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口碑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张凡崇祯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一场车祸,他从本属于自己的和平年代穿越到了大明,还是最后一个黑暗王朝。内有奸臣当道,残害忠良,外有八大蝗商收敛钱财,叛经离道,他一睁眼,便是生死局。既来之则安之,他可不觉得没有回旋余地。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召忠臣,查蝗商……私通建奴?隐瞒商税?真当他看不见、不知道?他只不过在等一个锲机罢了!天子一怒,血染三里——顺我者达官俸禄,逆我者满门抄斩!...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大臣们齐呼道:“陛下圣明!”
这事算是暂告一段落,但明显有一个人状态不对劲了。
这个人就是英国公张维贤。
接下来,白杆兵每日就在北京城外的军营里操练。
而最受刺激的显然就是张维贤和张之极。
“爹!咱们好歹是英国公,忠烈之后,练兵这事,您交给孩儿,孩儿把那帮狗崽子们狠狠收拾一顿,咱们京卫可是天子亲军,还怕比不过一个穷乡僻壤来的!”
张之极性格本来就狂,眼下是恨不得带着人冲到白杆兵那边去跟对方打一架。
张维贤叹了口气道:“从明日开始,全力配合李邦华,整顿军务吧。”
张维贤爵位英国公,最尊爵位。
实际职位,京卫总督,领京师三大营,辖京师二十六卫所。
兵部右侍郎协助管辖。
不过兵部最多也就负责统计人数名额,报给吏部,按时发配军饷,起到的实际作用不大。
而张维贤是名副其实的京卫最高统帅了。
在明初,京卫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朱元璋北伐蒙古,朱棣五次征讨草原,都是率领京卫。
不过在朱棣的时候,京卫出征被编制为三营。
不管如何,那都是钢铁雄狮,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但是,经历了两百多年,京卫已经彻底堕落。
张维贤拿着这支部队,可以在天启年间让魏忠贤不敢动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在崇祯时代,皇帝要动他,就不能动了。
事实上,如果白杆兵不进京,崇祯还真没有底气动他,要从军事上做改制,若是张维贤硬撑,崇祯也是没有办法的。
但秦良玉来了,孙传庭又在如火如荼练新军,这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闹出了通州卫千户刺杀朝廷部院大臣的丑闻,皇帝更有理由来整顿京卫,已经由不得张维贤再抵抗。
四月下旬的时候,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将最新的京卫所情报呈递上来给崇祯。
上面呈现出来的内容并不复杂:京卫十卫九空。
意思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还在,其他的都是空额,一共也就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人。
而且一半是靠钱买进来的老弱病残。
平时他们就去帮别人搬搬东西,运运货物。
更夸张的是,三千营的马,朝廷大臣来了,想借走就借走,有的人甚至借走了就不还了。"
张维贤刚喝完茶,就接到了下面人的情报:秦良玉到通州,顾成武已被骆养性拿走。
这个消息深深刺激到了英国公张维贤的神经。
为什么这么说?
并不是顾成武被抓之后对他有什么伤害,实际上这事英国公还真没有参与进来。
他脑子就算被门夹了也不可能指示下面的人去杀部院大臣,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那些兵痞子丘八的脑袋不值钱,他英国公的脑袋可是值钱的很。
他才不会去作死。
他为什么被刺激到呢?
因为秦良玉啊!
“她居然敢带人去通州卫,太不将我放在眼里了!”
小公爷张之极是个火爆脾气,他着急道:“爹,发生什么了?”
他抢过那密函一看,顿时怒从心中起:“这位护国夫人好生狂妄,当真以为天子给她撑腰,就敢胡作非为了么!”
张维贤冷声道:“敢私闯卫所,我必须去天子那里弹劾她!”
此时,顾成武在锦衣的大牢里,先被狠狠抽了一顿,打得他皮开肉绽。
很快,顾成武就受不了了,一五一十全部招来了。
骆养性将他的口供全部录下来,录完后,骆养性深吸了一口凉气。
这还得了!
