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篇章

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篇章

摇扇子的司马懿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是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写的小说,主角是李秋长孙无忌。本书精彩片段:数目啊。”听到这个数目,李秋也是略微吃惊的点了点头。在此时的大唐,物价很低,钱是非常值钱的。一斗米(大概现代12.5斤)才卖5文钱。而1两黄金=10两白银=100贯铜钱=10000文魏征他们四个凑来的这些银钱,折合起来就是60两白银,能买一万多斗(10万斤)大米呢。都够李秋一家吃一辈子的了。......

主角:李秋长孙无忌   更新:2024-08-05 18: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秋长孙无忌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摇扇子的司马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是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写的小说,主角是李秋长孙无忌。本书精彩片段:数目啊。”听到这个数目,李秋也是略微吃惊的点了点头。在此时的大唐,物价很低,钱是非常值钱的。一斗米(大概现代12.5斤)才卖5文钱。而1两黄金=10两白银=100贯铜钱=10000文魏征他们四个凑来的这些银钱,折合起来就是60两白银,能买一万多斗(10万斤)大米呢。都够李秋一家吃一辈子的了。......

《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睡意全无之下,李秋跑到了院子里,练武!

拳法、棍法,简直是虎虎生风,威势了得。

直到天色蒙蒙亮之际,老仆人王中起来了。

“少爷?”

“您这是在?练武???”

李秋这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笑,“昨天白天睡多了,也就起来活动一下筋骨。”

“经历了这场牢狱之灾,我发现一副好身体才是真正的本钱啊。”

说着,李秋也同王中走回屋中,王中给他倒了杯温水。

“少爷,昨日魏大人送来的那袋银钱,里面有铜钱1300文,银子八两,黄金五两。”

“可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听到这个数目,李秋也是略微吃惊的点了点头。

在此时的大唐,物价很低,钱是非常值钱的。

一斗米(大概现代12.5斤)才卖5文钱。

而1两黄金=10两白银=100贯铜钱=10000文

魏征他们四个凑来的这些银钱,折合起来就是60两白银,能买一万多斗(10万斤)大米呢。

都够李秋一家吃一辈子的了。

这时候,李秋好好组织了一下语言,略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把他此时最关心的问题问了出来。

“那个……王中啊……”

“你看,如今我都十七了,咱们现在又有了钱。”

“是不是可以娶妻,哪怕是先找个贴身丫鬟什么的?”

看着面前李秋有些窘迫的模样,老仆人王中也是笑了起来。

“哈哈,我的少爷啊,此事勿急,勿急。”

“按朝廷律法,男十五,女十三,就到了婚娶之龄了。”

“只不过前些年少爷您体弱多病,有些事我也就没同少爷您说。”

“少爷您,可是有着婚约在身的。”

听到此,李秋一愣,“嗯,婚约?”

王中点点头,“少爷您的未婚妻,乃是幽州罗家,越国公罗成的千金。”

“早些年,老爷曾在山东时鼎力资助过越国公一行人。”

“当时呢也就定下了这桩亲事。”

“后来世事变迁,老爷病逝,我们家道中落。”

“而越国公也是战死在了沙场,少爷您又体弱多病,这件事也就拖了下来。”

“现如今,少爷您否极泰来,身体明显的越来越好了,我看呐,也是时候带着婚书前往幽州去提亲喽。”

说到这里,王中又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对李秋笑着说:“少爷啊,我也曾多方打听过。”

“这越国公的千金,虽然足不出户,很少露面,但绝对的是一位美女,而且听说武艺还非常了得。”

“少爷您想想,那越国公可是有着冷面寒枪俏罗成的绰号的,他的女儿相貌能差的了吗?”

听着王中的描述,李秋不由得两眼都在放光:

有媳妇儿就好,总比单着当光棍强不是?

而且自己未来媳妇儿是大美女,这就更是好了!

好容易来到了古代,自己怎么也得享受一下古人三妻四妾的待遇不是?

唉,这么优良的光荣文化传统,到了后世竟然被舍弃了,真的是太令人感到惋惜了!

