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其他类型 > 赵锦舒陆瑾台写的小说重生后,这婆媳对战我手拿把掐全文阅读

赵锦舒陆瑾台写的小说重生后,这婆媳对战我手拿把掐全文阅读

由北向南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现在回想起这事,她都觉得丢脸。上辈子真是一辈子被他拿捏得死死的。为什么会这样?她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她年轻时,太在意他,处处迁就他,事事以他为先。这一迁就,就是将近二十年,很多事都成了习惯,她习惯了付出,他也习惯了她的顺从。以至于老了,她稍微有不顺他心的行为,就会被他说教。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被他拿捏了,她得占据主导地位,免得将来被他管束。陆瑾台这次回来,给孩子带了不少小人书,两个孩子在房里看书。两口子一个坐那不知在想啥,一个低头织手套,就这么过了半小时,两人都没说一句话。夕阳渐渐西下,赵锦舒也织完一只手套,她收拾好东西,站起来进了屋。陆瑾台看着她的背影,沉稳俊逸的脸上,有着一丝茫然。等到赵锦舒从房间出来,他走到她身边:“天快黑了,做晚...

主角:赵锦舒陆瑾台   更新:2025-02-06 10: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锦舒陆瑾台的其他类型小说《赵锦舒陆瑾台写的小说重生后,这婆媳对战我手拿把掐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由北向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现在回想起这事,她都觉得丢脸。上辈子真是一辈子被他拿捏得死死的。为什么会这样?她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她年轻时,太在意他,处处迁就他,事事以他为先。这一迁就,就是将近二十年,很多事都成了习惯,她习惯了付出,他也习惯了她的顺从。以至于老了,她稍微有不顺他心的行为,就会被他说教。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被他拿捏了,她得占据主导地位,免得将来被他管束。陆瑾台这次回来,给孩子带了不少小人书,两个孩子在房里看书。两口子一个坐那不知在想啥,一个低头织手套,就这么过了半小时,两人都没说一句话。夕阳渐渐西下,赵锦舒也织完一只手套,她收拾好东西,站起来进了屋。陆瑾台看着她的背影,沉稳俊逸的脸上,有着一丝茫然。等到赵锦舒从房间出来,他走到她身边:“天快黑了,做晚...

《赵锦舒陆瑾台写的小说重生后,这婆媳对战我手拿把掐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现在回想起这事,她都觉得丢脸。

上辈子真是一辈子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为什么会这样?

她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她年轻时,太在意他,处处迁就他,事事以他为先。

这一迁就,就是将近二十年,很多事都成了习惯,她习惯了付出,他也习惯了她的顺从。

以至于老了,她稍微有不顺他心的行为,就会被他说教。

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被他拿捏了,她得占据主导地位,免得将来被他管束。

陆瑾台这次回来,给孩子带了不少小人书,两个孩子在房里看书。

两口子一个坐那不知在想啥,一个低头织手套,就这么过了半小时,两人都没说一句话。

夕阳渐渐西下,赵锦舒也织完一只手套,她收拾好东西,站起来进了屋。

陆瑾台看着她的背影,沉稳俊逸的脸上,有着一丝茫然。

等到赵锦舒从房间出来,他走到她身边:“天快黑了,做晚饭吗?”

赵锦舒这才看向他:“你做?”

陆瑾台看着她,嘴唇动了动,眼里似乎闪过一抹笑意,片刻后他说:“我做。”

“你做?你知道家里有什么菜吗?”

赵锦舒没好气地问道,陆瑾台是会做饭的,她爹教的。

她生下陆泽后,吃不下饭,孩子也没奶,母子俩急得哭,她爹看不过去,就让陆瑾台跟他学厨艺,让他想法子做饭给她吃。

别看她爹是村里队长,年轻时可是各家办宴席的大厨,厨艺好着呢。

“我知道。我买了羊肉羊排。”陆瑾台温声说。

赵锦舒意外地看他一眼,上辈子有没有这回事她早已忘了。

“那就吃羊肉汤,都快五点了,你快点。”赵锦舒催促道。

陆瑾台看她:“你帮忙。”

赵锦舒也看他:“我最多给你递个佐料。”

陆瑾台:“嗯。”

家里做饭主要用的是煤炭,后来有了煤气罐,家里也配上了煤气罐,但家里人做饭还是喜欢烧炭。炉子也有两个,轮流着使用。

陆瑾台先在大锅里煮了米饭,又用炉子炖羊肉。

赵锦舒真的只在旁边给他递佐料。

家里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到了厨房看到做饭的是陆瑾台,都惊得不行。

别说其他人,就是纪元容这个当妈的都不知道自己儿子会做饭,能不惊讶?

