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四时风物手帖全文》,由网络作家“檐下听风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入眠,梦里大约也不会有蚊蚋滋扰。春分·嫁接后山那几株老梨树,花开得一年比一年稀疏。云阿婆送来几根新剪的优良品种枝条,说是她家亲戚从外地带回的。她说:“春分前后嫁接,最易成活。”选了晴暖的午后,带着工具上山。找到合适的砧木,小心翼翼地切开树皮,削好接穗,对准形成层,插入,然后用麻绳仔细缚紧,最后涂上湿泥封口。每一个动作都需屏息凝神,像在完成一项精密的仪式。指尖能感受到老树皮的粗糙纹理,新枝条的光滑表皮,以及湿泥的黏着力。微风拂过,远处梯田隐约传来断续的山歌,不成调,是老农即兴哼唱的《劝农谣》片段,质朴而悠扬,像田埂上飘荡的蒲公英种子。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看着那些嫁接口,仿佛看到未来的梨花堆雪,果实累累。生命的延续与改良,就在这不经...
《四时风物手帖全文》精彩片段
入眠,梦里大约也不会有蚊蚋滋扰。
春分·嫁接后山那几株老梨树,花开得一年比一年稀疏。
云阿婆送来几根新剪的优良品种枝条,说是她家亲戚从外地带回的。
她说:“春分前后嫁接,最易成活。”
选了晴暖的午后,带着工具上山。
找到合适的砧木,小心翼翼地切开树皮,削好接穗,对准形成层,插入,然后用麻绳仔细缚紧,最后涂上湿泥封口。
每一个动作都需屏息凝神,像在完成一项精密的仪式。
指尖能感受到老树皮的粗糙纹理,新枝条的光滑表皮,以及湿泥的黏着力。
微风拂过,远处梯田隐约传来断续的山歌,不成调,是老农即兴哼唱的《劝农谣》片段,质朴而悠扬,像田埂上飘荡的蒲公英种子。
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
看着那些嫁接口,仿佛看到未来的梨花堆雪,果实累累。
生命的延续与改良,就在这不经意间的“借力”中悄然完成。
手镯·刻痕夜晚,坐在窗前,月光如水。
摩挲着腕上的铜手镯,冰凉的金属熨贴着皮肤。
借着月光,仔细辨认内侧的刻度。
二十四个节气名,以古拙的字体阴刻而成,围成一个时间的圆环。
立春的刻度旁,有一小块特别明显的磨损,泛着清冷的光。
母亲生前最常佩戴此物,想必在无数个立春前后,她的指腹也曾这样反复摩挲此处,感受着新一轮寒来暑往的起点。
这磨损,是时光的指纹,是她留给我最沉默的叮咛。
清明·艾草香清明时节,田埂地头的艾草疯长。
采摘了一大捧嫩叶,回来捣烂,和入糯米粉中。
艾草独特的青涩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用那只摔裂了口的粗陶碗盛了些调好的鸡饲料,拌入切碎的艾草。
据说这样喂大的鸡,下的蛋都带着草木清气。
看母鸡带着小鸡们啄食,碗沿的裂口处,一只小鸡正伸长脖子努力够着。
生命的循环,朴素而强韧。
剩下的艾草糯米粉,包入豆沙,蒸成青团。
刚出锅的艾草糍粑,碧绿,滚烫,散发着浓郁的青草回甘。
这味道,是春天的本味,带着雨后的清新和泥土的复苏感。
谷雨·落樱溪去往野樱溪涧取水。
溪边几株晚樱开得正盛,粉白花瓣被谷雨时节的细雨打落,铺满了水面和岸边的
锯齿状的锋利边缘。
手指不小心划过,留下浅浅的血痕。
这冰冷、锐利的触感,提醒着我冬日的严酷和万物的脆弱。
但也正是这严寒,孕育着来年的生机。
岁末·循环礼临近除夕,将这一年积攒下的“废弃物”收集起来:春天吃剩的桃核,夏天蜕下的蝉壳,秋天枯萎的蒲棒,冬天扫拢的松针。
在院角挖了一个浅坑,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埋入土中。
这不是简单的丢弃,更像是一种仪式。
将四季的残骸归还给土地,相信它们会在来年的春天,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新的生命循环。
