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李云龙陆远的小说刷个视频而已,怎么古人都破防了小说阅读

李云龙陆远的小说刷个视频而已,怎么古人都破防了小说阅读

叶落潇湘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众所周知,陈桥兵变来的简单,黄袍加身,一跃称帝。可众所周不知,赵匡胤的出身,其实也不是很高的。他真要算起来,也只是从一个小兵开局的,他的家族,是军人世家,但势力是在后唐。这和他开始投奔的郭威,前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赵匡胤前期能起来,能混好,除了他的运气很好以外,那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当然,运气这玩意,能当开国之君的,运气都不差。赵匡胤很早就投奔到了郭威帐下,后来郭威称帝,建立后周之后,他便在柴荣手下做事。这柴荣是郭威的养子,郭威的两个儿子之前被后汉皇帝杀了,所以在郭威死后,后周就被柴荣顺利继承了。而赵匡胤这个一直跟着柴荣的小将,此时也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将军。后来柴荣死后,赵匡胤手上的兵权更大了,在陈桥兵变后,黄...

主角:李云龙陆远   更新:2024-12-07 18: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云龙陆远的现代都市小说《李云龙陆远的小说刷个视频而已,怎么古人都破防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叶落潇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众所周知,陈桥兵变来的简单,黄袍加身,一跃称帝。可众所周不知,赵匡胤的出身,其实也不是很高的。他真要算起来,也只是从一个小兵开局的,他的家族,是军人世家,但势力是在后唐。这和他开始投奔的郭威,前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赵匡胤前期能起来,能混好,除了他的运气很好以外,那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当然,运气这玩意,能当开国之君的,运气都不差。赵匡胤很早就投奔到了郭威帐下,后来郭威称帝,建立后周之后,他便在柴荣手下做事。这柴荣是郭威的养子,郭威的两个儿子之前被后汉皇帝杀了,所以在郭威死后,后周就被柴荣顺利继承了。而赵匡胤这个一直跟着柴荣的小将,此时也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将军。后来柴荣死后,赵匡胤手上的兵权更大了,在陈桥兵变后,黄...

《李云龙陆远的小说刷个视频而已,怎么古人都破防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众所周知,陈桥兵变来的简单,黄袍加身,一跃称帝。

可众所周不知,赵匡胤的出身,其实也不是很高的。

他真要算起来,也只是从一个小兵开局的,他的家族,是军人世家,但势力是在后唐。

这和他开始投奔的郭威,前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赵匡胤前期能起来,能混好,除了他的运气很好以外,那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当然,运气这玩意,能当开国之君的,运气都不差。

赵匡胤很早就投奔到了郭威帐下,后来郭威称帝,建立后周之后,他便在柴荣手下做事。

这柴荣是郭威的养子,郭威的两个儿子之前被后汉皇帝杀了,所以在郭威死后,后周就被柴荣顺利继承了。

而赵匡胤这个一直跟着柴荣的小将,此时也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将军。

后来柴荣死后,赵匡胤手上的兵权更大了,在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

所以,要论夺天下的难度,赵匡胤其实不低,但是他的一切过度的太丝滑了,让大家误认为就一个陈桥兵变便夺了天下。

另外,还有呢。

这后周并不像北周一样,后周外面的地盘,其实还有很大,赵匡胤从后周手上接过地盘,也就中原一带。

外面还有荆湖一带,川蜀一带,江南一带,这些地盘可都是赵匡胤,后面自己一点点打下来的。

还有大理,燕云十六州这些,不过这些地方,直到大宋到灭亡,也都没拿回来。

说句不好听的,大宋这朝代,UP主个人并不认为他是大一统朝代,实在太菜了,太怂了。

北宋时期还稍稍好一点,可靖康耻之后,南宋那最多就算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

但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说大宋菜,但赵匡胤是真不猜,若是没有那场烛影斧声,估计赵匡胤真能收回幽云十六州和大理,完成真正的统一。

