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杜小昭杜关明的其他类型小说《如果月亮没醒来杜小昭杜关明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落霞寒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仅凭我四婶一句话,你们凭什么就认定是我拿的。”“你还觉得冤枉你了不成!”三叔杜应德的声音越发严厉,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笃定,“你二婶可是亲眼看到你鬼鬼祟祟地从你小叔房间出来的,这还有假?”杜小昭听了这话,整个人都懵了,她泪眼朦胧地看向二婶夏梦萍,此刻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她气得浑身发抖,怎么也没想到二婶竟会如此恶毒,不仅自己偷拿了小叔的二百块钱,还把这莫须有的罪名扣到自己的头上,而其他人呢,也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听信了二婶的话,根本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她双眼通红,大大的眼睛死死地瞪着二婶夏梦萍,咬牙切齿地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明明是你,就是你偷了小叔的钱,被我撞见了还说是帮小叔收东西洗。”夏梦萍听了这话,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心虚,不过她...
《如果月亮没醒来杜小昭杜关明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仅凭我四婶一句话,你们凭什么就认定是我拿的。”
“你还觉得冤枉你了不成!”
三叔杜应德的声音越发严厉,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笃定,
“你二婶可是亲眼看到你鬼鬼祟祟地从你小叔房间出来的,这还有假?”
杜小昭听了这话,整个人都懵了,她泪眼朦胧地看向二婶夏梦萍,此刻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她气得浑身发抖,怎么也没想到二婶竟会如此恶毒,不仅自己偷拿了小叔的二百块钱,还把这莫须有的罪名扣到自己的头上,而其他人呢,也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听信了二婶的话,根本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
她双眼通红,大大的眼睛死死地瞪着二婶夏梦萍,咬牙切齿地大声说道:
“鬼鬼祟祟的明明是你,就是你偷了小叔的钱,被我撞见了还说是帮小叔收东西洗。”
夏梦萍听了这话,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心虚,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扯着嗓子,语气尖利地反驳道:
“你胡说什么呢,我怎么可能拿你小叔的钱呀!不得了啦不得了啦,你这小丫头片子,不仅学会偷拿钱了,还会栽赃陷害别人了,这爹妈不在身边没个人管教是不行呀!”
她一边说着,一边朝着杜丰乐使眼色,装出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仿佛自己才是那个被冤枉的人。
杜丰乐一下就接收到了二婶夏梦萍眼神中的暗示,二话不说,猛地挥起手中的竹条,朝着杜小昭就狠狠地抽了过去。一下又一下,竹条带起的风声在空气中“呼呼”作响,每一下都结结实实地落在杜小昭那瘦弱的身上。
他边抽边恶狠狠地咒骂:“我让你不学好,我让你冤枉人,我让你偷拿钱!”那满脸的怒容仿佛要把杜小昭给生吞活剥了一般,丝毫不管杜小昭那凄厉的哭喊声,也不顾她还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七岁孩子,只一味地挥动着手中的竹条。
杜佳和与杜成卓实在看不下去了,两人赶忙一左一右地冲上前去,紧紧拽住杜丰乐,用力拦住他,不让他再继续施暴。杜佳和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地说道:
“那个钱丢了就丢了吧,算了,别再为难孩子了。”
可杜小昭一听这话,像是受了极大的刺激一样,突然大叫着说:
“为什么算了,凭什么算了,说了没拿就是没拿,打死我也是没拿!”
她小小的脸蛋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胸脯剧烈地起伏着,满心的委屈和愤怒怎么也压不住。在她看来,这个“算了”就好像是大家已经认定了钱是她偷的,只不过是不想再追究了而已,这两个字无疑是给她定了罪。
她这一嗓子,可把几个叔叔都给彻底惹恼了。他们觉得这孩子不仅不认错,这态度还如此倔强恶劣。三叔杜应德脸色一沉,冷哼一声说道:
“你爸妈不在,我们作为长辈,是该好好教教你了,让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说着,便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扬起手中的竹条,朝着杜小昭狠狠地抽打了起来。
四叔杜家伟在一旁看着,他一边把杜小昭几个弟弟妹妹拽了过来,一边阴阳怪气地说道:
“好好看看吧,这就是乱偷东西的后果呀,早就该好好管教管教了,小小年纪不学好,你们看清楚了,以后可别学她,哼!”
