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书目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书目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魏忠贤崇祯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画凌烟”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这就是九族。像八大蝗商那种有钱人自然是和某些地方官员有联姻,这次基本是没得跑了。加上牟至夔,户部核算下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前前后后波及到的人,竟然多达两万多人。大概也只有明太祖和成祖年代才有过这样的杀戮......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1-08 04: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魏忠贤崇祯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画凌烟”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这就是九族。像八大蝗商那种有钱人自然是和某些地方官员有联姻,这次基本是没得跑了。加上牟至夔,户部核算下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前前后后波及到的人,竟然多达两万多人。大概也只有明太祖和成祖年代才有过这样的杀戮......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古往今来皇帝最喜欢听到什么话?

陛下圣明!

陛下真是和尧舜一样啊!

陛下是千古圣君啊!

陛下圣德无量!

每每大臣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皇帝们就高潮了。

可惜,现在的崇祯他不吃这一套啊!

他个穿越客,坚持的是科学价值观,圣德那一套,能织毛衣吗?

崇祯坐在龙椅上,一副朕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随便你们怎么想。

刘宗周坚持道:“天子刚御极天下,当怀仁德之心,眼下就是年关,新年号马上就要使用了,若大肆杀戮,并非好的兆头。”

古人对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皇帝。

很多人会将亡国归罪为失德。

所以刘宗周也并非张口就来,这的确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毕竟这一年还只是天启七年,等到正月初一才是崇祯元年。

如果现在真的要杀人,就算派军队过去拿人,也要等到年后再杀了。

毕竟诛九个人的九族,牵扯到好几万人了。

这不是说杀就马上杀的。

崇祯元年,杀几万人?

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崇祯道:“若是杀卖国求荣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会遭受天谴,就让这天谴来找朕吧,朕一人承担,你们尽管去杀,朕要的是一个人也别遗漏!”

刘宗周还要说什么,被崇祯强行打断:“刘爱卿,学生不能议政的事情有没有解决?你这个礼部侍郎要担当起责任呐!”

刘宗周再蠢也知道皇帝不想继续讨论下去,便道:“犯人尚在押解京师的路上,臣会配合刑部审查,请陛下放心。”

“嗯。”

刘宗周识趣的退到一边,他虽然是东林党,但他却是最不迂腐的东林党官员。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朝臣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求霉头不到自己的身上。

既然皇帝都在太和殿上表态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是走流程了。

首先是由户部去追查那八大蝗商的九族。

古时候的九族牵扯是非常广的。

中国古代是宗族家庭,传宗接代观念非常强,所以非常能生。

具体如下: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这就是九族。

像八大蝗商那种有钱人自然是和某些地方官员有联姻,这次基本是没得跑了。

加上牟至夔,户部核算下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前前后后波及到的人,竟然多达两万多人。

大概也只有明太祖和成祖年代才有过这样的杀戮。

一时间,朝堂上上下下的官员们都安静下来,大概知道这位新皇是什么样的人物了。

大约在小年的那一天,崇祯召见大明第一科学家徐光启。

他专程请徐光启吃了一顿饭。

这是无上的荣耀,与徐光启一起在御宴上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孙承宗、张维贤和刘乔。

孙承宗是首辅,张维贤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把手。

这个位置就相当于禁军的老大,拱卫京师的军队在他手里。

他也是大明这些年党争中唯一一个可以置身事外,没人敢惹的人。

魏忠贤最嚣张的时候,唯一不敢动的就是他。

他是明成祖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张辅的七世孙,袭英国公爵位。

第三个人就没有孙承宗和张维贤那么有名了。

但在天启年也算一个人物。

刘乔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一把手。

而且他为人正派,这一点非常难得。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杨琏被害,他也愤然辞官。

崇祯找这四个人来,当然不是只为了吃一顿饭。

徐光启和宋应星将会是大明工业崛起的重要人物。

孙承宗现在又是首辅,按照明朝的规矩,大小事都会到他这里来。

崇祯当然要先撮合撮合这两位,吃顿饭打个照面,由皇帝亲自出马请吃饭,两人以后关系必然会更紧密,合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至于张维贤,就不用多说了。

自古想要改制变革,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怎么能行?