就在他脑海中想这些乱七八糟之时,王中接着说道:“至于为何不给少爷您找丫鬟,原因也在于这门亲事上。”

“想当年老爷与越国公定下这桩婚事时,越国公还未发迹。”

“可是到了如今,罗家已经是士族大户,国公的后人。”

“而我们呢,区区一介商贾,尤其还是家道中落。”

“这两者间的地位,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呀,凡事我们都要小心、谨慎,免得被人挑出毛病来。”

“等咱们好好准备些时日,就北上幽州去向罗家提亲。”

“到时事成最好,若是不成,也不耽误少爷您回来找别人家的女儿娶妻生子。”

……

在得到了这个好消息之后,李秋心中也多了一份期待。

随后的这一整天,他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整理酒坊,以及培育自己种植的那些植物上。

酒坊里酿的酒,估计近期就能出炉。

因为是第一次做,工具不是很齐全,流程也有些生疏,酒精度不会太高,大概33°左右。

但这也比当时大唐市面上有的酒强太多了。

此时的时代还没有蒸馏造酒技术,所谓的红曲酒、女儿红,基本上是达不到20°的。

相信一旦自己酿的酒面世,绝对会掀起一波大风浪,狠狠的赚上一笔的。

至于这些调料植物,距离果实成熟,也已经不远了。

它们可都是自己花费系统积分艰难得来的,所以这第一批种子,可绝对要比黄金金贵。

万万不能有失。

就在李秋忙碌了一天,夜色将黑之际,他的小酒馆中意外来了两位客人。

李秋家的这个小馆,位置在背街,较为偏僻,店小,客人也更为稀少。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也已经打烊了。

今天是李秋为了图省事,连带着王中一同在小馆内吃晚饭,老宅那边也就不用起火了。

反正满打满算,他、王中,还有俩伙计,一共就四个人。

今天来的这两位客人,其中一人李秋认得,正是当日放自己出狱的长孙无忌。

而另一位,同样是身着锦袍,壮冠虬髯,神采英毅,气质不凡。

长孙无忌的同行好友,想必身份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和乔装出行的李世民。

随后,李秋自然是热情的上前见礼。

“见过长孙大人!”

“如今天色已晚,不知大人来此所为何事?”

长孙无忌大笑,“你这里不是酒馆吗?”

“我们来到这里还能有何事,当然是借你这店小酌一杯。”

“怎么,难道你不欢迎?”

李秋此时也被逗笑,“长孙大人说笑了。”

“两位大人能来我小店,真的是蓬荜生辉,又岂敢有不欢迎之礼?”

随后,李秋也就急忙招呼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坐下。

同时吩咐王中和伙计准备最好的酒菜、吃食。

就在长孙无忌和李秋说笑,交谈之际,一旁的李世民也有些迫切的,在暗中不断的偷偷打量、观瞧着这个孩子。

结果竟然要远比他之前心中预想的好太多!




一见到王中变了脸色,长孙无忌也在旁补了一句。

“王中啊,皇后娘娘问你的话,你如实回答就好。”

在那时的那个时代,王中这样一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老管家,面对着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问话。

不说紧张到体若筛糠,也没强了多少。

于是乎,他也就只能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真相来。

“启禀皇后娘娘,长孙大人。”

“要是说我家少爷的身世,背后还真的有太多的故事。”

“我家已故的老爷,一辈子无儿无女。”

“在十七年前,我家少爷是老爷一次意外,救回来的。”

虽说这件事情,已经在长孙皇后的意料之中。

但是如今从王中的口中再次得到真相,依然是不禁心颤了一下。

“啊?李秋,是养子?”

“那他本人清楚这件事情吗?”

长孙无忌佯装惊讶,帮着长孙皇后问出了这个问题。

下一刻,王中摇了摇头,“我家少爷不知。”

“还没等我家少爷长大成人,我家老爷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如今这世间,也只剩下我们这一主一仆两人相依为命。”

“今年我也到了五旬的年龄,只觉得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尤其是这一次我家少爷因为收留魏征、王珪几位大人而被下了大牢。”

“在那一个多月里,急火攻心之下,老奴这身体一下子就变差了许多。”

“活了大半辈子了,死了倒也不怕。”

“我就是担心,一旦老奴我也走了,我家少爷就彻底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在这世间无依无靠,我是真的放心不下。”

“或许什么时候,能看到我家少爷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世,那时候或许我就能死得瞑目了。”

见他说的悲伤,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两个也不由唏嘘。

“王中啊,你们主仆二人能如此情深义重,也是难得。”

“如今闲来无事,你也就从头给本宫讲讲这些年来关于李秋的经历和故事。”

“对于这个孩子,本宫确实有些好奇的。”

见长孙皇后都如此要求了,王中又怎敢不从命?

