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女频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后我从农家女逆袭成皇后精选全文》,由网络作家“随风长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后我从农家女逆袭成皇后》主角冯山繁枝,是小说写手“随风长眠”所写。精彩内容: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不念书却深明大义。是啊,如果有鬼神,神为何不佑这善良的人民,反叫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也算是在冯山家里住下了。冯山是一个25岁的汉子,照理,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的成亲,但是自七年前父亲去世,家里劳动力只有他一个,加上还有一个17岁的弟弟冯松在镇上念书,家里一贫如洗,自然没有什么人嫁给他。村里人一开始劝他不要给冯松继续上学堂了,家里撑不住,冯......
《穿越后我从农家女逆袭成皇后精选全文》精彩片段
当繁枝第五次在睡梦中被鸡鸣声叫起的时候,她已经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
繁枝利索地起床,摸索着点亮煤油灯,熟练地套上麻衣,胡乱挽了一个发髻,穿过陈旧的木门,走到院子里,打了一盆水,掬起一捧水,洗了一把脸。
天边刚刚吐露鱼白,差不多六点了,冯山娘俩已经下地去,繁枝不敢耽搁,拿上自己的农具,匆匆往地里赶去。
繁枝是五天前来到这里的,据冯山母子说他们是下地干活的时候看见繁枝倒在小路边的。他们看见繁枝时,繁枝穿着飞天神女服,脸上妆容精致,正在景点拍照,气温太高,繁枝一晕,就躺在那里了。冯家母子看到繁枝的穿着,不像他们这里的人,倒有点像学堂夫子口中的神女,大吃一惊,随即把繁枝带回了家。
可不是神女嘛,繁枝和朋友两个人去敦煌玩儿,换好造型约了摄影师去拍照,结果摄影师把她们约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打的车开走了,手机落在车上,她们想找个人借手机打个电话。找了半天,人影都看不到,天气太热,躲在一个古建筑物里,又累又困,同行的颜绍书看她这样,提议休息一下,繁枝小憩了,一醒来就被冯山母子带回来了家里。
这里叫春风岭,小丘陵地形,他们住的村子叫冯家村,居民基本姓冯。诡异的是,他们说的话语音和自己没有什么不同,文字也是用的繁体字。繁枝从冯山嘴里知道,现在是六月,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收稻子,免得误了农时。繁枝问冯他们一年可以收几次,冯山说冬天收一次,夏天收一次。
很好,从繁枝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知道,这里种植水稻,一年两熟,丘陵地形,估计是在东南丘陵一带。从他们的服饰看,有点像宋制,但是宋朝的时候农业技术应该没有这么落后啊——别说水力灌溉的风车了,就连一头牛都没有。
冯山看着繁枝一脸疑惑,直接说:“神女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这冯山倒也是一个伶俐人,会察言观色,可惜没有条件读书。
繁枝知道冯山母子对自己没有恶意,反而视她为贵宾,也没有扭捏——她需要了解这些,她得去到敦煌,看看能不能回去。于是也没有矜持,问出了自己得疑惑:“冯大哥,现在到底是什么年代?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到皇都需要多远?”
冯山感叹神女真的是神女,连三岁孩童知道的问题都不知道,不食人间烟火。回答道:“现在是贞统21年,皇都在建安,我不知道从这里到皇都有多远,知道我们村里有个才子赴京赶考,坐了三个月的马车。”
繁枝懵了,这个年号她怎么都没有听说过!架空的朝代吗?她不想留在这个地方,从生活水平到思想观念,她都适应不了。这种离奇的事情,在21实际都不一定能解释得了,现在这个朝代科技水平这么落后,更指望不上了,只能靠玄学的力量。最强大的占卜师就在京都。赴京!只能赴京!话说回来,不知道颜绍书是不是和她同等遭遇。
别想那么多,她不是神女,她需要吃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繁枝看着质朴善良的冯山母子,不想欺骗他们,但是穿越之事太离奇了,只能对他们撒了一个谎:“我叫叶繁枝,家住京都,南下游玩的时候遭遇匪贼,被贼人拉去卖,途中,我趁贼人不注意,逃窜至此。不是什么神女。多谢冯大哥和李大娘相救。”
李大娘今年四十多,但长年累月的劳作使她看起来苍老,反倒像繁枝身边的六十几岁的人。这里的每个人都老得快——生活条件太差了。繁枝和冯山坐在桌子边说话的时候,李大娘正端着一碗不太浓稠的稀饭过来,一脸慈爱:“我们虽是不识斗字的农民,但是也知道神女什么的不过是安抚民心的手段,救姑娘只是出于自己的良知。这粗茶淡饭,姑娘不要介意。”
繁枝看着眼前质朴的庄稼汉和慈祥的大娘,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不念书却深明大义。是啊,如果有鬼神,神为何不佑这善良的人民,反叫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
也算是在冯山家里住下了。冯山是一个25岁的汉子,照理,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的成亲,但是自七年前父亲去世,家里劳动力只有他一个,加上还有一个17岁的弟弟冯松在镇上念书,家里一贫如洗,自然没有什么人嫁给他。
村里人一开始劝他不要给冯松继续上学堂了,家里撑不住,冯山只是笑笑不回话。前几年干旱,衙门又增加赋税,日子更是每况愈下。冯山还是没有放弃让弟弟念书的想法。村里嘲笑他,一个庄稼汉还想养出状元郎!人家冯举人祖上是大官,被贬到此地,后人血液里还是带着文人的天赋的。他冯山算哪根葱,还妄想鱼跃龙门。冯山还是不说话,继续笑笑,然后埋头干活。
繁枝也算在冯家住了下来。现在是第五天,在没有穿越之前,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即使要在烈日下劳作,也算勉强能坚持下来。总不可能在别人家里白吃白住吧!但是天天喝点稀稀拉拉的粥,油水也见不到的日子是真的忍受不住啊!
