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终于天晴了,温度也升上来了。这天春琼还没醒,刘庄头就在院子里叫嚷开了,“苗长大了,苗长大了!”“……”苍天啊!让不让人睡觉了?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长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吗?昨天不是感叹过长得快吗?有必要今天再来一遍?春琼艰难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门,看到刘庄头站在她房门外院子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捧着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春琼无语望天,“刘伯,您干啥?”“大姑娘,我测量了,油纸大棚里的苗真的长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办法让种子快速发芽出苗长大!太神奇了!”你这不是都见过两次了吗?怎么还大惊小怪的!春琼偷偷吐槽。刘庄头把眼睛从手上的苗上转到春琼身上,这一瞬间,春琼看到,那张已经浑浊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这种眼神大概...
《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精彩片段
终于天晴了,温度也升上来了。
这天春琼还没醒,刘庄头就在院子里叫嚷开了,“苗长大了,苗长大了!”
“……”苍天啊!让不让人睡觉了?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长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吗?昨天不是感叹过长得快吗?有必要今天再来一遍?
春琼艰难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门,看到刘庄头站在她房门外院子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捧着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
“……”春琼无语望天,“刘伯,您干啥?”
“大姑娘,我测量了,油纸大棚里的苗真的长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办法让种子快速发芽出苗长大!太神奇了!”
你这不是都见过两次了吗?怎么还大惊小怪的!春琼偷偷吐槽。
刘庄头把眼睛从手上的苗上转到春琼身上,这一瞬间,春琼看到,那张已经浑浊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
这种眼神大概就是希望吧!
春琼忍不住露出一个大大地笑脸,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对刘伯说,“刘伯,可以栽苗了。”
若非忽然倒春寒,玉米苗早就移栽完了。倒春寒还是延缓了玉米苗的生长,前几天虽然暖棚里不冷,但一直刮风不停,大棚的屋顶不敢揭开,太阳晒不到。
“好咧。”刘庄头洪亮的应声,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苗往外跑,“我这就去安排。”
“看村里人有闲着的没,多请些人来帮忙。”
她要让更多的人来感受一下这个玉米移栽方法。
如今过去了二十多天,村民们玉米播种在倒春寒前基本都结束,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短暂的农闲。刘庄头四下一吆喝,闲着的都扛着锄头来了,跟杨家挑着竹筐搬苗的佃农碰上。
“这是……包谷苗?”一村民指着佃农的筐惊叫,“我的天,这几月种的,这苗咋长这么大了?”
当时农户们差不多同时播种,中间又经历了倒春寒,如今大部分种子刚发芽,只有一些非常朝阳的地方才有绿芽冒出土,背阴的地方,地里还是光秃秃的。也难怪村民看到近二十厘米高的玉米苗会吃惊了。
村民们一窝蜂围上去,纷纷扒着竹筐看,佃农没法走,干脆把筐放在地上,任他们看个够。
“各位乡亲,这是我主家用新的种植方法试验种出的苗,比我们通常播种的长的快些。如今这些苗要移栽到地里,请大家来帮忙栽苗。”
刘庄头大声咳嗽了几声,将村民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县令大人发现的新方法?”
”是啥样的新方法?”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种吗?”
“……”
村民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各位乡亲,请安静一下,听我说。这种方法是杨大人家无意中从书中发现的,这是第一次尝试,能不能成功要看秋季收获。”刘庄头敞着嗓子,跟村民解释,“杨大人一直兢兢业业为县里找出路,新种植方法如果试验成功,会教给大家种的。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开更多的荒地,种植更多的粮食了。”
“太好了,有长这么快的种植方法,就不怕倒春寒了。”村民们摸着绿油油的玉米苗,爱不释手。
就庄头又咳嗽一声,“另外,为了杨大人家能够专注于研究新方法,不被外面打探打扰,甚至一些宵小恶意破坏,还请大家对有新方法的事暂时保密!”
说完刘庄头带着儿子对着村民深深的鞠了一躬。
春琼暂时不打算出面,一切以她爹名头行事,不会引起关注。他们家如今没势力没根基,还是猥琐发育比较好。
“刘庄头是担心被人恶意破坏?”
