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其他类型 > 丹娘全文+番茄

丹娘全文+番茄

柔心糖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她立马走过去,接过奚嬷嬷手里的帕子,茶碗。“姑娘,还是老奴来吧。”奚嬷嬷平淡的面容透出几分和气。“嬷嬷不是还要去给老太太传早饭吗?这儿就交给我吧,屋子里还有陈妈妈和丁妈妈在呢,出不了错的。”丹娘欢欢喜喜地说,“我又来老祖宗这儿蹭饭,总得有点行动表示,等会儿吃饭的时候才能更香呀。”奚嬷嬷都被说愣住了。里屋的老太太笑了:“不懂事的小蹄子,什么话也在我这儿说,还不快点进来!”丹娘应了一声,端着手里的东西进了屋子。老太太刚起身,丁妈妈给她梳头,陈妈妈刚伺候老太太净面,这会儿正收着东西,见丹娘进来了,陈妈妈笑着福了福:“七姑娘总是这般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丹娘笑着,把手里的帕子铺在老太太的右侧方,又小心翼翼地把茶碗摆好,转身拿起炉子上正...

主角:苏沅卿魏景策   更新:2025-01-09 14: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沅卿魏景策的其他类型小说《丹娘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柔心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她立马走过去,接过奚嬷嬷手里的帕子,茶碗。“姑娘,还是老奴来吧。”奚嬷嬷平淡的面容透出几分和气。“嬷嬷不是还要去给老太太传早饭吗?这儿就交给我吧,屋子里还有陈妈妈和丁妈妈在呢,出不了错的。”丹娘欢欢喜喜地说,“我又来老祖宗这儿蹭饭,总得有点行动表示,等会儿吃饭的时候才能更香呀。”奚嬷嬷都被说愣住了。里屋的老太太笑了:“不懂事的小蹄子,什么话也在我这儿说,还不快点进来!”丹娘应了一声,端着手里的东西进了屋子。老太太刚起身,丁妈妈给她梳头,陈妈妈刚伺候老太太净面,这会儿正收着东西,见丹娘进来了,陈妈妈笑着福了福:“七姑娘总是这般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丹娘笑着,把手里的帕子铺在老太太的右侧方,又小心翼翼地把茶碗摆好,转身拿起炉子上正...

《丹娘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她立马走过去,接过奚嬷嬷手里的帕子,茶碗。

“姑娘,还是老奴来吧。”奚嬷嬷平淡的面容透出几分和气。

“嬷嬷不是还要去给老太太传早饭吗?这儿就交给我吧,屋子里还有陈妈妈和丁妈妈在呢,出不了错的。”丹娘欢欢喜喜地说,“我又来老祖宗这儿蹭饭,总得有点行动表示,等会儿吃饭的时候才能更香呀。”

奚嬷嬷都被说愣住了。

里屋的老太太笑了:“不懂事的小蹄子,什么话也在我这儿说,还不快点进来!”

丹娘应了一声,端着手里的东西进了屋子。

老太太刚起身,丁妈妈给她梳头,陈妈妈刚伺候老太太净面,这会儿正收着东西,见丹娘进来了,陈妈妈笑着福了福:“七姑娘总是这般早。”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丹娘笑着,把手里的帕子铺在老太太的右侧方,又小心翼翼地把茶碗摆好,转身拿起炉子上正在热着的梅粉姜茶倒上一碗,恭恭敬敬送到老太太的面前。

做完这些,她端端正正站在旁边,等着老太太梳洗完毕。

老太太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之前不是没有孙女在她跟前尽过孝,没有一个像丹娘这般积极主动。

她虽不够机敏,却足够用心,这些事情开始错了两次之后就再也没错过。

老太太喝了一口甜丝丝的茶,只觉得浑身都舒坦起来:“怎么不给自己也倒上一碗?这寒冬腊月里的,不冷吗?”