创业难度:三星半★★★☆】

网友【弹幕】:高了,绝对高了,大宋那不是有手就行嘛,怎么能是三颗星呢。

网友【弹幕】:确实是高了,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皇帝,也能有三颗星?最多两星,甚至是一星半。

网友【弹幕】:查了一下,UP主还真没吹老赵家,这皇位确实是来的有点困难,只是历史对于赵匡胤前期的记载太少,而且对后期记载的也不多,总让人觉得陈桥兵变之后,大宋就完成了一切。

网友【弹幕】:就算没有烛影斧声,赵匡胤估计也拿不回幽云十六州,而且就算拿下来了,就大宋那种重文轻武的环境,他们也保不住,弄不好还是给别人养马。

........

“燕云十六州到我大宋灭亡都没拿回来吗?

烛影斧声又是什么?按照他们的说法,应该是一场变故,朕或许就死在其中也说不定,亦或是朕杀了武将?

不可能吧,兵权已解,朕不可能杀他们,到底是什么呢?”

大宋位面,赵匡胤看着视频中话语,以及弹幕中的内容后。

不由眉头紧皱,这些后世之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话遮遮掩掩的,你们倒是把事情说清楚啊!

这个大宋位面正处于开宝八年,也就是大宋建立十五年。

此时的赵匡胤,已经平了荆湖,后蜀,定了吴越,灭了南汉,南唐,收复了整个江南,神州大地完成了基本的统一。

就剩下一个幽云十六州和一个大理了,怎么可能到大宋亡国都没拿回来呢?

而且后世之人,还将他与始皇帝相提并论。

难道,他的大宋也和大秦,大隋一样,二世而亡了不成?

.......

“经此一说,这大宋的开国君主,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堪嘛,怎么后世之人对于这大宋的评论这般不堪呢?

而且一个以武立国的朝代,又怎会是重文轻武的呢?这后世的朝代,还真是难以琢磨。”

大秦位面,秦始皇在看完赵匡胤的发家史后,也是不由点了点头。

从一个小兵,一路砍到皇位上。

哪怕就是中间运气好一点,可其中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了。

不过从这视频中内容不难看出,似乎这个从小兵一路砍到皇帝位置的赵匡胤。

后世之人对他的了解,却仅仅只有一个陈桥兵变,似乎在后世之人的认知中,这个朝代的立国很简单一样。

至于其他的事迹,后世之人了解的似乎都不多。

这就很不对劲了。

“这厮真是好大的胆子,什么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怎配与陛下相比?”

赵高这时候略带怒意的嘀咕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他边上不远处的秦始皇却恰好能听到。

“后人自当更比前人强,后人更有能耐不是更好吗?这有什么好计较的?朕还自比三皇五帝呢。”

秦始皇看了一眼赵高道。

“陛下高见。”

赵高连忙附庸了一句。

“陛下,按照之前那晋朝的情况来看,估计是这宋朝的后世之君太弱了些,这才导致后世之人对于宋朝一代的历史不太了解。”

李斯这会也站了出来,跟始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恩,确实有这种可能,看来得好好敲打敲打一番才行了,朕的大秦可不能被后世君主拖累,导致后世之人连大秦这段历史都不了解。”

秦始皇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李斯的这回答。


但是,当国家有难时,人家可就不同了,人家那是君不仁,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

嘿,咱孔老爷投敌了。

孔夫子可老双标了。”

网友【弹幕】:“说儒教就说儒教,别扯儒家,说孔家就说孔家,别扯孔子。

虽然独尊儒术的时候,儒家思想就被董仲舒割了一刀。

但在宋之前的儒家,还算是有血性的,君子六艺也非摆设。

只是在宋朝,儒家又被割了一刀,儒家教义也被再次曲解,这才导致后期变成那样的。”

网友【弹幕】:“功冠全军,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东平卫满,威慑西域诸国,这功绩单独一件,就足够一个皇帝被冠以明君圣主了。

虽然晚年昏庸,但配一个千古一帝的称号还是够的。”

网友【弹幕】:“故国恒以弱丧,独汉而以强亡。

唉,汉武帝一朝虽然穷兵黩武,但真的给大汉打出来了国威,打出来了神州的精神气。

直到东汉末年,大汉都散装成那鬼样子了,还是按着四方蛮夷往死里打。”

网友【弹幕】:

“其他朝代末年:蛮夷:中原乱了?国力弱了?哈哈,我们来了!我们要抢钱,抢粮,劫掠中原!