“我听说当官的会有各种政敌,杨大人肯定也有政敌。”
“对,不光政敌,还有其他敌人。我听说,杨大人家的千金被人退婚了。”
“杨大姑娘不是许配给李副蔚了吗?怎么会退婚?”
“我侄女的侄子在县衙当差,他说李副蔚已经进京城当大官了,李家认为杨姑娘这个七品县里之女配不上李家公子,就退婚了。你当杨姑娘好好的县城不呆,为啥跑这个庄子上了,就是为了躲避县里的闲言碎语。”
村民们的谈话渐渐从保密歪到杨春琼的退婚八卦,大有席地而坐继续深聊的打算。
刘庄头几次想阻止,都插不进话。
坐在屋里的杨春琼暗自感慨,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偏僻的村子,村民八卦的心不会变。
幸好刚才自己没出门,否则不是尴尬了。
但任由他们这么聊下去也不行,春琼犹豫片刻,还是起身出门。
春琼走到院子门口,出声打断议论,“各位乡亲,今天辛苦大家帮忙了。实验苗大概要栽四亩,差不多需要大家一天的时间,大家结束后记得找刘庄头领工钱。”
“不用给工钱,咱们闲着也是闲着,给大人家帮点忙,还要啥工钱?”
“大牛叔,工钱还是要给的,哪能让你们白干活。”春琼笑着回复那个说话的大叔。
大叔摸着脑袋,憨憨地笑,“嘿嘿,杨姑娘认识俺啊。”
“认识,我们家庄子在村里好几年了,咱们也是多年的邻居,怎么会不认识。”
“是啊,大家都是邻居,肯定都互相认识。”胖大婶牛婶子局促地拽着自己的围裙下摆,也搭着腔。
“杨姑娘,李家不是东西,您别伤心,咱们县里青年才俊多的是,杨大人肯定会给您再找个更好的夫君的。”
穿着牡丹大红外衫的大婶,从人群后走到春琼面前。
春琼一看,是王婶子,这十里八乡的媒婆。
春琼笑着点头,虽然自己被退婚的事又被翻出来了,但村民们显然没有什么恶意,她也不在意。
说干就干,刘庄头将人进行分工,去地里挖坑的,搬苗的,栽苗的,覆土的。人多力量大,不到太阳下山,四亩地全部栽完。
育苗池里还剩了上百株苗没地方栽了,春琼想了想,就一家送几株,让村民也栽了试试,满足下他们的好奇心。
春琼娘仨在庄子里住了七天后,杨县令终于来到了牛头村跟妻女团聚了。
牛头村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杨县令很快巡查完毕,结束后就往自家庄子赶,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杨县令汇合,杨县令巡查的时候,他在身边伺候,这会儿边赶车,边跟杨县令汇报杨家庄子情况。
“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庄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几天还去爬了牛头山。大姑娘在书上学了种新的苞谷种植方法,她将咱家的地一分为二,一半留着用新方法种,一半刘伯已经安排种完。”
“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过来的那种农具?”一听闺女发现了新的种植方法,杨县令瞬间精神了,听铁匠说搞了个新农具,怎么还有新的种植方法?
“是的,就是种子不先种在地里,属下说不清楚,您一会儿问大姑娘。”
“那快点。”杨县令有点等不及了。
“……”倒也不在乎这一会儿功夫啊老爷,林木暗自吐槽,催促马儿走快点。
……
“琼儿,听说你发现了一个新种植方法,快跟爹说说是什么方法!”春琼正在育苗池看苗,大老远听到她爹的声音。
她从大棚里伸出脑袋,拍了拍脑袋上的灰,站起身,她爹已经在跟前了。看到春琼的动作,也趴到地上,伸着脑袋往棚子里看。
“哟,这么暖和!”杨县令一边看一边问,“闺女,这就是那新方法吗?”
春琼把老爹扶起来,拍掉他膝盖和脑袋上的的灰,“爹,您忙完了?”