心里抱怨着,但还是从灶台边拿了一个干瘪的馒头,赶往地里。
繁枝思考过冯家贫穷的原因,无非是苛税太重,还有产量太低。税收这个方面她还是不要考虑了,封建时代的官吏一个比一个腐败,别说减免赋税,不掉脑袋已经算大幸了。但是要让她提高水稻产量那更不可能了,她一个文科生,生物知识仅仅停留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阶段,改良水稻种子?自己造化肥、杀虫剂?白日做梦!
想着想着,繁枝已经走完二里地,来到了地里。冯家母子已经开始收稻子,繁枝一边弯腰收麦子,思绪慢慢飘。这是她儿时总结的经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以让劳作没有那么幸苦。
不知道过了多久,日头正照人顶,繁枝蒙在头上的布已经被汗水浸湿,腰弯到直不过来。冯山提议吃个午饭,繁枝掀开汗淋淋的布,有几丝热风吹过来,吹散了她脸上的汗,但也把地上的灰糊在了她白嫩的肌肤上。变成了黑乎乎的泥水。
其实冯家母子也不让她干,但是人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自己也没有什么能报答他们的.....只能低着头,吭哧吭哧干。她不想逞强,繁枝了解自己的体能,中途已经偷了好几次懒了,但是现在还是累垮了。冯家母子倒像是没事人一样,问他们,只是摆摆手,笑着说自己已经习惯了。
繁枝想自己造了什么孽,无辜受这么些罪,她小的时候确实干过活,但是那些活可不像这些,无边无际,没有盼头。而且自己毕业后已经没有碰这些了,村里条件也越来越好......说多了都是泪啊!.一把辛酸泪啊!幸好今天就可以把稻子收完。
繁枝啃着馒头,看着远处的小山坡。没精打采地胡咧咧:“冯大哥,你说那个山里会不会有只兔子跑出来,突然撞死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吃!”
冯山看着瘫坐在地上的繁枝,四叉八仰,毫无形象。但是,格外美好。黏着灰土的汗水也遮挡不她脸上的朝气和美丽,她身上有一股生机,除了孩童,冯山没有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过。繁枝富有教养,可以从她的大方的谈吐看出来念过不少书。她的皮肤和身高体型也告诉着别人,繁枝生活条件很好。但很难得,繁枝丝毫不娇气,而且具有官家少有的怜悯之心。神女不过如此。
繁枝不知道自己在冯山心目中的形象这么高大,只见冯山英武的眉毛打开,眼带笑意,答着:“不会!哪有那么傻的兔子!再说人家在自己的领地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出来送死呢!”
“你的意思是那里真的有兔子!”繁枝感觉黑暗的世界里有了一缕光。
“不知道嘛!没人去过。”冯山如实回答。
“为什么没有人去?”
