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柳儿江柳儿的其他类型小说《侯门春全局》,由网络作家“江从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纸黑字间,她看见“江柳儿”三个字被圈得通红,倒像是她当年嫁入时,盖在婚书上的朱砂印。“替我谢过世子。”她将和离书折好,塞进姜渊的钱袋,“从此后,侯府的月光,便留给玉堂金马吧。”“绿芜园”已遍植奇花,姜渊正教伙计嫁接“侯门春”——一种朝开夕合的两种花色月季暮色里,三人坐在花棚下,看天边最后一缕霞光。姜渊温了壶花雕,古文铺开新得的澄心堂纸,要替她画幅《花坞夜宴图》。江柳儿望着眼前两个男人,一个鬓角染霜却目光如炬,一个手掌粗糙却心怀锦绣,忽然觉得这廿年侯府光阴,原是为了在此处,在这花香与墨香交织的暮色里,寻得真正的归处。正是:“朱门断处素心开,花坞迎来月满阶。莫道桑榆无好梦,双鸳原自一泓来。”后人有诗叹曰:“侯门深锁误华年,一夕春心破重关...
《侯门春全局》精彩片段
纸黑字间,她看见“江柳儿”三个字被圈得通红,倒像是她当年嫁入时,盖在婚书上的朱砂印。
“替我谢过世子。”
她将和离书折好,塞进姜渊的钱袋,“从此后,侯府的月光,便留给玉堂金马吧。”
“绿芜园”已遍植奇花,姜渊正教伙计嫁接“侯门春”——一种朝开夕合的两种花色月季暮色里,三人坐在花棚下,看天边最后一缕霞光。
姜渊温了壶花雕,古文铺开新得的澄心堂纸,要替她画幅《花坞夜宴图》。
江柳儿望着眼前两个男人,一个鬓角染霜却目光如炬,一个手掌粗糙却心怀锦绣,忽然觉得这廿年侯府光阴,原是为了在此处,在这花香与墨香交织的暮色里,寻得真正的归处。
正是:“朱门断处素心开,花坞迎来月满阶。
莫道桑榆无好梦,双鸳原自一泓来。”
后人有诗叹曰:“侯门深锁误华年,一夕春心破重关。
花匠终成陶朱富,书生竟上凌烟阁。
情到真时无贵贱,爱逾矩处见肝胆。
由来风月无凭据,赚得浮生半日欢。”
,让小的送些炭火来。”
古文慌忙起身,见那奴才虽比自己年轻,却生得虎背熊腰,与书斋里的墨香格格不入。
“有劳小哥。”
他接过炭盆,触到对方掌心的老茧,明白为何她会对这奴才另眼相看——这侯府里,终究是要些能扛风扛雪的人。
雪愈下愈大,古文在炭盆里添了块松炭,火星噼啪作响。
案上的《璇玑图》尚未完工,他提起笔,在边角题了首小诗:“侯门深锁万重春,谁识芸窗苦读人?
墨泪难书心底事,且将红豆种青衿。”
刚写完,便听见窗外传来脚步声,忙用镇纸压了,却不知那诗稿已被风雪卷至廊下,正落在晨起扫雪的江柳儿脚边。
正是:“青衫误叩玉楼门,墨债偏牵风月魂。
莫道书生无勇骨,砚田也长并头根。”
第四回 檀栾影·双鸳争戏一泓波,诗曰:“墨痕未干苔痕新,粗语偏教细语嗔。
檀郎不解文君意,且向花前认履痕。”
上回书说到江柳儿与姜渊暗结私好,又遇古文踏雪叩门,三人各怀心思。
如今单表这侯府深院,腊月里要将藏书阁与花房打通,偏教粗夯花匠与穷酸书生共事,倒似那“檀木与荆条同架,墨香共泥腥齐飞”,生出许多旖旎事端来。
第四回 檀栾影·双鸳争戏一泓波江柳儿传下话来,要将西跨院藏书阁底层改作“芸香花房”,命姜渊搬运花器,古文校点典籍。
卯初时分,姜渊扛着三尺高的青瓷花瓮转过回廊,见古文正踮脚取架顶的《齐民要术。
江柳儿踩着木屐进来,鬓边簪着新折的蜡梅。
姜渊正蹲在地上码放花盆,见她裙摆扫过青砖,慌忙起身,腰间丝绦上的并蒂莲晃了晃:“夫人瞧瞧,这几盆墨兰该搁在东墙,借了晨光才显得出叶上银线。”
“倒比我想得周到。”
她笑着点头,瞥见古文正在核对《花史》,案头摆着她昨日送的琉璃笔架,“古先生可曾发现,这《花史》里‘山茶十友’的注疏有误?”
