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其他类型 > 结局+番外昨夜海棠花未眠裴相裴沅

结局+番外昨夜海棠花未眠裴相裴沅

白吉馍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考试,我心下一喜,机会终于来了。我一路通过县、州考试,终于来到京城兵部参加省试。骑射、步射,我都是第一,在最后武艺比拼时,不慎掉落头巾,暴露了自己不是男子。考官说我违背规则,取消我的成绩,还要受罚。可我已将报名规则背了下来,其中没有女子不得报名这条规定,我据理力争,考官无奈,连忙去汇报了。我等啊等,最终等来考官来我住的客栈,他面带喜色。“恭喜你啊,太子殿下亲自为你说情,准你参加考试,不对,女子都能参加。”我喜出望外,太子殿下当真是好人,我定要忠君报国。有了这个决心,我一举夺魁,随大军去了函谷关。一路上,安老将军为我们新来的军官介绍北戎的民情军情以及北戎皇室的情况。如同一本行走的《北戎大典》,只是没有书中那般美化了北戎皇室的行径。当我...

主角:裴相裴沅   更新:2025-01-07 16: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裴相裴沅的其他类型小说《结局+番外昨夜海棠花未眠裴相裴沅》,由网络作家“白吉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考试,我心下一喜,机会终于来了。我一路通过县、州考试,终于来到京城兵部参加省试。骑射、步射,我都是第一,在最后武艺比拼时,不慎掉落头巾,暴露了自己不是男子。考官说我违背规则,取消我的成绩,还要受罚。可我已将报名规则背了下来,其中没有女子不得报名这条规定,我据理力争,考官无奈,连忙去汇报了。我等啊等,最终等来考官来我住的客栈,他面带喜色。“恭喜你啊,太子殿下亲自为你说情,准你参加考试,不对,女子都能参加。”我喜出望外,太子殿下当真是好人,我定要忠君报国。有了这个决心,我一举夺魁,随大军去了函谷关。一路上,安老将军为我们新来的军官介绍北戎的民情军情以及北戎皇室的情况。如同一本行走的《北戎大典》,只是没有书中那般美化了北戎皇室的行径。当我...

《结局+番外昨夜海棠花未眠裴相裴沅》精彩片段

考试,我心下一喜,机会终于来了。

我一路通过县、州考试,终于来到京城兵部参加省试。

骑射、步射,我都是第一,在最后武艺比拼时,不慎掉落头巾,暴露了自己不是男子。

考官说我违背规则,取消我的成绩,还要受罚。可我已将报名规则背了下来,其中没有女子不得报名这条规定,我据理力争,考官无奈,连忙去汇报了。

我等啊等,最终等来考官来我住的客栈,他面带喜色。

“恭喜你啊,太子殿下亲自为你说情,准你参加考试,不对,女子都能参加。”

我喜出望外,太子殿下当真是好人,我定要忠君报国。

有了这个决心,我一举夺魁,随大军去了函谷关。

一路上,安老将军为我们新来的军官介绍北戎的民情军情以及北戎皇室的情况。如同一本行走的《北戎大典》,只是没有书中那般美化了北戎皇室的行径。

当我听到“选男女赢弱者,以给军食”时,我的心不由得颤了颤,一旦年纪大了,将会被杀供军队食用。生在北戎,作为平民,就预示着这辈子不得善终,这是何等绝望?这样的人,如何能领导一个国家?

且近几年,北戎已不纳岁贡,显然要撕破和平协议,只是明面上还没发作罢了。

此时正是寒冬,北戎以游牧为主,天气严寒、物资匮乏,气候干燥寒冷,适合种植莜麦,据说当年大晋与北戎和谈时,送了不少莜麦种子,并教授种植方式,可北戎皇室认为游牧民族不需要种植,将种子吃了。到来年,依旧去抢掠周边国家的粮食。

