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修版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修版

小鸟非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由网络作家“小鸟非”近期更新完结,主角陈楚朱标,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向南控守泉州至苏州。”“若有海寇自海上来,崇明岛的海军都能做到迅速反应,将海寇锁死在陆地上。”“无法登船逃跑,登陆的海寇也只有死路一条。”朱元璋手中的棍子在崇明岛附近画了个圈,向北一直划到山东半岛,向南划到泉州。而实际上,山东半岛南侧,泉州港北侧,一直延伸到济州岛,正片海域都被大明官方称之为大明海。“如此一来,大明海,......

主角:陈楚朱标   更新:2024-01-25 04: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楚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修版》,由网络作家“小鸟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由网络作家“小鸟非”近期更新完结,主角陈楚朱标,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向南控守泉州至苏州。”“若有海寇自海上来,崇明岛的海军都能做到迅速反应,将海寇锁死在陆地上。”“无法登船逃跑,登陆的海寇也只有死路一条。”朱元璋手中的棍子在崇明岛附近画了个圈,向北一直划到山东半岛,向南划到泉州。而实际上,山东半岛南侧,泉州港北侧,一直延伸到济州岛,正片海域都被大明官方称之为大明海。“如此一来,大明海,......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精修版》精彩片段


乾清宫。

换上一身衮龙袍的朱标,迈步而入,朱元璋正坐在左侧殿内翻看着各地奏章。

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的说道:“快过来,这两天就想着去听那混小子胡诌八扯了,奏章都看不过来了。”

朱标不甚在意,走到朱元璋身边早已准备好的案牍坐下,翻看着手中的奏章,不时的执笔在上边批复着什么。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当父子二人再抬头时,乾清宫外已是一片漆黑。

伸了个懒腰,朱标开口道:“父皇,这边的都整理好了,儿臣先告退了。”

躬身作揖,朱标也不停留,刚刚离开诏狱,还没能陪着已经怀孕七个多月的老婆。

好不容易找个机会脱身,哪里愿意逗留。

见到朱标兴冲冲的要离开,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站住。”

“父皇,有何吩咐?”

朱标脚步一顿,停在原地,朱元璋上下打量着他,开口询问道:“过来看看。”

听到声音,朱标也不敢有其他动作,闷闷不乐的跟着朱元璋走到右侧殿。

一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挂在墙壁上。

而这一幅图,根据陈楚的草图绘制而出,以羊皮为底,经过三日测绘,基本已经有了后世地图的轮廓模样。

“那混小子中说,海军很重要,海军很重要,还说大海中有无尽的财富,咱深思熟虑,大明境内除开云南没有平复之外,其他的地方,应当是用不到水师了。”

“而水师整日在水寨内,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必然荒废,而万里海疆,只靠备倭兵的话,疲于奔命,于战不利。”

“把巢湖水师和湖广水师(陈友谅旧部)编练成海军,负责防范大明海的倭寇侵扰。”

“你看着海军的海港放在哪里合适?”

朱元璋提起手中的棍子,这几日他除了在诏狱听陈楚吹牛逼,就是整日对着这张万国图。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陈楚今天也给了海军先期准备不足和朝廷财政压力时的发展方略。

终于让朱元璋下了决心。

“如果要编练海军的话,中央海军的驻扎地自然是要放在距离京畿足够近的地方。”

“苏州港…太小…放在崇明岛应该合适,在崇明岛既可以陆地补给,又能就近堵死长江,儿臣认为,应该没有比崇明岛更好的了、”

“只是不知父皇准备编练多少海军劲旅,又由何人指挥?朝中宿将似乎并没有精通海战之人…”

朱标心下思量,大明的勋贵们什么德行,什么能力,朱标心中自然清楚,让他们上马杀敌,统兵出征,那肯定是个顶个的厉害,但要说到海战。

那和水战都是两回事,大明朝真的没有海战人才啊。

“廖永忠如何?巢湖水师多为其旧部,此人水战骁勇,放在海上多练几年,也应当可以。”

“更何况,组建海军,目前来看,还是以捕捞为主吧。”

对于海上的问题,朱元璋并未太过上心,毕竟海上的敌人,远远没有北方的草原更迫切的需要朱元璋穷兵黩武的去解决他们。

相比之下,海军的发展,自然不需要过分的投入其中,更重要的是,大明财政并不支持朱元璋疯狂投资海军建设。

国内本就凋敝的民生,这才稍稍有所回转,中原千里沃野急需移民开垦,想要治理这个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但光有钱,没有粮食也不成。