于是,她们便时常因为这事跟几个叔叔闹得不可开交,家里时不时就被搅得鸡飞狗跳,往日那点安宁也被打破了。几个叔叔被闹得头疼不已,连带着看杜小昭的眼神也越来越冷。
为了不让几个叔叔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也为了能让几个婶婶心里舒坦些,奶奶不再给杜小昭一分钱,平日里连吃颗葵花籽这样的小事儿,奶奶都会格外慎重,她会把几个孙子孙女全都叫到一块儿,一颗一颗数着分,生怕稍微不均,被那个婶婶看到了,再指责她偏心,说她厚此薄彼。
日子就在这样的小心翼翼中继续过着,只是那原本简单纯粹的生活,也渐渐多了几分无奈苦涩的味道。
立冬刚过,雪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也就在这时候,奶奶突然病倒了。奶奶本来就有哮喘的老毛病,这屋里烧着煤炭,气味又大,她这病一下子就加重了。躺在床上喘个不停,每喘一口气,胸口都剧烈地起伏着,杜小昭守在床边,小心地伺候着,一会儿给奶奶端水,一会儿给奶奶擦汗,眼里满是担忧焦急。
几个叔叔听到消息后,也都心急如焚,赶忙放下手头的事儿,在这冰天雪地里奔波起来。他们挨个儿去街上的诊所找大夫,又跑到邻村去请有名的赤脚医生,那一碗一碗的苦药喝下去,可人就是不见好。
就在这时候,五叔杜成卓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那便是大姐夫黄少朋。以往奶奶哮喘病发作,都是靠着他精湛的医术给稳住病情的。虽说没能彻底根治这老毛病,但每次经他诊治,奶奶的病情都能暂时平息下来,不再那么遭罪。
说起杜小昭奶奶的过往,那也是历经波折。她和爷爷并非原配夫妻,早年的时候,奶奶嫁给了一户彭姓人家,在那儿生下两儿一女后,丈夫便不幸离世了。后来经人介绍,奶奶就带着女儿改嫁到了杜小昭爷爷这儿,那两个儿子则留在了原来的夫家。
杜小昭的爷爷同样也有着复杂的过往,他之前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后,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两人重新组建家庭后,又陆续生下了杜关明七兄妹。爷爷那可是个厉害角色,早些年当过老师,做过校长,不仅如此,他还上过战场扛过枪,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更有着一身令人钦佩的医术。只是可惜了,几个儿子竟没一个对治病救人感兴趣。只有大女婿黄少朋,算是学了个大概,靠着这点本事,在十里八乡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杜成卓说出想法后,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可紧接着,派谁去接大姐夫这事又让众人犯了难。毕竟大姐夫家距离这儿可不近,就算路上一点不耽搁,这一去一回至少也得耗费一天的时间。大家伙儿平日里各有各的事儿,都忙得不可开交,谁能抽出这么长时间跑这一趟呀。
思来想去,众人的目光齐都投向了杜小昭。杜小昭心里本是愿意去的,奶奶病成这样,她心里别提多担心了,恨不能立刻就把大姑父接来给奶奶治病。
只是,她总共就去过大姑家一回,还是之前跟着父母一起去的,当时只顾着玩闹,那路也只记了个模模糊糊。再加上外面的雪下得那么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就怕没接到大姑父,还把自己给弄丢了。
“我的儿哦,怎么弄成这样了呀!”
那声音里满是心疼和惊慌,赶忙伸出手去接过杜小昭,手都忍不住有些颤抖了。
大姑一边热情地招呼店老板两口子进屋坐下,一边紧紧抱着杜小昭,朝着屋里大声喊道:
“孩他爹,快点过来看看吧,是小昭呀,手都断了!”
声音里满是焦急和担忧。
黄少朋听到喊声,拄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从里屋走了出来。他先是和店老板两口子客气地打了声招呼,随后便赶紧让大姑把杜小昭小心地放在椅子上,自己则蹲下身,全神贯注地给小昭接起胳膊来。他手法娴熟,一番摆弄后,终于把胳膊接好了,又仔细地给上了夹板,一边固定一边不忘叮嘱杜小昭:
“孩子啊,可得小心着点儿,千万不要碰着了。”
趁着姑父给自己处理手臂的这工夫,杜小昭赶忙把奶奶哮喘病发作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表明自己就是专门来接姑父回去给奶奶看病的。
大姑听完杜小昭的话,顿时火冒三丈,气得脸都红了,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都是些什么人呐!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事居然安排个小孩子来做,他们怎么做得出来呀!”
