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的倾心著作,魏忠贤崇祯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制的阻力。尤其是军事改制,京卫糜烂已久,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此事的严重性,已经超出预期。并且,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就说大半夜,朝廷兵部右侍郎,被人追砍,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于是,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臭骂了一顿......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福王搞定了,崇祯觉得自己发财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山西案,把罪名定了,也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清点家产,数钱,查人,都是巨大的工程,这里面稍微执行不好,就有大把银子被偷走。
而福王的资产,比山西案加起来还要多。
简直是吓人。
崇祯户部派人去统计,又让大理寺的人前去洛阳清点,还把魏忠贤也留在那里,让魏忠贤也参与清点。
这下户部、大理寺就痛苦了,双方相互盯着,谁也不敢乱拿钱。
这事在顺利的进行着。
眼下,马上就进入四月了。
彩票局也在天津卫准备开始,雅兰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但这些崇祯现在都不想过细去管了,既然已经开出来了,自然让它自己去生长就是了。
眼下孙传庭已经来了两个月,每天都在不停招募兵马。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千人。
这两千每天有板有眼训练着,丝毫不懈怠,崇祯没事就会来逛一逛。
但是李邦华的进度却进展非常不顺利,李邦华才来了一个月,就有不少大臣开始弹劾他。
原因很简单,李邦华现在做的是军事改制。
他要动刀子的是京卫,京卫是什么概念?
那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
盘查了一个月,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京卫十三万名额,实则一万三!
也就是说,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
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很多人早就死了,或者退休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还在的年代。
李邦华是愤怒地写下了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正在拖垮大明。
这就触犯到了谁的利益?
军官!
例如之前崇祯微服私访看到的修房子的顾千户,向他这种千户军官,就喜欢虚报名额,把钱自己拿着。
这样一层一层的,银子也一层一层盘剥。
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
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
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
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
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
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了皇帝。
在四月初十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邦华回家的路上,冲出来几十个持刀的人,追着他砍。
好在李邦华的马跑得飞快,他躲进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勉强逃过一劫。
但是他肯定是回不了家了,于是骑着马又向皇宫跑去。
于是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朝廷兵部右侍郎,在大半夜,被一群人追着砍,而且还中了一箭。
最后,李邦华忍痛进入了紫禁城,那些追杀他的人,看见紫禁城的护卫,才退下去。
大半夜的,已经入睡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了,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御医连夜进宫,给李邦华疗伤。
而崇祯,此事阴沉着脸,在御书房里。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改制的阻力。
尤其是军事改制,京卫糜烂已久,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
此事的严重性,已经超出预期。
并且,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
就说大半夜,朝廷兵部右侍郎,被人追砍,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臭骂了一顿。
“要是李邦华之后有任何闪失,朕就夷你三族!”
许显纯心惊胆颤匍匐在地上:“臣知罪,臣一定不会让李侍郎有任何差池!”
“滚!”
因为这件事,崇祯不得不把还在洛阳的骆养性调回来。
骆养性与许显纯是不对付的。
接到命令后的骆养性日夜兼程往北京赶,几天后,连夜进宫面圣。
崇祯只有一句话:“把当晚的所有人给朕揪出来,一个不许抓错!”
“是!”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崇祯算是将此事压着,让锦衣卫来查办。
然而,崇祯也感受到了京卫的棘手。
他需要御林卫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
四月中旬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立刻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
什么大事?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入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比崇祯更高兴了。
秦良玉,女人。
明朝最能打的女人!
白杆兵,明朝最能打的精锐!
白杆兵是野战部队,却可以硬刚建奴。
崇祯刚穿越回来的时候,就下了圣旨让秦良玉带白杆兵进京。
现在,她终于来了!
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白杆兵对大明的忠贞,那是历史上闪耀着谁都抹不去的光辉的。
朝堂上,大臣们站在两边,秦良玉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秦爱卿免礼!”崇祯颇为兴奋。
而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惊慌。
“陛下,奉陛下谕旨,五千儿郎已经全部抵达京师,请陛下随时检阅!”
“好!”
崇祯说完,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良玉忠君爱国,乃大明栋梁,赐护国夫人,钦此!”
“谢陛下!”
