“高祖皇帝正是有了张良、陈平、韩信、樊哙等良将的辅佐才一统天下;先帝也是有了诸葛丞相、庞统、法正、五虎上将和众多臣子的辅助,这才艰难地开创了大汉现在的基业;如今的大汉,国力衰弱,吴、魏两国虎视眈眈,正是有了姜维、魏延这样的良将镇守边关,咱们才能得到暂时安宁!”
说到这里,刘闪又有些发怒了,他努力地镇定下来,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大将军姜维文韬武略,率我大汉仅有的七万将士,与吴国数十万大军周旋,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斩敌十几万,这才让吴国不能威胁成都!如果你们是姜维,如果你们在外舍身征战,自己的女儿却被别人欺负,你们将做何感想?”
“没错,你们是皇子,是公主,姜霞她只是臣女!但你们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咱们只有照顾好他们,姜维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地在外征战,你们到底明不明白?”
几个孩子能否听懂这些大道理,刘闪并不知道。稍稍消气后平静地说道:“这段时间府库空虚,大家暂时忍耐一下。膳食的数量是少了,但份量还是挺足的,每个人都能吃饱,我跟你们吃的完全一样,大家都别再抱怨!”
刘闪说完,让其他人先离开,只留下张星彩、王贵人和刘璿三人,刘闪正色问道:“太子的事,是谁教的?”
“陛下,臣妾自从生了璿儿之后,再也未获宠幸;皇后虽然暂无子嗣,但臣妾与皇后亲如姐妹,臣妾从没想过觊觎过太子之位!哪敢这样教璿儿啊?”
“陛下,臣妾了解王贵人,她跟张贵人一样与世无争,应该不是她教的!”张星彩略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不过,太子向来都由长子任之,立刘璿为太子,这并无不妥。”
刘闪不再说话,想起新铸的钱币上是“大汉万年”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是自己的夙愿!
刘闪知道封建王朝帝制的弊端,从未想过让“姓刘的人”一直执掌自己心目中大汉王朝,暂时没想过要立太子,更没想过让太子成为大汉王朝未来的帝王。
刘闪隐隐觉得,这个皇宫并里,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祥和。见到刘璿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殿外的黄晧,刘闪终于发现这个黄晧并不简单,他唯唯诺诺的背后,确实藏着巨大的野心。
恐怕历史并未记错,如果朝中的皇帝仍是刘禅,黄晧终有一日会祸乱朝纲,必会成为大汉亡国的最大隐患,自己必须时刻提防。
当然,刘闪并非嗜杀之人,他不会因为黄晧将来可能会做,但现在还没有做的事情,就贸然将其斩首。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维起身,接过圣旨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哈哈大笑道:“陆丞相,我在巫县并兵将驻守,无需办理交割手续,你现在就可以领兵前往,恕本将不便相送,哈哈哈!”
“姜维!你这是何意?”步骘不可置信地盯着姜维,惊恐地说道:“你家陛下的圣旨,写得非常明白: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难道你敢抗旨?”
“步丞相,此言差矣!”姜维呵呵笑道:“我姜维蒙陛下恩典,方能升任大将军之职,定当忠于陛下,尽心报效!如今,陛下命我驻守秭归、巴东二城,将巫县交给吴国,我身为臣子,岂敢违令不遵?”
步骘满头的雾水,姜维上前几步,指着圣旨说道:“步丞相,你看,圣旨写得非常明白:圣旨到日,即刻撤回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不得有误!”
“你……姜维……你这分明是狡辩!你这是抗旨!我……我……”年迈的步骘可能太过激动,怒火攻心,两眼一翻就要晕倒,幸好被几名蜀兵扶住。
姜维仍旧哈哈大笑,命兵士把步骘送到城下,交给陆逊后说道:“陆丞相,你家步丞相身子太弱,遇事爱钻牛角尖,待他转醒之后,还请多加开导!哈哈哈!”
刚才的圣旨,陆逊也听得清清楚楚,奈何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一段很长的文字中间没有断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断句,字虽未变,意思却大不相同,姜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陆逊咬牙切齿地瞪着姜维,恨恨地喝道:“姜维!你给本相听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笔账,我陆逊记下了!早晚会跟你算清楚!”