陆和风靠在厨房门框上,一脸嫌弃:“二哥,你做的饭能吃吗?”

“你可以不吃。”

陆瑾台切着土豆,头也没抬地说道。

陆和风吸吸鼻子:“我都闻到羊肉的香味了,好长时间没吃羊肉了,再难吃,我也能吃得下去。”

王美静站在一旁:“今儿可算能吃个现成的了。”

她说完,见没人搭理她,忍不住抿了抿嘴。

看二哥又去切莲藕,她忍不住说道:“二哥,你怕是不知道,这两天二嫂罢工了,饭也不做了,家里活也不干了......”

赵锦舒在旁边听了,眼皮都没撩一下,倒要看看陆瑾台怎么做。

陆瑾台站起身,看向他们两口子:“你们没在家吃饭?”

王美静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愣了下说道:“在家吃饭啊!不在家吃饭,能去哪里吃?”

陆瑾台淡瞥他们一眼:“既然都在家吃饭,她不做,你们不能做?”

王美静脸一下子涨红了。

“你二嫂不是你们的长工。”说完,他垂下眼,继续切菜。

王美静没想到二哥也向着二嫂,她也知道他们是两口子,人家是一家人,可她一直以为二哥不喜欢二嫂,不然怎么把她丢在乡下好几年?

陆和风见势不对,赶紧拉着自家媳妇走了。

厨房里,陆瑾台继续做他的饭,赵锦舒也继续在旁边“帮忙”,两人谁都没说话。

这一顿饭,陆瑾台做得很丰盛,饭菜端上桌,一家子都唏嘘不已。

陆星遥喝着羊肉汤,笑嘻嘻地道:“我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吃到二哥做的饭。”

陆瑾台给儿子女儿盛汤,没空搭理她。

陆怀远乐呵呵地:“这汤真鲜,瑾台厨艺不错。”

“确实不错。羊肉没有一点腥味,汤也鲜嫩。”

纪元容夸道,又问:“你什么时候学会做饭的?”

赵锦舒看一眼陆瑾台,然后继续啃她的羊排。

陆瑾台看向陆泽:“有陆泽的时候,爹教我的。”

纪元容意外,看向赵锦舒:“你爹厨艺很好吗?”

赵锦舒点头,咽完口里羊肉,才说道:“我爹原先是大厨。”

王美静在旁边应了一句:“原来是厨子。”

赵锦舒皱了下眉,陆瑾台淡淡地道:“没有厨子,今天你也吃不到羊肉。”

王美静一下子不说话了。

陆怀远脸上笑容淡了下来。

纪元容看向王美静:“不吃就回房去。”

瑾台把羊肉买回来,做好,端到餐桌上,让她吃现成的,还在那管不住嘴说三道四的,谁惯的她?

王美静眼眶一红,当着这么多人面婆婆竟然让她回房,这是饭都不让她吃了?

想到此,她也来气了,筷子一丢,就跑走了。

陆和风眉头都快皱成一个川字,这媳妇他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什么亲上加亲,简直愁死人,此时此刻,不得不说,他后悔了。

陆家明看一眼自家媳妇,暗自庆幸,自家媳妇虽然抠门,至少不会给自己惹事,还能守得住财,家里交给她管,一点不用担心钱财外漏,是自己的好媳妇。

想到此,他夹了块羊肉,放到她碗里:“天冷了,多吃点羊肉,暖和暖和。”

林玉竹瞥他一眼,有病吧?平白无故地给她夹菜?

那筷子他都用过的,也不知道脏不脏,她要吃肉不知道自己夹,用得着他献殷勤,也不知心里又在琢磨啥了。

想到此,她一下子惊醒了,别不是他又想买啥东西,想骗自己钱吧?