丹娘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是老祖宗的东西,孙女哪能随便拿?得老太太您发话,我才有茶喝呢。”

老太太被逗乐了,故意板起脸:“瞧瞧这丫头,之前装傻充愣的,这会儿被我揭穿了,还埋汰我不给你茶喝。奚嬷嬷,给七姑娘倒上满满的一碗。”

“是。”奚嬷嬷进来了,也给了丹娘一碗。

丹娘喝得小脸红扑扑的,两眼亮如繁星。

“老太太,咱们今儿早上吃什么呀?”

丹娘还没问完,外头的妈妈就过来传话了:“老太太,老爷和太太过来了,直奔着主屋来呢,瞧模样火气不小……”

话音刚落,宋恪松和赵氏冲了进来。

万幸他们还没忘记基本礼仪,人到跟前了,赶紧冲着老太太跪了下来。

丹娘赶紧站稳,也对着名义上的爸妈行礼。

一边行礼,她一边内心哀嚎,她一个现代灵魂混在古代容易嘛?作为家里地位最低,辈分最小的,真是走到哪儿都要行礼。

悲催!

宋恪松这会儿也顾不上自己这个小女儿行礼是否妥当了,一拱手张口道:“母亲,慧儿的事情您那边托人查得怎么样了?”

老太太垂着眉眼,不露喜怒。

赵氏已经急得上火,嘴角长了好几个大水泡,都是这一晚上长出来的,可见昨天这一夜对于宋氏夫妇而言有多难熬。

“娘,我知道慧儿不讨您的喜欢,但她也是咱们家正经女儿,又是嫡女,这一夜未归的,可怎么好……”赵氏说着又要哭了。

老太太不慌不忙:“昨夜风雪太大,我们宋家的马车坏在了路上,慧儿运气好,遇上了端肃太妃,便在太妃的私宅住了一晚,等会儿太妃娘娘就会传牌子过来,你们夫妇二人亲自登门致谢,顺便把孩子接回来。礼品单子我已经理好了,回头让奚嬷嬷给你们。”

真是峰回路转,宋恪松如何听不出这是老太太打点之后的结果。


赵氏这次算是发了狠,无论慧娘怎么哭,她都无动于衷。

下班回来的宋恪松远远地隔着门帘听了一耳朵,然后又是欣慰又是感慨地转身离开。

好在赵氏果断,杳娘得力,这点小小的插曲没有闹出太大的风波。

丹娘一直在旁看戏,手边是赵氏让她帮忙算的账本。

她毕竟是接受过正统教育,参加过高考,还考得不错的现代人,算账这种事对她而言真的不算什么,哪怕她连算盘都不会打,但没关系,赵氏专门派了个妈妈教她和慧娘一起学。

丹娘虽然没什么兴趣,但也知道技多不压身的道理,也跟着认真学起来。

赵氏的脾气发完了,过来检查丹娘的计算了。

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是算盘,赵氏指尖的盘算珠子打到飞起,看得丹娘眼前一亮,耳边都是劈啪作响的声音。

好一会儿,赵氏有些惊讶地抬眼——竟然都算对了。

这小丫头看起来钝钝的,说话也不甚聪明,倒是算账是把好手。

之前教丹娘慧娘算盘的妈妈也跟赵氏汇报过,说四姑娘虽聪明却不用心,七姑娘憨憨的,但学起来效率却最高,正确率高的吓人。

见自己的培训班还有点效果,赵氏又是欣慰又是难过。

难过的是,拖后腿的总是她生的那个……

真是一声长叹,几家欢喜几家愁。

出夕将至,这也是培训班年前的最后一课,丹娘终于可以放假了。她欢欢喜喜地回到柳璞斋,先给自己安排了几份点心,一壶热热的牛乳茶,然后吃饱喝足地躺在榻上看她的话本子小说。

屋子里的地龙虽不算特别暖和,但也足够不挨冻了。

丹娘对这些物质条件没什么要求,反而更惬意。

就这样躺到了晚上,要过去老太太那屋里蹭饭了,她才懒洋洋地起来,让书萱给自己更衣出门。

刚到安福堂门口,里面传来一阵清朗的笑声。

丹娘纳闷:这是谁啊,听着声音很陌生……

奚嬷嬷得了通传过来打起厚厚的门帘,笑道:“七姑娘来了,老太太可等了你好久了。”