“陆丞相,如今,我大汉与吴国已经缔结盟好,千万不可因为个人恩怨,而坏了两国之间的邦交啊……”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陆逊气愤地拂袖而去。
吴国的三座营寨仍在五里之外,姜维仗着秭归城坚固的城防毫不畏惧,现在城中粮草极为充足,姜维更加有恃无恐,笑呵呵地盯着离去的陆逊,不屑地冷哼一声,根本没把陆逊剩下的八万大军放在眼里。
……
成都。
这段时间已经步入冬季,成都异常地寒冷,刘闪仍在怀念着温暖的被窝,很不习惯半夜就起来上早朝。
“诸位爱卿,朕以为……啊……啊切……”刘闪打了个喷嚏,哆嗦着说道:“朕以为,每日刚到卯时就上朝,实在太冷……朕觉得,将早朝时间改到辰时正点,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陛下英明!”
刘闪满意地看着一脸倦容的众臣,没想到这项旧制的改革,竟然获得大臣们的一致赞同,没有半点反对之声。
“陛下,听闻姜维接到圣旨,却拒不撤兵。臣以为,姜维抗旨的行为,必会对两国联盟造成的破坏!臣建议,陛下应当再发圣旨,召回姜维,严加查办……”
“啊……啊……啊切……”刘闪抹抹鼻子,未置可否。
众臣见刘闪并无召回姜维之意,也没让姜维撤出秭归、巴东之意,于是不再提此事。
“陛下!”少府杜致上前一步,谨慎地说道:“陛下,府库很快就要亏空,臣建议,缩减或取消耗资极大的宫廷织坊、大型砖窑和兵工厂,以节省支出的资金!”
“哦?”刘闪狐疑地问道:“不就征招了几个织女,砖窑也就征招了一些百姓,我大汉的府库,难道连这点钱也没有?”
“陛下,自东织、西织独立出少府之后,已经征招了五百多个织女,泯江的大型砖窑也征招了一千多个百姓;前段时间,又升任了很多文武大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铢钱。今,府库已经入不敷出。臣估计,下个月的官员俸禄,恐怕都难以足额发放。”
“啊?”刘闪不可置信地说道:“我大汉不是有铸币坊么?若是缺钱,铸点铢钱不就行了?”
“陛下……微臣惶恐……”
杜致和众臣解释一番后,刘闪这才明白:皇帝的家里并没有“银行”!皇帝想要做什么,并不是只管开口就行!
原来,皇帝也得想办法“挣钱”!
如今,官员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第一次感觉到了大汉朝廷的财政危机!
刘闪自然知道财政危机的可怕,他突然想起自己了解的历史中,曾经有一个王朝就是“穷”死的!
没错,就是“穷”死的!
整个明末时期,明朝政z府都以缺钱著称,特别是崇祯年间,为了应对清军的威胁,从1630年前后军费不断扩张,竟然占了中z央预算的80%!
也正是这一年,西北发生了旱灾,李自成带领饥民揭竿而起,四处抢劫。
在此后的1639-1643年,各地灾害不断,水灾、旱灾和蝗灾接踵而至,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和粮食去赈灾,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当时,崇祯皇帝也想拼命拯救即将倾倒的明王朝,然而,他已经无能为力!到了1644年初,明朝廷已欠军饷数百万两,南方来的税款却只有几万两,国家粮仓已经空虚。
当京城被李自成包围时,这里的驻军已经五个月未发粮饷,士气涣散,根本无法抵抗叛军!李自成打进彰义门时,也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刘闪想起自己曾站在那棵歪脖子树跟前,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刘闪也知道,崇祯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是过于刚愎自用。面对财政危机时,他采取了不当的“开源节流”方法。
崇祯皇帝的“开源”,无非就是增加税收。但是,这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甚至背井离乡,以致盗匪猖獗,叛乱四起。
另一方面,崇祯的“节流”,就是对过多的公务员裁员分流,尤其是裁减基层的驿站成员,却没有裁减皇室奢侈的生活支出。
因此,这样的政策,只能更加壮大反叛军队的实力。
“不行!朕新办的宫廷织纺、大型砖窑和兵工厂,绝不能裁撤!”刘闪坚决地说道。
“陛下,这几项的支出实在太大!”杜致犹豫着说道:“陛下,若不裁撤这几个机构,那……只能恢复以往的赋税……”
“不行!朕怎能出尔反尔?降低赋税的诏书早就传往各郡县,如何能朝令夕改?如此一来,百姓必会怨声载道!”