难怪一个小小的千户敢干这种事,原来背后有这么多人撑着。
很快,这份口供就到了崇祯那里。
崇祯看完后,面色平淡:“全部抓起来。”
此事涉及到了部院大臣,兵部左侍郎郭巩、户部郎中张谦、工部员外郎杨景,还有礼部郎中余化。
另外,在里面还有主事三人。
接下来,锦衣卫把这些人全部抓了起来。
有的人还在办公,直接被请走了。
可以说办事效率相当高。
当英国公张维贤屁颠屁颠跑到紫禁城准备去告秦良玉的状的时候,看见皇帝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出了紫禁城,皇帝的脸色是一脸阴沉可怕。
英国公张维贤心里打了个突。
皇帝停下来,问道:“英国公有何事?”
听皇帝的语气,都感觉到瘆人,皇帝仿佛是要去杀人了一般。
英国公哪还敢再这个时候拿秦良玉的事来烦皇帝,连忙急中生智道:“臣是特意来禀报,臣现在在加强训练京卫,请天子不日前往检阅。”
“有劳英国公了。”
说完,崇祯就带着人往前走,也不理会他。
“恭送陛下。”
崇祯到了天牢里。
这些大臣全部在牢里蹲着,见到崇祯来了,连忙行大礼:“臣叩拜陛下!”
崇祯俯视郭巩,冷冷道:“郭大人,你好大的胆子!”
郭巩把脑袋深深埋下去:“罪臣不知何罪之有!”
崇祯踢了他一脚,怒道:“派人杀李邦华,是你主使的吧?”
所有人心神一颤,没想到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么快就知道了。
众人齐呼道:“臣等冤枉!”
“冤枉?”崇祯心中更是恼怒,这胆子还真是够大的,朕刚召回来的大臣,你们居然敢私通京卫杀人。
“你们到底还把朕放不放在眼里!”崇祯怒道,“郭巩,你说!”
“陛下,臣真的是冤枉的!”
崇祯再给了他一脚:“兵部左侍郎!朕的兵部左侍郎,居然要杀朕的兵部右侍郎!”
他气得额头上都暴出青筋来了:“京卫空额李邦华都给朕看了,你兵部似乎也管不到京卫吧,怎么就跟京卫厮混在了一起!”
“陛下……”
“京卫糜烂,朝纲败坏,建奴猖獗,朕的大臣们一心只想着拿钱,全然不顾社稷安危,连军饷都敢拿,连部院大臣都敢杀,你们说,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的!”
崇祯几乎是咆哮出来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辽东那些真正保家卫国的将士连饭都吃不饱,而你们!你们就是大明的蛀虫,该杀一万遍!”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臣知罪!”
崇祯来回走了两转,气冲冲道:“饶命?饶了你们,苍天会饶了朕吗!大明的百姓会饶了朕吗!辽东的将士们会饶了朕吗!”
崇祯阴沉着脸,低声道:“骆养性!”
“臣在!”
“移交督察院审!”
“是!”
如此举动,皇帝是要公开惩罚,以儆效尤了。
很快,曹思诚那边就接了这个案子。
这件事立刻在朝中引起了震动,像地震一样。
兵部左侍郎,联合朝中官员,要杀兵部右侍郎,这简直是本朝开国以来未有之事。
这件事是狂妄!
督察院之事过了个场,曹思诚在给皇帝递交立案书的时候,隔壁宫殿的宫女们都听到皇帝的声音了:“给朕统统斩首示众,抄家,家属全部发配戍边,后人不得参加科举!”
“是!”
没想到震惊朝野的刺杀兵部右侍郎案如此快就破解了,行动得更快,几天之后,所有参与进来的官员都被斩首了。
顾成武顾千户则被判了五马分尸。
通州卫的军官也要处罚,郭淮被罢官,发配戍边。
这件事把原本准备告状秦良玉的英国公给吓坏了,他深怕自己去告状了串通通州卫的嫌疑。
四月初五的早朝。
大臣们例行早朝议事。
崇祯在早朝结束的时候,对着全体大臣道:“今日之后,李邦华全力整顿京卫三营,谁敢阻拦,朕就夷他三族!”
大臣们齐呼道:“陛下圣明!”
这事算是暂告一段落,但明显有一个人状态不对劲了。
这个人就是英国公张维贤。
接下来,白杆兵每日就在北京城外的军营里操练。
而最受刺激的显然就是张维贤和张之极。
“爹!咱们好歹是英国公,忠烈之后,练兵这事,您交给孩儿,孩儿把那帮狗崽子们狠狠收拾一顿,咱们京卫可是天子亲军,还怕比不过一个穷乡僻壤来的!”
