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高质量小说

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高质量小说

倦鸟落旧林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张永朱厚照,是著名作者“倦鸟落旧林”打造的,故事梗概:笑不得,他哪里不知道这是朱厚照的乱制,但镇国府里出现都察院,好像也没问题吧。能搞出这种独创官职,也是没谁了。“臣领旨谢恩。”丛兰还是接旨了。张永缴了旨意,笑吟吟的看了两个老家伙一眼,一甩拂尘:“那咱家回去复命,两位聊。”他一走,梁储当场跺脚:“廷秀!你!糊涂啊!”丛兰没说话,拿着旨意看了一会儿说:“陛下这是警告阁老。......

主角:张永朱厚照   更新:2024-06-04 06: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永朱厚照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高质量小说》,由网络作家“倦鸟落旧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张永朱厚照,是著名作者“倦鸟落旧林”打造的,故事梗概:笑不得,他哪里不知道这是朱厚照的乱制,但镇国府里出现都察院,好像也没问题吧。能搞出这种独创官职,也是没谁了。“臣领旨谢恩。”丛兰还是接旨了。张永缴了旨意,笑吟吟的看了两个老家伙一眼,一甩拂尘:“那咱家回去复命,两位聊。”他一走,梁储当场跺脚:“廷秀!你!糊涂啊!”丛兰没说话,拿着旨意看了一会儿说:“陛下这是警告阁老。......

《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高质量小说》精彩片段


“丛大人,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居然能这么容易的劝陛下放弃改制。”

张永送丛兰出去的时候,不阴不阳的说话。

丛兰闻言也不恼怒,只是笑吟吟:“陛下天资聪颖,今日有志于变法安民,虽制度高明,却太过明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陛下想要做什么。而陛下,也确实不该这么做,毕竟陛下无嗣,太过危险。张公公若是心系陛下,理当规劝陛下,当以传宗为重。”

“哼!何须尔言?”

张永气哼哼的将丛兰送到门口,然后转身离开了。

丛兰则是叹了一声,朝着外边走去,结果看到了梁储被一群人看着,朝着万寿台去。这让他吓得要躲。

“丛廷秀。”梁储看到丛兰,顿时兴奋了。

本来要躲的丛兰无奈,只能迎上来:“下官参见天官。”

“廷秀,何必如此生份。”梁储其实和丛兰不熟悉,但作为对付阉党的共同战友,多少还是有点情分,更何况他现在有求于廷秀,“廷秀可安然的在城内行动?那还是快劝劝陛下,莫要施为了。”

“这……方才已经去过。”丛兰也不好隐瞒。

“那陛下如何?可停手否?”梁储赶紧问。

丛兰叹息。

梁储有一种不好预感。

“梁阁老认为,陛下所行之法,于国无益?”

“自然。”梁储咬了咬牙,“乱国之法,不知何人所出,当斩!”

丛兰瞧梁储这般切齿,也就懒得多废话道:“陛下天资聪颖,只是行事跳脱,我等为人臣者,只能劝谏。目下已经劝过,陛下已经决议,暂停镇户之策。”

“镇户之策?”梁储傻眼看着丛兰,“这又是什么东西?”

丛兰一看他不明白,于是便稍微解释了一下镇户的法子,听得梁储手指颤抖万分:“这……这……”

“此法为陛下用数日时间,整顿出三千兵丁,现在城中行走之勇者,便是镇户所出,论兵事,陛下有太祖太宗之资。”

丛兰感慨着。

不得不说,镇户比军户高明,但杀伤力太大了。

一旦彻底推行下去,地方军官绝对会反对。

所以这件事得按着,最好是晚点,等时机成熟了,才开始安排,不然地方军户,真的有可能推举藩王上位。

朱厚照可是无嗣之君啊!

没有子嗣,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梁储看丛兰已经尽自己所能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廷秀,可否帮一下本官。本官想见陛下。”

“这……下官去问问。”丛兰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朱厚照。

……

“无嗣……”朱厚照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难道自己慢慢生?

这得多费劲,也不见得能有机会生出来。

毕竟明武宗是无嗣而死的。

那,选择藩王即位?