“因为封山!据说是其他地方因为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发大洪水的时候淹没的村庄,有大臣进言说是因为树木被砍尽,山洪倾尽而下,生灵涂炭。所以封山育林。”冯山解答了繁枝的疑问。
“可你们这里哪里会有你们大的洪水呢!河床都要干涸了!”繁枝感叹昏官从古至今都一样,不体察民情,不切实际。
“有什么办法呢!我小的时候父亲还在世,他是有名的猎户,打猎为生,也采些草药去卖,家里还算殷实。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反倒是冯举人家是真的穷,我们还经常接济他们呢!年头好的时候,我还上了几年学堂,断了几个字呢!只是世事无常啊!”冯山的话令人唏嘘。
“所以,你才让你弟弟坚持上学堂?”繁枝大概知道冯山坚持让弟弟读书的理由了。
“是!也不是!如果冯松能高中,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那是极好的,但是我们没有那么贪心,只希望他能断几个字,明几个理,学点算账的手艺,不用向我们一样幸苦。”
日头照在冯山的头上,滚烫滚烫的,冯山小麦色的皮肤泛着油光,浑圆的眼珠,全是希冀的光,脸上尽是对向往的日子的期盼,李大娘不说话,她总是默默地跟着家人身边应和着笑,一天也只说“吃饭了”、“回家了!”这些琐碎的话。其他时候就是笑着点头。以前跟着丈夫点头微笑,现在跟着儿子点头微笑。
繁枝去山里捕猎的念头只能不了了之了。
冯松在见到繁枝前觉得繁枝是一个没有节操的女骗子。他在镇上听同村的人说繁枝大战卖粮伙计的事儿,还听说哥哥为了维护她差点和人家打起来,他就觉得繁枝是一个用容貌骗他无知哥哥的骗子。
繁枝在见到冯松前觉得冯松觉得冯松是一个傻子。冯松上了六年学堂,连个院试都过不了。他现在连一个秀才都不是。
冯松学堂放秋收假,回到家,看见院中坐着一女子正看书。
女子鹅蛋脸,面颌流畅,嘴唇嫣红、唇瓣丰满,但因为嘴角向下显得人倔强娇贵。鼻子精巧挺拔,杏目微挑,顾盼生姿;新月弯眉;皮肤白皙,身形匀称挺拔。着暗红色的麻衣,交领处露出纤长的脖颈,秀发半挽,木簪斜斜插在乌发间。
繁枝感觉到有人在打量自己,见青葱一少年在看着自己,这大概就是冯松了。剑眉星目,鼻子高挺,薄唇轻启,棱角分明的脸庞。窄肩高个,棉麻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一点都挡不住他的气宇轩昂。样子看着挺聪明的啊,怎么连个童生试都过不了!
“你是冯松?”繁枝歪着头问他。
“是。”古代讲求男女有别,加上学堂里都是男人,村里见到的也基本上都是农村妇女,见到这么一个靓丽的女青年,冯松有点紧张,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条件反射似的赶紧回答,然后悄悄低下头。
“那你进来嘛!这是你家。”繁枝还是懒洋洋地歪着头,晃晃手里的书,接着问:
“我看一下你的书,你不经意吧?”
“不...不介意......”冯松有点不好意思和繁枝说话。
他曾经设想过繁枝是一个穿着艳俗无比、浓妆艳抹、行为放荡的女人,那么他将会用冷酷、公正的语气直接戳破这个女人丑恶的嘴脸,但是她不是。
这让冯松有点尴尬,有种自己空口污人清白的罪恶感,心虚,很心虚。
繁枝猜到冯松的心思,自己那天和人家对骂,估计恶名远扬了,估计在这个弟弟心中自己是一个粗鄙无礼、蛊惑他哥的泼妇了。但是他见到自己不是他想象的一样,所以有点不知所措。
还好,人资质是差了点,但是心不算坏。至少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一番。可教。
“不好意思进来吗?我去跟你哥说你回来了。”繁枝催了冯松一声,知道他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转身进屋叫冯山去了。这是他自己家,繁枝也没有让别人尬尴的毛病,况且,冯松不尬尴,自己还尬尴呢。
冯山把冯松接了进去,简单给他介绍了繁枝的来历和繁枝给他母亲看病的事以及那天发生的事,最后郑重地嘱咐冯松:
“你繁枝姐姐不是神女胜是神女,她对咱家有恩。要把她当成亲姐姐。”
“嗯!繁枝姐!”冯松听到真相,十分感动,用满是感激的眼神看着繁枝。
繁枝接收到这滚烫的眼神,浑身鸡皮疙瘩。她适应不过来这种煽情的场面,还是喜欢含蓄一点的情感表达,只能赶忙转移话题:
“冯松赶路辛苦,赶紧吃饭吧!”
“好!吃饭吃饭!”冯山看出繁枝的窘迫,爽朗一笑,一家人摆开饭桌,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吃完了一顿饭。
繁枝睡的是冯松的房间,冯松只能和他哥挤一间。
是夜,冯家人在早秋安静的夜里睡的甜美,繁枝倒是继续想着自己的计划。自己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练,靠自己去京城不太可能,其他人也基本上没有办法带她离开,只能靠冯松,靠一个有资格去经常参加科举的冯松。但是,这也太难了吧!冯松十岁入学堂,虽然启蒙启得晚,但是十七年了,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古代读书人确实有的人到老都没有考上秀才,冯松估计就是那种人吧!一点天赋都没有!但是繁枝找不到其他法子。
要不,自己教教他!这个时空的科举制度和自己那个时空的差不多,但是文辞水平没有自己那个时空的封建时代那么发达,他们文集上的诗词论辞藻、格律都差自己那个时空的文人一大截,时政批评也都是一些形而上学、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
自己也许写不出来什么惊艳世人的文辞,但是可以借着巨人的肩膀做自己的事,比如用用李白的诗啊!套套苏轼的词!
