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孙健陆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三国追美记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鸿雁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越三国追美记》是“鸿雁影”的小说。内容精选:他背后的支持者汉灵帝。若不是皇帝宠信宦官,宦官怎么能有那么大的胆量去把持朝政,左右百官。天下乱起,实一人之过也。可中国古代的那些知识分子们,总是鼓吹那些“为尊者讳子不言父过”等一些没用的理论。是谁的错误,它就是谁的,掩饰也没有用,天下的百姓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若汉灵帝能亲贤臣,远小人,正朝纲,使吏治清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则匈奴人又怎敢犯边,天下又怎会乱起?所以,在封建社会......
《穿越三国追美记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吃饭真是个蛋疼的事!
第二天早起之后,洗漱完毕,陆毅便下楼到客栈的大厅吃饭。不知道是为了节省粮食还是真的不怕饿,东汉时代的人一天只吃两餐,早晨一餐,下午一餐,晚上根本就没有吃饭的习惯,除非了为了某种目的而举行的宴会。也许,当时的人是习惯了,可陆毅却不习惯,所以,有时晚上他还要吃点东西,当然,他是有借口的,毕竟自己的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吃些补品嘛。不过,这也说明了人家陆家有钱,不在乎,吃多少都无所谓了。有钱就是他妈的好啊!
到了大厅以后,主仆三人便找了个靠窗户的位置吃饭。在陆毅多天的培养和熏陶下,陆童和云伯已经有些适应和少爷在一起吃饭了,看来,习惯的作用很大呀。
在他们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两个人,看年纪大约二十上下,看装扮也应该是在外游学的仕子,一个相貌俊美潇洒,一个很是威严庄重,而那威严庄重之人的腰间,竟然佩带着一把宝剑,只是不知这宝剑是否是一件装饰品。二人一边吃饭,一边在谈论着什么。
只听一人道:“此次匈奴寇边,实乃我大汉之国耻。可恨朝廷中涓猖狂,迷惑圣上,私扣军情不报,朝中大臣又碌碌无为。更可恨的就是那晋阳太守,竟然弃官逃走,置百姓于不顾。想我大汉竟有此等官吏,真乃朝堂之哀,天下之哀。”
另一人道:“最可怜的还是那并州百姓,饱受异族的欺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有很多人,竟然被匈奴人捉去当奴隶,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我过几日便去并州,组织当地百姓,抵抗匈奴。虽不能扭转乾坤,但也要尽一分绵力。”
“哎!只怕季节兄你是有去无回。天下大事,非你我所能左右的,我想,此事皇上迟早会知道,朝廷不久就会派人去并州的,到那时我等再去相助御敌亦不迟。”
“孔结兄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谁愿意去那苦寒之地。并州虽贫,但亦我大汉土地;百姓虽愚,但亦我大汉子民,只是希望朝廷不要放弃并州。”
一群装逼男!但也只能心里,呵呵!
……
听到二人的谈话,陆毅也在心里暗暗叹息。皇帝昏庸,朝纲败坏;吏治腐朽,民不聊生;天下失道,乱民四起;国运不振,边患不息。此谁之过也?皇帝也。这一切都源于汉灵帝刘弘这个昏君。中涓猖狂,把持朝政。中涓何以如此猖狂,何以能把持朝政,还不是因为他背后的支持者汉灵帝。若不是皇帝宠信宦官,宦官怎么能有那么大的胆量去把持朝政,左右百官。天下乱起,实一人之过也。
可中国古代的那些知识分子们,总是鼓吹那些“为尊者讳子不言父过”等一些没用的理论。是谁的错误,它就是谁的,掩饰也没有用,天下的百姓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若汉灵帝能亲贤臣,远小人,正朝纲,使吏治清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则匈奴人又怎敢犯边,天下又怎会乱起?所以,在封建社会,天下的乱治皆由皇帝一人而决。可惜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把所有的罪名都加在了那些宦官奸臣身上了,却不去追究是谁让这些宦官奸臣为所欲为的,从而忽视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要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昏庸的皇帝,就会出现天下大乱的情况。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的过于集中。