于是也就从头开始,缓缓的讲述起来。

“记得当年老爷带少爷回来时,已经是深秋。”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个孩子能活了下来,也真是命大。”

“不过呢,少爷从小身体就非常的虚弱,单单是生死关头的大病,就得过不下三次。”

“好在啊,对于他,老爷不惜银钱,请了好多的郎中给他医治。”

“少爷的一生磕磕绊绊,总算是熬了过来。”

“我记得那时,少爷由于体弱多病,没上过几天私塾。”

“每当去找郎中看病,医治之时,年幼的少爷最羡慕的是旁的孩子身边都有娘亲陪着,照顾着。”

“而少爷呢,他的身边就只有老爷和我。”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总能看见懂事的少爷总会找没人的地方偷偷的抹眼泪。”

“甚至是有一次重病,少爷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快些死掉好了。”

“那样,他就能去另一边,去找他的娘亲。”

“到那时啊,他也就跟别的孩子一样,也有了娘了……”

“后来,随着少爷的一天天长大,他身上的病情也越来越重。”

“这时候,少爷也变得越发消瘦,越是沉默寡言。”

“可是想不到老天开眼,也就在一年前的功夫,少爷的身体竟然渐渐的好转了起来。”

“然后少爷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然后就到了今天。”

“在这个世间,我们主仆真的没有太多的奢望。”

“能够开一家小馆,赚几两银子,平平安安的,也就知足了。”

听着王中的话,尤其是当听到李秋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的那些苦难,尤其是当听到李秋羡慕别的孩子有娘亲疼爱之时。

长孙皇后心碎欲裂,悲伤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经由长孙无忌不住的相劝,才好容易平复下情绪。

而长孙无忌,也给王中解释。

说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自己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心善的她最听不得这种可怜的故事。

等到李秋带着食材包回来时,也到了长孙皇后必须要启程回宫的时辰。

这一刻,长孙皇后依依不舍,三步一回头的还是被恭送上了马车。

在临走之前,她不止一次的嘱咐李秋,说这些调料、食材自己并不太会用。

等需要时,可能自己还会再来,或是直接将他宣进宫去。

让他到时千万不要害怕,紧张。

当长孙皇后乘坐的马车离开了李秋的院子,再也看不到这个街口之时,长孙皇后内心中的悲伤情绪彻底的失控。

扑在长孙无忌的身上呜呜的大哭起来。

“哥哥……”

“我好舍不得,好心疼秋儿啊……”

“我这个做娘亲的,为何就偏偏如此的狠心,为什么要让他遭受这么多的苦难呢?”

“我不尽责啊!”

看着自己妹妹的伤心欲绝,长孙无忌也是轻轻叹气,不住的安慰。

“娘娘啊,我们如今不是已经把李秋给找到了吗?”

“该受的苦难已经过去了,这就是最好的一个事情了。”

“这以后啊,娘娘也有的是机会去陪他,去疼他,补偿他。”

“而且啊,退一步讲,可能也是这种生活的磨难和磨砺,才造就出李秋这样一个优秀的好孩子,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娘娘再看看从小在宫中长大的承乾、李泰他们,无论哪一个,都是远不能同李秋相提并论的。”

“这差的简直是太多了。”

“也正因为是如此,陛下虽然百般的喜爱李秋,却越是不敢去公开他的身份。”

“这个孩子身上仿佛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般。”

“如今他还只是一个小小商贾呢,他的身边就已经莫名的,难以置信的聚集起了魏征、王珪、韦挺、冯立等朝中大员。”

“仅仅是因为这么一个小馆,他就已经同张蕴古,应国公等等士族、官员交好。”

“若是公开了他皇子的身份,到时候引来的震动,真的是无法想象。”

小说《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面对着妻子的关心、询问,酒意微醺的李世民就兴致勃勃的说起今晚的事情来。

先是夸李秋那里做的饭菜好吃,自己这辈子不要说吃,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一口气就吃掉了两大碗饭。

那可是两大碗!