骂完后,她心疼地看着杜小昭那瘦小又狼狈的模样,眼眶泛红,接着又开始担心起自己的母亲来,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着急地说道:
“这可怎么办呀,你姑父的腿前两天不小心摔伤了,这冷天冻地的,路不好走,根本去不了啊。”
说着,她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踱步,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望着大姑彭玉秀那一脸的忧色,大姑父黄少朋轻轻地叹了口气,连忙出声安慰道:
“玉秀,你先别着急,我这腿确实不方便走动,去不了。不过咱们还有京华和尚志呢,他们外婆的病情我多少跟他们也聊过点,用些什么药他们大概也都知道。”
大姑彭玉秀听了大姑父的这一番话,仿佛吃了颗定心丸,原本慌乱无措的神情缓和了不少,她连忙点头应和着:
“对对对,我怎么把这俩孩子给忘了,他们跟着你学了这么多年,肯定没问题的。”
说完,便立刻转身,急匆匆地往二楼跑去,准备去通知两个表哥。
大姑彭玉秀比杜关明几兄弟年长很多,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大表姐黄时雨前些年已经嫁人,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如今家中就剩下二十二岁的大表哥黄京华和二十岁的表哥黄尚志。
这两个表哥从小就跟在大姑父身边学习医术,平日里不管是他出诊看病,还是在家钻研医书药理,他们都在一旁看着、学着,这时间久了,多少也掌握了些门道,医术虽说比不上大姑父,但应付一些常见的病症还是可以的。
也是得力于大姑父精湛的医术,大姑家的日子过得很是富足,不仅翻新了老瓦房,还新建了一栋宽敞明亮的两层楼平房,在村子里算得上是条件很好的人家了。
大姑心火急火燎地跑到二楼喊完两个表哥后,又一路小跑着下了楼,热情地招呼店老板两口子坐下,一边忙着弄饭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妹子、兄弟,今天真是多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小昭这孩子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你们这一路辛苦了,快坐下来吃点东西,暖和暖和身子,今晚也别想着走了,歇一晚明天再走。”
杜小昭没有吭声,只是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腿脚,她坐在这里削了一上午的土豆。从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又快又好,也不过几个小时而已。
没过多久,店家就把米线送过来了,杜小昭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线,那蒸腾而起的热气携带着独特的香气,一个劲儿地往她鼻腔里钻,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喉咙下意识的滚动。
对于这全然陌生的诱惑,杜小昭的心中满是新奇和渴望,在她过往十六年的生活里,这样的食物从没出现过。
杜小茜给她点的是土鸡米线。杜小昭挑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那鲜美的味道一下子在嘴巴里散开,土鸡的香味直往脑袋里钻。“真好吃呀!”杜小昭忍不住在心里赞叹着。
吃完东西,杜小茜正准备拉着杜南飞偷偷溜走,被眼尖的戴春莹一把薅住后脖颈拽了回来。杜小茜以为戴春莹不让她出去玩,又踢又闹的吼道:
“我都忙了一早上了,还不让我去玩,不就吃你一碗米线吗,还不给走了。”
“你就只吃我一碗米线?你吃我的可多了去了。”
戴春莹有些好笑的看着这个古灵精怪的二女儿,接着说道:
“你大姐刚来不熟悉,你们找些好吃好玩的地方,带她去转转。”
说着,看了看杜小昭,从围裙里掏出三张红灿灿的百元大钞,递了过去
杜小昭看着那几张的百元大钞,心中一惊,呆呆的站在原地,既不说话,也不伸手接钱。
“是不是钱面额太大,你不敢放身上呀?”
戴春莹像是忽然反应过来,收回了递钱的手。
“那边桶里有零钱,你要用多少自己拿,你妹妹她们平时都是自己从里面取钱花的。”
说着指了指电子秤旁边的塑料桶。
这桶里装的是每天卖土豆收到的钱,五十以下的算零钱钱,放在里面用于找补,一百元的则会收起来。
杜小昭没有去拿桶里的钱,一声不吭地转身拿了把削皮刀,坐在小凳子上削起土豆来。
杜小茜见她这副模样,心里很是火大,用力挣脱戴春莹的手,嘴巴里面嘟囔着:
“看吧看吧,人家都不想理你,我就说不要接她来昆明吧。”
说完,气冲冲的打开钱桶,抓了两张二十元的纸币,拖着还有懵懵懂懂的杜南飞就走了。
“小茜被我们宠坏了,她心地不坏的,你别往心里去。爸爸妈妈一直都盼着你能早点来我们身边。”
戴春莹有些不安地瞥了一眼杜小昭,小心翼翼的解释着。这孩子太过于沉默寡言了,让她有些捉摸不透。
见杜小昭虽然没有吭声,但脸色并无异样,才暗自松了口气,也坐在一边削起土豆来。
下午三点多些,菜场里的顾客又慢慢多了起来。
