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完整篇章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完整篇章

小鸟非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这是“小鸟非”写的,人物陈楚朱标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但这里边还有各地贩盐的损耗,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多…”颜希哲连忙开口补充着。毕竟盐商拿盐也是要到指定的地方去卖的,不是拿了盐直接就可以变现的啊。“那盐商每年替朝廷往北疆送多少粮食?”朱标继续追问道。“去岁盐商向北疆运输粮食约八十万石。”颜希哲爽快的回答道。摇了摇头,朱标开口道:“也就是......

主角:陈楚朱标   更新:2024-02-16 00: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楚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完整篇章》,由网络作家“小鸟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这是“小鸟非”写的,人物陈楚朱标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但这里边还有各地贩盐的损耗,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多…”颜希哲连忙开口补充着。毕竟盐商拿盐也是要到指定的地方去卖的,不是拿了盐直接就可以变现的啊。“那盐商每年替朝廷往北疆送多少粮食?”朱标继续追问道。“去岁盐商向北疆运输粮食约八十万石。”颜希哲爽快的回答道。摇了摇头,朱标开口道:“也就是......

《睁眼人在牢狱,一言扭转大明国运完整篇章》精彩片段


朱元璋撇了一眼,能成为盐商的,怎么可能是普通人,那都是人精啊。

“不同意?那就不同意呗,不给他盐巴,他还能反了天不成?总会有盐商会同意的,大不了,朝廷换一批盐商,还怕没人去卖盐?”

朱标满不在乎的说着。

双眼放光,朱元璋摇了摇头道:“你回去安排吧,把宝钞的购买力稳住,一步步来,一定要在最后,百姓都信任宝钞了,在把粮食和宝钞锚定…”

“不对,粮食不能和宝钞锚定,这样…既然宝钞的购买力需要有物品做比较,那就用盐巴来锚定宝钞。”

“粮食锚定宝钞的事情,算了吧。”

洪武七年,十月初八。

东宫,詹事府。

“户部先说一说,大明开国至今,每年的盐巴消耗是多少?盐价多少!”

朱标坐着椅子,下边的各部堂倌站在两侧,倒是多为文官,武勋并没有来参加这次集会。

“回殿下,去岁大明总出货盐巴,二百二十万石(石:120斤)因地区不同,运输消耗不同,各地价格或有差异。”

“但户部标准,最高不超过十两每石。”

户部尚书颜熙哲躬身回答道。

在来东宫议事之前,他就得到今天的会议内容,自然是提前做了准备,不然总不能太子这边问,他在下边找账本吧…

“一石十两银子,二百二十万石就是两千两百万两银子,户部报一下,大明去岁盐税多少?”

朱标吞了吞口水,怪不得汉武帝要把盐铁官营,这里边的利润…太特么大了。

大到没有人能把持的住。

“大明去岁盐税收入合八十三万两。”

颜希哲快速回答道。

“两千万两百万两的财富,朝廷只收回八十万两?”

朱标眉头拧紧,这差距,忒特么大了吧。

这落差,也是没谁了吧。

“回殿下,北方各镇,皆需朝廷运粮供给,朝廷给盐商盐引,盐商需要替朝廷运粮才能在盐场拿盐,所以…”

颜希哲的话刚说一半,朱标摆手打断了颜希哲道:“所以这丰厚的利润都落在了运粮的路上?”

“孤且问问爱卿,两千万的利润,朝廷能往北方运多少粮食?”

朱标开口追问道。

颜希哲愣了片刻,暗道:“这文书上没有这条啊…”

心中快速运算着,以粮价再加上人吃马嚼,半晌,颜希哲回答道;“殿下,两千万利润,朝廷能往北疆运输二百五十万石粮食。”

“但这里边还有各地贩盐的损耗,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多…”

颜希哲连忙开口补充着。

毕竟盐商拿盐也是要到指定的地方去卖的,不是拿了盐直接就可以变现的啊。

“那盐商每年替朝廷往北疆送多少粮食?”

朱标继续追问道。

“去岁盐商向北疆运输粮食约八十万石。”

颜希哲爽快的回答道。

摇了摇头,朱标开口道:“也就是说,即便盐商运送到一半,吃了一半,他每年从江南拿的粮食,也只有不足两百万石。到了北疆更是只有八十万石。”

“而孤所知的,从江南启程,八十万石粮食送到北疆,只要一百三十万石足以沿途吃用。”

“所以说,这里边盐商运输盐巴,需要耗费一百三十万石粮食的财富,才能维持不亏?”

朱标开口追问着。

颜希哲心中狂呼麻麻批:“别问我啊,我特么又不卖盐…”

但脸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敬,躬身回答道:“应当吧…”

“不应当,昨天在诏狱听的经济学,供给和需求,颜大人理解的如何?”