“忙完了,在庄子住一晚,明天咱们就一起回县里。”杨县令把闺女脸上的泥擦掉,催促春琼,“快跟爹说说这种种植方法。”
春琼抿嘴笑,就知道她爹等不及,“这是移栽技术。就是不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而是提前育种,然后载苗。这种方法成活率比较高,也比较节省种子。您刚才看到了吧,棚子里一眼望去都是绿芽,眼前所见,没看到没出芽的。并且,一个育苗钵,只需放一颗种子。”
最近天气好,温度高,四五天时间大棚里的苗都出来了。
“一颗种子就有一株苗?”有着多年春耕巡查经验的杨县令惊呆了,“出苗率这么高?村民播种,一个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颗种子的!”
就这都不能保证每个坑里的种子都能长出来,中间断断续续还要补种两三次。
春琼笑着点头,她知道呀,所以才把这个方法拿出来。
杨县令激动地围着春琼转圈,这方法一旦推广开来,一年得节省多少粮种下来,这些粮种又能开多少荒地!不仅如此,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笔买种子的钱!
杨县令竟然没有怀疑春琼的话。
春琼没说的是,这种种植方法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呢!
“爹,这种方法确实节省粮种,成活率也高,但是呢,成本也高。您看这上面盖的,可是现今市面最好的油纸,一版得好几两银子呢!普通村民可用不起。咱们家今年先试种一季,到秋天收了再看情况。”
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面汇报了。
春琼要的可不仅仅是省点种子的结果,一切等秋收之后。
杨县令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纸,确实又薄又清透,关键是还结实,好几天了都没破损。
这年代油纸多用于富户糊窗户,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
杨县令激动的心,慢慢冷静下来。
“好,爹知道了。琼儿,你尽管试,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跟爹说,爹来想办法。”
“好。正好爹见多识广,您帮我想想,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油纸还便宜?”
来到这时代十二年,除了刚出生那会儿,随着杨县令赴任从青阳到郧乡,从来没出过郧乡县,对这时代的了解,全部来自县令书房的书中。
所以她不知道这时代是否有琉璃和云母,甚至玻璃。
杨县令低眉深思,“我让人去找。”
“好。”
一家人难得团聚,晚上春琼和她娘一起下厨,整了顿丰盛的晚餐。
等杨县令下了第一筷,丽清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蘑菇放到她爹碗里,“爹,您快尝尝这个小鸡炖蘑菇,蘑菇可是我在山里发现的,我和姐姐还有娘一起采回来的,鸡是林木哥猎的。”一副求夸奖的模样。
“嗯,我闺女真厉害,连蘑菇都认识。”
杨县令配合地夸着闺女,又给夫人、两个闺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夹一筷子菜。
“这有什么难的?姐姐最喜欢吃蘑菇炖小鸡,人家从小吃到大,还能不认识?”
丽清一脸傲娇。
一家五口,你给我夹筷子菜,我给你添碗汤,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待所有人放下筷子,杨县令咳了一声,收起脸上的笑,说道,“我的任期考评出来了,只得了个中。”
虽然李家来退亲时,杨县令就有猜测自己不会升迁调任,但等真正拿到考评结果,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他自问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个中。
“爹,吏部考评一向只关注税收和粮食。虽然这几年您一直鼓励百姓多开荒,但这里人少,一年下来开的荒跟人家大县还是没法比的,短期内肯定看不到效果。连任也挺好,咱继续鼓励开荒,地多了粮食产量总会上来的。然后再想办法吸引一些商户和外来人,有人来了就会有税收。”
杨春琼安慰杨县令,搞地方经济,没个大几年是看不到成效的。
“夫君,春琼说的对,调任没那么容易的,咱们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不要被李家影响了。你之前不是也有预估,肯定还是连任吗?”