崇祯继位的时候,的确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天太冷了,粮食欠收,这是天灾。
但张凡一直觉得,天灾只是一方面,天灾这一个因素还不至于让整个大明朝垮台。
人祸才是最关键的。
自明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明朝的许多制度已经跑了两百多年,就没有变过。
后世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大明人口不断增加,士农工商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经济基础早就不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
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
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
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大的。
崇祯二年,李小哥的狗腿子们开始造反,加上京师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己巳之变,距离现在也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了。
所以啊,给自己先立两个个小目标:防止己巳之变和李小哥造反。
己巳之变是因为军事废弛,对皇太极的战略判断失误,李小哥造反是吃不饱饭。
如此看来,找孙承宗和宋应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对应的问题了!
孙承宗便是保定府人,离京师非常近,他是天启年间辽东军事的扛把子,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一手规划、操办出来的。
这个防线有多牛?
直到明朝灭亡,建奴都没有攻破。
若不是吴三桂开关,建奴这辈子都别想入主中原了。
而且,明末能打的将领,几乎都是孙承宗的手下。
孙承宗身上有很浓的军人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
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
“走!”
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
他们不明白这位新皇到底怎么想的。
昨天的行为和他过去几个月登基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之前定罪魏忠贤,朝中不少大臣都受到鼓舞,即便非东林党人,也觉得新皇登基有新气象了。
但现在,这急转弯,让所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不敢预判接下来事情会往哪方面走,也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保命,索性都不说话了。
魏忠贤被搞了一次之后,交出司礼监掌印,现在老老实实带着东厂,也不敢再嚣张,他也体会到“皇帝一句话,自己坟头爬”的恐惧。
就连他下面的五虎、五豹、十狗现在也低调了很多,老大不发话,下面的人即便找了文官一些麻烦上报上来,他魏忠贤也不敢再乱做决定。
所以,此时的朝局,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大家都觉得,谁先动谁倒霉。
面对明末朝堂这复杂的局面,崇祯也不打算跟这些个大臣斗太多,反正刀子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重设中枢了。
见无人说话,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无话可说,朕倒是有话要讲。”
朝臣们连忙道:“请天子明示!”
崇祯冷声道:“薛爱卿,你来给说说,为何蓟镇的工事修了三年,一盘散沙!”
薛凤翔连忙出列,跪在地上:“回禀陛下,臣已经着手在加固。”
“你上次给朕的提案中,可没有提到重点加固蓟镇的工事!”
薛凤翔心中一颤,暗暗叫苦。
他是今年八月才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的,现在十月一,才坐了四个月,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哪还有什么心情办事。
事实上,自从万历皇帝罢朝开始,朝廷的行政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直到崇祯年间都没有缓过来。
党争起后,官员们都热衷于党争,各个要职的官员走马观花,谁还有心思去办实事。
就说这薛凤翔,魏忠贤的人,被定义为阉党,虽然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但这几个月却是颤颤惊惊的,尤其是魏忠贤倒台后。
皇帝此时问的具体事务,他当然作答不出来,甚至他都忘记自己有没有给皇帝东西了。
别说蓟镇,就是京师的很多工事,他脑子里都一团浆糊啥也不知道。
魏忠贤一看皇帝在质问自己的人,本能地向上前为自己的人说几句,继续张罗人心。
“启禀陛下……”
崇祯直接打断了魏忠贤:“魏忠贤,朕没有问你话。”
魏忠贤连忙惊恐道:“奴婢该死。”
“退回去。”
“是!”
大臣们心一凛,皇帝这又是要搞什么事?
看这架势,皇帝也不是打算要重用魏忠贤啊!
“薛爱卿,朕把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你,你竟然一问三不知!”
崇祯其余有些愠怒,吓得薛凤翔不停磕头:“陛下饶命,臣刚上来,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好好反省!”
“朕要你有何用!来人,将薛凤翔抄家,革职查办!”
工部尚书!
正二品大员!
比昨天的礼部侍郎的三品官还要大,一言不合就罢了官。
而且薛凤翔是阉党一派。
下面的东林党们立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来皇帝真的没有被魏忠贤蛊惑,至少阉党还是要查办的!
阉党昨日还欢呼雀跃,现在却也是心中摸不着北了。
如此看来,魏公公并没有重新得势啊!