懒了快两个时辰的丹娘完全不知道不好意思,反而笑得更灿烂:“没事儿,待会儿我给老太太都补上,我睡在老太太这儿加夜班都成。”

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丹娘走进了正堂,看见老太太对面坐着一对眼生的夫妻,男的长得浓眉大眼,端庄憨厚,女的细眉隽秀,白净富态。

丹娘先给老太太行了礼,看着这对夫妻有点傻眼。

您二位怎么称呼啊……

老太太:“快来见见长辈,这是你舅舅、舅母。”

原来是赵氏的兄长和大嫂。

丹娘乖乖行礼:“舅舅好,舅母好。”

见她懂事,赵舅母温温一笑:“倒是个好模样的孩子。”

烛光下,刚刚及笄的少女轻柔微笑,一双如墨的眸子点点星光,唇边那一抹鲜艳的殷红,更衬得肤白如雪,生动娇艳。

赵舅母惊艳不已:“这模样,说是云州城里第一也不为过了。”

“小孩子家家的,别给她夸坏了,就是个还不开窍的孩子,等过了年三月便要嫁人了。”老太太笑着说。

“老太太的孙女怎会差?不比咱们家几个丫头强上几倍?我瞧丹丫头就不错,端庄漂亮,一眼瞧着就是大户人家娇养出来的千金小姐。”赵舅母的笑声很爽朗,回荡在堂屋上空。


同样是准新娘,另外一边的柳璞斋就冷清多了。

沈家也按照礼数送了一些聘礼过来,无非就是些干货点心布料之类的,丹娘不了解古代嫁娶的流程,也就去瞅了一眼,然后这些东西就被老太太接手了,说是等到她出门子那天一同再送去沈家。

时间一晃,腊月将至。

杳娘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二月十六,黄道大吉,顺风顺水的好日子。

接下来就是丹娘的婚期,与杳娘刚好错开了大半个月,三月初八。

丹娘听到这个日子觉得很开心,回去就奖励自己多吃了一把瓜子。书萱觉得莫名其妙,因为这并非是三月里最好的日子,明显是沈家在怠慢丹娘,而赵氏也乐得顺水推舟。

丹娘笑道:“你就不懂了,三八妇女节,好日子啊。有位伟人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日子真好。”

书萱:……

小丫头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她在说什么。

敲定了两位宋小姐的婚期,赵氏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张罗过年的事宜。外头风雪虽大,却挡不住赵氏的热情。

这天格外冷,赵氏步伐匆匆从外头进来,鬓角处还带着点点雪花,进门就冲着安福堂的正屋过来:“母亲,大好消息!砚哥儿那孩子被书院选中,等开年就要下场试手了!今儿砚哥儿与砾哥儿一道回来,还有大半个时辰便能到家了。”

赵氏喜出望外,哪怕脸颊被冻得通红也难改喜悦之色。

“砚哥儿是个有大出息的,能被书院选中,那想必学问是极好的。”老太太也高兴。

虽说现在宋家已经渐渐起复,但下一代中总要有能出来挑大梁的角色才好。

宋竹砚是长子,更是嫡子,他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好在,这位砚哥儿虽比不上弟弟天资聪颖,却用功苦读,倒也能弥补一二。

这次被书院选中真是莫大的荣幸,宋恪松回来听说后也夸奖不断:“我儿总算有出息了,不枉费家中栽培。”

大半个时辰后,一辆马车停在宋府门外。

赵氏早就命人等在门口,只待儿子一回来就把人带到自己屋里来。

仔细算算,他们母子也有半年没怎么见过面了,也不知她的砚哥儿是胖了还是瘦了,有没有长高。

正在屋子里愁着,突然门外一只手打起厚重的帘子,紧接着一个温吞的声音响起:“三弟,切莫如此,当心惊着母亲。”

另一个声音却说:“在母亲这儿怕什么,她见到咱们俩怕是要欢喜得哭出来吧。”这声音活泼得很,与刚才的那个声音截然不同。

赵氏愣住了。

还没反应过来,突然眼前一花,从屋外进来两个少年俊秀的男孩子,一个端庄有礼,一个潇洒不羁。

“砾哥儿!!哎哟,你怎么也回来了?”赵氏又惊又喜,“你信上说不是还有三五日才到吗?”