尽管杜关明送完货回来也加入了削皮的行列,但除了人家预订好的两百斤,摊子上也要零卖一些,这个数量实在大了些。往常他们都会在头一天的晚上先削好一些准备着,昨晚因为杜小昭回来,一高兴就把这事儿忘了。
“要不你去大胡子那儿看看,他要是有削好的,你就称了拿过来,没有的话也让他帮忙削点,到时候有多少算多少,该多少钱咱们结给他。”
戴春莹看着杜关明,提议道。
戴春莹口中的大胡子名叫史老五,因为长了满脸的络腮胡,所以大家都叫他大胡子。跟他们是同乡,比他们早来了好几年,在旁边巷道里开了个门面,也是专门卖土豆的。可能是位置没选好,生意不咋样。杜关明有时候太忙送不过来的时候,也会分几家餐馆的土豆给他送,两家关系一直不错,没有“同行是冤家”那那种情况。
杜关明点点头,起身去找大胡子了。
“你大胡子叔叔有个女儿叫小雪,说起来还是你同学呢,”
杜关明走后,戴春莹接着说:
“那天我跟她一起去批发市场进洋芋,闲聊时提到你,她说跟你是初中同学,认识你。我跟她说了你过几天要来昆明,她还很开心呢,说以后就有伴了。”
就在戴春莹说话的间隙,摊子上又围满了买土豆的顾客,她迅速地扯起塑料袋,称好重量算好钱,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
杜小昭有些意外,她的中学同学姓史的并不多,女生就一个,几乎是戴春莹话刚说完,她就猜到是谁了。
是史雪容吧,那个长得眉清目秀,皮肤超级白的女孩子,笑起来眉眼弯弯的,有些腼腆。
杜小昭跟她并不熟,她性格冷淡得很,从不主动交朋友。对她印象深是因为她初二时做了件震惊所有人的事情。
那是初二暑假开学的第一次摸底考,那天,班主任王老师抱着厚厚的一垒试卷走了进来,她先是表扬了成绩稳步向前的那一部分同学,杜小昭也在其中,这一年,为了能去三楼旁听,杜小昭可谓是专心致志,她的努力,老师同学都看在眼里。
表扬完优秀的同学后,王老师语气一转:
“这次考试某位同学成绩很反常,自己平时什么样子我会不知道吗,这次的答题思路和水平完全不像她平时的水平。”
老师扫视一圈,
“是谁就不要等我亲自点名了,自己站出来吧。”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教室里气氛变得很紧张。过了两三分钟,并没有同学主动站出来,王老师脸色变得很难看。
“史雪容,站起来。”
王老师忽然很大声地说道。这个平时很胆小害羞的女孩被吓了一跳。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小声地辩解:
“我没有作弊。”
“你没有作弊?那你这成绩怎么来的?你自己什么样自己不清楚吗,蠢得跟头猪似的,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那鬼鬼祟祟的样子,有你这样的学生简直是班级的耻辱。”
王老师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
“我说了我没有作弊,你爱信不信。”
不同于刚才的怯懦,史雪容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
“你说你没有作弊,那你怎么证明?”班主任还是不依不饶。
“我死,我死能不能证明?”
史雪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神变得狠厉又决然。不等大家反应,踩着凳子猛地一下从窗户跳了下去。
“你看,屋里有烟,你妈应该在煮饭。”杜关明笑着说道。
杜关明的话音刚落,那扇老式木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
“可算到了呀,累坏了吧,先歇一下,饭马上就好了。”
女人边说着边伸手接过杜小昭手中皱巴巴的口袋。
戴春莹今天三点不到就收摊了,这是出摊两年来都不曾有过的。这段时间杜关明不在,她每天起早贪黑的,忙得脚不沾地。
她和杜关明早前原本是在大理开了个废品回收站的,早些年收入还不错,因为做这行的人少。
后来同类站点越来越多,竞争太激烈,生意就不行了。两口子又染了赌,最后就关门了。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们来到了昆明,在菜市场租了两个摊位卖洋芋,两个的小女儿也在朋友的帮助下,进了这里一所不错的学校。
戴春莹买了些吃火锅的配菜,又去肉铺割了两斤肉。路过糕点铺的时,她停下了脚步。新鲜出炉的糕点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垂涎。
称两斤吧,小昭肯定会喜欢的。她心里琢磨着,这东西老二老三经常吃,不知道小昭有没有吃过,又或者见都没见过吧!
一想到小昭,戴春莹心里是既期待又不安,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个大女儿了。
上一次见面还是父亲去世的时候,母女二人擦肩而过却没认出彼此。
她当时悲痛万分,差点哭晕在父亲的灵前,是小姑娘心疼地扶起了她,一直捏着她的手直到她情绪平复下来。
她轻轻的说了句谢谢,却看到小姑娘眼中闪过的震惊,失望和难以置信。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道:
“这是你女儿呀,自己的闺女都不认识了吗?”