“嗯,崇明岛确实不错,在这里封锁起来,长江入海口不至于受到倭寇侵扰,向北控守山东,向南控守泉州至苏州。”

“若有海寇自海上来,崇明岛的海军都能做到迅速反应,将海寇锁死在陆地上。”

“无法登船逃跑,登陆的海寇也只有死路一条。”

朱元璋手中的棍子在崇明岛附近画了个圈,向北一直划到山东半岛,向南划到泉州。

而实际上,山东半岛南侧,泉州港北侧,一直延伸到济州岛,正片海域都被大明官方称之为大明海。

“如此一来,大明海,应当能安稳些…”

话刚说了一半,朱元璋摇了摇头道:“不成,不成,看来海军的组建还是要在等一等了。”

“父皇,为何?早一日营建,在长时间的营建上,越早朝廷财政压力越小啊。”

朱标深知一边生产一边训练一边造船,这套流程不说海军能做到自给自足,但绝对可以极大的减缓朝廷财政压力。

拖延的越久,越往后,时间越紧迫,需要的投入也就越大。

“来年开春,汤和就要领军远航,朝廷给不了什么,总要把海船给准备好吧?整个大明能用于远航的海船又有多少,还是先紧着汤和吧。”

“海军的事情,在延两年。”

摇了摇头,大明能用于远洋航行的海船,不过百余大船,四百小船,这些给汤和都显得不够用。

“这…父皇远虑。”

想起汤和要出海的事情,朱标躬身,不在发言。

见朱元璋目光停留在大海上,朱标躬身道:“父皇,您说先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答案?什么答案?”

朱元璋还没回神,听到朱标的声音,扭头忘了一眼,沉声询问道。

“就是宝钞的民间保有量,既不让宝钞购买力上升,也不让宝钞购买力下降。”

朱标这几日脑海中一直在盘算着陈楚的答案,看陈楚答的那么快,他也拿不准,可陈楚那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却又不似作假。

“可能是对的吧,他能答这么快,肯定是有什么快速运算的方法,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朱元璋叹息一声,他哪里知道那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内心中还是倾向于答案是正确的。

“父皇,那若是对的,您对这经济学是否也会好奇?先生常说,宝钞用好了,利国利民,延续国祚,宝钞用不好,祸国殃民,国祚衰弱。”

“他也说,如何用好宝钞,就在经济学里了。”

朱标大脑快速转动,朱元璋目光一沉,看着朱标道:“过几日你去诏狱中,让他针对经济学,好生讲一讲,别讲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不成体系。”

“到时候,咱会带几个户部官员,去听他讲经济学,也让户部跟着学一学,怎么设置宝钞。”


锦衣卫衙门外。

“汤和,你怎么说?”

朱元璋双手插在袖子里,带着汤和朱标,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今上,此等大事,全要看今上的治国意志了,您是行伍出身,文治,武功,取舍之间。”

汤和心中自然是有自己向往的答案,但他不敢说。

“父皇,我倒感觉不错,虽然麻烦了些,但卫所确实需要做些改变了,而且父皇,以文制武,并不可取。”

“咱怎么会不知道以文制武并不可取,但是开国之后咱才发现,科举三年一次,而朝廷如今缺人,更是三年两次恩科,文官源源不绝的进入朝廷。”

“可武人,那小子都说,他会练兵不会统兵,真上战场,他啥也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也不是武举,读兵法就能学会的。”

“你徐伯,汤伯,还有王弼,常遇春他们,那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累积出的经验,没有战场做磨刀石,大将…”

朱元璋也很难受,现在看,大明的第二代武将还是很不错,但朱元璋发现了,第二代实际上已经远远不如第一代武将了。

而整个二代武将,实际上能拿出手的,也就蓝玉等寥寥数人,沐英也算在内。

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差距都这么大了,等到那天大明没有战争了,这第三代还不是成了满街逛的纨绔子弟?