杨夫人也安慰夫君,要不是该死的李家背信弃义,她都要想一直呆在这里。
这里民风淳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定居。
“爹,您不要伤心,清儿的字,您不也才给中嘛?我都不伤心,继续练就是了。”杨丽清扑在父亲肩膀上,一张肉脸凑到她爹前面,“呐,脸给您捏捏,不伤心了啊。”
“两个“中”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吗?”杨春琼有点手痒痒,也想捏这肉乎乎的脸。
“反正都是“中”嘛,计较那么多干嘛?”丽清撇嘴,对着姐姐扮鬼脸。
“好,不伤心。明天咱们都回县里,爹继续加油干!”被妻女安慰着,杨县令忽然的矫情脆弱一点点消失。不管在哪里,娇妻女儿都在身边,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爹,娘,明天你们带着妹妹先回,我要等苞谷苗移栽后再回。第一次弄这个,要守着才放心。”这可是家里目前的大事,不能三心二意,万一出问题,岂不是半途而废了。
“我也不走,要留下陪姐姐。”丽清一听姐姐要留下,立刻不想走了。
“也好,有你们大伯在,你们姐妹都留在庄子上也行。”杨县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会回去,都没问他,正好闺女要留下,都交给大哥了。
“等回去了我把柳儿给你们送来。”杨夫人摸了摸两个闺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心疼极了,“不要太辛苦了。娘这次回去,再买一些丫头小厮,咱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没有那么穷,用几个丫头小厮还是用的起的。”
不能让她好好的闺女真变成农女了。
“是啊,闺女,凡事不要亲力亲为,庄子里这么多人呢!” 杨县令也嘱咐闺女。
“我知道啦,爹娘你们放心吧,你闺女什么懒散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累着亏着自己!对了爹,您把林木哥给我留两天,有点事需要他帮忙。”杨春琼忽然想起一件事。
“行。”
“没有。我们去的时候在安阳和南阳县逗留了,耽误了两天。在府城正好遇上牡丹花节,抽了一天时间去花节玩儿了。”
杨县令点头,没遇到麻烦就好。心想闺女出去看看外面的热闹也不错,但看她明显瘦了一圈,又有点心疼。“让你娘这几天给你好好补补,出去一趟,都瘦了。对了,可找到你要的东西?”
“没瘦多少,吃饭也没少吃,估计是马车颠的,几天就养回来啦!”春琼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并没有感觉瘦多少,她本身就是脸颊有点肉肉的,除非瘦很多,要不然脸上看不明显的,不过春琼也没辩解,谁让有一种瘦是爹娘认为你瘦呢,春琼表示理解!
“爹,花椒均州府没有,不过已经在府城找到认识它的人了,那人来自蜀中,确认川渝和夷陵有,我拜托同仁堂掌柜帮忙寻找了。他们有自己的来往渠道,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到回信。”春琼将花椒的寻找情况告知他们。
“蜀中,夷陵……我好像有个同年前几年就在夷陵任职,晚点我给他去信问问。”杨县令略微沉思,道“对了,五月初我要去府城拜见知府大人,到时候均州府下辖所有县令都在,也可以打听下,说不定其他县里就有。”
“啊?爹,您要去府城见赵知府?”忙着啃鸡腿的春琼忽然听到她爹马上要去见知府大人,心头一跳,她不会给老爹惹麻烦吧?
“对呀,怎么了?前几天收到的通知,这也是历届知府上任的传统。”杨县令见闺女脸色不对,疑惑的问道。
“爹,我在府城帮了赵知府一个小忙,但是我没有告诉她我是谁,赵大人可能会向您打听我,若是知道我是您女儿,会不会怪罪我故意隐瞒身份呀?”
当时本想着自己省事才没告知身份的,哪知道老爹这么快就要跟赵大人见面,到时候林木哥一出现在赵大人面前,他不就知道自己身份了?
“无碍,知府大人品行高洁,待人宽容,这点小事不会跟你计较的。”杨县令一脸不在意的回着。
“爹,您怎么知道赵大人品行高洁,宽宏大量的?”春琼不信,你都没见过人家,怎么知道人家品行的?
“因为爹跟赵知府认识,我们是同科进士。”
“哦哦,那就好!”这下春琼放心了,“那爹,到时候您跟赵大人好好解释下,我不是故意要隐瞒身份的。”
您这同年还挺多,是不是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同年呀?春琼在心里吐槽。
“好。”杨县令给闺女碗里夹了一块红烧肉,“你帮赵大人什么忙了?”