大汉末年:蛮夷:你们别过来啊!!!你们在中原打不过其他人,你们就来打我们出气是吧?你们拿我们练兵呢?”

网友【弹幕】:“公孙瓒白马义从,塞外无敌,结果到中原后,被色厉胆薄,好谋无断的袁绍弄死了。”

网友【弹幕】:“前面的别把袁绍说太菜了,袁绍的剑,也未尝不利呐!”

网友【弹幕】:“袁本初最为高燃的一段了,老三国的这一段,袁绍拔剑的时候,曹阿瞒眼睛都直了。”

网友【弹幕】:“不是说故国恒以弱丧,汉唐而以强亡嘛,唐难道不是强亡吗?”

网友【弹幕】:“前面那个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啥?

你要是说李治死后,武则天篡位,也算唐亡一次的话,那我认了,那唐确实是以强亡。

可你是说安史之乱以后的大唐,那你就再去看看历史吧。”

网友【弹幕】:“桓,灵帝最为可恨呐,若不是这两货无能,将大汉祸祸成那样,大汉何至于仅四百年国祚呐。”

网友【弹幕】:“可怜丞相到最后都未能还于旧都,司马老贼,真是该死!”

........

“罪己诏?朕后期会昏庸至此不成?”

大汉,汉武帝看着视频,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丝毫没有获得千古一帝称号的高兴。

........

“李治死后,武则天篡位?莫非大唐三世亡不成?

怎么会是李治登基,莫非........”

大唐位面,贞观七年。

李世民看着视频,脸色阴沉的要滴出水来了。

弹幕中的消息属实让他震惊。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现在看到李治,他的心头不由颤了颤。

莫不是玄武门一事还会重演?

.........

【汉之后便是晋.....恩,算了,这垃圾不说,太废物了。

晋之后便是大隋。

隋文帝虽然是大一统皇帝,只能说是不错的明君吧。

在历史上大概能挣一个前十左右,但说他是千古一帝,那还有些谈不上。

而隋炀帝杨广嘛,这些年吹他的很多,什么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类的。

但实际上就丫一昏君,实打实的昏君,啥玩意都不是。

直观一点的说,隋朝大业元年,有八百多万户,人口4600多万。

唐初人口两百余万户,人口堪堪千万。

短短十几年,人口掉了三倍有余,这个没得洗吧。

而且他还有弑父嫌疑,存疑,不能确定。


【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就得以事实为证,不能吹捧,也不能贬低,不然咱们这期视频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本期视频,咱们分两步走,先谈功绩,再谈过错。

要说始皇帝的功绩,那咱们在书本上学过,这些年在各种短视频中也没少了解。

大家基本上能张口就来。

对内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修长城,筑灵渠,扫六合,一统神州。

开创神州第一个大一统皇朝,创建皇帝称号,废除分封制,创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还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扩大神州领土。

可以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这五个方面。

始皇帝的功绩,都可以说是极为卓越的。

很多方面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皇朝的结束,甚至是沿用至今,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神州历史。