“那……陛下……”
刘闪暂时想不到“开源”的办法,那就只能从“节流”入手,尽量缩减各项开支。
然而,已经升任的官员不可能再“降任”,也不可能削减他们的俸禄,更不能削减十万军队的粮饷!
无奈之下,刘闪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后宫。
“这样吧!除吴太后和宫里的姜维家属之外,朕的膳食、各级嫔妃的膳食,统一改为早晚两道菜,午膳四道菜;不需要采购珍稀菜品,用市场上能买到的常见食材就行。”
“陛下……这……”
“另外,再裁减宫中内侍、婢女和杂役的数量,除吴太后和姜维家属居住的清雅殿之外,所有嫔妃的婢女都减至两个,这也能降低一些支出。”
“陛下!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
“陛下!若要削减宫中支出,臣愿降俸一半!”
“陛下,臣亦请降俸一半,请陛下恩准!”
刘闪满意地点点头,孟光却说道:“陛下,缩减宫内支出,降低官员俸禄,确实能省出一些铢钱。不过,这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孟光!你说什么?”
“孟光!你岂能对陛下无礼?”
“罢了!”刘闪注意到孟光脸上诡异的笑容,当即宣布散朝,然后说道:“大司农,请立刻到宣室殿一叙!”
“诺!”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全将军,等你多时了!本将说过,再被我给捉住,我要吃你肩膀上那块肉!哈哈哈!”姜维冷笑着喝道:“给我杀!”
姜维亲口说出想吃自己的肉,全琮吓得魂不附体,骑上快马狂奔而逃。
然而,他身后的步兵就没那么好运了,在蜀兵的围堵下损失惨重,跌跌撞撞地逃往建始。
“朱然即将兵临巴东城下,我得速速回援!”姜维看了看几个将领,然后令道:“邓芝,引兵五千,速进巴东,然后依锦囊之计而行!”
“诺!”
“吴班、高翔,引兵三千,至巴东城两里下寨;廖化、张嶷,引兵三千,至巴东城南两里下寨;梁虔、梁绪,打扫战场,收集物资,运往巴东。”
“诺!”
……
巴东城东,朱然正领着三万兵马往巴东而来。
“报……朱将军!有信使,携全琮密信而来!”
“哦?”朱然疑惑地接过信,阅读后,又仔细询问送信的吴兵,详细了解了巴东城的布防。
“朱将军,全将军信中所写,小的亲眼所见,皆是事实!巴东城确实空虚,请将军速速……”
“哼!休想诱骗本将!”朱然自信地说道:“全琮受姜维胁迫,此信谁敢当真?必是姜维在诱我!”
吕据疑惑地问道:“朱将军,据细作来报,姜维的兵马并不多,应该无诈吧?”
“不!全琮有三万大军,竟被姜维击败,你告诉本将,姜维到底有多少兵马?”
朱然所言皆是事实,吕据不敢再说话,朱然令道:“原地下寨!迅速打探巴东城虚实!”
“诺!”
天亮时分,探子尚未回来,朱然有些等不及,又令吕据领兵两千,缓缓往巴东城开进。
吕据,字世议,现任越骑校尉,乃是东吴前扬州牧、前将军吕范之子。
朱然一再嘱咐要小心而行,吕据自然不敢大意。来到巴东城下时,他远远地看见城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小心地靠近后,这才发现城上多是草人。
吕据心头大喜,急令士卒擂鼓攻城。
待兵卒靠近城下时,城上突然射出密集的箭矢,顷刻间就有二百多人中箭倒地,城上还发出古怪的笑声。
“中计了!快撤!”吕据大喝道。
吕据撤回营中入见朱然,告之城上实情后,朱然得知蜀兵并未追赶,勃然大怒道:“昨日缓行是我傻!刚才临阵而退是你傻!这巴东城确实空虚,姜维果然奸诈!我等贻误战机矣!”
“传令:太史享,领兵三千,即刻攻下巴东城!”
少时,太史享领兵杀至城下,一通箭雨之后,吴兵又倒下一百多人。
太史享仍不肯退缩,不停地擂鼓攻城。直到吴兵已经倒下一千多人,太史享这才发现情况不妙,赶紧鸣金收兵。
突然城门大开,一队兵马从城中尾随掩杀,正是刚刚入城的邓芝。
蜀兵追出一阵后很快就退回城中,太史享仅剩半数兵马,回营入见朱然。
“巴东城,到底是空虚还是有埋伏?”朱然疑惑地问道,两名副将哑然。
“报……朱将军!巫县已被蜀军攻克;全琮麾下周舫所部,仅剩三千兵马,正在退往建始;巴东城两侧,皆有大批蜀兵活动,数目不祥。”
“果然有诈!”朱然心有余悸地叹道:“此地不宜久留!全军速退秭归!”