朱标直接否定了颜希哲那模棱两可的回答。


“说说国运论吧,其他的杂学,我听都没听过。”

朱标思量片刻,什么工商管理,经济学,金融学,那都是什么鬼。

还是国运论用处大一点。

“国运论?其实我对这门学科的涉猎也不是很多,而国运论说是学科,实际上是一门总结,根据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王朝覆灭,兴盛,衰弱的过程。”

陈楚刚刚开口,朱标心下一顿,点了点头道:“先生继续说。”

“现在是大明朝,咱们就先讲元朝的建立和毁灭。”

“首先,大元朝廷是异族朝廷,史书上说过,蒙哥汗死在川蜀,大蒙古国内部开始分裂,忽必烈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叫…”

陈楚大脑停止运转,他也不是学历史的,那点仅有的历史知识还是在学习国运论时记下的。

“阿里不哥。”

朱标丝毫没有停顿的回答道。

“嗯,阿里不哥,不重要他叫什么,忽必烈为了打败阿里不哥争夺大蒙古汗位,竭力拉拢北地汉人的支持。”

“而为了获得北地汉人的支持,所以忽必烈建立了大元朝廷,定国号大元这个元实际上是给汉人看的,他们蒙人依旧以大蒙古自居,这就出现了问题,在忽必烈手下,汉人和蒙人争权。”

“忽必烈打败阿里哥哥后,转过头又放弃了汉人,废除了科举制度,因为蒙人读书少,论读书他们怎么能和汉人比。”

“没有吸收汉人文化精华的大元朝廷,在忽必烈死后出现了巨大的内部问题,短短六十年时间,换了七八个皇帝。”

“你说,这大元朝廷的灭亡是为什么?”

陈楚一脸坏笑的看着朱标道。

“因为皇位更迭太快?”

朱标迷惑道。

“因为黄河泛滥成灾,天灾不断啊,哈哈!哈哈!你可真上道,我往那说,你就往那想啊!”

陈楚哈哈大笑,这是他进诏狱以来,第一次发出笑声,之前担惊受怕,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活,也没人说话,连调节自己的情绪都做不到。

摸了摸鼻子,朱标苦笑一声道:“让你给框了。”

“也不算吧,王朝的传承继承人自然是重中之重,我不否认能者上,庸者下的北元继承理念,但我还是更推崇汉人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十六字真言。”

“因为这样的传承制度,稳如老狗,上一任皇帝早早确立继承人,对继承人进行全方位培养,只要不是晋惠帝那样的傻子,做个守成之君是没啥问题的。”

“而所谓的能者上,庸者下,虽然选出来的肯定是有能力的,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动乱,震荡,甚至是战争,兄弟阋墙,如唐朝玄武之变,杀兄弑弟。”

“你说,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陈楚望着朱标,继续询问道。

“唐朝的皇位传承还是有理可依的,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肯定和皇位传承的关系不大,你别框我了,毁灭唐朝的是藩镇割据,宦官掌军。”

朱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往里钻,说什么是李世民开了个坏头,杀兄弑弟,虽然唐朝这种事情不少,但皇位传承还是很稳定的。

“藩镇割据和宦官掌军都是原因,如果唐王朝的灭亡打十分的话,藩镇割据和宦官掌军只能占三分。”

“三分?那七分呢?”

朱标疑惑道。

“你没听说过,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那七分当然是天了,也就是所谓的国运。”

“唐朝的国运很好,传承上虽然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你知道唐朝为什么强盛吗?”

陈楚看着朱标,嘴角上扬道。

盯着陈楚上扬的嘴角,朱标脑海中快速思索着,他之前就看见了陈楚的坏笑,如今在看,哪里不知这里边肯定有问题。

为了不被嘲笑…

“唐朝强盛,是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从谏如流,有容人之量,有远大抱负和他们个人能力出众?”

思前想后,朱标感觉,这个回答肯定挑不出毛病来。

“说的好,说的好。”

陈楚笑了笑,朱标一副自得的模样,开口道:“我可是读过很多史书的!”

“说的狗屁不通。”

陈楚翻脸不认人,整理了一下身边的杂草,朱标一脸黑线的看着陈楚,惊喜来得太突然…

“那你要考虑,支撑唐朝强大的基础是什么?”

“是…是人丁,是粮食,是三军将士。”

朱标当然不会说出是士大夫支撑着唐朝强大,他可是深知那些士大夫的嘴脸。那些人可用,不可信,可重用,不可不防。

“算你还有点脑子,那你说,粮食,人丁,三军将士,那个更重要?”

陈楚开口询问道。

“那当然是按照你这个排序,一切都没有粮食重要,人丁同样重要,和这两样比,三军将士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有了足够的人口和粮食,半年时间随随便便都能拉起一支可战之军。”

朱标精通治国理政,深谙兵法之道,对于人口,粮食,三军将士,孰轻孰重,先有谁,后有谁,自然是了然于胸。

当然,这是站在统治者层面,若是在造反层面,那当然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嗯,对,也不对,姑且算对吧,那问题就回来了,人丁需要粮食养活,粮食又需要人丁耕种,造成唐朝强盛的原因,姑且唐朝的皇帝有能力,但在天的面前,他们那点能力,不值一提、”

陈楚对皇帝这个职业当然没什么好感,但也不能否认,有些皇帝确实有大作为,但一个王朝的强盛,靠皇帝?拉倒吧!皇帝最多起到一个领导和决策的作用,人能胜天?

拉倒吧,在陈楚那个世界都做不到,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

“天?天?我懂了,唐朝时候,粮食产出多,又经过隋末混战,人口锐减,恢复耕种后,唐朝的国力迅速上升。”

“但这和天的关系…”

朱标挠了挠烦恼丝,他理解了,但又感觉有层窗户纸,怎么样都戳不破。

“你说你熟读历史,唐朝的最大敌人是谁?”...

陈楚开口询问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