也为各朝各代的神州一统定下了基础。

只凭这些功绩,那就已经奠定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功绩。

以上我所提到的,都是公认的事实。

但是对于这些功绩,网上也是有一些否定言论的。

网上有博主说,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

不过就是始皇帝为了巩固皇权,才提出的这四条,秦始皇颁布这样的诏令,也不过就是顺势而为罢了。

甚至还有人说,封建帝制的出现也是必然,毕竟大秦以法治国,在统一之后,必然会出现类似的政策,这功绩应该算在商君头上,与秦始皇也没有太大关系。

还有人对扫六合,统一天下也有同样的辩论。

他们说统一是必然的,大秦的统一,是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的。

秦始皇不过就是那摘桃子的人而已,真正的功绩得算在他祖爷爷秦昭襄王身上,还有白起身上。

另外就是修长城,有的人认为没必要修,说当时大秦国力强盛,北击匈奴时,将匈奴打退到草原之外七百里。

当时大秦刚立,没必要劳民伤财的去修长城。

对于这些言论,我的意思,那就是当他们在放屁。

古代的情况,除了咱们神州有完整的史册记录,其他国家史册不是太假就是太少,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我了解的也不多,所以咱们就不多说古代其他国家的情况了。

我就拿现代的国家来对比。

你们说统一是必然的,欧洲那边有多少国家?

他们很多国家的都是一个民族的人,多少年了,他们统一了吗?

难道他们是没有出现过一家独大的时候吗?

不见得吧,远了不说,就从拿破仑时代算起,到二战结束,欧陆就出现几次霸主级人物?

出现了几次一国极强,横压数国的情况。

结果呢?他们统一了没?没有。

始皇帝打六国的时候,六国是弱了,但特么不是死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那时候还活着呢!

还是个人就能统一?

你把胡亥放上去试试,你看大秦能不能统一?

这难道还不能算始皇帝的功绩?

你们说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度量衡也是必然的。

那么我问你,阿三你知道吧,你不能说人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吧?

人家有多少种官方语言你知道吗?22种。

注意,这是官方语言,这些你们是看不到吗?

这是21世纪了,他们到现在也还没有完成始皇帝两千多年前完成的事情。

这也不能算始皇帝的功绩?

修长城你说不应该。

可要是没那长城拦着,大汉能不能活到汉武帝时代都是个问题,神州此时还能否立于这万国之林都是个未知数。

而且秦长城只是将其他几国的旧长城连一起。

工程是大,对大秦根基是有影响,但这影响也是有限的,算不得什么。

另外修长城的人,多是罪犯,至于罪犯来处,这点我一会讲。

既然要讲历史,那就不要去假设,功是功,过是过。

你自己得客观些,不然的话,你去编故事不是更好?

何必要借一个历史的名头呢?

这些原本就是始皇帝的功劳,你就不要去扭曲事实,黑不是这样黑的。

好了,接下来说重点,在始皇帝的众多功绩之中。

UP主个人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简单来说就是封建帝制。

没错,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糟粕,封建帝制,或者说是家国天下制度。

这玩意在如今看来,确实是不好的,是剥削百姓的,但放在两千多年之前,这一套体制是极其先进的。

它的出现,极大的激发了后世君主对于神州一统的野心。

虽然很多人认为,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是我们神州统一的基石。

但我认为,若光凭这个,最多只能在当时算基石,毕竟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哪怕文字统一了,但在方言的带动之下,统一的文字,在时间的流逝之下,也可能会出现改变。

比如“恰饭““吃饭”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但因为读音不同,他就会慢慢造出新词。

最后的结果,那就会导致文字体系出现极大变化,同一个字这湘是一个意思,到了赣却成了另一个意思。

所以我认为,同文同轨同纶,如果那个皇朝延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在那个皇朝倒下之后的百年左右,或许还会有一点联系,但时间一久,这联系也就没了。

真正让神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根源,其实是始皇帝创建出来的皇帝制度,是他对家国天下改进后,形成封建帝制。

毕竟人的欲望就摆在那里,当一个人登上帝位之后。

他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神州的大一统。

只有完成了大一统,他才是真正的皇帝,才是神州史书上认可的正统皇帝。

不然的话,那他就只是如南北十四国一样,最多只能算作是一方割据的诸侯而已。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翻开史书看一看,自始皇帝之后,他定下的其他制度,在两千多年中,偶有改动,但是,皇帝永远没有改动。