她面无表情:“瑾台做的羊肉好吃,我自己会夹的,你赶紧吃饭吧。”

陆家明不知道她心中所想,还在庆幸着。

陆怀远扫一眼儿孙,看了眼几个孙子孙女,上面几个大的都在埋头啃肉,根本没注意大人的情况,三儿媳走了,其他人没反应,三房两个孩子竟然也没什么反应。

再去看二房两个孩子,小孙女看到她妈妈碗里羊肉没了,都知道给妈妈夹肉了,这孩子是真贴心,也是真可人疼。

就是坐在二儿子另一边的陆泽,看到他爸爸想夹藕片没夹到,他都知道站起来把藕片往爸爸那边移动一下,见他爸爸夹了菜,又移回原处,这样的孩子在哪里都让人稀罕,也能看出孩子教养很好。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没见面的亲家,应该不错。


王美静也在房里和陆和风说这事。

婆婆对二嫂的偏袒,她心里是有委屈的:“我可是妈娘家嫂子的侄女,妈竟然偏心二嫂。”

她一直觉得自己和两个嫂子不同,亲上加亲,她的待遇就算不如小姑子,也不该比两个嫂子差。

现在一个乡下来的都比她在婆婆面前得脸,她自然不高兴。

何况那是一张张钱,她一毛都没得到,全都落到赵锦舒手里,她都快憋死了。

不能想,一想心里的火气就止不住外冒

陆和风见她气得脸红脖子粗,就说:“妈不是说了,那是给二房的补偿。”

王美静恨恨瞪他一眼,这有啥可补偿的?

又不是他们让二哥在乡下结婚生子的,也不是他们让二哥下放的。

陆和风也很委屈,他当然也想要爸妈的钱,可他们不给,他有什么办法?

他想了想说道:“别看二嫂焉了吧唧,没有一点脾气,来了家里也只知道干活,但人家确实孝顺啊,就这份心,你和大嫂都比不了。父母都喜欢孝顺的孩子,这不就讨好了他们?二哥在乡下结婚生子,爸妈本就觉得亏欠了他,二嫂又老实肯干,一句话都不多说,爸妈肯定觉得他们可怜,就会忍不住补偿他们一点。”

听到他的话,王美静嘴都快撇到耳朵上去了。

她忍不住说道:“老实肯干,一句话都不多说?那你也太看得起她,这两天她的所作所为你是瞎的,没看到?”

“你嚷嚷啥?”

陆和风渐渐不耐:“你和我闹有啥用?难道我还能去找爸妈算账?爸妈就是给二嫂一点钱又怎么了?那是他们的钱,她想给谁给谁,你管不着。”

王美静看着他:“你吼我?”

陆和风皱着眉:“别没事找事。”

王美静倏地站起来,叉着腰:“我怎么找事了?”

“你现在就在找事。”

陆和风心里也有了火气:“没事时多想想自己的毛病,别老想着挑人家的错。二嫂够可以了,这个几个月家里活都是人家干的,对咱们两个孩子也好,买了什么吃食,都没少了家里孩子。你对二哥两个孩子啥样,你自己心里没数?”

王美静瞪大眼:“说来说去还是我的错了?”

陆和风没说话,显然默认了。

王美静没想明白,她一肚子委屈:“怎么就是我的错了?”

陆和风看向她:“你真让我说?”

“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一二来。”

王美静眼都气红了,她没想到自家男人是这么想她的。

妯娌三个,婆婆当面给二嫂钱,没有她们的份,婆婆偏心,她还不能生气了?

别说什么补偿不补偿的。

二哥回城那么久了,赵锦舒一直躲在娘家不过来,她和大嫂虽然吃住都在家里,可他们也照顾公婆了,怎么没人提这点?

陆和风看她一眼:“首先你脾气不好。”

他刚开口,王美静就要冒火,她脾气怎么不好了?

陆和风赶紧拦住她:“你先听我说。”

王美静深吸一口气:“行,你说。”

我忍着你,说不出好歹来,才要找你算账。

陆和风:“你脾气不好,论孝心,你和大嫂都不如二嫂。这些年我们跟着父母吃住,家里事不用操心,你嫁进陆家,没受点委屈吧?”

王美静随着他一句一句说下来,脸色越来越阴沉:“怎么没受委屈,今天不就是。”

陆和风:“倘若你觉得今天这事算委屈,我们可以找大舅妈说道说道,让她来评评理,这是谁的错。大舅妈不仅是我们的舅妈,她还是你姑姑,肯定不会向着大嫂二嫂。”

小心思归小心思,谁都爱钱。

谁都想父母偏爱自己一些。

家里兄弟姐妹三四个,父母偏爱哪一个,另外的人都会委屈。

但他们父母真没偏哪个,算公平了,竟然还觉得父母偏心,爸妈会怎么想?