我报国的心越来越坚定了,到函谷关后,我一直研究北戎皇帝大帐的位置,营地地形,探听北戎皇帝的行踪。

腊月二十三,北戎过小年,与大晋不同,北戎更重视小年,北戎皇帝要亲自犒劳边关将士,晚上会有宴席,这是我刺杀的绝佳机会。

于是,我找到安老将军,立下军令状,必取耶律齐人头回来。

那日,我偷了北戎士兵
是彻底将我困住了。

沈自山早已携家眷在驿馆门口讨个说法,一时之间引得全城百姓聚集在驿馆外,同沈家一起声讨当朝太子,草菅人命,德不配位。

沈自山发动全城百姓,写了万民书,力谏严惩太子。

五日后,我便接到圣旨,“太子景宣南下期间,强抢官家女子,草菅人命,德行有失,着令太子即刻回京,等候发落。”

只匆匆一月,我便回了京,只是是以戴罪之身。

回京那日,父皇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晕了过去,醒来的第一件事就下令铁甲军包围东宫,太子不得踏出东宫半步,待商定储君以后再行处置。

所有人对东宫避如蛇蝎,生怕与东宫沾上关系惹得皇上不快,更重要的是,惹得未来储君不快。

只有裴沅不断派人前来送来小玩意给我解闷,一会是木刻雕像,一会是九连环,数之不尽,只是每次,匣子最下面都有一张纸条,“一切顺利,望汝安心。”

囚在东宫的半个月,是我这十八年来最清闲的日子,一切就绪,只待收网。

直至有一日,朝堂之上以定国公为首,一半以上官员皆上谏,立安王为太子,以稳国本。

安王跪地,神色恭敬,只是未达眼底。

“众爱卿可都认为朕该立安王为太子?”

“请皇上顺应天意,废黜太子,立安王为太子。”

宝座上的帝王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若朕不允,安王可是要领两万北戎军踏平宫城?”

“父皇,你~”

安王不可置信地抬头,此事做得极为隐蔽,北戎军皆以不同身份暗自潜入京城,如何这么快被识破?

只片刻,向来谦和儒雅的安王此时面上只有狠戾,连外祖刘远道一时也反应不过来这是安王,可他更为震惊的是,陛下说的“两万北戎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皇,今日是你逼我的,太子你废也得废,不废也得废。”

“北戎二万大军,已在城外,若不立本王为太
责?走出去昭告天下孤是女子,然后孤与母后满门落个欺君之罪,满门抄斩?”

“裴沅,你自问大晋所有皇子谁堪大任?是蠢笨如猪的二弟,还是结党营私的老三安王?”

“若大晋交到他们手上,你可放心?你裴家数代赤诚衷心,谁是最佳储君人选,你心中可有定数?”

“我知晓女扮男装成为太子骇人听闻,但你可知若我不这样,当年父皇能接我与母后回大晋?”

一连几问,裴沅逐渐面色凝重,话已至此,他自会有决断。

半柱香后,裴沅已恢复往日冷清模样,朝我作揖礼,“臣愿辅佐殿下登上尊位。”

我轻点头,不错,今日也不算吃亏。

“届时,再对殿下负责。”

我承认裴沅在某些事上是有股执着劲儿的。

本以为谣言在祭坛风波后几日便会平息下来,可谁知坊间越传越热闹,似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一般,继童谣之后,百姓又开始议论。

“太子不举,大晋无后!”

“此乃天意,理应顺应天意改立太子。”

就连父皇书案上的折子,也没少提议改立安王为太子。

闹这样大,要说没有定国公府的手笔,我定然是不信的。

定国公刘府为三皇子安王已逝母妃刘妃的母家,是百年世家。

自我辅政以来,多次提议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寒门子弟亦能进朝为官,去年第一年试实行,成效甚好。

今年开始,武将选拔亦可适用,想来,以刘家为首的世家开始坐不住了。

“皇上,今年武将选拔时,竟有人女扮男装,扰乱考场秩序,那名女子非但不知罪,还力争选拔制度上没有标注仅限男子报名。”

“臣想问太子一句,武举选拔制度,是否有纰漏之处呢?”