怕是自从自己不带兵打仗后开始,就很少有如此的好胃口了。

随后,他又夸起李秋的气质、才华来了,出口成章,满腹诗篇,年纪轻轻又大有才气。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小子可能因为从小就没被四书五经、传统私塾教导过的缘故。

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谈论,也是触类旁通,十分的新颖,叹为观止。

更是把自己心中的很久以来的一个疑惑给巧妙的解开了

这个孩子,真的是太不一样,太非同寻常。

也是太惹人喜爱了……

不过李世民却没有留意到,就在他滔滔不绝的说着李秋小店的奇妙,夸奖着李秋之时,皇后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差。

直到最后,长孙皇后竟然心生愤怒的一甩手,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

见状如此,李世民急忙追了上去,“唉?”

“观音婢,你这是为何?”

“原本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生气了?”

这时候,长孙皇后转过头,满眼的气愤和委屈。

“二郎,敢情你和兄长可以没事就去秋儿那坐一坐,同他聊聊天,吃吃饭。”

“可是我这个做娘的呢?”

“我到现在连秋儿完整的长相都没能看清楚呢!”

“近日以来,我对秋儿的想念只能通过听你和兄长的描述。”

“明明我惦念了十七年的孩子就在我的眼前,我却是不能得见,你们可曾想过我这位做娘亲的感受?”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无比坚决的说了最后一句话,“明天我就去见秋儿。”

“你们谁都别想拦我!”

……

第二天,下午时分。

由于中午的饭口已经过去,此时李秋的小店也几乎没什么客人了。

顶多是有零散客人在店外街边点几串与子同袍。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的属下提前过来联系,让李秋打开后院之门,等着迎接长孙大人和贵客的到来。

另一边,长孙无忌派来的侍卫,都不用李秋出手,直接把小店清空,把门口封锁。

闲杂人等谁也不得入内。

见到这种阵势,李秋的心中是充满了疑问的,不知道是什么贵客驾临,竟然摆出了如此架势。

大概一炷香时间后,长孙无忌的马车在一众侍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后院。

随后就见到长孙无忌扶着一位头戴凤冠,身着明黄色凤袍的长孙皇后下车。

“李秋,还不快来见过皇后娘娘?”

听到了长孙无忌这句话,李秋,王中他们几个,真的是要多惊骇就有多么惊骇。

谁能想到,堂堂皇后竟然能来到自己的这么一个粗鄙小店?

他们不敢迟疑,急忙的快步上前,大礼参拜。

“小人李秋,拜见皇后娘娘。”

其实自打下车起,长孙皇后的眼神就再没有离开过李秋的范围。

此时见李秋参拜,她急忙伸出双手将李秋扶起。

就在自己的双手真实的搭在李秋的胳膊上时,长孙皇后内心中的酸楚差一点就没能忍住。

整整十七年了,自己终于再一次见到自己这辈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了。

“李秋,免礼吧。”

“本宫也只是听兄长提起过了你这里很不错,也就萌生想法过来瞧一瞧。”

“你们也不必拘谨。”

要说不拘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一国之母,皇后娘娘啊。

也是李秋来到这个世界后,见到过的最具权力的一个人。

当然了,这也只是出自地位悬殊的一种本能的紧张。

在内心中,李秋对于长孙皇后是没有惧怕之意的。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后,跟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商贾,又能有什么加害之心?

而且仅仅是通过短暂的接触,李秋就明显能从长孙皇后身上感受到那种随和、慈爱和暖意。

很快,李秋等众人就无比恭敬的,陪着长孙皇后来到了小店之内坐下。

“皇后娘娘,小子的这间小店实在是过于粗鄙,还望娘娘见谅。”

“不知娘娘是否要尝尝小店这里的粗茶淡饭?”