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但凡出现第二个,那么这两个皇帝,或多个皇帝的时候。

他们就会相互给对方安排上一个反贼之类的名头,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弄死其他的。

直到神州完全一统之后,神州才会安宁下来。

两千年下来,这制度确实是给神州带来了无数的战争,但是,两千年来,神州却基本保持着一统的状态,割据分裂的情况,即便出现了,最终也会归于一统。】


“入主中原?十四弟,你是好样的。”

某个大明位面,时间1636年,皇太极刚建立大清,改女真为满州,定都盛京。

当看到这消息之后,皇太极不由的称赞了一句边上多尔衮。

“八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事一公布,只怕大明的精力将会全部放在我们身上了。”

多尔衮这会却是面露难色。

“唉,这....这误我大事啊!”

经过多尔衮这么一说,皇太极也是反应了过来。

这视频可不是只有他们能看到,整个神州的人都能看到,也就是说大明那边也是可以看到的。

也就是说,现在皇太极,对于大明来说,就不单单是劫掠的异族了,而是要来抢夺江山的异族了。

大明极有可能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到皇太极他们身上。

........

“京师贪腐,八大晋商,江南士族,吴三桂,该死。”

同一个世界,崇祯看着视频脸色愈发阴沉了起来,目露杀意的扫过朝廷上的一众官员。

由于之前祥云的问题,基本上这些皇朝都是将朝臣聚集在一起的,这个位面也是一样,崇祯和一众大臣就在大殿之上。

“诸位爱卿,你们说朕该怎么办?若是再如之前那般,大明在朕手上,只怕是中兴无望了。

朕最后是自缢煤山,诸位最后是被叛军杀死,钱财也尽归了叛军,七千万两呐,啧啧啧,真是一笔大数目。

与其让诸位爱卿将这笔钱财送与叛军,不如还是送给朕的好,万一朕能重整大明江山呢?

诸位终究是要死的,那不如......”

崇祯看着一众人,声音愈发阴冷了起来。

他虽然是大明的末代皇帝,但他手上可是实打实的有兵权的,京师守军以及京城禁军可都在崇祯手上抓着。

之前他一直都是想要百官捐钱,一直都是说好话,这不是因为崇祯手上没兵,也不是崇祯没权,而是他不能对百官下手。

他总不能把百官都杀了吧,那样的话,国家秩序将在一夜之间崩塌。

可现在的崇祯顾不上这些了,大明反正会在他手上亡的,那早几年,晚几年又有什么区别呢?

“陛下,臣愿将全部家财归于国库,助陛下重整大明江山。”

崇祯话未说完,一个大臣就慌忙出列跪下打断了崇祯的话。

“陛下臣等越将家财归于国库,助陛下重整大明江山。”

有了一人的提醒,其他的大臣也连忙跪了下来。

“恩,好好好,看来各位爱卿心中尚有大义,来人,随诸位同去府上,协助诸位清点家财吧。”

崇祯哈哈一笑。

一众大臣则是松了一口气,纷纷退出了大殿。

“王之心。”

待到群臣退下后,崇祯对身后一个太监唤了一句。

“奴婢在。”

王公公连忙应了一声。

“等他们把钱财上交之后,你亲自带上锦衣卫和禁军,去把他们都杀了,带朕的剑去。”

崇祯取出天子剑交给王之心道。

“陛下,这....这百官.....”

王之心不由咽了咽口水,眼前这帝王此时在他眼中显得陌生无比。

“留下他们,大明早晚要亡。

百官?太祖开国之际,身边读书人都没几个,还不是能凑出百官来?

未来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大明终究是要亡于朕手的,那不如疯狂一些。

朕当效仿太祖,杀他个尸山血海,杀他个天昏地暗。

若是成,那朕便是中兴之主,自从重整大明。

若是不成,最坏也不过亡国,那也非朕之过,只怪天命如此。”

崇祯咬牙说道。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

王公公接过天子剑,随即退出了大殿。

“太祖保佑。”

看着离去的王之心,崇祯在心中默念了一句。

.......