……
听到杨县令问话,春琼看着碗里啃了一半的鸡腿和红烧肉,拿起筷子又放下,好香的鸡腿,忽然吃不下了。
“帮赵大人画了幅找人的画像。”看在大家都吃的那么香的份上,就不告诉他们具体情况了吧!
她怀疑自己瘦根本不是因为马车颠簸,而是自府衙出来后,好几天看到肉就没胃口,才瘦的。
杨县令闻言点头,“你那一手人物画像,确实对办案非常有帮助。乖女儿,说不定爹以后能指着你这一手技艺升官发财呢!”
“哈哈,爹,升官倒有可能,发财怎么说?难道去卖画?”
林木一向是跟几个主子一起用饭的,主子说话的功夫,他就埋头干饭。坐在旁边默默干饭的林木见春琼迟迟不动筷,伸手将放在杨县令面前的一盘青菜挪到春琼面前。春琼夹了一根青菜慢慢吃着。
“我再仔细核算下成本。”
“可是姐,咱们县人不多,就算卖的很便宜,大家也不会天天吃,过了新鲜劲,后期不是赚不了多少钱?”
丽清一直都知道春琼开铺子的初衷的,若是不赚钱,何必折腾呢?
杨县令赞赏地看向小闺女,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就能想得如此长远。
“嗯,清儿说的没错。从一开始,这个铺子就不仅仅只卖卤菜,其实卖卤菜也不需要那么大铺面,在家做好街上支个摊儿就能卖。铺子以卤菜为吸引点,以卖打卤面为主。”
春琼跟家里人解释,“前段时间去安阳、南阳,包括府城,我大概考察了,面食价格都差不多,素的五文,荤的七文。”
“打卤面也是这个味道吗?”丽清问道。
“不是,用不同材料可以煮出来很多口味,晚上我做了大家给大家尝。”
“琼儿,这些都是你在书上看的吗?”杨县令忽然问道。
春琼心里一紧,杨县令这是怀疑她了?是自己最近露出太多异常了吗?春琼神情不变,笑道,“大多是一些游记里三言两语的写的,有些我自己根据游记心里琢磨的。”
杨县令点头,不再多问,起身道,“我去前衙了。”
待他走到门口,春琼忽然想起来,忙叫住,“爹,今天试菜买了很多食材,家里一两顿吃不完,您要不晚上把几位同僚叫过来喝酒?”
杨县令扫了一眼桌子,“这些菜确实适合下酒。你赵伯伯上午跟我一起议事,闻到香味问我好几回,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干啥就没好叫他一起过来用饭。晚上正好请赵伯伯一家喝酒。”
杨夫人将夫君送出门,提醒,“琼儿准备的食材不少,也可以叫上衙役大哥们一起。”
“好。”杨县令替自家夫人整了整发钗,带着林木出门。
如今虽然有新的小厮了,但杨县令还是习惯走哪儿都带着林木,林木不仅能护卫,还是他的得力助手。
母女三人在院子里散步消食,走到东西两院之间的月洞门处,隔壁赵阳正鬼鬼祟祟地伸着脑袋往他们这边张望,看到人过来,才后知后觉的将脑袋往回缩。
丽清几步上前逮住他,“你干嘛偷看我们?”
“哎哟……清妹妹你放开我,我没有偷看,是我娘让我打听你们在做什么好吃的。”
“……”春琼母女三人无语,你娘就让你这样打听啊?
春琼对杨夫人眨眨眼,“娘,正好爹要请赵伯伯喝酒,晚上您也请赵伯母喝酒吧!”
以赵夫人性子,她这会儿肯定就在不远处,春琼故意跟她娘那么说。
果然,听到春琼的话,赵夫人人不见声音先出来了,“那怎么好意思,琼丫头出去一趟是得了什么好事吗?怎么好端端的杨大人要请你赵伯伯吃酒?”
春琼忍不住翻着白眼,什么叫她出去一趟得了好事?这话怎么听的怪怪的?