听见李秋的话,长孙皇后一边细细的看着李秋,打量着他的小店,一边温和的说道。

“你这小店,本宫觉得倒是挺不错的。”

“想当年,还是在前朝时候,在那动荡的年间,我和陛下生活的条件比这要艰苦的多。”

“来既然都已经来了,李秋啊,那就把你们店的菜都点上一遍吧。”

李秋点点头,恭敬的领命,随后就想着告辞转身去后厨忙碌。

这可是绝对的超级贵客驾到,这顿饭是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的。

他不放心,就想着亲自去帮厨,监工。

眼看着他要走,长孙皇后不由得有些心急。

自己好容易出宫一趟,就是为了看李秋来的,可耽搁的时间也绝不会太多。

“那个……李秋啊。”

“本宫平日里也是很喜欢做饭烧菜的。”

“之前总听长孙大人说你这里的菜式特别,本宫也就想着到你的后厨去看一看。”

听到这句话,李秋急忙的躬身施礼。

“回娘娘,小子这里的后厨烟熏火燎,麻辣气呛人,有恐伤害到娘娘的玉体。”

“这……”

这时候,一旁的长孙无忌急忙打圆场。

“呵呵,李秋啊,你也不用多虑。”

“我和娘娘只是站在远处,看你们忙碌、烧菜就好。”

“你忙你的,我们看我们的。”

“正好,其实我对你的后厨,以及这几道菜的烧制过程也挺好奇的。”

就这样,李秋也只好听命。

他和王中几人在那里无比精心的烧菜,而长孙皇后则是在长孙无忌的陪同下,站在远处静静的观瞧。

从始至终,长孙皇后的目光就没有从李秋的身上离开过。

她也终于有机会,这样子光明正大的,仔细的看一看自己这可怜的孩子了。

一边静静看着李秋,她的心中是思绪万千:这个孩子,真的如兄长所说,更像是自己一点。

同时又带有着他父亲的硬朗和英气。

真的是好清秀、俊俏的一个孩子。

微笑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招人喜爱。

就如同她小时候哄他时一样……

想着想着,不知为何,原本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却突然间的让她想哭。

几颗泪珠不受控制的就从长孙皇后的眼里滑落……




见他们发问,李秋微笑着给他们解释,“这道菜,乃是采用上好的羔羊肉,先用竹签串制,而后又在上品竹炭上烤制而成。”

“当然了,在烤制的过程中,也使用了我独家的精盐、各种调料。”

“这道菜的名字呢,就叫与子同袍吧。”

魏征此时微微摇头赞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诗经里的诗句。”

“你这道菜品,每七块肉块就共用一根竹签,以此诗句命名,也是贴切。”

王珪:“与子同袍,西北望,齐射天狼,此酒此诗,何其壮哉!”

冯立此时也是哈哈大笑,“与子同袍这菜,射天狼这酒,我大爱!”

“这数月以来,我就从未像今天这般痛快过。”

“不行,今晚我一定要不醉不归!”

……

当天,冯立还真就喝醉了,是被马车送回去的。

像魏征、王珪、韦挺三个,虽说没像冯立那般,但也都有些醉意熏熏。

在临走时,李秋还每人送了一坛酒,带回去。

然后很快,意料之中的,这射天狼的酒和诗,飞速就在长安上层圈子内传播开来。

虽说魏征、王珪他们几个是隐太子旧部,表面上很多人还同他们刻意保持着距离。

但是在私下,他们的至交好友,或是亲戚,还是不少的。

在大唐那个时代,战乱不断,就算是上层建筑的人,也没有太多聊以为乐的项目。

所以好酒,在那个时代,可是了不得的东西。

几乎在他们聚会的第二天,第三天,就有各层的贵族、官员、将领,来到李秋的小馆一探究竟。

对于这些人,李秋也是非常的客气和热情。

无论是谁,来者是客,都免费送一小盅射天狼送给他品尝。

在尝过了这酒之后,果然是如传言中的那般,甚至是比之前传说中的还要美味。

这种真正的难得的好东西又怎能错过?!

不过下一刻,就在众人群情激动之时,就被李秋摆出来的这酒的价格吓住了。

在当时,市面上最好的酒,女儿红的价格,是一斗300文。

唐朝的一斗,大概合2000毫升,4斤酒的样子。

而李秋摆出来的价格,一斗万文!

