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温大牛温阮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精选阅读农女嫁到:我家夫君是首辅》,由网络作家“枕犹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农女嫁到:我家夫君是首辅》,是作者“枕犹浅”笔下的一部穿越重生,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温大牛温阮,小说详细内容介绍:温阮没法子拒绝,只能说,家里人少,这么多菜怕是吃不完,硬是让周小溪拿了一篮子回去。等用过了午膳,温阮便忙着继续刻扇子了。她忙着,温小笙和温小琴醒了后也不吵闹,而是跟着金蛋蛋一起溜出去采青草回来喂小鸡崽了。两个孩子走的都不远,温阮抬起眼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两个人,故而也没阻拦他们。这种竹扇是需要丝线串起来的,家里没有丝线,只有极少的麻线,她......
《文章精选阅读农女嫁到:我家夫君是首辅》精彩片段
菜地里的菜因为灌溉了灵泉水的缘故,小葱、生姜、韭菜等都长的很好。
连周小溪瞧见都觉得奇怪,直夸温阮会照料这些小菜。
“姐姐,我还想喝菜汤!”温小琴也冲了过来,声音又软又甜,“还想吃姐姐炒的红薯叶!”
“行,都给你们做!”
今儿一早,周家就送了不少的青菜过来,足足有满满两个篮子。
周小溪说,这些菜都是吃不完的,所以分给了温阮。
不过,周小溪实在不擅长撒谎,她说这话的时候一直在摸鼻翼,显然是有些心虚的。
周家是什么条件,周小溪清楚,温阮也明白。
温阮没法子拒绝,只能说,家里人少,这么多菜怕是吃不完,硬是让周小溪拿了一篮子回去。
等用过了午膳,温阮便忙着继续刻扇子了。
她忙着,温小笙和温小琴醒了后也不吵闹,而是跟着金蛋蛋一起溜出去采青草回来喂小鸡崽了。
两个孩子走的都不远,温阮抬起眼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两个人,故而也没阻拦他们。
这种竹扇是需要丝线串起来的,家里没有丝线,只有极少的麻线,她只能凑合着用。
温阮忙到夜里,也就做了三把。
无奈,她只好又编了几个蝈蝈笼子,等天一亮和家里弟弟妹妹说过后,便又去了镇上。
周大山和周河这段日子在镇上帮人修屋子,因为太忙了,就没有回村里。故而温阮打算自己走路去镇上的,哪知在村口就瞧见了牛得发了。
牛得发一见温阮,就笑着说,“温家妹子,你今儿来的早,快上车坐一会。”
“我再等几个人就出发!”
牛得发十分的热情,又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这是你嫂子做的梅子干,你尝尝?”
其实,自从牛得发回家把这事跟妻子张氏说了后,张氏便说要去感谢温阮。
只是张氏如今有身孕,且月份又大了,实在不方便去见人。
牛得发又忙得脚不沾地,便拖到了现在。
现在牛得发好不容易瞧见了温阮,把媳妇给他做的解馋的小吃,都拿出来分给了温阮。
“谢谢牛大哥!”温阮见牛得发如此热情,自然不好意思拒绝,她拿了一颗就尝了起来。
在这个朝代,水果都是应季的,而张氏做的梅干,却是上年的东西,但是放入嘴里却没有半点霉味,反而是带着一股淡淡的姜味,酸酸甜甜的。
“好吃吗?”
“好吃!”
“好吃那你再多吃几个!”
“不用了牛大哥,我刚吃了早饭,已经很饱了!”
不管温阮再怎么推辞,牛得发还是分了一大半给温阮,故而到了镇子上,温阮也给了车钱。
牛得发起初还不肯收,可是温阮说,若是牛得发不收钱,她就不要牛得发给的梅子干了,牛得发只能无奈的收下钱。
他想着,得回家让媳妇再准备一些梅干。
温阮先是去了书院附近,可是和前几日不一样,这里摆满了不少地摊,一眼望过去都是卖蝈蝈笼子的。
编笼子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从两文降到了一文,最后更是两文钱三个。
书院里的学生们都是图新鲜的,也不是靠斗蝈蝈为生的,故而大家也更愿意每隔几天去买一文钱的笼子。
等有人瞧见了温阮,便问,“小姑娘你这个蝈蝈笼子,也是一文钱一个吗?”
“不!”温阮笑着回答,“四文!”
这人抽了一口冷气,瞧着温阮的眼神有些怪异,“四文?”
“我想去镇上看看。”温阮翻过原主的记忆,原主压根没去过镇上,可如今家里不止缺钱更缺很多东西,她不得不走一趟,“大山哥,你能和我说说镇上的事吗?”
这个朝代的小姑娘们大部分都很少出门,更别提抛头露面去镇上凑热闹了。
周大山倒是明白温阮的处境,若不是真的穷的揭不开锅了,她也不会想着去镇上找活做,可一个小姑娘又能做什么呢?
“蓬溪镇周围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村子,我们下河村便是其中一户,每逢初一和十五是大集,会比平日里人多些!”周大山耐心的解释,“蓬溪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八里街,这十里八乡做生意的、进货的若是走水路,就一定会在这里上岸。”
自然,像周家父子这种在码头上搬货、送货做劳力活的,也是在八里街活动。
八里街是小清河跟明清江交界的地方,沿河的岸边都能停船,即使没赶上大集,平日里也十分的热闹,人来人往。
“你别看咱们小清河上没什么船,可这明清江上可是船来船往呢!”