说着便凑近,袖口的沉水香混着蜡梅香,扑了古文满鼻。
姜渊看着她弯腰指点书页的模样,鬓边的珍珠步摇几乎要碰到古文的耳朵,心里发紧。
前日在耳房,她也是这般倚着自己的肩头,教他认字。
此刻见她对书生另眼相看,喉间像卡了根刺,竟忍
第一回 回廊影·苔痕初印双鸳迹诗曰:“红粉易凋金缕歇,朱门深锁玉楼空。
十年梦醒繁华散,一夕魂销断梗逢。
莫道桑榆非晚景,须知露水有朝浓。
等闲识得东风面,却向苍苔认旧踪。”
看官听说,世间最是风月难禁,纵是簪缨世族、钟鸣鼎食之家,亦难免有红绡暗度、珠箔偷扪之事。
今日说这故事,发生在应天府云锦侯府,主角便是府中老夫人江氏柳儿。
年方四十,生得是“芙蓉如面柳如眉”,虽已徐娘半老,偏有那一种“梨花带雨晚来娇”的风韵。
更兼心机深细,手段圆活,自十七岁嫁入侯府,二十余年稳坐主母之位,却在这春深似海的侯门里,酿就一段风月官司。
第一回 回廊影·苔痕初印双鸳迹暮春时节,侯府后园的西府海棠开得正盛。
江柳儿扶着朱漆栏杆,看那花瓣纷纷扬扬落满青石小径,忽然听见角门处传来“吱呀”一声响。
抬眼望去,见个青衫家丁正担着两筐新剪的枯枝走过。
“慢些走。”
她抬手轻叩栏杆,声音里带着三分慵懒。
那家丁慌忙放下扁担,垂手立在花影里,抬头时倒让江柳儿怔了怔——生得好一副眉目,剑眉星目,鼻梁挺直如刀削,“回夫人的话,小的叫姜渊,前日才从外院拨来管花草。”
少年声音沉稳,却在触及她目光时微微发颤。
江柳儿见他袖口补丁细密,指节上沾着新泥,腕间却隐约露出半截褪色的丝绦自那日后,后园的牡丹开得格外殷勤。
江柳儿每日辰时必来花厅,看姜渊侍弄花草。
他浇水时手腕翻转如握笔,修剪枝叶时竟懂得“去其繁冗,存其风骨”,倒比那老花匠更有几分意趣。
一日细雨初歇,她见姜渊蹲在太湖石旁补种鸢尾,青衫下摆浸了水,贴在挺直的脊背上映出隐约的肌理。
少年慌忙起身,衣摆上的泥点溅到石案上:“夫人折煞小的,小的不过粗使奴才……”话未说完,江柳儿已从袖中取出一方月白羽纱帕,亲手替他拭去额角的汗:“莫要妄自菲薄,我看你侍弄花草时,倒像是在作画呢。”
触到他灼热的皮肤,帕子上的茉莉香混着青草气息,在春日的湿气里漫出一丝暧昧。
侯府设宴款待御史中丞。
江柳儿陪着女眷在水榭吃茶,忽见
卷成轴的宣纸,边角已泛毛边。
“何人在此徘徊?”
她轻叩朱漆书箱,声音里带着三分威仪。
那书生慌忙转身,手中书卷“扑”地落在青砖上,露出半阙《牡丹亭》墨稿,字迹清瘦如竹枝:“晚生古文,奉账房周管事之命,来替侯府抄录经籍。”
“既是抄书先生,便随我来。”
她看他遗落的诗稿,“这‘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倒解得别致,只是……”忽然轻笑,“书生怎的偏爱替女儿家伤春?”