即一万枚铜钱,合计10两银子。

直接就贵了30倍还要多。

前面也说过,唐朝的物价极低,一斗米,12.5斤米,也才仅仅是5文钱。

如今李秋这射天狼的价格,可是绝对的天价啊!

在看到了这惊人的价格后,大多数人还是悻悻的退却了,选择继续观望。

当然也有不差钱的贵族、士族,买了一斗酒,几斗酒回去尝尝。

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射天狼这酒的名气,快速在长安城中传播开来。

……

夜里,皇宫承庆殿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李世民与几位重臣,还在连夜分析、商讨着军情。

现如今,泾州的李艺谋反还没平定,突厥的颉利就率军侵扰了朔州,洗劫一空,还掳走了城中百姓五千多人。

而且,他们的这次侵扰,摆明了就是在试探大唐的虚实,为接下来的举兵南下做一次试探。

相对于泾州李艺的谋反,李世民心中更加忧愁和忌惮的,还是突厥的颉利,以及他手中的二十万铁骑。

就在李世民讨论完军事,头疼脑涨,独自休息会儿之时,长孙无忌带着一小坛酒走了进来。

“无忌?”

“你怎么来了?”

长孙无忌笑着将酒坛放在了桌案之上,“陛下啊,臣近期寻来了一坛好酒,这不带来给陛下你尝尝。”

李世民苦笑,“唉,眼下这泾州李艺谋反,突厥也越发的不安分起来。”

“我这哪还有心情喝酒啊。”

长孙无忌有些神秘的笑笑,“陛下,臣敢打赌,在尝过了这酒之后,陛下定能清除烦恼,恢复一些兴致。”

李世民笑着摆摆手,“呵呵,也罢,既然你把酒都拿到朕的桌案前了,那就打开来尝尝吧。”

随后,李世民就如同魏征、王珪、冯立几人一样,单单是闻到了酒的气味,神情端的是一凝。

而在倒了一小杯尝了一下之后,更是神情大悦。

“辅机!这可真的是好酒啊!”

“真的是没想到,天下间竟然能有如此浓烈香辣之酒!”

长孙无忌笑笑,“陛下,这酒名叫射天狼。”

“而酿造这酒的主人,还特意为这酒作了一句诗,就更是有趣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情此景之下,这酒,以及这句诗,着实是给李世民带来了太多的震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诗句何其壮哉,真乃提振我大唐士气。”

“好酒,好诗啊!”

“辅机啊,这酒你究竟是从何处寻来的?”

“做这诗的,又是何人?”

长孙无忌此刻哈哈大笑,“酿这酒的,做这诗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秋那小子。”

“这诗呢,是李秋前几日在同魏征、王珪他们私下相聚时即兴作下的。”

“不过这小子太过惫懒了些,并没有将完整的诗做全。”

“听说啊,当时还把老学究王珪气得够呛。”

“李秋?”

“这酒竟然是李秋酿造出来的?”

“这诗也是他做的?”

李世民瞪大了双眼,一脸的难以置信。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小子,触类旁通,涉猎也是五花八门。”

“怕是这长安城中,也就只有他能搞出这么多名堂来了。”

“听说啊,他还研究出一道菜来,取名为与子同袍。”

“味道更是一绝。”

“我还没寻到机会去尝一尝呢。”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不由得轻叹一口气,“这个孩子,灵动、聪敏,绝对的百年难得一遇的好苗子。”

“只可惜,这十几年来,他是从一个商贾家庭长大。”

“不然的话……”

李世民笑着摆摆手,“或许也说不定,正是这个环境,才铸造成了他这样不拘一格的性格,高凡超远的眼界。”

“其实朕最喜欢这个孩子的一点,就是他的立意高远,心怀天下苍生,和我大唐的铮铮风骨。”

“辅机啊,别说,朕还真来了兴致了。”

“通知御膳房,做几道好菜,把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几个也都找来。”

“咱们今日就借着这射天狼,君臣共饮,放松一下。”

“还有辅机啊,这酒,朕甚是喜欢,等回头啊,你再去李秋那多给朕带几坛回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