“宋?明?这两个朝代是这么回事,怎么都是让异族灭国,这后世的异族难道已经这么强了吗?”

接连看到两个异族创建的王朝之后,始皇帝这会的脸色已经是极差了。

大秦也有异族,北面的匈奴也时常入侵。

甚至大秦还需要修筑长城来防御。

但这并不是大秦打不过匈奴,主要是找不到匈奴。

再加上匈奴那边地处贫瘠,只能依靠游牧为生,为了一个匈奴耗费太大国力去剿灭又显得很亏,就算是打下来了,最后也只能放弃那边。

所以始皇帝才想着将六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构筑出一条北面长城防线,以此来防止游牧民族的劫掠。

可他想不明白,这游牧民族,那么贫瘠的资源,那么少的人口,要说劫掠中原,那无可厚非。

毕竟农耕文明,想要完全防御住北方游牧的劫掠,是不可能完全防住,总会有漏洞出现的,但他们凭什么能入主中原?

........

大唐位面,贞观十五年。

“异族之祸在后世还如此严重吗?后世之君也实在差了些。”

李世民摇头叹息了一句。

不由想起了六年前那个在国宴之上,被他要求跳舞的突厥可汗颉利了。

当年颉利可汗,可是逼得大唐差点迁都的存在,还曾与他李世民签订了渭水之盟。

不过渭水之盟之后才几年呐,便被自己拉到国宴上跳舞了。

可惜,那颉利可汗在跳舞之后,当年就死了,不然的话,今天在大殿之上高低得让他再跳一段。

........

不管诸天万界的反应,视屏依旧在继续。

【创业难度第六名,大宋。

唉,相信大家盼大宋已经很久了吧。

你可以说大宋菜,你也可以说大宋怂,但是,你还真不能人家宋祖差。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位可是齐名的,不会真有人以为老赵家的皇位是捡来的吧?

........


就在的大秦这边还讨论着给后世留下更大疆域之际。

张伟的直播间中又弹出了一个新的提问。

网友【弹幕】:“张律师,张律师,我女朋友是相亲认识的,因为一见钟情,所以没有去见她父母,我们刚认识就去了酒店那啥了。

可我们认识的时间太短,我叫不出她的名字,她也叫不出我的名字,而且事后,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就分手了,我还给她转了一笔分手费。

但是刚分手,就遇到了扫黄查房,请问这种情况下,我要怎么证明她是我女朋友?”

网友【弹幕】:“恩,我这边都记下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网友【弹幕】:“因为一些原因?什么原因?真的是认识的时间太短吗?细说!”

网友【弹幕】:“警察:继续说,这个版本的理由我还没听说过。”

张伟:........

一众法家先贤:........

虽然他们不是很懂这其中的意思,但结合弹幕下来,看出一个大概还是明白的。

一连下来的几个问题,大家此时对于这个直播,那也算是明白了一点,大抵是知道了这玩意就是一个逗乐子的视频。

只是挂着一个普及律法的名头罢了。

.........

陆远这边在看了一会直播之后也切走了。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以历史视角,客观评价始皇帝嬴政。】

作者:历史观察员小李。

发布时间:黄帝历4720年1月。

这视频一出现,所有大秦位面的朝堂之上,都为之一静,一众官员不由的咽了咽口水。

自从知道秦二世而亡之后,他们是较为惧怕后世讲解大秦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那个导致大秦走向灭亡的参与者,若是参与者的话,那自己的下场便可想而知了。

【本期视频有些长,制作不易,还望大家看完之后,点赞,评论,转发三连,接下来进入正题。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穿越到大汉,对汉武帝说他所做的一切,可以与始皇帝相并,那么你会不会得到奖赏?