权力只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缺少监督和制衡的力量,就会让掌权者无所忌惮,为所欲为,就会出现许多低级幼稚可笑的错误,更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所以,当一个国家权力过于集中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监督力量与掌权者抗衡,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似乎陆毅想的太久了,也太出神了,连旁边座位上的两个人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等他回过神来,身旁已经人去座空了。
“唉!失去了一次结交的机会。孔结,季节,这两个人是谁呢?”陆毅在心里念叨着。
吃完饭,陆毅便回房间看了一会儿书。那时候,纸张尚未普及,绝大部分的书都是竹简,并且是繁体字,没有标点,书写体是隶书,已经和楷体有些相似了。幸好陆毅在前世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的教材都是用繁体字编写的,所以,他对繁体字并不感到陌生,虽读起来有点困难,但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
那时侯也没有太多的书,无非就是先秦诸子和《诗经》《论语》等,还有一些汉赋作品。陆毅此次游学出来,自然没有带太多的书,只带了几卷汉赋,文采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看了不一会儿,陆毅就困了,便歪在床上打盹儿,等着时间,想着晚上关于宴会的一些事情。
朦胧之中,陆毅觉得有人在叫他。睁眼一看,是陆童,只听陆童说道:“少爷,醒醒吧,一会儿就要去张府了。”
“恩。”陆毅答应着,“天还早呢,着什么急?”看着外面的天色,太阳还没有落山呢,陆毅不由得心里有些不满。
“少爷,已经申时了,不早了。”看着陆毅不情愿的样子,陆童赶紧解释说。
无奈,在陆童的催促下,陆毅只得起来梳洗。“晚上的宴会,怎么这么早就做准备,真是搞不懂这些古人。”陆毅心里很是疑惑。不过,猛然间,陆毅又明白了,“对啊,古代没有照明工具,晚上就靠点蜡烛了,那还得是有钱人家,穷人家基本是太阳一落山就休息了。所以,古人把黄昏就当成晚上的开始了。哎,回到古代,还得适应一阵子。”
梳洗完毕,陆毅便来到了张府,一到大厅,就见里面坐着几个人,都在谈论着什么,而早晨在客栈遇见的那两个人赫然在列。
一见陆毅进来,张飞就赶紧迎了出来,拉着陆毅的手笑着说:“哈哈,凌宇,你可来晚了,一会儿你可要多喝几杯。”说着拉着陆毅就向屋里走。
“罪过罪过,贪睡了一会儿,还望兄长见谅。”陆毅赶紧赔不是。
“来来来,我给大家介绍,各位,这就是吴郡三才之一的陆毅陆凌宇。”张飞一边向里走,一边介绍着陆毅,同时,他也把在座的几个人介绍给陆毅,其中几个都是无名之人,至少陆毅没听说过,而在客栈遇见的那两个人,那个俊美潇洒的人竟是陈琳,而那个威严庄重的人却叫崔言。
对于崔言,陆毅也是比较了解的,他也算是三国时的一个名士,也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个代表。他二十三岁之前基本上是一个游侠,仗剑行天下,二十三岁以后,居然顿悟,开始学习《论语》《诗经》,四处展转求学,竟成了一个饱学之士。
此时的崔言也就二十左右年纪,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一二,他应该还没有顿悟求学,是个好机会啊。
陆毅认出了他二人,而他二人似乎也认出了陆毅,三人都一脸惊奇,想不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见礼以毕,众人便分宾主落座。最让陆毅郁闷的是,张飞居然让他做首席,显然他成了几今天晚上最尊贵的宾客了,这让陆毅成了众矢之的。
果然,张飞刚敬完酒,陈琳便开始发难了。
“久闻凌宇乃当世才子,师事大儒伯喈先生,与顾元叹虞仲翔齐名于世,今日饮宴此景,凌宇可否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陈琳的话音一落,众人边开始附和起来。(蔡邕表字伯喈,又是当世大儒,所以,陈琳才尊称蔡邕为伯喈先生。另:顾雍表字元叹,虞翻表字仲翔。)
一听此言,陆毅正中下怀,“哈哈,要是干别的,心里还真没底儿,可是吟诗作对儿,这是我的强项呀。后世那么多的诗词名篇,随便拿出一首也会让你们研究半天的了。”
想到此,陆毅便站起身说道:“诗词歌赋,风也略有小成,然风一直以为,寻章摘句,穷经皓首,此乃小才也。”
一听此言,众人不禁心中暗想:“好大的口气,此为小才,何为大才?”
这时只听陆毅接着说道:“大才者,当上承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扬天朝天威,内亲附百姓,使人民安居乐业。”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此乃丞相之职也,何人可为?”