这个肯定不行,因为明朝的藩王世系就这么多,选了一脉,那登基之后,其他藩王能坐视新的王推行改革?

自己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改革不彻底,那还不如彻底不改革。

想要加强皇权,过好后半生逍遥日子,权利若不在手中,铁定不安稳的。

这也是老板的通病。

朱厚照自诩知人善任,但首先也得有任人的权利。

自己那个便宜皇考,加强廷推制度之后,人事任免权,基本上从皇帝手中被夺走了。

朱厚照可接受不了这种不可控的感觉,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

高级官员自己不能控制,万一有人想要篡夺自己的公司控制权呢?

所以朱厚照不断思索解决办法。

然后张永出去了良久后又回来了:“陛下,丛大人见了梁阁老之后,又要求见。奴婢估计,是为了帮梁大人说项的。”

朱厚照闻言放下手来:“你去宣一道旨意,迁丛兰为南京工部尚书,加镇国府南直隶巡按,领增补录科事,明年夏六月十五于南直隶加恩开录科,年满二十岁,地方胥吏及秀才者可报考录科,录南直隶人百名。”

“镇国府南直隶巡按皇爷授几品?”

张永笑吟吟的去问。

“正四品。”朱厚照直接丢炸弹,正四品可就是高级官员了,这一串头衔砸下来,丛兰就不是正统的大明官场里的官了。

而是朱厚照这个开府建牙的镇国公麾下之一了。

这样一来,一个国家,两个政府,派系之间的争斗,只怕无可避免。

所以张永开心的去宣旨了。

他很想看到梁储气愤看着丛兰的表情。

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丛兰,居然是一个背叛正统读书人的家伙。

那画面一定很有趣。

“如何?”梁储看到丛兰来了,赶紧问。

丛兰摇了摇头:“黄门们并没有答复。”

“这……”梁储也感觉到了绝望,如果再不能劝朱厚照回心转意,那一定会出大事的!

“呀,张公公来了。”

督管梁储的小太监,看到了张永,赶紧上去见礼。

“嗯,小德子做的不错。”张永看被团团围着的梁储,很是满意。

“公公谬赞。”小德子欣喜的接受夸奖。

“好了,咱家手里有封中旨,两位大人,迎旨吧。”

张永看着梁储和丛兰,摊开了旨意。

“臣梁储、丛兰接旨。”

“帝敕:都御史、漕运总督丛兰,于宁逆反之日,镇守瓜洲,安定一方有功,迁南京工部尚书、镇国府南直隶巡按御史、领增补录科事,于明年夏六月十五加恩开南直隶录科,年满二十岁,地方胥吏及秀才者即可考录科,录南直隶人百名,钦此。”

张永宣读完,笑吟吟的合上旨意递给丛兰:“恭喜丛大人了,这镇国府南直隶巡按,可是正四品大员,陛下还让您在南直隶为国选材,当是恩宠至极啊!奴婢看了,都好生嫉妒呢!那么,接旨吧,丛大人。”

丛兰的脸色凝重了下来。

梁储则是咬着牙,盯着两人。

他感觉自己被骗了。

朱厚照不仅没有停手,反而变本加厉了。

居然直接造了一个镇国府的官职出来。

“这个镇国府,哪里来的巡按!陛下这是乱制,不可领旨啊!”梁储警告着。

丛兰则是哭笑不得,他哪里不知道这是朱厚照的乱制,但镇国府里出现都察院,好像也没问题吧。

能搞出这种独创官职,也是没谁了。

“臣领旨谢恩。”丛兰还是接旨了。

张永缴了旨意,笑吟吟的看了两个老家伙一眼,一甩拂尘:“那咱家回去复命,两位聊。”

他一走,梁储当场跺脚:“廷秀!你!糊涂啊!”