古文耳尖通红,慌忙拾捡诗稿:“夫人谬赞,晚生不过信笔涂鸦……”话未说完,已被她引至藏书阁内。
檀木书架上,前朝孤本琳琅满目,他忍不住伸手抚过《楚辞章句》的函套。
“明日起,你便在东厢耳房抄书。”
江柳儿递过一方端砚,“若抄得工整,我便将这方‘海天旭日’砚送你。”
砚台触手生温,砚池里还留着她晨起研的墨痕。
古文低头称是。
江柳儿以校勘之名,留在东厢看古文抄书。
他握笔的姿势极正,悬腕时袖口滑下寸许,露出青白的手腕,与姜渊古铜色的臂膊截然不同。
“这‘关关雎鸠’的‘雎’字,为何多写了一笔?
古文浑身紧绷,笔尖在宣纸上洇开墨团:“晚生……晚生记错了笔法。”
她却不依,执起他的手按在《说文解字》上:“‘雎’从隹且声,该是这般写法。”
温软的掌心贴着他冰凉的指节,墨香混着她身上的香,在逼仄的书斋里织成张细网。
丫鬟捧来蟹粉豆腐羹,江柳儿特意拨了半碗推给他:“书生家的清粥,可曾有这滋味?”
古文望着青瓷碗里的金箔,忽然想起三年前母亲病重,自己连半块茯苓饼都买不起,喉头哽咽:“夫人厚待,晚生……晚生无以为报。”
她见他眼眶发红,忽生怜惜,取过帕子替他拭去溅在衣襟上的汤汁:“莫要学那酸文人做派,我虽为侯门主母,却最厌虚文俗礼。”
指尖在他胸前的补丁上轻轻一按,“你且记着,在这书斋里,只论诗书,不论尊卑。”
小雪初至,藏书阁的炭火烧得正旺。
古文抄完《列女传》最后一页,忽见江柳儿抱着件月白羽纱斗篷进来:“夜里风寒,穿件暖衣。”
斗篷上绣着半枝墨梅,正是他前日在诗稿里题的“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夫人怎知晚生……”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江柳儿替他披上斗篷,指尖划过他后颈的碎发:“你那日抄《剑南诗稿》,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旁批‘客子光阴诗卷里’,倒像是说自己。”
“夫人可知,晚生每次见你,总想起《史记》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侯府的朱门,原不该是晚生这等穷酸客踏足的……错了。”
江柳儿打断他,指尖按在他抄书的宣纸上,“这满纸墨香,才是侯府最该有的门槛。”
侯府设宴祭灶。
江柳儿推说头痛,独自躲进藏书阁,却见古文正在校勘《玉台新咏》,案头摆着半块没吃完的炊饼。
“书生的祭灶,倒比奴才还寒酸。”
她笑着取出食盒,里面是桂花糖蒸新栗,“尝尝,比你那炊饼如何?”
古文咬着栗子,说起往事:“幼时随父游金陵,曾在秦淮河畔见一贵妇人施舍寒士,那时便想,若能为这般人物抄书,纵是冻饿而死也心甘。”
他忽然惊觉失言,慌忙低头,却听见她轻笑:“原来你早把我看作画中人了?”
她握住他握笔的手,在《玉台新咏》空白处画下并蒂莲:“我教你画花,你教我写诗,如何?”
笔尖在宣纸上游走,他能清晰感受到她指尖的纹路,比墨线更细腻。
窗外的雪片扑打窗纸,书斋内却暖如春日,砚台里的墨汁迟迟未凝。
古文在抄《茶经》时,不慎打翻了茶盏。
江柳儿取来绫绢擦拭,却见他袖口露出半截红绳——正是前日她送他的平安符。
“原来你戴着。”
她忽然凑近,温热的呼吸拂过他耳垂,“我绣的‘平安’二字,可曾护得你周全?”
古文浑身战栗,笔杆“当啷”落地:“夫人……夫人乃侯府贵人,晚生……晚生不过蝼蚁……”话未说完,已被她用帕子堵住嘴,帕角上的茉莉香涌进鼻腔。
古文独自坐在廊下,望着掌心她方才按上的胭脂印。
远处传来打更声,他想起白日里,她替姜渊整理衣襟的场景——那奴才虽是粗夯,却能得她亲手拭汗,而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连触碰她袖口的勇气都无。
“古先生可是嫌夜寒?”
听见身后有人低语,回头见是姜渊抱着炭盆,粗布衣裳上沾着草屑,“夫人说东厢漏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