“鸠雀不知鲲鹏,小才不及大才。吾欲修大才以安天下,然于小才之道亦有所见解。近日以来,吾以为乐府诗过于简朴,难以尽述情怀,故试做七言之诗以添诗律。”
众人闻听此话,不禁大惑:“七言诗,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且看你如何作来。”
“前几日匈奴寇边,吾心有所感,吟成几句,今日献丑,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只听陆毅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功臣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吟过半晌,众人都大感新奇,沉默无语,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片刻,崔言道:“想不到七字一句亦可成诗。此诗平仄韵律皆美,更具大气豪放,想不到凌宇心中亦有此志。”
众人也不禁点头称赞,陈琳也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
“七言诗其实和乐府诗是一样的,不过是七字一句而已,平仄韵律皆可参照乐府诗。”看到众人这样推崇称赞,陆毅赶紧解释说。
“那日,我还做了一首七言诗,如众人不弃,风愿再次献丑吟来。”
陆毅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众人道:“快些吟来,让我等见识见识。”
陆毅随即大声吟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无定河边埋忠骨,何惜百死铸英魂。”(抄袭滴)
刚一吟完,崔言便大声赞道:“好!好才情,好魄力,好志向!我敬凌宇一杯。”说完一饮而尽。陆毅只好陪了一杯。
众人也是赞不绝口,接着,话题自然就扯到了匈奴寇边一事。这下张飞终于有说话的机会了,对于诗词歌赋,张飞是不懂的,所以,方才真有些讨厌这些文人了,并且,座中有几人似乎是张飞的同类,对此也不甚喜,一谈到边患之事,众人便开始大放厥词,各个言辞激烈,激动异常。但都是指责朝廷失政,官吏腐朽,无一人提出解决的办法。见众人如此,陆毅不觉得叹了一口气。
闻听陆毅叹气,崔言便出声询问:“不知凌宇对此有何高见?”
“我欲前往洛阳拜见老师,并求取功名,北上并州以御匈奴,吾虽一书生,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愿为大汉疆土洒尽一腔热血。”
“好呀,好呀,凌宇与我不谋而合。”崔言拍手说道,“如此,吾愿与凌宇同路而行,同上并州。”
听到崔言这么一说,陆毅心中大快,“真丈夫也,豪爽,有性格,我喜欢,呵呵。”所以,陆毅赶紧说:“太好了,不想今日竟得一知己,乃风之幸也,当浮一大白。”于是,陆毅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得凌宇引为知己,吾亦当浮一大白。”崔言也端起一碗酒干了。
接下来的程序,自然就是拼酒了,你敬我,我敬他,左一杯右一杯的。还好古时候的酒度数不高,虽喝了很多,却只是略微有点醉意。而其他的众人都已经不行了,各个东倒西歪,走路摇摇晃晃,有的干脆爬在几案上睡着了,崔言也醉倒了,惟独张飞还在给众人敬酒。
陆毅最后陪张飞喝了一杯,便命下人叫过陆童,回到了客栈。
一宿无话,第二天一早,刚洗漱完毕,就听陆童说崔言来访。陆毅心里暗暗称奇,一大早,他来干什么?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赶紧出去迎接。
随后两日,陆毅的好生活终于开始了,早上王允早早地便去了宫内,现在政局混乱,正是需要如王允这样的元老。
每次王允走出书房,都不由自主地朝着陆毅夫妻房间走去,随即才皱眉醒悟,摇摇头再去宫内。
陆毅呢,大梦悠醒,美人在旁,这日子过得……
于是,王允看见陆毅的时候,陆毅还是一副原来的样子:看着书本不停地打瞌睡。
天啊!这可是皇宫!这里是司徒处理政事的屋子!你以为你老夫那书房?王允气地走过去朝着陆毅脑袋上就是一书本。
“唔?”陆毅迷糊地睁开眼,“到点了?那……那回去吧……哈……”
“你!”王允苦笑不得,此子竟然疏懒如此?顿时扔给陆毅一本记册说道,“你且将这本批了!”
陆毅看看左右,有些小小的失望,这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呢?
“义父,这本……”
“你且披来,事后老夫自然会细细过目!有些破绽倒是无妨,但若是心不在焉,哼!”
“行行行!”陆毅叹了口气,取过记册细细过目。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今某特请……”
陆毅奇怪地看着王允,“此为何物?”
“此乃青州奏章,谈及教化一事……至于教化,凌宇,你可明白?”
“教化?”陆毅思考了下,说道,“莫非是教育……啊不,是教导百姓之事?”
王允欣慰地点点头,“然……忠君爱国……唉!如今天下纷乱若此,于教化一事,也有干系!”
“等等!”陆毅打断王允的话说道,“前些日之事皆是权谋所害!黄巾之乱乃是国策……”
“闭嘴!”王允皱眉低喝一声,随即低声说道,“你以为此乃何地?休得胡言乱语!”
陆毅顿时一惊,犹豫着说道,“言且不能言?”
“……不能言!”
“……”陆毅一甩手中记册,说道,“于此,这册何用?何乃教化?”
“教化便是尊师重道!忠君爱国!待老夫过些时日与你一些儒家卷册,你可细读!”
“儒家?”陆毅一听,顿时响起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言及当时君主为了管理国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顿时心中了然。
“这便是教化?”陆毅讥笑一句,“皆是权者之辈手段!”
王允一听,失手打落茶盏,不可思议地看着陆毅,心中巨震,天下果有如此奇才?机敏之处天下皆比不得他!