泥土会记住这一切,正如这老宅,这山水,记住了所有流逝的时光。
母亲的蓝印花布,在冬天被用来包裹怕冻的兰花盆。
野樱木枝,被我刻上了二十四节气的印章,用来在自制的年历上做标记。
玻璃罐头瓶里,插着几枝邻居送来的腊梅,幽香暗送。
那只悬在门楣上的铜铃,依旧沉默。
有时狂风大作,它纹丝不动;有时夜深人静,无风无雨,却会突然发出一两声清越的鸣响,如同一个无人能解的谜语。
后山的野樱坡,在我眼中始终是碎片化的。
有时是晾衣绳上几块碎布拼凑出的模糊地形,有时是灶台灰烬里随手画出的几道等高线。
它的全貌,或许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手腕上的铜手镯,在炉火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下一个立春,又将在磨损的刻度上,轻轻落下指尖的温度。
日子就这样,在耕耘与收藏、萌发与蛰伏之间,无声流淌。
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风物低语,四时更迭,以及一颗在自然秩序中,逐渐被熨帖、被安放的心。
指尖能感受到果实表皮的微涩,以及轻轻揉捻时,果肉渗出的那种粘稠的、带有韧性的阻力。
这小小的红色果实,蕴含着收敛、沉淀的力量,是秋天给予的馈赠。
新米·粥油香新米下锅,熬煮成粥。
米粒在水中翻滚、舒展,渐渐变得粘稠。
米汤表面凝结出一层薄薄的、泛着油脂光泽的膜,俗称“粥油”。
用勺子轻轻挑破,一股浓郁的米香瞬间升腾。
这新米粥油的滋味,醇厚、温润,是土地精华最直接的体现,暖胃,也暖心。
风过·空箩筐晒谷坪上,稻谷已收仓。
空置的竹箩筐随意堆放着。
秋风掠过,吹入箩筐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一种悠远的、带着空旷感的共鸣。
这声音里,有丰收后的安宁,也有季节轮回的萧瑟。
玻璃瓶·腌脆李夏日里酿下的醉李早已吃完。
秋天,又有了新的用途。
将晚熟的青李洗净、拍裂,用盐和糖腌制,装入洗净的玻璃罐头瓶中。
几天后,便成了酸甜爽脆的腌李。
这是另一种秋日的味道,爽口,解腻。
大雪·蛰伏立冬·入窖藏冬日初临,万物敛藏。
地窖是天然的储藏室。
将秋收的红薯、萝卜、白菜,以及腌制的雪里蕻,一一搬入地窖。
地窖四壁是粗糙的夯土,带着阴凉潮湿的气息。
墙壁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裂缝,不知何时形成。
我以这些裂缝为天然的量尺:最深的裂缝下方,码放耐储存的红薯;中间的裂缝旁,堆放萝卜;靠近窖口的浅裂缝处,则安置需要尽快食用的白菜和雪里蕻坛子。
这并非精确的科学,更像是一种与空间、与记忆对话的方式。
每一道裂缝,都成了时间的刻度,标记着食物的生命周期,也记录着我与这座老宅共度的时光。
小雪·温泉汽附近有眼野温泉,水温不高,终年不冻,冬季里尤其显得珍贵。
泉眼在一个小石窟内,水汽氤氲。
尝试利用这天然的热源。
将秋天采摘、晾晒的柿子,用绳串起,挂在石窟内壁靠近泉眼的地方,让温泉的蒸汽缓慢烘烤。
柿子表面渐渐渗出白色的糖霜,空气中弥漫着柿子的甜香和淡淡的硫磺味。
石壁上凝结着细小的水珠,偶尔有阳光透过石窟顶部的缝隙射入,水汽折射出短暂而绚烂的虹
下的青李。
个头不大,硬邦邦的。
用井水反复淘洗,放入玻璃罐头瓶中,撒上冰糖,倒入米酒,密封。
几天后,李子颜色转为剔透的琥珀色。
从深井里打上一桶水,冰凉彻骨。
将浸着醉李的玻璃瓶半沉入井水中镇着。
晚饭后,取出品尝。
李子吸收了酒的醇厚和糖的甜蜜,又被井水赋予了极致的凉意。
一口咬下,冰凉的汁液混合着酒香在口中迸发,暑气顿消。
这味道,是夏日里最直接、最酣畅的慰藉。
夜观·萤火谷萤火虫峡谷,是夏夜的秘境。
提着罩了薄纱的玻璃罐头瓶,循着记忆中的小径走去。
夜色渐浓,草丛间、树影下,开始有点点流萤闪烁。
越往深处,萤火越多,汇聚成一条流动的光河。
打开罐口,刚才在路上偶然捉到的几只萤火虫飞了出去,汇入那片光的海洋。
它们忽明忽灭,无声地交流着。