王美静想说,找姑姑就找姑姑,话到嘴边,她咽了回去。

她真敢这么闹腾,一定会得罪公公婆婆。

不仅如此,她在陆家也很难立足,都会觉得她是搅家精。

她又不是不想过日子了,哪敢这么闹腾?

陆和风看向她,眼神意味深长:“和你娘家二嫂比一比,你就会觉得咱们日子多幸福了。”

王美静抿着嘴不说话了,她娘家二嫂也是她二哥当知青时,在乡下娶的。

知青返城后,她二哥带着嫂子孩子一起回来,两口子都没工作没收入,在家里干吃,其他人自然不愿意,家里没法子,就想办法给他们找了工作,她妈坚持让她二哥二嫂子的工资上交一半。

不仅如此,就是大哥大嫂的工资也要上交一半。

对比她哥哥嫂子们,她日子确实好过很多。

陆和风又劝她:“大树底下好乘凉,把你那咋咋乎乎的性子改一改,好好哄着爸妈,爸妈就是补偿二嫂也有限,不会不管我们的。再说二哥有能力,随便研究一个项目出来,就有很多奖金,二嫂孝顺,心地也好,不会惦记爸妈的钱。就是二哥恢复工作时,上面也补偿了他们一大笔钱,他们真不缺钱花。你和他们好好相处,亏不了你。”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他这媳妇心眼实在不多,就他们三房这花钱的速度,离了父母根本过不下去。

偏生摊个媳妇,一点不会打算不说,还只会使小性子,惹得父母妯娌都不高兴。

他真怕惹急了父母,把他们都赶出去,到时才该哭了。

王美静渐渐冷静下来,坐下来问:“二哥恢复工作时,上面真补偿了他钱?”

二哥真能藏事,家里竟然没有一点风声,要不是男人提起这事,她还蒙在鼓里。

赵锦舒那女人竟然也忍着不说,平常他们说她没工作没工资,她也不吱声,看她花钱的架势,手里肯定不缺钱,二哥不定给她多少钱呢。

陆和风叹口气:“你就只听到这些?”

王美静没好气:“当然不是,这不是我从来不知道这事,问问咋了?”

陆和风瞥她一眼:“问不问的也和你没关系,你只要好好和他们相处就行了。”

王美静心不在焉地点着头:“行,我知道了。”

至于真知道,还是假知道,只有她自己清楚。

陆和风看她那表情,就知道他一番话,又是白说了,他一下子瘫在了床上。


李文莉摇头:“顾哥,我也觉得很好吃,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顾承业摆手,没好气地道:“我怎么问你们俩个嘴馋的。”

说着看向陆瑾台和赵锦舒:“你们觉得呢?”

陆瑾台:“挺好的。”

顾承业:“我不信,我的手艺就那么好?你们就不能给我找出一点毛病来?”

他今天喊他们过来吃饭,就是找茬的,这样他才好改进,他们可倒好,一溜儿夸好。

赵锦舒笑了下,陆瑾台好养活,只要饭菜煮熟了,不是太咸,或是太淡,他根本不太在意味道,何况顾承业厨艺还是很不错的。

说了他不信,陆瑾台不开口了。

顾承业不死心,期待地目光落在赵锦舒身上:“嫂子?”

赵锦舒坐直了身子。

顾承业眼睛一亮,觉得有戏。

赵锦舒看向他:“你真让我说?”

顾承业点头:“嫂子,你尽管说,我可是想认真做餐饮的,就想听听你们食客的真实想法。”

赵锦舒笑道:“那我就说了啊。”

顾承业:“说。”

赵锦舒正要开口,他忙道:“嫂子等一下,我拿个笔。”

赵锦舒:“......”

胡文斌啃完嘴里鸡肉,吐出骨头,忍不住道:“不是,哥,你也太认真了。”

“想干好事业,不认真怎么行?”顾承业头也没抬,从兜里掏出笔和小本子,然后对着赵锦舒说道:“嫂子,你说吧。”

胡文斌和李文莉也忍不住停下筷子,他们不明白,这么好吃的饭菜,还能有什么缺点?