想着想着,似乎有那么几分可行性,于是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十六天,繁枝睡了一个好觉。
但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第二天,繁枝借口说自己想和冯松一起读书,然后念起了李白的《将进酒》,想着李白又要在另外一个时空惊艳众人时,冯松突然很高兴地说:
“繁枝姐也喜欢李白吗?我夫子也喜欢李白......”
没有等冯松说完,繁枝打断了他:
“你们也读李白!”见鬼了,这个时空怎么还有李白!
“繁枝姐说笑了,我们肯定要读李白啊!作诗哪有不读李白的!”冯松一脸鄙夷地看着繁枝。
“那杜甫呢?辛弃疾?马致远呢?”繁枝此刻心情十分难以言喻——这是什么样的时空!
“杜甫、辛弃疾要读,至于那个马致远,不知道是谁。”冯松诚实地回答了繁枝的问题,有点好奇为什么繁枝听到他们读李杜时的反应那么奇怪。
“啊?”繁枝懵了,他们读唐诗宋词,为什么不读元曲?是不是现在还没有到马致远的那个时代!
“你们上个朝代是什么朝代?”繁枝死死地盯着冯松。
冯松被盯得有点害怕,磕磕巴巴地回答:
“宋啊!”
“啊?宋后面不是元吗?”繁枝惊呼!
“没有啊!没有听说过元朝这个朝代。”冯松有点怀疑繁枝的身份,不仅仅来路不明,还说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
“你可以说一下朝代表吗?”繁枝一脸严肃地说。
冯松怀疑她,不说话,凝重地盯着繁枝。两个人僵持在院子里、树底下的小木桌前。明明盛夏已过,秋风习习,但是他们俩间的空气却是那么燥热,仿佛一点就炸。
繁枝看出来冯松怀疑自己,坦白说:
“你回答我的问题。我告诉你真相。”
“夏、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贞。”冯宋知道繁枝有秘密,但是他觉得繁枝应该不是什么坏人。而且她是自己家的恩人,即使是坏人,自己也不会难为她的。
怎么宋之前朝代都一样,后面就不一样了!是宋灭亡后有什么变故吗?
“有历史书吗?给我看一下。”繁枝要看看这时空到底是怎么回事。
“给!”冯松感觉繁枝真的有问题,说她懂,但是她对现在的事情一无所知,说她一无所知,但是她又能背一大堆诗歌。真想知道她的秘密。
繁枝接过书,这是朝廷编纂的通史,觉得有点奇怪,历史上确实有人编排过通史,但是由朝廷编纂、全国通行的史书前所未有,于是耐心的读了下来。
约莫过了三四个时辰,繁枝读完了那本书。书面语是文言繁体,文言结构用语都比较通俗易懂,加上冯松做了一些注释,也算完整地掌握了书上的内容。
据史书记载,贞朝之前的历史和自己原本时空的历史是一致,只是在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跳崖后,继承大统的是一个宋人,据说是那人知道宋代皇帝无能,政治腐败,又被长期和蒙古交战,内忧外患,于是自己联合起义军,一直长期蛰伏于民间。一边抵御金兵,一边养精蓄锐,在宋代皇帝死掉之后,与金人大战一场,得胜而归。
史书上说这个宋人极其熟悉蒙古军队的作战习惯和作战弱点,在早前就在民间行善救灾,民心所归。朝廷几次围剿,被他用高超的手段一一化解。与金兵作战时,他派遣的卧底在蒙古大本营作乱,金兵顾不过来,被他打退。还传言,他有一个很厉害的武器,无坚不摧,蒙古军队无力抵挡,只能狼狈逃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建立了“贞”朝。皇帝临死,嘱咐继承者要“兴办教育,重视人才。要完善法律,保证司法的正义公平。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要充实军队力量,提高作战能力。”最后还感叹了一声:“中华文明真的没有断代!”
建国皇帝的政策使得贞朝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昌盛。但是后继无人,加上种种复杂的原因,才过了一百多年,政治腐败,经济衰败,秩序混乱,国家衰落了下来。
繁枝看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猜测这或许也是一个“未来人”,一个有梦想、有能力的未来人。他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强大的政治能力阻止了蒙古的入侵,但是他太理想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社会的土壤怎么可能开出民主的花?权力依然掌握在那几个人的手里面。民众还是二百多年的民众,骨子里还是觉得应该各安其命。
不过这是真正伟大的人,建立了自己理想的政权,如果让他多活几年或者多几个像他一样的人,这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