……
成都,皇宫。
刘闪已经熟悉了朝中主要的文武官员,这几日边关没有战报传来,刘闪也没闲着。
现在的刘闪,可能比真正的刘禅还昏庸:他不仅晚上会宠幸嫔妃,而且白天也不放过!并且,现在不是刘闪自己翻牌子,而是由掖庭的内侍将牌子送来。
未时三刻,刘闪整理好衣衫,揽着杜婉仪的腰走出乐成殿。
殿外,园中摆着一张四方桌,张兰贵人、苏采女、徐才人和林才人围坐桌边,正在玩刘闪“发明”的最新游戏:麻将。
“这一场还未打完吗?”刘闪围着桌子转了一圈:“老规矩,谁输得最多,今夜就由谁侍寝!”
几个嫔妃自然知道这个规矩,全都紧张地注视着桌上的牌面。
麻将由木块做成,通体黑色,由宫中巧匠逐一打磨成统一大小,表面极其光滑,手感极佳,工匠按刘闪提供的图纸刻上了“筒”、“条”、“万”等花纹。不过,这种麻将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现在只做好了一副。
张星彩贵为皇后,却没有半点架子,宫里加上她刚好八个嫔妃,正好可以凑成两桌麻将。
这些嫔妃都很聪明,她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学会了四川麻将“血战到底+刮风下雨”的玩法,也喜欢刘闪制定的规则:赢的那位赢得铢钱自然欢喜,输得最多的那位也有安慰奖:侍寝。
“陛下!”黄晧低声说道:“四名抬棺的壮汉已经返回,他们按要求带回断绳,正在等候赏赐。”
“哼!此绳并非自然断裂,而是被利刃砍断。”刘闪冷冷地说道:“向宠!不用问,不用审,立刻将四人斩首!”
“诺!”
“陛下,若将四人斩首,那……诸葛丞相的墓冢,恐怕再也无人知晓……”黄晧小心地说道。
“不错!这正是诸葛丞相密信所求,朕必会遵从!”刘闪冷冷地说道。
“诺!”
“朕曾说过,宫中嫔妃可在宿卫兵的保护下,每月出宫见一次自己的亲人;如果有亲人在朝中任职,每月也可来宫中探视一次,这份诏书发了没有?”
“回陛下,三日前就已发出。”
“甚好!”
“陛下,武库令张绍在宫外求见,要不要宣见?”
“为何不早说?”刘闪不悦地喝道:“宣!”
“诺!”
……
宣室殿。
张绍此次进宫,一是探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二是送来刘闪需要的东西。
“微臣按陛下的要求,一共做了六个不同厚度的罐子,在装药量相同的情况下,一、二号罐子不炸,第五号罐子炸出的坑最大。”
“甚好!”刘闪欣喜地说道:“就按五号罐子的厚度,先做五十个,再逐一测试!”
张绍领命之后,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犹豫着说道:“陛下,臣……不想再做武库令……要做个将军,像父亲一样上阵杀敌……”
或许这段时间的刘闪变得很好说话,张绍说完后,张星彩、张星忆也在一旁帮忙求情。
“若是这样……也好,张将军可择日北上,协助魏延镇守汉中。”
自从张苞去世后,张绍就是张飞唯一的儿子,刘闪让他去汉中,其实是在变相地保护他。
然而,张绍很不乐意,一再要求跟随姜维抗吴,刘闪含糊地应承着,并未马上同意,心里却在考虑武库令的人选。
张绍猜到了刘闪的顾虑,一再表达不惧生死杀敌报国的决心,然后举荐了武库令的人选:蒋舒。
张绍提到蒋舒,刘闪立刻想到那首诗:“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据说姜维特别器重傅佥和蒋舒,曾安排两人在汉中操练习兵马,后来二人驻守阳平关时,傅佥英勇战死,蒋舒却投降了钟会。
因为武库将要生产自己的秘密武器,事关重大,虽有张绍极力举荐,刘闪却未作表态。
次日晨,崇德殿。
“陛下,卫将军姜维再传捷报:力克巫县,斩敌一万六千,自损一千余;兵进秭归城下,与朱然的三万吴兵相持。”邓芝宣读了姜维的奏表。
宗预被软禁在建业,众臣都建议召回姜维,借此修复两国联盟,刘闪心头很是失望。
“陛下,末将以为,我可继续进兵,扩大战果,迫使吴国放回宗预!”