赵锦舒指了指面前的汤:“比如这道香菇滑肉汤,味道虽不错,可汤有些浑浊了,淀粉掉了很多在汤里。色香味,香和味有了,卖相差了点儿。要求低的食客没多大关系,遇到挑嘴的食客,可能会嫌弃。”

嫌弃都算好的,可能下次都不会来了。

陆瑞眼睛亮亮的,妈妈好厉害,妈妈做饭也好吃。

李文莉看过去,别说,嫂子不说,她还没看出来,嫂子一说,还真是那回事。

顾承业眼睛一亮,赶紧写下。

写完,他期待地问:“这该怎么改进呢?”

赵锦舒笑道:“还有其他菜呢,不想都听一听?”

陆瑾台抬头:“先吃点东西。”

说着夹了几片牛肉放进她碗里。

顾承业想说什么,对上陆瑾台横过来的眼神,只能让嫂子先吃饭。

赵锦舒:“那咱就一边吃,一边品尝吧。”

顾承业点头:“对对,这主意好。”

赵锦舒夹起碗里的牛肉,喂到嘴里,咀嚼几下咽了下去。

顾承业眼巴巴地看着她。

赵锦舒琢磨片刻,开口道:“你炒牛肉时,想来非常注重它的火候,怕把牛肉炒老了。”

顾承业惊讶地点头:“对,嫂子,你可真厉害,这都能吃出来?”

赵锦舒看他一眼:“可还不够嫩。”

李文莉也加了片牛肉,肉片一进嘴里,她眼睛就一亮:“这还不够嫩啊?这已经是我吃的最嫩的牛肉了。”

顾承业刚想开口问怎么才能更嫩,对上旁边陆瑾台投递过来的眼神,他只能改口:“桌子上还有那么多菜,嫂子,你多吃点,尝尝这道红烧鱼。”

赵锦舒夹了块鱼,放在碗里,一点一点吃了起来。

吃完,她缓缓开口:“红烧鱼的做法有很多种,你这道红烧鱼块味道挺好的,辣味适度,鲜嫩多汁,收锅收的也及时,没什么需要改进的。”

顾承业摸摸额头不存在的冷汗,继而笑了:“这红烧鱼算是我最拿手的了。”

赵锦舒也笑了:“我只是根据我的感受说的,你觉得对就改,觉得不对,听听就算了。”

这时候人们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对于饮食也没那么大要求,多数时候是以填饱肚子为准的。


赵锦舒只能遗憾地道:“下次来,一定要在家里吃饭啊。”

“好的,好的。”

虽然不能在这里吃饭,他们临走前,赵锦舒还是给他们收了一袋子水果、糕点带走了。

两人做梦般地走出院子。

然后纷纷赞叹。

“师母真漂亮。”

“师母真温柔。”

“师母那么温柔的人,怎么忍受得了陆教授的?”

“那可是陆教授媳妇,和自己媳妇说话,当然和我们不一样。刚刚他和师母说话时,那语气,要多轻柔有多轻柔。”

“不过师母那么漂亮的人,谁面对她时,都严肃不起来吧?”

“是吧,哪怕是咱们的陆教授也不例外,遇到师母这样美好的女同志,也会化为绕指柔。”

“我还听人家说师母是在陆教授下放时嫁给他的。”

“师母这么温柔大方的女同志,一点没嫌弃当时陆教授的身份,义无反顾地嫁给他,两人感情一定很好。”

“他们是共患难过的,当然感情好了。”

“听说他们还有两个孩子,今天没见到师弟师妹,有些遗憾。”

“希望下次来陆教授家,能见到他们。”

两人一路赞叹着,回了学校。

到了学校,两人就被同学们围了起来。

纷纷跑来问他陆教授家的情况。

两人咬紧嘴巴,闭口不谈。

大家觉得没趣,各自散开。

赵锦舒当然不知道两个学生对她的夸赞。

陆瑾台把两个学生赶走了,电线没人帮忙牵线,只能她来。

把书放屋里,就过去给他帮忙。

一边牵线,她一边问:“弄这电线做什么?”

