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青云沈大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小说推荐农门状元路》,由网络作家“鱼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农门状元路》是作者““鱼素”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沈青云沈大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找到李勇,问他知不知道这件事?李勇颇不好意思,“小叔(定亲已成,称呼随大妹),这传言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不过我在背后做了点手脚,加了把火。”沈青云当然知道李勇不是循规蹈矩的人,相反,作为中间商能在县城里挣出一份家业,绝对不是靠谄媚阿谀能办到的。他有自己的手段,知道怎么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也知道怎么更有利于自己。皮蛋是沈家做的,李勇心......
《畅销小说推荐农门状元路》精彩片段
云氏娘家那边想让她改嫁,陈氏多少知道一些,说这些话,是想让云氏打消再嫁的念头。
要是幺儿子以后继续科考,寡嫂再嫁名声不好听。
反正在她眼里,所有人都得排在幺儿子后面。
云氏没听出婆母话里的深意,点头道:“小叔聪明,肯定会成为大老爷。”
陈氏高兴,看云氏都顺眼多了。
云家几个女婿也都来了,正月拜年都没这么积极。
赵老三都收起了傲慢,以前欺负沈二妹娘家势弱,自从瘫痪后,就要看沈二妹脸色过日子了,哪里还敢在娘家这边作威作福。
另外三个女婿,也都低眉顺目起来。
沈老头把这些变化全都看在眼里,知道这一切荣耀都是幺儿子挣来的,自己要强了一辈子,都没能做到的事,幺儿子一场县试就给办到了。
心里升起一股骄傲。
幺儿子,给他挣了脸面。
沈青云没想到那次在考棚里吃皮蛋,竟然无意间让皮蛋名声大噪,还有了别称:聪明蛋。
沈青云扶额,找到李勇,问他知不知道这件事?
李勇颇不好意思,“小叔(定亲已成,称呼随大妹),这传言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不过我在背后做了点手脚,加了把火。”
沈青云当然知道李勇不是循规蹈矩的人,相反,作为中间商能在县城里挣出一份家业,绝对不是靠谄媚阿谀能办到的。
他有自己的手段,知道怎么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也知道怎么更有利于自己。
皮蛋是沈家做的,李勇心知肚明,恰逢他成为了县案首的时候,传出聪明蛋的传言,背后带来的巨大利益可想而知。
李勇正是看见了商机,所以才有了这番动作。
沈青云看着他,“李勇,皮蛋我要是不卖给你,卖给其他人,你想过这个可能吗?”
李勇脸色一变,眼前的人明明是个少年,发怒的时候却让他感到头皮发麻。
“小叔,你别生气了,我找人去澄清,这件事是我做的不对,不该擅自做决定,下次有这样的事我一定提前跟你商量。”
“等你和大妹结婚之后,咱们算是一家人了,有些话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你想过没有,你用这种法子固然短时间内能让皮蛋卖个好价,可你想过没有,要是顾客吃了皮蛋没有变聪明,找你算账,到时候你名声臭了,墉县就这么大点地方,要是你的竞争对手再做点手脚,你以后还怎么混?”
李勇背后升起一股寒意。
他手里是挣了点钱,在村里人看起来风光,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见了那些贵人们,得卑躬屈膝,卖力讨好,仰仗他们鼻息讨生活。
“小叔,这次是我目光短浅,你放心,要是有人找我买皮蛋,什么价格你来定,我还会一一澄清,说这不是聪明蛋,不会让人变聪明,铺子那边我会跟伙计说清楚,让他们跟顾客说清楚,我会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件事坏影响。”
沈青云深深看了一眼李勇,不得不说,他真的很聪明,认错的同时又无形之中跟皮蛋绑在了一起,会解释皮蛋不是聪明蛋,这样一来,沈家的皮蛋还真的只能卖给他了。
因为别人,不会尽心尽力解释这件事。
有沈大妹这层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沈李两家利益一致。
沈青云并不讨厌聪明人,李勇只要对大妹好,其他的都无伤大雅。
沈老头兴奋地搓搓手,“数一数今天卖了多少钱?”