竹砚在一旁温温笑着:“三弟这是想给娘一个惊喜。”

“那也不能到得这般快,你们俩都给娘看看,哎哟真的长高了不少啊,砚哥儿还黑了,在书院读书就是辛苦。”她一边说一边抹着眼角的泪,内心是高兴不已。

能看见自己的两个宝贝儿子,赵氏已经心满意足。

“坐马车当然快不了,我可烦这东西,又慢又晃悠,我是一个人骑马回来的。”竹砾笑道,径直走到桌边倒了一大杯热茶喝下,“娘,您是没见过大雪漫天,还在雪地里疾驰的风景,虽然冷得不行,却也痛快!”


正是深秋时分,暮色四起,白日里阳光留下的暖意开始渐渐褪去。

秀芳阁内,靠里的偏屋内有两个絮絮叨叨的声音正在说话。

“太太,您可别错过了这次机会,五百两银子到手,还能甩掉一个包袱。等去了圣京,里里外外多少双眼睛盯着瞧着,老爷更是如履薄冰,总不能让那么多达官贵人都知道咱们府里有个痴傻的千金小姐。这要是传出去了,让咱们的大小姐可怎么说亲事?”

暗色花橱的旁边摆着一张贵妃椅,好物件是好物件,但明显年久失修,保养一般,那原本光洁如鉴的扶手上已经生出深深的几条裂缝。

赵氏稳稳坐着。

她的头上盘了个精致的发髻,容长的脸上冷若冰霜,看着就是一身出自高门的气质,只不过周身的打扮差了好些意思。

她只穿了一件银灰色鼠袄褂子,袖口的绒毛稀稀拉拉,一看就知道是往年的旧款,脑后只用了两根朴素的玉簪,腕上戴了两只银掐丝的玉镯子。

这一身别提有多寒酸,哪里像个曾经的丞相夫人该有的样子。

赵氏看了看自己,忍不住苦笑:“没想到,我也有靠庶女翻身的一天……”

立在她身边的,是她的陪房蒋妈妈。

刚刚劝说了好一会儿的,就是她。

蒋妈妈急忙又劝:“这些年您吃喝不愁地供着,一年四季也没短过她衣裳,对得起她了。整个云州扒着指头都数得过来,谁家正房太太这么抬举一个庶出的傻闺女?也是咱们老爷命运不济,偏偏赶上了十年前那桩大案,又好巧不巧地被卷了进去,要不然凭着太太您娘家的实力,再有老爷的地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今天这幅田地。”

“丹娘那丫头虽然生了副好模样,可脑子不灵光,痴痴傻傻的样儿都十几年了,谁家好好的哥儿愿意娶她当正房奶奶的?如今,那沈家主动求娶,又愿许以正室,就算以后被圣京的人知道了,她也是堂堂正妻,不算辱没了咱家的门楣。”

蒋妈妈说着,双手奉上一盏茶。

赵氏的面色已经松动很多。

“可那宁寒天是个残废……”

“不是奴婢说话难听,要不是宁家这位状元郎被人冤枉获罪,被圣上废掉了双腿双眼,咱家这位七小姐无论如何都成不了他宁家的媳妇。即便现在沉冤昭雪,他也再不能入仕,同般门第的人家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他?”

蒋妈妈又是一针见血。

赵氏饮了一口茶:“如此,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哎,我的好太太,您能想开是最好不过了。”

偏屋的隔壁,只用一排四季绣花的屏风挡着,里头的榻上睡着一个少女。

她已经醒了好一会儿了。

刚刚外头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主要是刚刚穿过来时脑中记忆纷杂错乱,她吸收整理了好一会儿,总算搞懂了自己现在的身份。

她叫丹娘,家中排行老七,最小的孩子。

前一世里,她的名字中也有个丹字。

所以对这个名字,她适应得很快。

她经历了末世十年,最终登上基地最强高手的位置,却在一次丧尸围城中,遭到挚友的背叛,活生生死在了丧尸口中。

一睁眼,她已经穿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古代。

丹娘就丹娘吧,对她而言能活着就好。

只不过,刚穿过来就要嫁人,这是不是太快了?