丛兰没说话,拿着旨意看了一会儿说:“陛下这是警告阁老。

就算想要在朝堂上阻止陛下,那镇国府将取代内阁,成为大明真正的内阁。

到时候,陛下只要留中朝中官吏不发,尔后不断增补录科,从地方选拔胥吏、上了年纪的秀才、举人,就能一点点替代掉朝廷官制。

反正,南北两京早就有两套官制了,再多一个镇国府,也不是不能接受。”

梁储张了张嘴巴,一时间不知如何反驳。

“陛下乃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金科玉律啊。”

丛兰叹息道:“今日是镇国府巡按御史,明日或许就是镇国府六部尚书了。梁大人还是速速送信与杨大学士吧,陛下只要留于淮安一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梁储一听,也明白了:“廷秀稍待,替本官送一下信。否则本官的信,出不去。”

丛兰只能点头,吩咐着那个看戏的小德子:“去准备纸笔墨砚。”

“诶?”

“让你去就去!否则本官非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丛兰举着中旨,小德子只能赔笑安排人去拿东西。

梁储很快写了信,托丛兰送走。


十月底,消息抵达北京。

内阁之中,三个大佬看着桌上的资料,手颤抖不少。

“如此大张旗鼓……”

“何以至此!”

蒋冕心在颤抖,皇帝直接绕开了礼部,绕开了朝臣,摆明了就是不信他们这些人。

虽说选嗣是皇帝的行为,可是天子家事就是国之大事。

朱厚照此举,简直是将自己以后可能出现的皇嗣,置于死亡之地。

太危险了!

唯有杨廷和,闭着眼睛不说不看。

他很清楚,现在面对的朱厚照,还是那个聪明的孩子。

但聪明的朱厚照,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用皇位作为诱饵,将散落在民间的藩王,彻底拉拢上他的战车。

朱家的天下,终究是朱家的天下。

朱厚照被文官限制严重,走了一趟江南,却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只怕他彻底知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皇权重新收拢在手中。

文官的好日子,到头了。

“姐夫,还是速速去请示皇太后吧。”毛纪感觉有点头晕,血压有点高了。

朱厚照的举动,代表了整个天下的藩王子嗣,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候选人。

到时候新皇上位,加恩之下,那一系的日子,肯定不会跟现在一样彻底被当猪养,甚至之后可能导致藩王政策会顺理成章的修改。

谁也说不清后边会有什么变化。

但最好是不要有多余的变化,所以文官们最想做的还是让朱厚照收回成命。

可是圣旨已下,朱厚照还抬出了太祖高皇帝,还跟藩王们约定规制,条条框框全都合理,还能劝导藩王向善,成为贤王,对于地方上的百姓和读书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

你要是废止,第一个反你的绝对是读书人们。

尤是此,文官不能掺和进来,只能让皇室内部自己去解决。

那么,能压得住朱厚照的有且只有一个人。

张太后。朱厚照的亲妈。

杨廷和点了点头,让人送了一封书信和公文进去,告知了张太后朱厚照准备何种方法选嗣的举动。

而北京里的张太后,听着太监念完杨廷和送来的报告后,长叹一声:“陛下又胡闹了。选嗣,就不能从太宗以来的支系选吗?缘何还要选其他藩王?”

“陛下没说,只是回了奴婢,自有打算。”

谷大用跪在边上,面露苦涩,他从边塞被召唤回来,呆在北京看顾造反的可能,现在朱厚照在南边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比前面十五年搞出来的都大!

南巡和这一次的选嗣比起来,屁都算不上。

谷大用得知消息和朱厚照交代他应付张太后的话,也只能硬着头皮来找张太后说项了。

“哼!他是主意多!多到出去厮混就是数年,也不见得来见一下哀家。”

张太后有点嫌弃。

自打孩子大了,人就不听话,不喜夏皇后不说,还怪癖不少。

这些年弄得民间吵声连连,现在无嗣了还不请示一下自己,就决定了这种方法选嗣君。

在张太后看来,估计是缺钱花了,敛财来了。

不然怎么一口气让藩王每脉上十万白银,就为了在孝陵外修灵宫,说让太祖高皇帝替他选嗣?

怎么可能?太祖高皇帝,都故去多久了。

神神鬼鬼的……

“罢了,等他回京,诏他进来,既然他已经决定这般选后嗣,哀家也不阻拦,但得将嗣君留于哀家身边照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