空气中只有虫鸣和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置身其中,仿佛坠入一个由光与暗构成的梦境。
白露·沉淀白露·集露酿白露降,秋意浓。
清晨,雾气弥漫,枫叶上凝结着细密晶莹的露珠。
这是酿造“秋露白”的时节。
小心翼翼地用竹管和陶碗收集枫叶上的露水。
露珠极轻,顺着叶脉滑落,汇集成一汪清冽。
这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仿佛在收集时间的精华。
将收集到的露水倒入小陶瓮中,加入少许糯米和特制的酒曲,封存。
陶瓮外壁很快凝结出一层细密的水珠,沿着粗糙的表面缓缓滑落,留下蜿蜒的轨迹。
触摸瓮壁,能感到内里生命发酵带来的微温,与外壁露水的冰凉形成奇妙对比。
这坛酒,需得耐心等待,直到冬日才能启封。
处暑·造纸试秋日农闲,尝试用古法造纸。
苎麻浸泡、捶打、沤煮,直至纤维软烂。
又找来晒干的稻秆,烧成灰,取其碱性。
将苎麻纤维与稻秆灰混合,加入溪水,在木槽中搅拌成均匀的纸浆。
用竹帘抄捞纸浆,是个技术活。
几次尝试,捞起的纸膜都厚薄不均,甚至破裂。
失败的纸浆倒在院角,很快引来了几只麻雀。
它们竟用这些湿润的纤维混合泥土,加固自己的巢穴。
看着它们忙碌的身影,之前的沮丧一扫而空。
或许没有所谓的“失败品”,只是换了一种存
制伞童夏至日长,阳光炽烈。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农忙假,成日里在山野间疯跑。
找出存放的桐油和韧皮纸,教他们制作桐油纸伞。
选韧性好的老竹做伞骨,劈篾,钻孔,穿线,糊纸,刷桐油……孩子们起初笨手笨脚,很快便掌握了窍门。
竹林茶亭成了临时工坊,散落着竹屑、碎纸和桐油的特殊气味。
伞成,晾干。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着自己做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纸伞,跑到屋后的斜坡上。
他们笑着,叫着,连滚带爬地从坡上冲下,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在绿草坡上旋转、跳跃,像一群刚下过雨后冒出的、活泼泼的七彩蘑菇。
阳光透过涂了桐油的伞面,将他们的脸庞映照得温暖而明亮。
梁上燕·旧巢鹤修葺老宅漏雨的屋顶时,在靠近房梁的角落发现一个早已废弃的燕子旧巢。
泥土和草茎混合,筑得异常坚固。
小心翼翼地取下,想清理掉。
手指触碰到巢穴内部,似乎有异物。
拨开层层草屑,竟发现里面藏着几只用褪色的糖纸折叠的千纸鹤。
糖纸花花绿绿,早已失去光泽,折痕却依旧清晰。
不知是哪一年,哪一对燕子衔来的“宝贝”,还是哪个孩子偷偷藏在这里的秘密?
这小小的发现,像一枚投入时间深潭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
它是一个被遗忘的时间胶囊,封存着一段无声的故事。
暑热·窗纱意盛夏酷暑,蚊蝇滋生。
将那块蓝印花布拆下洗净,裁剪成合适的尺寸,绷在木窗框上,代替了破旧的纱窗。
阳光透过蓝白相间的花纹,在屋内投下不断变幻的光斑,空气似乎也因此变得凉爽了几分。
风吹过,布面微微鼓荡,带来一丝流动的生气。
这块布,从育苗棚到窗纱,流转着,守护着这个小院的日与夜。
溪边·竹蜻蜓溪水在夏日变得温顺。
捡拾春日里剩下的野樱木枝条,用小刀耐心地削刻。
木屑纷飞,渐渐成型,是一只只朴拙的竹蜻蜓。
在溪边试飞,手指捻动,竹蜻蜓旋转着升空,划出一道短暂的弧线,然后轻盈地落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看着它们远去,心中有种莫名的平静。
春日的枯枝,在夏日里获得了另一种飞翔的可能。
井水·醉李凉暑气最盛时,云阿婆送来一篮刚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