张绍的建议让刘闪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一同在武库任职的赵统、赵广、傅佥也在殿外请命,请求前往巴东,协助姜维。
刘闪甚是欣喜,不顾朝臣的反对,毅然令道:“封赵统为安东将军;封赵广为安南将军;封张绍为安西将军;封傅佥为安北将军。各领两千兵马,即刻前往巴东,协助姜维!”
“诺!”
四将离开后,刘闪又说道:
“传朕口谕:封马良之子马秉为武库令,封邓芝之子邓良为“兵工厂”厂长,位同武库令!”
“陛下,兵工厂……乃何物?”
“哼!你还敢问?”刘闪不悦地喝道:“你们老是说“现有规章,不可轻废”、“各大机构,不可轻改”,既然这些是丞相遗命,朕遵从便是,不废不改!今,朕新建一个机构,谁还有话说?”
众臣哑口无言,刘闪命人传邓良到宣室殿,然后宣布散朝。
由于兵工厂“厂长”的待遇与武库令相同,纯实敦厚的邓良自然愿意接任,毕竟只是名字的不同。
宣室殿内。
刘闪一再邓良强调“兵工厂”的重要性,然后把姜维送回的“诸葛连弩”图纸交给他,又用了许多时间,彻底讲清了黑火药的合成之法,并让他到营中挑选一千名老弱残兵,尽快让兵工厂投入生产。
邓良离去后,刘闪又发出诏令,要求各郡县治所,尽快将硫磺和硝石运回成都,同时鼓励各地大力开采这两种矿产。
刘闪独自在宣室殿外玩了会儿单杠,咬牙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休息,突然想起前几日出城时,成都城外的许多土地都是荒芜状态!
现在正值十月份,正是成都平原种植冬麦的季节,目前国内的存粮并不多,为何没人耕种?
“黄晧!”刘闪赶紧问道:“现在朝中,掌管农业赋税之臣,是何人?”
“陛下……小奴……不知……”
“罢了!立刻传董允、郭攸之来宣室殿。”
“诺!”
十月的成都秋风瑟瑟。
天刚蒙蒙亮,成都城外十里,官道上,穿越而来的刘闪披麻戴孝,身后的一百多名官员面色悲怆,满朝文武都在寒风中迎候诸葛亮的灵柩归来。
诸葛丞相灵柩归来的消息,迅速传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城内笼罩着悲哀的气氛,数千百姓泪流满面,自发地扶老携幼出城跪迎。
“前后出师表,千秋绝唱泣鬼神;古今谟臣心,一样精忠昭日月。”
“用兵于帷幄,治国于掌心,鞠躬尽瘁,曾定据蜀三分策;隆中之隐士,人间之卧龙,死而后已,每惜伐魏六出功。”
……
这些后世传诵的诗词,以及曾经学过的《出师表》和诸葛亮的临终手书,这些都让刘闪比刘禅更加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这是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重臣,竟能如此的光明磊落,刘闪心头不禁感慨万千。
前方几十面祭旗渐渐升起,顿时哀乐声声,银环飞舞,纸钱漫天。
几十名随诸葛亮出征的将领身着白衫,扶着灵柩缓缓而来;后方,数万将士身着黑衫,腰系白麻,早已泣不成声。
见到迎侯的刘闪和朝中重臣,扶柩队伍和十万北伐将士长跪不起。
“
苍天啦,你为何急匆匆将他将于秋风;
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情愿一死,换他的生;
好让咱将士再出征;
鞠躬尽瘁谁能比;
一生洁白谁能及;
苍天你太不公啊,大地你太绝情;
空留下八阵兵图和瑶琴;
蜀国交付于何人;
生生痛死蜀人心;
……
”
忆起这首后世的歌曲,刘闪突然泪流满面,不顾一切地奔向诸葛亮的灵柩。这一刻,他不是刘禅,而灵柩中的遗体却是自己的相父。
“陛下!”杨仪跪地痛哭道:“丞相临终留有语,遗体不入成都,不设祭祀,随地而葬。”
“随地而葬?”刘闪擦干眼泪,疑惑地问道,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
春秋时期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