“这个…儿臣也没什么好办法…”

朱标躬身道,即便是开武举,实际上也就那样,要么是个人武勇,要么是死读兵书,但实际战场,只靠兵书那绝对是远远不够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十万大军也抵不过一个顶级统帅的重要性。

“今上,臣认为,那小子说的话,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会武就很有意思,将各个卫所的粮食收上来,由朝廷统一发放,这也确实可以极大的避免将官从中贪墨。”

“对产出多的卫所奖赏,对产出的少的卫所处罚,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因为江南的卫所产出肯定是河西卫所不能比拟的。要因地制宜。”

“但如果这个制度传承下去,赏罚分明,以大明目前的卫所数量,每个卫所五百精兵,倒是能够负担。”

“三年五年之后,朝廷就可以将这些精兵编练成不事生产的新军,数量应当在两万精兵,这两万人经过严格训练后,再派到各地,以布政司为单位。”

“每个布政司重编一卫精兵,不事生产,二十万人众,这二十万人分别驻扎在各布政司。”

“旧有卫所依旧负责屯田,守卫,而这新的不事生产的卫所,只为训练,参加会武,野外厮杀。”

“以卫所的产出,供养二十万野战军,不算难事。”

汤和早就发现卫所的弊端,但一直没有机会说,而今天在诏狱听到陈楚的一番高谈阔论,俗称吹牛逼。

心思再次活络起来,而他也是判断出朱元璋有心思改卫所,这才敢放心说出来。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小子倒是个务实的,知道细水长流,慢慢改变,循序渐进。这套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确实不错,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具体怎么改,还是要看看天德和保儿的意思,只是苦于,天德远在北疆,保儿也在燕地练兵,短时间回不来。”

朱元璋摇了摇头,一脸苦闷道。

卫所改制是一件大事,也是革新自己的基本盘,不能不慎重,倒是朱元璋对陈楚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来的方式,很是赞同。

朱元璋绝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如果他会碍于旧有制度而不敢进取的话,那也就不会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皇帝独领六部了。

“父皇,要不要把他放出来?诏狱里的环境,毕竟不适合…”

朱标开口询问道,他已经翻过陈楚的事情了,陈楚的祖父的表叔的孙子在开封贪污八百两银,因而被抓。

这原因,他要是想放人,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操作。

“放?放出来造反吗?他不会统兵,但他会练兵,这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得务实,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先让他在里边待着吧。”

“等什么时候,肯定他能为你卖命了,在放出来也不迟。”

朱元璋面色凝重,虽然他相信,陈楚没有能力在他眼皮底下造反,首先陈楚说的那个假设就不存在,他靠什么让五万将士披甲率达到百分百?

但这也并不妨碍,朱元璋刻意挤压,放人,那也要选个好的时间。

“毛骧。”

朱元璋开口喊道。

“臣在。”

洪武门前,毛骧躬身应声道。

“回去多照顾照顾他,不许用刑,也不用审问,不要然他染病,也不要让他死了,但是也不许他离开诏狱。”

朱元璋难免担心下边的人把陈楚给玩死了,这样一个宝藏人,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他还要从陈楚身上挖出来更多实用的东西。

尤其是那宝钞…回过头,朱元璋看向朱标道:“那个宝钞后来怎么不聊了??”

“宝钞?他说高谈阔论就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那聊到那,父皇要是想听,儿臣在去问他就是。”

朱标苦笑道,他也想听宝钞啊,那经济学确实有点意思,但陈楚也不单单是在讲课,更多是在找乐子。

吹牛逼当然就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不必了,先让他在牢里寂寞几天吧,过几日在去问他。汤和,你也回去准备准备吧,不用进宫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自己带着朱标走进洪武门。

汤和乐得清闲自在,洒脱离去。

“你对他说的红毛鬼怎么看?”朱元璋沉声询问道。

“儿臣没什么看法,天高皇帝远,大明现在并不能影响到那边,不过儿臣想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尝试一下。”

朱标面不改色。

“怎么尝试?”

“儿臣很想看看,神权压过王权是什么情况,毕竟这在华夏的历史上,找不到记载…”

朱标神色平静,既然是王权压过神权,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对付这种事情,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让神权继续压着王权,只要王权抬不起头,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什么变革,更不会有开拓了。

“嗯,这个还要好生谋划,不急于一时,商汤周天子五代人完成的事情,红毛鬼没道理几十年就做完,不过对倭人,还是要多留意些。”

“畏威而不怀德,说的好啊。”

朱元璋大步向前,朱标看了看老爹离开的方向,在看看东侧,嘴角上扬道:“今天也不用处理政务吧,回去看看儿子去~”

“换身衣服,去乾清宫。”

朱元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原本一脸笑容的朱标,瞬间泄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