现在我在这里回一下你的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你不但不会得到奖赏,你可能还会喜提九族消消乐。

而且,不只是在武帝一朝,你就是在古代任何一朝,你敢在朝堂之上,拿当朝皇帝与始皇帝相并,那大概率会死,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历史对于始皇帝的评价是以负面居多的,特别是在主流之上,始皇帝的形象一直是暴君,大秦的形象一直是暴秦。

你拿当朝皇帝和秦始皇比,那你就是在说当朝皇帝是暴君,你不死谁死?

虽然我们能从历朝历代的制度中,看出大秦的影子,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等等。

但是后世的皇帝并不感谢始皇帝,他们只感谢始皇帝给他们留下的制度,甚至他们觉得这些制度,都是最正常不过的存在,似乎这些制度,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与秦始皇没什么关系。

出现这样的局面,首先就是后世以儒家思想为主,始皇帝被批判那可太正常不过了,毕竟儒家嘛,他们后面连汉武帝也没少批判。

汉武帝那可绝对能算是儒家的大恩人了,要不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的儒家哪能成为主流呐。

除了儒家的批判之外,还有就是大秦太短命了,十四年的皇朝,二世而亡,这对于皇帝来说也是禁忌。

综上所述,后世皇帝对于始皇帝的印象,反感才是正常的。

所以各位谁要是穿越了,拍皇帝马屁的时候,稍稍注意一下,别一不小心就拍马腿上去了。

好了,进入正题,咱们接下来就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客观的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以及他为大秦留下的隐患,和为神州留下的财富,以下内容仅是博主个人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网友【弹幕】:“扯吧,后世皇帝还看不起秦始皇?又是来博流量的。”

网友【弹幕】:“不懂就别说,始皇帝之后的皇帝,除了刘邦可能对他这个偶像有点崇拜之外。

其他的皇帝就算真认可始皇帝的功绩,那也就是在心里接受,谁要真敢拿他和秦始皇比较的话,那下场绝对和博主说的没什么两样。”

网友【弹幕】:“别说,还真别说,就后世的儒教教义,你们还指望他们会说秦始皇好话?汉武帝都被批判成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了。”

网友【弹幕】:“别的不说,朱元璋建的历代帝王庙知道吧,历代帝王庙十三位帝王中,就没有秦始皇。

而且到后面清朝大肆扩张历代帝王庙,将供奉的帝王从一开始十三位,扩张到了188位,您猜怎么着?还是没有秦始皇!

后世皇帝对秦始皇的态度还用说吗?”

网友【弹幕】:“虽然看不上大清,但是就历代帝王庙来说,还是挺公允的,大明16帝,进去了十三个,就连大明战神和亡国之君崇祯都进去了,结果还是没有秦始皇,这就很说明历代皇帝对于秦始皇的态度了。”

网友【弹幕】:“什么历代帝王庙,没有始皇帝的帝王庙也能叫帝王庙?”

网友【弹幕】:“国祚14年,二世而亡,这是没法洗的,后世皇帝谁也不想自己的国家只有十四年,只能传承二世,所以批判始皇帝是必然的。”

........

大秦位面。

“陛下........”

在看到那些评论之后,李斯躬身喊了一句。

“朕无碍,继续看。”

此时的秦始皇面色铁青,拳头紧握,但此时他还是忍着怒气没有发作。

这是后世之人对他的看法,那些人都没有和他在一个世界,他清楚,再怎么发怒,也是无济于事的。

但要说他能无视这些言论,那也是假的。

人于这悠悠岁月长河之中,无异于一蜉蝣,人生于世,不就是为了图一个身前身后名嘛。

他始皇帝一统六国,扫灭四方,留下这么多制度成就。

结果到最后却是一个千古的恶名,那功盖三皇五帝,成了自封,这搁谁身上,都得有气。

只是他看向胡亥与赵高的眼神也愈发不善,因为从这么多评论中不难看出,他的名声在后世之所以这么差,有那么一部分还真得归于这二世而亡的原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