而刘乔呢?

也有大用。

明朝对内监控和探事都做的很好,但对外的情报工作却做的非常烂。

例如历史上崇祯朝著名的己巳之变就是因为对建奴了解太少,皇太极从图谋攻打蓟镇的消息,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崇祯打算建立起对外的情报系统,侦查敌国情况。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这件事不能魏忠贤,也不能让许显纯他们来。

这些人太他妈没操守了,很可能经不起诱惑卖国。

这一年的徐光启已经有66岁,历史上,再过五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崇祯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包括徐光启。

他会把最好的福利待遇给到这个人。

因为国家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家。

户部那边已经发了户部官印,现在徐光启就是崇祯的工部尚书了。

皇后周婉言也在场,她笑着说道:“陛下一直提及徐大人,说徐大人是朝廷栋梁。”

“皇后娘娘谬赞,老臣何德何能。”徐光启心中感动,前段时间听说宋应星那个小友也进京陛见,而且还得了官职。

徐光启只觉得皇帝确实是好皇帝,愿意亲自来提拔人,为民做事。

崇祯道:“徐爱卿与在座的各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大明要靠各位了。”

说完,他举了酒杯,大声道:“来,朕先干为敬。”

几位大臣立刻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举杯道:“多谢陛下。”

也不等这几个人,崇祯先自己饮了一杯酒,然后叹了口气道:“朕以后就要拜托各位了。”

几人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也连忙上前,将几位大臣都搀扶起来:“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今晚我们把酒言欢,没有君臣之别。”

说是这么说,不过几位还是很识趣的。

待酒过三巡,崇祯便道:“孙爱卿,北京城的城头还有十门红夷大炮,就放在京师让朕耍耍,你若是还想要火炮,就跟朕提,现在朕将徐爱卿召回来,铸火炮便是其一。”

皇帝一句话就说到孙承宗的心坎儿上了。

他正在想如何加固蓟镇的防线。

天启年间,孙承宗亲手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锦宁防线,其中便是投入了不少火炮。

这种关键的时刻,徐光启被召回来了,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这一进去,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喉咙仿佛都发干了。

“臣……参见陛下!”

皇帝也不说话,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

过了片刻,崇祯才慢悠悠道:“被自己的上级弹劾,光不光荣?”

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已经心生绝望:“臣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不仅曹尚书让你死,毕自严也跟朕说,你当杀!”

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当搁去官职,发配为民。

可在崇祯嘴里,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去陕西走一趟,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

杨所修心里一跳,顿时大喜:“陛下放心,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施凤来现在在那边,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你给朕想想。”

“陛下,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臣来监督这事,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

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这次他是真的怕了。

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至少暂时不敢拿了。

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

“这不够啊,陕西那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有粮食。”

他这话一出,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崇祯才开口道:“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

“借也可以,买也可以。”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

温体仁来了,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

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才知道,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

“臣参见陛下!”

“温爱卿,前天有人跟朕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事你知道吗?”

这是个送命题。

你回答知道,皇帝会跟责问你,既然早知道,为什么不禀告朕,你身为礼部尚书,这位玩忽职守啊!

你回答不知道,皇帝会责问你,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陛下,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

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所以转了个弯。

“哦,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

“曾经向先帝提及,被搁置。”

你看,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背锅还是可以的嘛。

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可处以训诫,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

“你再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

“如何惩罚?”

“以后不得赏赐了。”

崇祯想了一会儿,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温体仁告退。

出去后的温体仁,露出笑容:小皇帝,你还是太小,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想多了?

三天后,早朝。

崇祯依旧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杨所修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他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差点没有跳起来。

他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冤枉。”

“陛下,这是证据。”

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崇祯看了一眼,怒道:“温体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是冤枉的……”

“来人,把温体仁打入天牢!”

温体仁还一脸懵逼,就被拖到天牢里了。

变化太快,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天牢里待了两天,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大家都是同僚,想来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当然想不通,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

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

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