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畅销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苏玉长乐是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跳跳的鼠”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汉末年开始,胡族开始被汉化,知道建立政权,修建城池。从匈奴刘渊攻破西晋,五胡十六国,胡族纷纷建立王朝,此时已经不是边患,而是谁灭掉谁的问题。房玄龄虽然饱读诗书,对历史更是颇有研究,但是未曾注意到这一点。苏玉一语道破,房玄龄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而李世民则是听得冷汗连连。他原本也以为突厥入侵只是百姓受苦,自己蒙羞,没想......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畅销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西晋以前,北方胡族过着游牧的生活,南方的汉族过着农耕的生活。
胡族时时南下掳掠,但是抢完就走了,所以只是边患。
可是从东汉末年开始,胡族开始被汉化,知道建立政权,修建城池。
从匈奴刘渊攻破西晋,五胡十六国,胡族纷纷建立王朝,此时已经不是边患,而是谁灭掉谁的问题。
房玄龄虽然饱读诗书,对历史更是颇有研究,但是未曾注意到这一点。
苏玉一语道破,房玄龄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而李世民则是听得冷汗连连。
他原本也以为突厥入侵只是百姓受苦,自己蒙羞,没想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不是大唐灭亡,就是突厥灭亡。
苏玉说起突厥是鲜卑族后裔,李世民更是悚然。
北周就是鲜卑族,长孙无忌也是鲜卑族后裔,皇后也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过好几个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文帝就是篡位北周建立隋朝的。
确实,如果突厥攻破长安,完全可以建立王朝,想到这里,李世民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贤弟,那你说,该如何灭掉突厥?”
李世民诚恳地问道。
这时,他是真的诚恳,万分的诚意。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对付突厥。
刚刚稳住皇位,刚刚度过荒年,今年的收成也好不到哪里去。
国力不行,囊中羞涩。
“这个打仗,其实拼的是国力和装备。士兵其实都是其次的,因为士兵的战斗就靠装备。”
苏玉说道。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当然知道这些。
“所谓战鼓一响,黄金万两。李二那小子心里肯定记得渭水之盟,做梦都想报仇。但是此时大唐的国库是空的,朝廷的物资要用来保百姓,所以根本没有钱购买粮草、兵器。”
苏玉继续说道。
李世民点头,贤弟你说得太对了,我来你这里除了请教,另一个目的就是改善伙食。
若不是国库亏空,囊中羞涩,你家阿黄也不敢请我大唐皇帝吃骨头啊。
“苏公子,此乃泛泛之谈,我们都知道。”
杜如晦捋着胡须说道。
他感觉苏玉闯进了他的专业知识圈,这让他产生一种错觉:我可以秀一把专业知识。
“没错,我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国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嫌弃地瞪了他们两个一眼:“你们两个闭嘴!”
“哎呦,杜酒囊,不错嘛,这你都知道。”
苏玉故意取笑他。
“这话说得,军国大事我们熟得...”
杜如晦来劲了。
皇后干咳两声,杜如晦马上闭嘴。
“我们做的是粮食生意,军粮可是大客户。我们比较熟。”
李世民慌忙解释,马上圆回来。
苏玉根本没在意,反而他们自己吓了一跳,就怕露馅穿帮。
“杜酒囊,你说你熟,那你说说,这困局该怎么破?”
苏玉微微笑道。
杜如晦把手伸进袖子里,像猪八戒一样甩甩袖子:“没辙。”
伟大领袖告诉我们: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皇帝没有钱粮兵马,根本打不动。
“贤弟,别理他们两个酒囊饭袋,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李世民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很郁闷,这个皇上变心真快啊。
没遇到苏玉之前,整天夸他们房谋杜断,现在说他们是酒囊饭袋。
铁扇公主说得好: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典型的渣男皇帝。
苏玉眼光掠过一丝狡黠。
“其实啊,李二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苏玉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世民。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感觉苏玉在算计他。
“哪三个?”
所有人都认真地听着,只有小长乐在苏玉怀里闹腾。
“第一是钱,第二是战衣,第三是粮食。”
苏玉对李世民颔首微笑,一副佛陀普渡苦厄众生的模样。
李世民差点就说:我愿意皈依。
杜如晦问道:“苏公子,你说的这三样,除了第二样战衣,其他都无法解决。”
战衣,这衣服还是有得穿的。
苏玉笑道:“房饭袋。”
“诶。”
房玄龄居然应了。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哈哈大笑。
房玄龄又羞又恼,堂堂中书令,大唐的智囊,居然成了饭袋。
“苏公子有何事。”
房玄龄感觉被羞辱了。
“你自诩精通历史,我问你,当年白登山之围,汉高祖刘邦32万兵马为何被10万匈奴骑兵包围?”