丹娘起身,看见不远处的台子上立着一面镜子,走过去照了照,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如今的模样时,她大吃一惊。

镜子里的小姑娘瘦弱得很。

听屋外赵氏的意思,她应该已经满十五岁了,可看起来还像是十二三岁的小丫头,面黄肌瘦,头发枯槁,倒是眉眼生得格外秀美,难怪刚才那个蒋妈妈说这副身体有个好模样了。

营养不良成这样,还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要是好好调养,距离倾国倾城恐怕也不远了。

丹娘在胡思乱想。

蒋妈妈打起帘子进来了。

见女孩起身,她微微一愣,有些担心刚才与主母的话被她听了去。

转念又一想,这是个傻子,根本听不懂大人的话,蒋妈妈也就放下心来。

“七小姐醒了,快到摆晚饭的时候了。清茶,来服侍你们小姐去前头正屋用饭。”蒋妈妈招呼道。

一个身材苗条,桃花脸杏仁眼的丫头进来了。

这就是清茶。

丹娘看了一眼她的脸,把她和记忆里的模样重叠。

清茶显然是看不上自家主子,嘴里应得轻快,其实眼角眉梢都透着不屑。

想想也是,一个痴傻的庶出小姐,即将嫁给一个残废郎君,丹娘都快被家族抛弃了,一个二等丫鬟自然不把她放在眼里。

丹娘很快想通了,便也不计较这些。

外头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云州的天气入了秋就是这样,时不时的落雨将气候一点点推入寒冬。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温度也降了不少。

清茶取了一只油纸灯笼,用火折子点上,回头一瞧,那位傻乎乎的七小姐还没动静。

“小姐,今儿是十五,可别让老太太等咱们。”清茶微微皱眉,语气里透着不耐。

丹娘其实学不会装傻子。

但她会面瘫。

毕竟前一世她是绝顶高手,装高冷很擅长。

于是她木木的眼神看过去,哈出一口白雾的气:“冷。”

然后,没有神采的眼睛盯着挂在榻上的披风。

清茶懒得再去拿披风:“七小姐,走到正屋也没多久,你就忍一忍,没看见奴婢手里还拿着灯笼吗?有灯笼照着,想来也不会冻着你。”

即便面瘫如丹娘,听到这话都忍不住想笑。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听说灯笼能取暖的。

既然小丫鬟不配合,那她就自己来。

在清茶惊诧的目光里,丹娘拿起那件厚厚的孔雀羽银丝披风披在自己身上,肩头一沉,身上果然暖和多了。

“走吧。”她看了一眼门外,示意小丫头在前面带路,“不是说今儿十五,我不想迟到。”

清茶心头咯噔一下。

这……还是那个痴痴傻傻的七小姐吗?

清茶:“姑娘,要是咱们晚了,被老太太和太太责问……别怪做婢子的没提醒您。”

“嗯,今晚有什么好吃的吗?”丹娘仿佛没听见似的。

闻言,清茶又放下心来,看样子还是之前的丹娘,痴痴傻傻,满脑子都是吃。

“老太太屋里的小厨房是最好的,还用得着您说?去了就知道了。”清茶翻了个白眼,拿起灯笼在前面带路。

走到一半发现丹娘落在后头,她发现这傻子居然还给自己穿上了蓑衣,戴上斗笠。屋外冷得人发抖,而丹娘裹在两层厚厚披风和蓑衣下面,反而没觉得很难熬。

清茶嘴角动了动,没吭声,继续带路。

老奶奶住的是这府里最好的屋子,名为安福堂。

丹娘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地上起了火笼,烘得一片暖融融,虽然有点干燥,但外头正在下小雨,这样一对比反而没那么难受。

老太太坐在上首的位置,淡漠的眼睛扫了扫丹娘,没吭声。

一旁的赵氏领会过来:“还不快点伺候七小姐给老太太请安?你们这些下人是做什么的?主子不懂,你们也不懂吗?”


