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1981 ,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1981,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中的人物张亮李雪儿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都市小说,“余月白”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重生1981,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内容概括:张亮重生了。回到了1981年的小山村。这一回,面对村长父子的诬陷,他斗智斗勇,为自己洗刷冤屈。这一回,面对白月光女知青,他不再逃避责任,大胆求爱迎娶。这一回,面对村子里人的看轻、讥讽,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利用前一世的知识,大胆干。重活一世,他要站在时代的浪尖上,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创属于他的时代!...
主角:张亮李雪儿 更新:2025-02-20 22:04: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亮李雪儿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1981 ,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由网络作家“余月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1981,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中的人物张亮李雪儿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都市小说,“余月白”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重生1981,开局迎娶白月光女知青》内容概括:张亮重生了。回到了1981年的小山村。这一回,面对村长父子的诬陷,他斗智斗勇,为自己洗刷冤屈。这一回,面对白月光女知青,他不再逃避责任,大胆求爱迎娶。这一回,面对村子里人的看轻、讥讽,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利用前一世的知识,大胆干。重活一世,他要站在时代的浪尖上,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创属于他的时代!...
见爷爷不肯相信自己,张亮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是一个识字的,接过孙子的图纸一看,不禁惊讶。
这张纸上面,画了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的分解图,还有需要的各种零部件。
张老爷子指着上面的图纸问:“你这是要做什么?”
见爷爷终于对自己画的图纸感兴趣,张亮赶紧进一步解释。
“爷爷,国家已经放开政策了,这正是我们放手干的最好时机。孙儿打算就从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收音机开始做起。买一台收音机的零部件大概需要50元,孙儿组装好之后,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就能净挣50元了。如果能够卖10台,那我就可以挣50元。”
听到张亮这么说,张老爷子瞪大了眼睛。
“这个东西这么挣钱?”
张亮笑了笑,“这些零部件,要是能够找到熟人进货,说不定成本价还可以再压一压。到时候的利润,会更可观,每台收音机的利润,甚至会高达80至100元。”
张老爷子简直要瞪直了双眼。
“80至100元!可是城里人上班三四个月的工资啊。你小子,怎么想到这个的?”
看着面前的孙子,张老爷子第一次觉得有些陌生。
短短的一夜,自家这个呆头呆脑只会读书的孙儿,怎么就像变了性子一样呢?
要知道,以前让他去供销社买个东西,他都会买错的呀。
总之,读书人的毛病就是笨嘴拙舌、做事不圆滑的毛病,在张亮身上都有。
眼前的孙子,看样子还是自己的孙子。
可张老爷子总觉得,这小子和以前不一样了。
“爷爷,您的孙子会的事情多了去了。”张亮见张老爷子的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不少,便趁机说道:“爷爷,您可不可以先借我100元,让我去进一些零部件回来加工?”
其实,刚才听到张亮说了这么多,张老爷子已经心动了。
他这么多年是穷怕了。
一家人就住在几间草屋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一年到头几乎见不到半点儿荤腥。
他当然也想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思来想去,他最终把藏在房间地砖底下的全部家当拿了出来,交给了张亮。
“这是我们一家人全部的存款了,一共120元。成,你能娶到媳妇,我们家能过上好日子;败,这120元就相当打水漂了。你看着办。”
张亮接过包着120元的手绢,心里沉甸甸的。
这可是他们家全部的家当。
他绝对不会辜负,爷爷对自己的信任和期盼。
就在张亮收起钱的时候,张老爷子又补充了一句话。
“我的好孙儿,这些钱,你也可以拿着去上大学,谋个好前程!”
张亮明白爷爷的意思。
120元,省吃俭用,应该能够勉强读完大学。
80年代的大学生一毕业还包分配。
基本上出来就有工作,运气好的话,还能进入国家单位,成为公务员,捧上铁饭碗。
但是,张亮拿走120元上大学,一家人以后吃什么喝什么,万一家人有个病灾的,岂不是要走入绝境?
张亮干不出这么自私的事情。
他拿出40元,重新交给了张老爷子。
“爷爷,这40元留着,好让家里有个保障,我就拿走80元作为本钱就够了。”
张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
这孙子,真的长大了不少啊。
解决了原始资金的问题,张亮接下来就是要找关系了。
8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这些电器零部件,并不是随随便便能够买得到的。
所以,张亮还得去找手里有电器零部件资源的人进货。
他立即想到了镇子上的余瘸子。
余瘸子,本名叫余芝树,新中国成立前,听说是岭南一带土匪头子的军师。传言,此人人脉极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那土匪头子拓了不少土地。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弃暗投明,蹲了十年大佬出来后,在镇子上开了一家古董店。
在1981年的中国,吃饱饭、吃上肉是许多农民的愿望。
所以,余瘸子的古董店生意,基本都是冷冷清清。
这天,张亮起个大早,搭着村子里的唯一的拖拉机,来到了余瘸子的店门口。
已经快中午了,余瘸子才开门做生意。
一看到张亮,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问道:“小兄弟,想要什么字画?”