苏玉微微笑道。
房玄龄说道:“当时天降大雪,大汉士兵没有御寒衣服,手脚冻掉的不计其数,无法作战。”
苏玉看着杜如晦,笑道:“杜酒囊,第二样战衣你也无法解决。长安城够冷了,你若要与突厥交战,深入草原腹地,你这衣服根本不足以保暖,更别说杀突厥。”
杜如晦被说得脸黑,兵部尚书居然没考虑到这一点,丢人。
“那照你说,要钱没钱,要衣服没衣服,要粮食没粮食,这仗没法打,何来大唐必胜?”
杜如晦嘟哝道。
“诶,说得好。本公子就有办法。”
苏玉摇晃着摇摇椅,微微笑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苏公子,你莫不是有点石成金、点沙成粮、点草成衣的神仙手段?”
杜如晦哂笑道。
苏玉笑道:“你们这些人啊,满脑子封建迷信,没有一点科学思维。什么时候给你们推广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李世民听到新名词,以为又是什么锦囊妙计。
“贤弟,何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苏玉哈哈笑道:“玩笑,玩笑而已。”
九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至少给他们树立科学思维。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算了,折磨人。
“说回刚才的,我有办法破解,不过,这个需要老哥配合我。”
苏玉微微笑道,笑容里充满了对李世民的算计。
李世民心中大喜:苏玉终于肯说了。
“这荒年,人都吃不上粥,你们居然用粮食喂鸟,这太浪费了。”
上官云微微发怒。
她在皇宫守卫后宫寝殿,手下的姐妹们节衣缩食,晚上又冷又饿吃不饱。
就连皇后娘娘有时吃了两个饼,明明还想吃,却舍不得。
这里居然用来喂鸟。
坐在屋檐下看小孩子喂鸟的老人笑道:“两位是外乡人吧。”
“一看你们就不懂我们苏家庄。”
“这点粮食喂鸟算什么呀。”
“我们这里哪家哪户不是有几千斤粮食放着。”
长孙皇后被震惊了,几千斤粮食放着?
这已经是大地主了,特别是在这个荒年,谁能拿出几千斤粮食来?
而且,是家家户户?
这苏家庄很大,少说也有4千户,就算按照每户3千斤粮食算,那就是一千两百万斤粮食。(ps:为了方便计算,不用石和斗、斛这样的计量单位)
“老人家,您真会说笑,家家户户几千斤粮食,妾身还未见过如此富庶的庄子呢。”
长孙皇后想用激将法,进屋去看看。
老人家却不搭理,似乎这种合情合理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无需和外乡人争辩。
“不信也没啥,你不是第一个不信的。”
小孩子跑过来,蹦蹦跳跳地说道:“爷爷,再给我一点粮食,小鸟没吃饱。”
“好。”
老人家又从兜里抓出一把麦子给小孩子喂鸟。
长孙皇后捡起掉在地上的麦子,麦子饱满,是上好的麦子。
这么好的麦子,居然拿来喂鸟。
这个老人家说的绝非虚言。
门口的阿黄跑过来,绕着长孙皇后转。
老人家从兜里拿出一个白面馒头。
“阿黄,过来。”
阿黄过去嗅了嗅,嫌弃地走了。
“嘿,这个小畜生,羊肉吃惯了,白面馒头不吃。”
老人家笑骂道。
“李叔,我家阿黄娇贵,你用一个白面馒头忽悠他,太过分了。”
老陈笑道。
长孙皇后和上官云差点当场吐血。
白面馒头在宫中只给皇族和有品级的军官吃,宫女太监都吃不上。
这里居然连狗都不吃。
这才是最过分的。
“走吧。”
长孙皇后匆匆走出了苏家庄,老陈送到门口,关了庄子的大门。
....
到了庄子外头,
上官云不禁说道:“皇后娘娘,我怎么感觉咱们进了神仙洞府啊。”
“本宫也是这么觉着。”
长孙皇后觉得今日所见匪夷所思。
“走,马上回宫。”
....
长安太极殿中,
李世民正急得火烧屁股。
早上后宫说长孙皇后出去巡查百姓受灾情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李建成刚死,不少党羽潜藏在民间,若是被他们碰上劫持,那就麻烦了。
其实不仅是李建成的余党,还有支持李渊的旧臣,隋朝的余孽。
还有饥饿难耐的百姓,他们也可能攻击皇后。
“还没有找到吗?”