那一刻,戴春莹尴尬极了,心里的愧疚感蔓延开来。
气氛变得很僵,她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解释,女儿才不会怨恨自己。
“呵呵,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没认出她来,我就是看有人在外公棺材前哭得那么伤心,扶一下而已。”
小姑娘笑着的说道,还故意耸了耸肩,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杜小昭站在门口,安静地打量着屋内的布局,心里满是诧异,眼前的景象跟她此前所构想的父母在大城市生活的模样完全不搭边。
这是一间大概三四十平米的大通间,里面大半的地方高高的垒满了一袋袋的土豆,几乎要顶到天花板了。
房间的两个角落各摆放着一张床,中间就靠着这些土豆袋来隔断。
厨房也是在这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内辟出的一块烹制食物的地方。小小的一间房集齐了仓库,卧室,厨房的所有功能。
很快饭菜就做好了,三个人围坐在小小的蜂窝炉边上,炉火上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锅,锅里有肉有菜的,内容看起来很丰富。
杜小昭夹了一筷子白菜,就着米饭小口的吃起来。
“小倩和南飞呢,怎么吃饭都不见人?”杜关明问。
小昭疑惑了一瞬,随即想起来自己还有两个没见过面的妹妹,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从进门到现在都没看到人。
“那两个调皮鬼,不知道跑哪儿疯去了,昨天听说大姐姐要来,可高兴了,早上一个劲儿的问我大姐姐什么时候到,估计在家憋了一天,忍不住出去了。不用管她们,天黑了自己会回来的。”
戴春莹笑着说,边说边往杜小昭碗里夹了一块肉。
“怎么光吃菜,不喜欢吃肉吗?”
小昭拿筷子手猛地顿了一下,从小到大,她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她觉得自己能活到现在没有饿死就已经是奇迹了。
为什么不吃肉,是她不喜欢吗?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低着头默默地扒拉着碗里的饭。
杜关明瞅了杜小昭一眼,见她只是闷头吃饭不吭声,心里略有些责怪,也一言不发的埋头吃饭。
戴春莹有些讪讪地笑了笑,随后也闭了嘴,一时间屋里静悄悄的,一顿饭吃得沉闷不已。
当夜幕降临下来,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小巷子里闪烁着幽暗昏黄的光。
“妈妈,我们回来了。”
一个小小的身影从外面飞奔进来,风一样的掠过杜小昭,直奔向戴春莹,后面还跟着一个稍慢些的小不点。
小不点明显注意到了杜小昭,有些别扭的站在戴春莹的身旁,也不说话不动弹,抿着嘴角偷偷打量她,看起来很是乖巧懂事。
“就知道喊你妈,才几天不见,连你爸都不认得了?”
杜关明佯装吃醋的说道。
他坐在门后面的旧塑料凳上,身体被门挡住大半,两个小家伙一开始没看到他。
“哇,老爸回来了。”
那个风一样的小女孩瞧见角落里杜关明,猛地扑了过去,杜关明笑着一把接住。
那个文静些的小不点也开心的凑了过去,毛茸茸的小脑袋靠在杜关明的膝盖上,杜关明含笑摸摸这个的头捏捏那个的脸,父女三人其乐融融。
杜小昭木然的看着眼前这一幕,内心毫无波澜,仿佛自己只是个旁观者。
这样父慈子孝的温馨场景她曾经也是幻想过的,只是在漫长的孤独和失望中,那些美丽的幻想都如同泡沫般破碎在岁岁年年的等待里了。
“你们两个小家伙,不到天黑不回家的,还不快过来叫姐姐,再不回来姐姐都要生气了。”
戴春莹故意绷着脸说,眼神却满是温柔。
“这俩都是你妹妹,大点儿的是小茜,小的是南飞。”
戴春莹笑着给杜小昭介绍。
“哇,你就是我们大姐姐呀?和我一样漂亮耶!”
风一样的小女孩终于看到杜小昭,扑闪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
“你不要生气好不好,我有好多糖果,分你一半吧。”
说话的是杜小茜,杜小昭的二妹妹,生得白白嫩嫩的,像个雪娃娃,性格活泼外向。
杜小昭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她,连应付一下的心思都没有。
对于这两个妹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不只是这两个妹妹,事实上她对所有人都没有感情。
她从小寄人篱下,得到的多是辱骂轻蔑和鞭打,没有人教过她要怎么与人相处。
杜关明夫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了些不满,杜小昭对于两个妹妹的冷淡态度,让他们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