刘远道才说完,定国公一派便开始附议,所言皆是我辅政不力,能力不足。

我缓缓上前,盯着刘远道的双眼,“孤所制定的规矩是大晋子民,忠君爱
皇跟前行礼,低头时耳后尽是一片绯红,“禀皇上,太子是男人。”

只一句,父皇面色便好看不少,虚抬手,“有劳丞相了。”

张氏的笑容在弹指间销声匿迹,冲上前拉扯裴沅的衣领,直直盯着他的双眼。

“不可能,你说,你是不是受了太子威胁。”

“本宫告诉你,欺君是大罪,你快说是不是太子胁迫你?”

聪明如张贵妃,今日竟没看明白天子不在乎这件事的真假,只关心今日谁能护住皇室威严。

“事关皇储,臣不敢欺君。”

语气淡淡,不着痕迹的退了一步,他向来是怀瑾握瑜之人,在朝中素有威望,裴沅说什么,朝中多数官员不敢置喙,生怕一不小心被他盯上反惹一身骚。

可方才,我分明见他眼神有些躲闪……

“至于贵妃娘娘说无所出,适才也让太医院李院首顺道把过脉了。”

接到裴沅眼神示意的李太医,忙不迭地扑倒在地,额头细密的汗珠隐约可见。

“启禀皇上,娘娘,太子他~患不举之症。”

李院首憋红了脸,半天才吐出这几个字。

我垂眸,极力做出羞愤之状,一旁之人的指尖微微颤了颤。

张氏虽不相信,却无从辩驳~只怔怔嘟囔,“怎么可能,怎么会……”

见时机到了,我理好仪容恭敬行礼,“父皇,今日儿臣当着天下人的面被迫验身,丢进皇家颜面。”

“且儿臣尚在母后腹中时,张贵妃便想让儿臣永远留在北戎。”

“今日此举虽冒险,可一旦成功,儿臣便是万劫不复,贵妃无非是想要这太子之位,恳请父皇罢了儿子,以保平安。”

面色悲戚,言语恭顺,不似张氏那般急迫逼人。

出入朝堂这几年,我深谙以退为进之道。

有时候,成为猎物未必是一件坏事。

“皇上,太子他真的是女人,碧儿看得一清二楚,臣妾要亲自给太子验身~”


名女子已进入军营当了振威校尉,随大军前往北戎边境了。

我听罢欣慰一笑,望向北边,举杯遥祝,愿你此去旗开得胜、建功立业,来日归京为汝庆功。

年关将近,自刘远道解除禁闭以来,联合世家屡屡向父皇施压,案上的折子皆是谏言废黜太子改立安王。

文官夸大其词,加上坊间谣言漫天,一时之间,我成了大晋臣民口诛笔伐的对象。

又遇贪腐大案,江南自上而下官官相护,贪墨军粮,导致西北边关粮食供应不上,边关将士苦不堪言。

为让我博一个好名声,父皇将我派往江南调查贪腐一案,以平民怨。

而此案涉及当地政商甚多,盘根错节,我每日研究卷宗,提审涉事官员,一月过去竟未取得半分进展。

另一边,京城接连不断传来旨意,明面上催促我查案,实则警示我若不尽快查清案子来平息谣言,东宫恐要易主。

我盯着面前的圣旨,思绪如同被浓雾笼罩,看不清前路。

烛火摇曳,我抬眼,小厮匆匆进来禀报,竟是按察使沈自山。

远远的我瞧他提着两坛酒,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女子,低着头看不清神色。

“听闻殿下来江南以来终日忙于案子,今日特从家里带来两坛子酒给殿下解解乏。”

眼前布衣草鞋之人叫我有些震惊,朝廷当真有如此清廉的官员?

他从身后之人手里接过食盒,取出几碟小菜,瞧着清清爽爽,“这是贱内亲手炒的几道小菜,殿下莫要嫌弃。”

“素闻沈大人勤政清廉,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臣出生寒微,在官场上行走艰难,去年听闻殿下实行科举制,深受感动,所以今日不请自来,陪殿下喝上一杯,殿下莫怪。”

知音难遇,我便多饮了几杯。

醒来时,我身侧躺了一名女子,全身冰凉,而院子外头,熙熙攘攘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心凉了一截,才知陷入了圈套,冷意席卷全身,惊觉江南一案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