李世民怒吼。
禁军统领秦琼无奈地摇头,御林军搜遍了长安城,周围的郡县也找了。
如今天黑了,还是没有踪影。
大雪天气,足迹很快就被掩盖,根本看不见。
“扩大搜索范围,一定要给我找到。”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不一般,十三岁跟着他南征北战生儿育女,天下不能没有她。
“皇上,回来了,回来了。”
宫女墨玉跑进来跪在地上,喜极而泣。
“皇后回来了?”
李世民大喜。
“对,刚到宫门口,这会儿该到了。”
墨玉眼泪鼻涕一把。
她是皇后的贴身宫女,主子不见了,这个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李世民快步走出太极殿,在大门口撞见皇后。
“哎呀观音婢,大灾之年你为何一个人乱走。”
嘴上虽然责备,心里却高兴得很。
“皇上,臣妾今日遇到一个神仙中人。”
皇后见到李世民,马上说起苏玉。
“神仙中人?”
李世民知道皇后从不打诳语,居然有人能让她说神仙中人,这人到底是何来头?
“皇上,皇后娘娘回宫,臣先告退。”
秦琼拜道。
“叔宝今日辛苦,下去休息吧。”
秦琼带人退出太极殿。
“皇上,连日暴雪,天灾不断,我知道圣心忧虑,所以出去想找点粮食。”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
李世民惊讶,皇后居然笑了。
自从登基以来,不是突厥进攻就是天灾,皇后忧虑国政,愁眉不展。
今日居然笑了。
“皇后舒眉,想是找到粮食了。”
李世民笑道。
“没有,一粒粮食都没找到,但是找到了一个天才。”
皇后细细将苏玉所说的计策娓娓道来。
李世民越听越震惊,最后拍案而起,惊呼:“我大唐有如此治国之奇才,为何朕不知道,这是朕的罪过。有才如此,却不能用,罪过罪过!朕要连夜征他为国师,拜为上宾。”
皇后拉着李世民坐下,笑道:“皇上别费劲了,臣妾早就试探过,他不愿意出仕。说如今朝廷上下,都是世家豪门把持朝政,他出来也是枉然。”
说到这里,李世民叹息一声。
苏玉所言句句切中时弊,没有一丝废话。
如今的朝廷,虽说皇帝换人了,大臣豪门世家一点变化都没有。
朝廷的治理还要依靠他们。
“皇上,臣妾以为苏玉所说的以工代赈,乃旷世之举,应该立即实行才是。”
“没错,此举既可以挽救无数黎民百姓,又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准备,实在是高招。我明日在朝堂之上廷议此事。”
李世民找到了解决之策,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皇后只说了以工代赈,其他的事情却没有说。
特别是苏玉说她命不久矣的事情。
当时苏玉不肯说,下次定然要问个明白。
皇后躺下后,干咳几声,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
这是老毛病了,墨玉端了一盏补气的茶过来,喝了一点,稍微好些。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等人。
武将更多,李靖、程咬金、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日,李世民会觉得天下才俊皆在此。
可是昨晚上听说了苏玉之后,看着这些人,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口:“众位爱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馑,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苏玉笑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有几粒米,我还不清楚。”
皇后正襟危坐,决然否认。
“关中大户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带,这些地方是豪门大族聚集之地,他们自从东汉末年开始,自己建立坞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农民,这些人自己建立粮仓。一般的百姓因为隋末战乱,没有粮食,而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粮纳税,仓中肯定有粮食,只是藏得严实罢了。若说天灾,也是今年才开始,往年虽有水旱,但是不算严重,他们怎会没有粮食。”
“这些人不过是在观望,看看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若是能稳住皇位,他们就会把粮食拿出来借给朝廷,或者卖给朝廷,换取高官厚禄。若是李二稳不住,他们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有,李建成的余党还在,隋朝的余孽也在突厥。这些人都是骑墙派。”
“所以说,想要粮食,跟他们要就是。至于手段嘛,还用我说吗?李二手下一帮子从瓦岗寨下来的土匪,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程咬金他们熟。若是文明点,用粮食换官职,明码标价。为了百姓的口粮卖官鬻爵,没有人会骂李二的。”
“须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苏玉一口气说了许多,长孙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这...
为何朝中大臣从未说过?
“这些大臣整日想法子,就是不说这档子事情。”
皇后很生气,这群酒囊饭袋。
“孙大娘,那群大臣就有世家豪门,他们自己囤积了粮食,难道还会告诉您老人家?”
苏玉摇头哂笑。
长孙皇后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整日听那些老头子唠叨,没有一个能说出个解决法子,就知道抱怨。”
皇后感叹。
突然,皇后正身问道:“苏公子,朝廷上下有人说皇后牝鸡司晨,干涉朝政,您怎么看?”
“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苏玉说道。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