张亮神秘一笑,快步踱进了店里。
余瘸子拖着行动不便的左腿,坐在了店铺中央的茶几上,用手示意张亮坐下喝茶。
张亮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坐在了他对面。
余瘸子见他举手投足十分利落,眼中不免露出赞许之色。
张亮也直接开门见山地问:“余瘸子,我来你这里,不是来买老古董的。是想从你这里,买些东西。”
余瘸子喝茶的动作,微微一顿。
一双犀利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张亮。
“小子,我告诉你啊,违法的事情,我余瘸子是不会做的。”
张亮在心里偷笑,你余瘸子当年违法的事情,还做得少吗。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他嘴上却极为客气地说:“余瘸子,你放心,我要买的东西,绝对合法。”
说着,张亮把自己分开画下来的零部件,一一展现给余瘸子看。
余瘸子一瞧见,不禁皱眉。
“这些不就是一些电子零件吗?”
张亮点头,“对,余瘸子你那帮我弄到两套这样的电子零件。到时候,我给你10元的酬劳。”
余瘸子一听,有钱赚,眼睛亮了。
思忖了半晌后,他一拍大腿,“好,我在广州正好有认识的人,可以帮你弄到这些玩意。”
一听到余瘸子同意了,张亮压制内心的激动,笑道:“那麻烦余瘸子您了,日后,等我挣大钱了,一定在你的店里买字画。”
余瘸子摆摆手,“行啦,我这里的字画,还真不是你这臭小子可以买得起的。”
张亮只是笑而不语,把40元定金交给了,写了字据、画押之后,便离开了古董店。
电器这个利润虽然大,但是成本也高。
张亮打算先挣点快钱,存点本钱。
他想起前世市里的国营厂子,会有职工发白糖、布头,他打算从这些工人手里低价收购回来,做点饮食、服装生意。
说干就干,他趁着厂子员工下班前,早早地搭公交车来到了糖厂门口。
等到了下班点,果然看到许多员工,手里提着白糖出来了。
张亮果断举起了“高价收购白糖”的牌子,在门口附近晃悠。
起初,没有说员工理会他。
张亮灵机一动,边晃着手中的牌子边喊:“高价收购白糖咯,直接现金结。”
此话一出,不少人看向张亮。
张亮见有人心动了,赶紧又高声吆喝了几次。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终于向他走了过来,轻声问:“小伙子,您真的收白糖吗。收多少钱一斤啊。”
张亮已经算好了价格,给女人比划了一个“6”。
“姐姐,六毛钱一斤。您是糖厂的员工吧,家里的糖罐子估计都装不下了,不如卖给我吧。不然放着也容易坏啊,是不是?”
两广这个地方冬春交际湿度很高,没有专门储存白糖的馆子和环境,很容易变潮发霉。
所以,许多糖厂的工人,不得不把多余的白糖赶紧处理掉。
那个女人听到张亮这么一说,看了一眼手中的那一袋白糖,咬咬牙。
“这袋白糖,正好一斤,卖给你了!”
张亮笑嘻嘻地接过,“谢谢姐,给你6角钱。”
看到女人买了白糖得到了钱,许多糖厂的工人,也纷纷提着白糖向张亮走了过来。
不到一个小时,张亮就以低价,收到了60斤白糖。
等他把这些白糖扛回家时,张爱菊、张父、张母、张老爷子看着桌上的这一大袋白糖傻眼了,纷纷问他哪里来这么多白糖。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白糖是个稀罕物,得有票才能弄得到。
张亮坦然说出了白糖的来历。
张大忠见儿子花了这么多钱,买这么多白糖,有些不高兴。
“这白糖金贵得很,我们也舍不得吃啊。你买这么多太浪费了。”
张亮见父亲误会,忙解释。
“爸,我打算把这些白糖,拿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一斤卖一元。60斤白糖,抛去成本36元,我们可以净赚24元呢。”
听他这么一说,张家人震惊地张大了嘴巴。
还是张爱菊反应最快,他沉吟道:“白糖是好东西,但是真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吗。毕竟,这可是一元一块钱啊。”
张亮拍着胸脯,“爷爷,您放心,这东西稀罕得很。有钱买不到,肯定不愁销路。”
张爱菊是年轻人,思路也活跃,也在一旁帮衬。
“阿亮说得对,这东西有钱也买不到,肯定可以卖得出去。明天啊,我就和阿亮去镇上的集市卖。”
见到姐弟俩信心满满,张老爷子也放下了一颗心。
第二天,正好赶上了集市的街天。
张爱菊和张亮早早地选了一个靠近汽车站的档口开始摆摊叫卖。
“正宗的国企白糖咯,一元一斤!一元一斤!来晚了,就没咯!”
张爱菊嗓门儿大,加上性子活泼,所以按照张亮说的吆喝起来。
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摆地摊做生意,声音里略显拘束。
虽然昨晚在张老爷子、父母面前信心满满,但是,真到卖的时候,还是有心虚。
毕竟,一碗馄饨才3角钱。
1元就可以买3碗馄饨了。
“姐,有人来了。”
张亮开心地推了推张爱菊,张爱菊反应过来,忙热情打招呼。
“这位大哥,买白糖吗,这个可是正经的国企白糖。”
一位五十岁的大哥看了一眼白糖,点点头。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59001】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