王允抚须犹豫道,“此乃……治国之策,凌宇……”
“此乃愚民之举!”陆毅皱着眉头说道,“凌宇不是对儒家另眼相看,如是一种学说如何能达到至善至美?其中必有遗漏!我等自然查阅百家,找寻答案才是……”
“莫非是凌宇学的是兵家之道?”王允有些疑惑了,“或者是法家?”
“凌宇皆不曾……不是很精通,略知……”陆毅皱眉说道,“不过兵家法家又有何区别?兵家乃御敌之法,法家御国之法……”
“照你说来,那墨家呢?”王允嗤笑。
“强国之道!”陆毅说的铿锵有力。
王允徒然色变,愣神地看着陆毅,喃喃说道,“老夫倒是小瞧了你……”随即苦笑道,“老夫不是不知,乃是世事如此!大汉尊儒术已有百年……”
“为何不变法?”
王允色变道,“此乃祖宗之法,岂可说变就变?”
“然世事万端,如今时局,若是继续沿用儒家,大汉只会……”
“住嘴!”王允喝了一声,随即说道,“待老夫思量!”
陆毅摇摇头,喝了一口茶,自己是看着这个老头如此对大汉忠心,才说此言,要是老头你不听,那我也没办法。
“墨家之事,老夫也是知晓,只是……”王允微笑着说道,“你莫不是劝老夫变法?”
“变不变法,与我何干?”
王允无语地看着陆毅,顿时说道,“与其想这些,凌宇还不如想想如何退了那董卓!”
“董……董卓?”陆毅眼睛一瞪,顿时心中大惊。
“老夫没有与你说及么?”王允摇头疑惑着,随即恍然道,“对了!昨日本来老夫想说的,谁知你小子和我打岔,老夫便忘了……”
“老头!你平时不是记忆听好么!为何单单忘记此事?”陆毅有些着急了,顿时问道,“那……那董卓还有多久到得洛阳?”
王允奇怪地看着陆毅,徐徐说道,“其两万军马皆在路上……先锋怕是离洛阳只有数日之期……凌宇,为何如此惊慌?”
陆毅瞪着眼睛,有些惊慌失措,记得历史中董卓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如此一来,如此一来……
“切勿惊慌!”王允递来一杯茶,说道,“莫非真如朝中重臣所言,那董卓心怀不轨?”
“正是!”陆毅现在尽力想阻止董卓进宫,遂说道,“董卓狼子野心,其行程如此慢,正是静观洛阳事变,坐收渔翁之力也!”
“果真如此?”王允脸色一变,叹道,“伯喈!你误我也!”
“唔?”陆毅一听,顿时诧异地说道,“关蔡义父何事?”
“凌宇不知!”王允一脸的焦虑,说道,“朝中重臣皆言董卓不臣,老夫本是心中焦虑,一面令并州丁建阳速来京城,一面遣那董卓回那西凉,些个日前,那董卓上得一表,言及心忧皇室,欲引兵护卫洛阳以防宵小,其表中所言,其众皆在洛阳远处按扎。
老夫本是有些惊疑,然伯喈与老夫言及董卓之事,言其曾与董卓浅交,言道其为人甚厚,如此一来,老夫思量京中守备甚是不足,便……便允了其所奏!”
“……”陆毅吞了口唾沫,“莫非是蔡义父被董卓所迷惑?”
“怕是如此……”王允怅然道,“此刻唯有速速令建阳赶来,洛阳之兵现仅仅两万余众,董卓自称引兵二十万,老夫所思,怕只有五万,但是即便如此,也是麻烦!建阳有精兵三万,合洛阳军力,董卓断然不敢造次!”
陆毅见说动了王允,心下一松,顿时问道,“义父数日皆将并州丁建阳挂在口边,不知此乃何人?”
“呵呵!乃一大汉忠良!凌宇可学之!至于建阳……便是那并州刺史,姓丁名原,字建阳……曾与老夫厚交,老夫知其为人!”
“丁……丁原?”陆毅是彻底地傻了,那么说……那个三国第一武力的人也会到洛阳来?丁原的义子……
吕布……吕奉先!麻痹的,有我在,谁胜还不一定呢!
“凌宇?”王允见陆毅神情恍惚,连忙问道,“怎么了?凌宇?”
“凌宇心甚乱,求义父让凌宇暂且告退!”
王允细细一看陆毅脸色,发现陆毅脸色惨白,顿时说道,“莫不是受了风寒?也罢!你且回去歇息,让秀儿炖些补药与你,你这身骨……凌宇?老夫还没说……罢罢罢!”
摇摇头,王允回到主位坐下,心中也忧虑,此子每每所言,一语中地,怕是那董卓果真……
“伯喈……你此间却是误了老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