“厨房外面安个灯。”陆瑾台解释。

赵锦舒了解,厨房浴室外面这一片没有灯,晚上确实有些黑。

中午炖的鸡汤还有,晚上将就着吃了。

吃饱洗漱后,一家子窝在房里,看书的看书,织毛衣的织毛衣。

家里没有电视,陆泽每晚做了作业,只能抱着书看。

可现在看书也很痛苦,因为妹妹要和他一起看,她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还是他教的,她又喜欢提问,看一个字就要问一个,严重扰乱了他的阅读兴致,简直不能忍。

所以妈妈把书给他后,他就哼哧哼哧地把妹妹拎起来,丢到了爸爸怀里。

陆瑞满脸不高兴。

闺女不高兴了,陆瑾台只能把手里的书放下,找了一本简单点的小人书,陪着她读书,一边读,一边教她认字。

陆瑞这才高兴起来。

赵锦舒根本没管他们,自顾织着毛衣。

马上过年了,她得加快进度,加加班,赶紧把家里几人的毛衣织出来,不然过年只能穿旧毛衣了。

不过两本小人书,陆泽一晚上就看完了,他意犹未尽,叹声连连:“不够看。”

赵锦舒瞥他一眼:“别在那叹了,赶紧睡觉去。”

就那两本小人书,还是她在书店找了又找,才找出来的。

不是书店小人书少,而是很多家里都有,他都看过。

何况,他那看书的速度,再多书都不够他看的。

陆瑾台见闺女头一点一点的,已经睡着了,把她衣服脱了,放到床上,盖好被子,才看向儿子:“可以看家里的报纸,书房里的书,你也可以看。”

陆泽不想和他说话,他现在还没读小学,为什么要看那么多字的书?他才不要。

妈妈都说了,等他读一年级时,再看那些没有图画的书。

赵锦舒失笑,儿子现在只对小人书感兴趣。

报纸和书房里的书,里面的字密密麻麻,且字体小,他哪里有兴趣看?

等到他看够了小人书,人也渐渐大了,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探索欲,自然就会对书房里的书感兴趣了。


陆家两个妯娌和小姑子,明里暗里挤兑她,瞧不上她。

婆婆也觉得她小家子气,拿不出手,她心里都清楚。

可她改不了,她不过一个农村来的儿媳妇,从没出过县城,哪怕读过两年高中,也没什么用。

面对身份体面、工作体面,大城市里有文化,自信张扬的婆家人,她底气不足,更是自卑。

那时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块花田里误入的狗尾巴草,不仅突兀还影响美观。

总而言之,就是和陆家人各方面都格格不入。

重生回来的赵锦舒,想想后面发生的事,再看现在的陆家人,完全没了那些自卑的心思。

陆家人也是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都有,为了一点小事也会争执。

人都说姜老的辣,她可不就是一块老姜披了层嫩皮,活了一辈子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听过?经历太多,她老人家就是脸皮厚。

说来,赵锦舒虽是村里姑娘,可父亲是大队长,母亲是村里老师,家里生活条件还算不错。

她模样俊俏,小时候经常生病,脾气有些娇,心思也敏感,哪怕父母不止她一个女儿,为了让她少生病,也偏爱她一些。

打小日子过得比很多城里女孩都滋润,至少村里来的那些女知青就很多羡慕她的。

赵锦舒打小爱俏,到了说婆家的年龄,周围小伙子,左看右看没有看中的,恰好这时村里下放过来一个年轻的教授。

教授不仅年轻,还一表人才,那模样就是村里放电影时,里面的男演员都及不上,反正赵锦舒这辈子就没看过这么好看,这么合她心意的人。

关键据打听,他没结婚没对象。

赵锦舒鬼迷了心窍,不顾家里人反对,也不顾他下放的身份,非要和他谈对象。

活了大半辈子,赵锦舒都没明白陆瑾台为什么同意和她谈对象,还同意和她结婚。

像村里人猜测的那样,他不想吃下放的苦,找个依靠?