杨夫人拍拍闺女手臂以示安抚,对已经走到月洞门口的赵夫人道,“也不光请赵师爷。前段时间春耕县衙上下都劳累了,正好琼儿姐妹俩在庄子上折腾了些新吃食,老爷就干脆晚上叫上同僚们一起尝尝新吃食,大家伙儿纯粹是给两个丫头捧场。”
“什么新吃食啊?就是上午闻到的香味儿?”赵夫人略带夸张的猛吸了吸鼻子,“确实香,闻的我连午饭都没吃下去。看来琼丫头和清丫头去庄子上也有好处,小小年纪,就能学到如此手艺,一手茶饭都不差大厨了。”
“京城世家千金们这几年流行画成长小相,你若有一天在那些世家贵女面前露这一手,可不得被她们抢疯,到时候咱家不就发财了?”
“那确实。”春琼抿嘴一笑,她对自己如今的画技还是比较自信的。经过了府衙那一遭,她也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灵气了,绘画本就风格多样,她的画法,也是自己独有的风格。
至于父亲如何得知京城流行什么的,春琼没有多问,父亲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总归都是好事。
三人直接步行到城门口拐角的铺子,铺子也是有两层,站在二楼,可清晰的看到城门口来往的行人。铺子整体不大,一层最多能放六张桌子,后院有一个天井似的的院子,共有四间房,现在的厨房可与其中一个房间打通。春琼又出门在铺子周围转了一圈,心里对这个铺子比较满意。
“就要这个吧,辛苦宋牙人了。”从铺子出来,春琼直接拿出银票给牙人,让他办理相关手续。
“姐,这间不在正街上,会不会有点偏?”丽清一直观察着周围,发现没什么人经过这里,有点担心。
春琼安抚的拍拍妹妹,“没事,这里从正街过来也很近的。”
她的吃食特殊,味道浓郁,不怕吸引不来食客。并且,这里也没有很偏,城门口就能看到店铺门口,到时候整个显眼的门头。
进城的人闻到飘过去的香味儿抬头就能看到门头,时间一长就不用刻意宣传了。
“好,姑娘既然定了,我就去办手续,明天就能将契书送至府上。”
宋牙人接过银子,对春琼姐妹行礼后就匆匆离开。
春琼姐妹俩边走边逛,不一会儿,小家伙就左手糖葫芦,右手炒栗子,又往春琼手上塞了一包栗子糕。
春琼将炒栗子接过来,“山楂和栗子不能同时吃,小心肚子痛。你选一个现在吃,剩下的拿回家。”
春琼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这两种食材相克,但包括她自己在内,每次见到了两个都要买。
也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商家是怎么想的,这两种东西,走到哪里都是放在一起卖,购买的人也往往是两种都买。
“知道啦!我吃糖葫芦,板栗和栗子糕给大伯和娘带回去。”丽清已经忍不住咬了一颗糖葫芦,只能选嘴里的糖葫芦。
“对了,姐,你这个食肆到底要卖什么嘛?现在商铺都买了,可以告诉我了吧?”丽清一边咽下嘴里的糖葫芦,一边问。
“一种卤菜和面。等我今晚露一手,家里人正好先尝尝,给点意见。”春琼心里盘算了下最近购买的各种香料,虽然还缺花椒,但也能做出很多美味了。
“好呀好呀。”一听要做好吃的,春琼眼睛都亮了,手里的糖葫芦都不吃了,往纸包里一放,拉着春琼就走,“走,买菜去。”
于是两人转道集市,买了鸡鸭、猪蹄等各种肉和莲藕、新鲜香菇、豆干。
“姐,咱家这么几个人,买这么多吃的完吗?”丽清人小力气大,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胳膊上挂着几个猪蹄,气喘吁吁的跟在春琼后面,见姐姐还在买,忍不住开口。
“没事,到时候让爹请县衙的同僚一起。”正好找他们试试菜,说不定还能做个免费的宣传呢!
“好吧!”
姐妹俩各自拎着一堆菜从集市出来,路过同仁堂门口,刘掌柜看到两人样子,忙从里面出来,接过两位姑娘手上的东西,“姑娘怎么买这么多菜,府上是要办事吗?走吧,我帮你们拎回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