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好书

扶摇直上好书

渔二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渔二代”的《扶摇直上》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4-12-13 08: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好书》,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渔二代”的《扶摇直上》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扶摇直上好书》精彩片段

“学军啊,你的事,我已找了组织部,有点口气。你好好安心工作吧,啊”
最后,谢锋让章学军自己再想想。
刘志强可是个能耐人,从小乡村,到区里展露头角,50多出头就转岗到ZX任一把手,虽说离开了一线权力部门,但从副处提到正处,绝对值得,毕竟这个级别的,放眼江州区都是屈指可数的。
回到自己办公室,抽着自己的香烟,章学军陷入了两难抉择,去还是不去。
如果拒绝谢锋的安排,不去村里当扶贫书记,表面上得罪办公室主任,实际上是得罪了刘志强。那今后自己在机关就呆不下去了,更别想提拔或转公务员了。
哎,扶贫任务又重,如果去村里,村里本就一穷二白,完不成扶贫任务,也是死路一条。
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当真是骑虎难下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章学军决定找高人指点一下。他首先来到区民政局。民政局有扶贫、救助项目资金。这也是他来的主要原因。他径直上了五楼,敲门进入局长熊国安的办公室。
熊国安比章学军年长3-4岁,正科级却干了20多年。按照规定,正科级超过15年的公务员,可以晋升一级职级。这不,最近刚提为一级主任科员,享受着副处级工资待遇,正美滋滋的。
熊国安机会较好,也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了机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实验学校当老师,喜欢写写画画,有时还在日报、晚报上发表点诗歌、小小说之类,进入了领导视野。
后调到团委搞宣传干事,再就是下派到几个乡镇锻炼。从副镇长、副书记干起,刚30岁时就在王店乡当乡长。因年龄相近,乡镇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经常坐吉普车进城办事、玩乐,与章学军也结下了较好感情。回到城区后,先后在科技局、工委等部门担任一把手,前年调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亲戚不走就丢,朋友不走就疏。
不管熊局长在哪里高就,章学军就跑到哪里,聊到哪里。
这是章学军的长处。他经常到一些朋友、同学、熟人的办公室去转,没事请请客,或坐在一起打打牌,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旧友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可谓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今天到熊局长这里,一是请教,二是争取支持。
熊国安虽说只比章学军大不了几岁,但在官场上摸爬了20多年,眼界、资历是章学军不能比的。
电话提前联系了,他也知道章学军此行的目的。但他没说话,倒杯水给章学军,笑眯眯地望着他。毕竟是老江湖。
章学军喝口水,说,“熊哥,办公室让我到金口郑家湾村去当扶贫书记。”说完,就望着熊国安。
熊局不愧是官场是混了多年,经历了太多事,学会了任何事,方向不明,自己决不先发表意见。
熊局还是笑眯眯地望着章学军。
“你说去不去?”章学军急了!
“你是怎么想的呢?”熊国安反问。姜,就是老的辣!
“我现在也不知道”
“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别人怎么给建议?”
“哎!”章学军叹了一口气“想去,又不想去。”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熊局长故意问道。
因为与熊国安私交甚好,章学军就毫不隐藏地说开了。“你知道的,我还是事业身份。由于受政策限制,不能提拔不说,现在连车补也没有”
“你们正科是每个月650元,副科是550元”"


章学军回到自己一楼办公室,“啪”地一声,重重地把门关上。原本不抽烟的他,突然有想了抽烟的想法。
他气得想打人,却没那个勇气,也下不了手,只能憋在心里。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章学军今年已经46了,在江北市江州区ZX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兢兢业业干了8年多,还是个为了三斗米而折腰的副科级。
江北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北,自隋唐建制以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下辖8个县市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是平原省14个市州之一。全市工业无亮点、农业没特色,全靠农副产业和第三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一直是全省垫底。
作为江北唯一的市辖区,江州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紧靠长江,水产养殖业相对发达。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它资源匮乏,从事水产及相关行业就比较多。
章学军35岁那年,从江州区王店乡调入区ZX办公室工作。由于他是驾驶员出身,用了近10年才从普通干部升到副科级。
除非你有一技之长,或有才,或特别有财。当然,如果是特别有财的话,早离开体制了。不离开的,那肯定脑子进了水。
以上两样章学军都没有。现在人人都会开车,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车,所以他那点本事就不值一提了。
想到比自己后来的,有的提了正科,有的升了主任,还有的成了直系部门领导班子,一个个混得人模狗样,趾高气昂。
章学军只能安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所以他心态还不错。
想想还在王店乡那几个老同事,有的连副股级都没混上呢,章学军心里多少舒服了些。
其实章学军一直朝着目标奔跑,只是农民的儿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在体制内像他这样的年纪,是典型的“无前无后”,向上爬没钱开路、后面没人顶腰。
不过能走上这条路,得益于章学军他父亲,当年抗美援朝退伍返乡就在村里工作,后来干到村支书功成身退。
章学军是最小的儿子,不爱读书,对开车很感兴趣。父母一般都溺爱小儿子,把他送到驾校学了十个月之久。
九十年代的驾校一点也不含糊,仅汽车理论知识(现在叫科目一)就学了三个月。章学军读书不行,学车还挺灵光,加上喜欢开车,勤学苦练顺利拿到了驾驶证。
后来章父托人把他弄到乡办公室当临时工,就是跑跑腿、发报纸等杂活。
半年后,章学军明白了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区别,不仅做的事多,而且比别人差一截,最关键工资少得可怜。
为了转正,章家到处找门路,托人搞指标,辛辛苦苦几年,终于成了小干部,虽然几年工资搭进去了,可章家老小依旧兴奋得睡不好觉。
没过多久,章干部又发现比别人差一样东西---编制。
编制可是个神奇的东西。
乡办公室的李姐,瘦瘦的,三十来岁。整天在办公室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要不是说昨天晚上打牌输赢了多少,就是前天进城买了好几百元的新衣服,或是谁和谁有情况!
这天,李姐讲得正欢,办公室主任蒋正国拿了份文件进来,丢在李姐面前“李姐,这是区委办下发的年中工作总结通知,要求本周末下班前交上去,请你写一下....”
蒋主任比李姐小两岁,所以客套地叫姐姐。
李姐一看是写材料,马上就无精打采了。
硬生生崩出几个字“我不会写”,不紧不慢地把文件退回给蒋正国,就不再理他了。
事后,办公室其他人问李姐,蒋主任安排的工作你也敢推,不怕扣你工资?
“他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