赵锦舒觉得不像,陆瑾台就不是怕吃苦的人,后来哪怕他挣到钱了,日子过得也跟苦行僧差不多。

一年十二个月,他有十个月待在实验室里。

饭不论好坏,能填饱肚子就可以。

衣服不烂不破,他就不会买新的。

对衣食住宿的需求简单到只要饿不死冻不着,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

相较于想找个依靠,让自己下放的日子少受点苦,她更相信以他按部就班的性格,是他年龄到了该结婚生子了。

偏偏被下放了,又偏偏遇到她这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赵莽子,不嫌弃他的身份,一心想和他谈对象,模样还过得去,于是顺其自然结婚生子。

当然,不管陆瑾台因为什么原因和她结婚,都已经两辈子了,她懒得想那么多。

再说,虽然年轻时,陆瑾台给她感情上造成了一些困扰,他确确实实在衣食住行上给了她富裕的生活。

这辈子,她都老黄瓜刷绿漆了,早已没了情情爱爱的心思,更没了那些敏感自卑的情绪,日子怎么舒服怎么过就行了。

“妈妈,我饿了!”

旁边稚嫩的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赵锦舒醒醒神,低下头看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忍不住摸摸她红彤彤细嫩的小脸蛋儿。

想到日后雷厉风行的女儿,不由得失笑,这孩子还是小时候好玩,长大后一点不可爱,经常训斥她这个妈妈。

不过她也感谢儿子女儿,倘若不是他们给她找各种事情做,开阔她的眼界,她可能会一直处在纠结自嫌的情绪中。

后来看得多了,她渐渐醒悟过来,她其实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年轻时她顾虑的东西太多了,一心想着家庭和睦。

哪怕他们二房比其他两房手里更宽裕,但顾及到大房、三房的孩子,她两个孩子小时候并没有享受太多。

闺女曾因为三弟妹一句话曼婷看到妹妹画画闹腾呢,她生怕家里孩子闹矛盾,就劝解女儿放弃了她喜欢的绘画。

儿子也因为几个堂哥没有足球,就很少玩他的足球。

虽然后面儿子女儿和堂哥堂妹关系不错,但这何尝不是他们小时候的遗憾?

陆瑞揉揉眼,缩在被窝里,露出个小脸,迷迷瞪瞪,小心地开口:“妈妈,我可以,吃鸡蛋羹吗?”

赵锦舒忍不住怜惜,两个孩子在外婆家时,活泼开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来没有顾虑。

来了陆家,本该是他们自己的家,反倒胆怯了,不敢随意提要求。

这不仅仅是孩子来到陌生地方的缘故,也有她的错,是她这个妈妈太过小心拘谨,影响了孩子,让孩子放不开,无形中让他们失去了孩子该有的天真活泼。

“好,给你炖鸡蛋。”

赵锦舒坐起来,先把棉袄穿上,又拎起旁边的棉袄,往女儿身上套。

陆瑞哆哆嗦嗦,一下子清醒了:“妈妈好冷。”

“穿好衣服,一会儿就不冷了。”赵锦舒笑着说。

“那妈妈快点穿。”穿好衣服,陆瑞又说:“哥哥也喜欢鸡蛋羹,外婆每天都给我们炖鸡蛋羹。”

来了爸爸家,他们好久才吃一顿鸡蛋羹。可外婆明明说,爸爸家很有钱的。

“这里是陆家,你和哥哥姓陆,这里是你们的家,爸爸会挣钱,养得活我们,瑞瑞不用担心,想吃什么就和妈妈说,妈妈给你们做。”

赵锦舒慢慢的一点一点跟她说清楚,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边说边拿起梳子给她梳头。

在陆家鸡蛋还是吃得起的,但家里开销都是公公婆婆出的,哪怕他们是干部,工资比普通工人高,这么一大家子的生活开支也不是那么富余。

想要天天蒸鸡蛋羹,还是有些困难的,何况这时候鸡蛋也不好买。

再说都是公共资源,也不能鸡蛋都他们这一房吃。

在外婆家时,她娘不仅养了鸡,还养了鸭,大鹅,外婆疼外孙、外孙女,家里各种蛋从没卖过,都给他们留着,自然能天天吃上蛋羹。

陆瑞昂着头,眼睛又圆又亮:“那我要天天,吃鸡蛋羹。”

赵锦舒点头:“可以,咱们今天出去多买些鸡蛋回来,保证你每天有鸡蛋羹吃。”

她心说在老家时鸡蛋羹是稀罕物,到了城里吃食种类多了,都尝过一遍后,慢慢地就该没那么惦记鸡蛋羹了。

穿好衣服,陆瑞说道:“妈妈,我自己穿棉鞋。”

“自己穿吧。”

赵锦舒同意。

养了儿女,又带大孙辈,她自然知道孩子其实潜力很大,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事情,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