外面进入侍卫,将薛凤翔押了出去。
薛凤翔也不喊冤,毕竟皇帝只是罢了他的官,一没降罪入狱,二没杀他。
比起昨日的钱谦益和黄立极,已经好太多了。
薛凤翔被拉出去后,殿内一片死静。
崇祯之所以询问蓟镇边防,是因为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从那里冲进来的。
御史罗元宾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施鳯来施大人、张瑞图张大人、李国普李大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罗元宾此话一出,崇祯立刻站起来,怒道:“大胆!”
罗元宾赶紧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
他只是个小小的御史言官,不过明朝的言官向来不怕死就是了。
“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学生议政,这监生现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山阴县!”
明朝的山阴县就是后世的绍兴,江南水乡,东林党人的老巢东林书院也在江南一带。
这个胡焕猷很显然就是个东林党人。
雨住了,天晴了,这些个读书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张凡是一个喜欢操盘全局的人,他看待问题,从来喜欢站在一个局外的位置去看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问题一句话可以概括:资源配比严重失衡。
就说紫禁城内这六七万人,要养活他们崇祯也算了一下,不算皇室成员,就普通宫女太监,一个人一个月三两银子。
那一个月的耗费也要二十来万。
一年的耗费二百四十万。
辽东一年的军饷也就才五百万左右。
现在清扫五万多人出去,一个月就能节省十六万两,一年节省一百九十二万两。
距离明年的欠饷哗变还有七个月,如此也能节省出一百一十二万两,基本可能填补锦州那边的军饷了。
其实,宫内这些人窝在紫禁城内不干有价值的事,闲着也是闲着,天天八卦,还惹是生非,让他们去帮宋应星是最好不过的。
现成的劳动力,又便于管理。
王承恩领了命便急着出去,这事因为涉及到客氏,自然就涉及到魏忠贤,还得他亲自跑一趟。
魏忠贤虽然权力大大的被压制了,好歹也是东厂提督,一般人是动不了他的。
但王承恩可以,他是崇祯的贴身太监,他不行还有谁行?
崇祯瞥了一眼曹化淳,道:“你也去,把该要的钱都要回来,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的问题,若是今日客氏从你这里把钱拿回去,明日就有其他人拿回去,当朕的彩票局是做慈善的?”
曹化淳打了个激灵,明显听出来皇帝对他有些不满,连忙道:“是,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处理此事!”
曹化淳离去了,崇祯心里道:这些刁民!总想着跟朕抢钱,是觉得朕好欺负么!
处理掉了客氏,也可以进一步打压打压魏忠贤的气焰,让他真正清楚自己现在的屁股是坐在哪里的。
实际上,聪明、狡诈的魏忠贤,已经回来了半个月了,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
比起发配凤阳,他也完全能接受现在的事实,并且愿意在暗地里给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也是崇祯还留着他的原因。
皇帝雷厉风行安排了下去之后,便也不再管那些破事,回头直接找王承恩和曹化淳要结果。
“婉言,你看朕给你带了个什么。”崇祯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淡紫色的东西,圆圆的扁扁的。
此时的崇祯,全然不似刚才那般威严,更像一个寻常人家的丈夫。
周婉言一看,顿时好奇起来:“夫君,这是什么?”
“此物名为香皂。”
这是崇祯这半个月绞尽脑汁做出来的,上一世他虽然在科技公司上班,但他爱好一向广泛,涉猎多个领域,虽然都不精通,却也知道一些皮毛。
穿越到这里,心里想着古代洗澡别说沐浴露,连香皂都没有,作为现代人,这哪能忍受啊,于是,便自己躲在皇宫里,让人四处找原材料,竟然搞出了这么一块非常原始的香皂。
这两天他自己也用了,没有任何问题。
也给皇后用用。
等徐光启来了,便让徐光启那种工科人才想办法去搞个厂子,朕的皇家商社,就从卖肥皂开始起家。
想到这里,又一条赚钱的路子出来了,而且还可以拉动一部分人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周婉言接过崇祯手里的香皂,崇祯得意得像个孩子一样,道:“婉言,你闻闻。”
周婉言好奇地闻了一下:“有点水仙花的香味。”
“没错,朕在里面放了一点点水仙花。”
周婉言还是不明白,这么一拖圆圆扁扁的香皂到底是做什么的。
“婉言,这个是沐浴的时候用的,涂抹在身上,可以去除身上的污渍,还留下香味。”
崇祯这么一说,周婉言白皙的脸立刻飞起了两朵红云,她咳嗽了一声,似乎在提示崇祯,懿安皇后还在这里呢,夫君你怎么能说沐浴这么私密的事情呢!