温阮听着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呀!”
周家父子倒是没有坐牛车,如今周大山的父亲周河老来得子,家里的银钱用的紧的很,现在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三个人走了一个时辰来到镇上,此时天亮了没有多久,街道上的行人并不算多。
“大山哥,镇上的书院在哪里?”
周大山指着东边的方向,“你朝着东一直走,等瞧见一棵大银杏树便停下来,左边便是书院了。”
说完后,周家父子因为要急着去码头上找活干,便没有送温阮去书院。
倒是周河有些好奇的问儿子,“你说这小阮去书院做什么?郁三郎如今又不在书院里念书,他不是在家里躺着吗?”
“不知道!”周大山摇了摇头,瞧着温阮消失的方向说,“没准是去打听郁三郎的病情?”
周河瞧着自己的糊涂儿子,却没再说话了。
郁家就在村里,要打听郁三郎的病情,在村里一问便知,哪里需要去书院?
虽然村里的人都知道郁三郎是镇上书院山长的关门弟子,是个极其出众的孩子,若不是遭了意外,如今至少也是个秀才。
可这风水轮流转,从前郁家在村里显赫,往后没准这郁家会被郁三郎的病情拖死!
不然,郁家也不会连给郁三郎结阴亲的姑娘都定下来了。
周河叹了一口气,只是可惜了温阮这么乖巧的姑娘,这辈子怕是要毁了。
………
温阮倒是不知周家父子怎么想的,她昨夜在做手工之前,就已经想过要做什么样的东西,和之后去哪里卖这些东西。
村里虽然也有铺子,可乡下人大多节俭,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乱用钱。
所以,她只能来镇上卖东西。
恰好在她思索这事的时候,屋外蝈蝈的声音吵的厉害,温阮就想着不如编几个蝈蝈笼子到镇上的书院来卖,毕竟如今空间里能用的只有大片的青草和蚯蚓。
在书院里念书的孩子,都是有家底的人。
这些孩子平日里也没什么玩耍的,斗蝈蝈、斗鸡便是他们消遣时间的法子。
温阮一个穿着简陋的小姑娘背着个破烂的背篓出现在书院附近的时候,实在有些引人注目,尤其是附近卖吃食和小玩意的商贩,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说起来温阮运气不错,她刚找了个地方从背篓里拿出蝈蝈笼子后,便有个穿着白色绸衫的学子走了过来。
“小姑娘,你这蝈蝈笼子卖吗?”
温阮不动声色的瞧着眼前的人,这人身形有些胖乎乎的,可见家境富裕。
她笑着露出浅浅的笑容,“回少爷话,这蝈蝈笼子四文钱一个,少爷若是买三个,这里的草蚂蚱、草蜻蜓都可以送你一个!”
温阮的脸上有胎记,掩盖了她的容貌,可她清脆甜甜的声音,却十分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这人闻言却是挑了挑眉,四文钱于他而言倒是不多,只是这蝈蝈笼子如今瞧着翠绿,十分的好看,也不知道能放多久。
温阮道,“编这蝈蝈笼子的草梗,是我特意从山里选来的,放在家里最少十天都不会变黄。而且,少爷你瞧,我这里的每个蝈蝈笼子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好看,少爷今儿可以买一个回去,等你想要新的,再来我这里买。”
小少爷想了想,觉得温阮说的没错,他刚才就瞧见了,这些蝈蝈笼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翠绿色的微光,只是远远的瞧着便觉得夺目。不像其他人卖的蝈蝈笼子,只是中用却不中看的东西。
他最近沉迷斗蝈蝈,刚刚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又厉害又善战的蝈蝈,自然不差这点小钱给蝈蝈多换几个笼子了。
“行,我要这三个!”小少爷掏了铜板,说着就要给钱。
“这里的蝈蝈笼子我都要了!”在小少爷的身后,突然出现了一个少年。
这少年也穿着一身白色的锦袍,同样的衣衫,在他的身上却穿出了儒雅的味道。
少年手里握着一把折扇,英俊的面容上点缀着一双桃花眼,他瞧着温阮笑的温和有礼,只是这笑容未达眼底。
“苏逸尘你是不是故意的?”余万金有些生气,他转头看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少年,“不就是我买了你表弟看上的‘铁将军’吗?你就记恨上我了?”
苏逸尘却没有看余万金,他的目光落在温阮的背篓里,“小姑娘,我数了下,这里应该有十个蝈蝈笼子,我出五文钱一个,都要了!”
周围的商贩,都转移了视线,他们都开始听八卦凑热闹,瞧着温阮这边的动静。
有些人甚至有些激动的想替温阮答应,这些破笼子全部能卖五十文,这可赚大了。
余万金有些委屈,明明是他先瞧上这些蝈蝈笼子的,可现在苏逸尘却又来抢他的东西。
之前他也和苏逸尘抬过价,可无论是哪个店家和商贩,都更愿意把东西卖给苏逸尘,尤其是小姑娘们……一见到苏逸尘个个都羞的抬不起头,以至于苏逸尘说什么,这些小姑娘都不会反对。
余万金看向温阮,声音透着几分无奈,“小姑娘若你……”
“十二文钱!”温阮回答,“小少爷,三个笼子是十二文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