“你说得对。”丹娘点点头。

“什么?”

“我听嬷嬷说了,沈家那个确实是个瞎子。”

慧娘:……

慧娘一张脸涨得通红,见对方压根不懂自己的意思,那股气愤就更加忍不住了:“臭丫头,连你也看我笑话,打量着我没人要是吗?看我怎么收拾你!”

她狠狠对着丹娘的后背胳膊拧了几把,疼得丹娘眼泪都快出来了。

用这么大力气,就现在这副皮包骨的身体,肯定留下伤痕了,丹娘忍了两下,拿到证据后反手将慧娘压在床褥上,另一只手捞起被窝里的汤婆子对慧娘的屁股狠狠就是一下。

“啊!!”慧娘惨叫。

说时迟那时快,丹娘一秒间松开手。

屋外匆匆而来的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口,大门被推开,赵氏满脸凌厉地跨步进来:“你们在做什么?!”

慧娘见亲妈来了,立马哭成了个泪人:“母亲,丹娘这丫头欺负我,还对我动手!您可要替女儿做主!”

她哭着就跪到赵氏脚边,抱着母亲的腿不放。

赵氏见状又是心疼又是恨铁不成钢:“起来,你这什么样子?还有半点大家闺秀的风范吗?起来回话!”

慧娘袅袅婷婷地起了身,把刚才的事情颠倒黑白,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最后说到丹娘动手,她气呼呼地瞪着床上的小傻子:“连这么个东西也能骑到我头上,区区一个庶出,你真当家里没有规矩了嘛?”

赵氏深吸几口气,目光冷冷看着丹娘。

“你姐姐说的可是真的?你可有要为自己分辩的?”

丹娘歪了歪脸,语气憨厚天真:“我没有打她啊,我也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要来我的房间,她就来跟我说那沈家是个瞎子,让我不要嫁。”

傻子满脸迷茫,“姐姐是为我好吧。”

赵氏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刚才来得匆忙竟然忘记了这是丹娘的柳璞斋,并非慧娘居住的明月轩,这么一来是谁先招惹谁的,一目了然。

慧娘急得直跳脚:“小贱人,你敢在母亲面前胡说八道?你刚才还装模作样不认识我呢,现在就说我是你姐姐了?”

赵氏捂着心口,厉声呵斥:“住口!”

慧娘被吓了一跳:“母亲,您怎么凶我呢……应该狠狠罚这个臭丫头才是,是她没大没小……”

“把四小姐带回明月轩。”

“是,太太。”

强行让蒋妈妈把女儿拖走,赵氏平复了心情才扯了扯嘴角看向丹娘:“刚你四姐姐的话不要放在心上,到了日子该嫁就嫁。”

丹娘依然懵懂,但却听话地点点头。

明月轩紧挨着秀芳阁。

府里的两位嫡小姐过了十二岁就有了各自的院子,明月轩布置得最漂亮,花费最多,而秀芳阁则充满了书卷气,处处典雅。

要不是家道艰难,这两位的屋子还要更加奢华靡费。

杳娘正在灯下写字。

丫鬟明杏推门进来,将熨过的褂子衣裳都一一放好,做完了事情才说:“刚太太去了柳璞斋,四小姐又过去找麻烦了,被太太抓了个正着,这会子正在明月轩受训呢。”

杳娘眉眼没动,橘色的烛火照着她的脸庞,秀丽斯文。

她不慌不忙放下笔:“慧娘这个性子也该让母亲敲打敲打她了,平日里随便逗逗丹娘就算了,现在是什么光景了,家里就等着丹娘出嫁的彩礼钱办事呢,你瞅瞅母亲身上,都两季没有换过新衣裳了,偏慧娘不懂事,还把自己的屋子里里外外布置成那样。”

说着,她摇摇头,吹了吹纸上的墨迹,“咱们是要返回圣京的,丹娘一辈子都得留在云州了,到底是自家姊妹,出嫁之前还是供几天姊妹情分吧。”

明杏笑了:“还是咱们大小姐看得明白。”

“等着瞧吧,慧娘这次没那么容易过关。”

到底是亲姊妹,被杳娘说中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