但崇祯是穿越客啊,作为21世纪的青年,平时在公众场合聊洗澡的事也很正常,哪里会在意这些。
崇祯是全然没有听出来周婉言的意思,继续道:“朕这两天用了,效果很不错。”
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古代做的现代产品,张凡内心激动,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就特别想来和周婉言分享。
其实历史上的崇祯,私下和周婉言的感情也非常朴实、深厚。
“谢谢夫君。”周婉言高兴地笑了笑。
“陛下真是天资聪颖。”张嫣在一边赞叹道,赞叹是真,但内心惊奇也是真。
皇帝居然也喜欢做一些奇怪的东西!
先帝就沉迷于木匠,皇帝该不会也沉迷于这些奇怪的东西吧?
但之前怎么没听说皇帝有这方面的爱好。
“朕也是看了一些西洋书籍,觉得甚是有趣,对生活也有实用,所谓治国,也是要实事求是,做出有用的东西,对老百姓才有帮助。”
张嫣点了点头,崇祯能说出这番话,她顿时对崇祯更是赞叹。
张嫣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开口道:“陛下能否也给我一个?”
“可以啊,原本也是准备给嫂嫂准备一个的,只是没想到今日嫂嫂在坤宁宫,明日我让王承恩给嫂嫂你送过去便是。”
“多谢陛下。”
“嫂嫂不必多礼,我们都是自家人。”
这张嫣也是个可怜女人,丈夫去的早,自己又被客氏害得终生不孕,住在慈庆宫内,宫中的人私下也不少议论她的。
想必她的心理压力也是蛮大的,平日的生活闷闷不乐多余轻松快乐。
“我先回慈庆宫,就不打扰你们了。”
周婉言连忙挽留:“嫂嫂一起吃了饭再走。”
“不了,今日身子有些困乏,早些回去休息。”
这下崇祯与周婉言也没有强留。
待张嫣离开,周婉言不由得感慨:“嫂嫂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啊。”
崇祯没羞没臊地抱着周婉言,坏笑道:“娘子,天色不早了,吃了饭早些歇息吧。”
娘子这是民间的称呼,崇祯觉得这个时候用这个称呼明显更加亲切许多。
周婉言俏脸一红,她总感觉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夫君变了一些。
更加活跃,更加有情趣,对那方面的需求,似乎也更加旺盛了一些了。
并且还能玩出一些新奇的花样来了。
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这一进去,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喉咙仿佛都发干了。
“臣……参见陛下!”
皇帝也不说话,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
过了片刻,崇祯才慢悠悠道:“被自己的上级弹劾,光不光荣?”
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已经心生绝望:“臣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不仅曹尚书让你死,毕自严也跟朕说,你当杀!”
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当搁去官职,发配为民。
可在崇祯嘴里,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去陕西走一趟,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
杨所修心里一跳,顿时大喜:“陛下放心,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施凤来现在在那边,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你给朕想想。”
“陛下,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臣来监督这事,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
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这次他是真的怕了。
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至少暂时不敢拿了。
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
“这不够啊,陕西那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有粮食。”
他这话一出,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崇祯才开口道:“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
“借也可以,买也可以。”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
温体仁来了,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
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才知道,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
“臣参见陛下!”
“温爱卿,前天有人跟朕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事你知道吗?”
这是个送命题。
你回答知道,皇帝会跟责问你,既然早知道,为什么不禀告朕,你身为礼部尚书,这位玩忽职守啊!
你回答不知道,皇帝会责问你,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陛下,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
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所以转了个弯。
“哦,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
“曾经向先帝提及,被搁置。”
你看,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背锅还是可以的嘛。
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可处以训诫,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
“你再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
“如何惩罚?”
“以后不得赏赐了。”
崇祯想了一会儿,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温体仁告退。
出去后的温体仁,露出笑容:小皇帝,你还是太小,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想多了?
三天后,早朝。
崇祯依旧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杨所修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他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差点没有跳起来。
他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冤枉。”
“陛下,这是证据。”
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崇祯看了一眼,怒道:“温体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是冤枉的……”
“来人,把温体仁打入天牢!”
温体仁还一脸懵逼,就被拖到天牢里了。
变化太快,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天牢里待了两天,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大家都是同僚,想来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当然想不通,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
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
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