数钱时需要用绳子串起来,沈老头主要负责串,沈青云几人数十文放一叠,四个人同时忙活,不过片刻功夫就把钱数出来了。
陈氏声音里带着激动,“六百二十三文,六百二十三文。”
沈青云也没想到一桶栗子糕能切成六百多块,据他所知,沈大做短工一天也不过才一百二十文。
云氏第一次感觉到赚钱好像并没有那么困难,“爹,娘,糕点好卖,趁着这段时间有栗子,可以多做些卖,不然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
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
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山里跑,捡的不是毛栗子而是枞菌,镇上更是冒出一茬一茬卖枞菌的小摊贩。
***
“又坏了。”大妹提着半桶栗子,一脸肉疼,家里卖栗子糕赚钱,这些坏掉的栗子就是丢掉的钱。
沈青云从外面回来,正好和大妹撞上。
大妹笑着道:“小叔回来了,灶上蛋羹还热着。”
家里喂了几只鸡,下的蛋都要拿去卖,也只有沈青云才有资格吃。
这几天家里赚钱了,他能每天吃到一个,以前是隔两三天才能吃。
“这些都烂了?”
“是啊,每天都能挑出来半桶,这些还是长虫眼的,那些看着好的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长虫。”大妹无奈道:“这些烂的只能挑出来喂鸡喂猪。”
这些日子,沈老头和陈氏隔天跑一次县城,栗子糕卖的很好,每天都是空着桶回家的。
家里的栗子已经堆满了,要是有虫眼的不及时处理,只会烂的更多,大妹整天忙活,经常累的腰都直不起。
要是栗子能很好的保存,不仅能延长卖栗子糕的时间,还能让大妹轻松点。
“大妹,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毛栗子两三个月都是新鲜的,或者保存起来不会长虫眼?”
大妹摇头,无奈道,“要是有这样的法子我就不用这么忙了。”
沈青云记得,有个同事,年后上班带了很多土特产,其中就包括栗子。
那个同事很喜欢吃生栗子,说是甜脆,这样算起来肯定是保存好的,而且那个同事家里板栗多,完全靠冰箱保存不现实。
那么,一定有法子。
沈青云夜里都没怎么睡好,一直想着栗子保存的事,好在,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有种萝卜干的保存法子,就是晾干水分,搅拌各种调料,随吃随取,而且萝卜干还有水分,香辣脆甜,很适合下饭。
沈青云找到大妹:“大妹,有个保存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
“啥法子?”
“你挑一些栗子,不要有虫眼的,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晒干水分,这几天日头大,晒一天就差不多了,然后放几天试试,看看会不会长虫?”
大妹有些迟疑:“这法子能行吗?”
“我也不确定,你先试,到时候就知道了。”
“那好,我这就去做。”
***
“青云,‘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你可知何解?”
张秀才拿着他写好的纸,正看着上面的字,问了这么一句。
沈青云站起来,拱手作揖,“学生不知。”
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张秀才还没跟他讲释义,他只能这样回答。
张秀才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情绪复杂,“这句话的意思:小时候不刻苦学习,是很不合时宜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都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识,能有什么作为。”
沈青云不知道他这话是单纯跟他解释,还是另有所指,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
张秀才不再多说,又去点评其他学生去了。
沈青云原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没想到晌午休息时,张秀才让他去书房。
他到书房时,张廷良也在。
张秀才看着两人,“廷良,你学习很好,是个聪明孩子,但考取功名,往往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刻苦,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教你们四书,先从《论语》开始。”
张廷良诧异,“夫子,我们?沈青云跟我一起学?”
他都已经读一年多了,沈青云入学才多久,一个多月而已,就算是他记性再好好,也不可能追上他。
下一瞬,张秀才给了他确切的解释。
“不错,他跟你一起学,再有一个月,青云《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可以学完,这三本学起来相对容易,主要是识字,但是《论语》不一样,以青云的聪颖,我相信他能听懂。”
张秀才看向沈青云,“青云,你可有其他想法?”
沈青云也惊讶,还以为张秀才会循序渐进,不会让他学这么快。
早点学习《论语》,意味着早点接触四书五经,要是学的好,还可以早点下场一试。
“夫子,我想学《论语》。”
“好,老夫果然没看错,不过在学之前,你需要把书提前准备好。”
沈青云上次去过书铺,问过价格,很贵。
“夫子,我能借你的书抄写吗?”
张秀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告诫道:“目前还是要以目前学的为主,不要因为抄书而分心,切勿因小失大。”
“是。”
张廷良有股被人比下去的挫败感,不服输道:“夫子,我也想借……”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秀才打断了。
“廷良,我会同你父亲说一声,让他给你买好需要的书籍。”
张廷良就算不甘心,也只能应下。
两人从书房出来,张廷良拦在了他面前。
“沈青云,你不要以为记性好就了不起,读书,我不比你差。”
张廷良有自己的傲气,作为族里最聪明的孩子,有那份自信。
沈青云丝毫不示弱,“读书,我也不会比你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