张之极性格本来就狂,眼下是恨不得带着人冲到白杆兵那边去跟对方打一架。
张维贤叹了口气道:“从明日开始,全力配合李邦华,整顿军务吧。”
崇祯立刻道:“周侍郎!”
周延儒全身一颤:“臣在!”
“可有此事?”崇祯面色平静,但心里已经开始兴奋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心下同时道:卧槽!皇帝,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昨天你就在场啊!
大家看着皇帝开始表演,心中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在呼啸,但又不得不配合皇帝演戏。
周延儒强作镇定道:“陛下,臣冤枉,那不是臣的酒楼!”
“朝堂上是议论治国之策的地方,不是办案之所,朕对办案没有兴趣。”崇祯淡淡道,“曹爱卿,给朕立案调查。”
也不给周延儒解释的机会了。
“遵旨!”
“许显纯!”
“臣在!”
“协助曹大人拿人!”
“天子放心,人已经在锦衣卫大牢了。”
周延儒顿时心头一沉,人都已经到锦衣卫大牢了,那地方一进去,首先就得丢个半条命。
完了,这下完了!
这大明朝的官员们自己有私人商业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不过历代皇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他大臣手中肯定也有,只不过做的都比较隐蔽。
诸位朝臣也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只能怪周延儒倒霉,皇帝微服私访,居然被皇帝给碰上了。
他们也不担心皇帝会借此名义来整顿大臣们的商业产,毕竟这满朝的大臣或多或少都会有。
大明朝的臣子,哪一个干净?
崇祯道:“来人,将周延儒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是!”
“陛下,臣冤枉!陛下!臣冤枉啊!”
狗日的周延儒,你特么的居然有三十万两的家产!不拿了你,朕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了!
没办法啊!这辽东的将士们要吃饭,陕西的百姓们要吃饭!
周延儒被拖下去后,大臣们想说话又不敢说,担心一说话,皇帝又问你是负责哪一块的?你不说说你自己做的政绩,跑来这里瞎逼逼搞毛线啊!
魏忠贤就亲自示范了两次,都被皇帝用同样的话怼回去了。
大臣们突然发现,新皇比前几任皇帝办事手段似乎要简单粗暴一些啊!
这礼部的左侍郎和右侍郎几天之内,死了一个,入狱了一个,礼部顿时有种蛋疼菊花紧的感觉。
敢情皇帝专门就拿捏礼部不放了?
接下来的礼部尚书是谁?
崇祯朝第一老油条温体仁!
这事已经内定了,只不过接近年关,授名仪式还没有执行下去。
温体仁一看自己两个属下都被干掉了,顿时有了危机感。
正在他思忖之间,耳边传来皇帝的声音:“温体仁。”
温体仁心一颤,连忙出列道:“臣在!”
崇祯干脆从上面走下来,大声道:“朕问你一个问题!”
“请天子明示。”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你们这帮臣子的天下?”
温体仁不慌不忙道:“陛下乃是四海共主,吾等皆为陛下臣子,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其余大臣也慌忙跪下,齐呼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万岁!”
崇祯在大臣们面前,大笑了几声,脸色一沉,顿时乌云密布道:“你们还知道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今日周延儒胆敢利用部院大臣之权,在京师私设酒楼,以蛮狠之手段夺民私财,是谁给他的胆子!”
皇帝的声音回响在太和殿里,如同天公发怒。
“天子息怒,臣等死罪!”
温体仁也慌忙跪下,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他脑子里却在转,皇帝点自己的名是何用意?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崇祯继续道:“施凤来,你给朕滚出来!”
“臣在!”阁臣施凤来连忙爬出来,惶恐道。
崇祯声音如刀似剑,直接喝问道:“陕西大旱,赤地千里,为何不见你在票拟上上奏!”
一想到陕西大旱,崇祯只觉得怒气冲天,你们这帮子大臣,朕养你们何用!
施凤来大惊:“陛下,臣也是刚入阁半个月,还来不及知晓,不敢随意乱报!”
“狗屁!”崇祯怒骂了一句。
大臣们只觉得有些惊奇,怎么皇帝连如此污秽的话都骂出来了,太俗了!
望之不似人君啊!
崇祯却全然不顾大臣们的看法,他狠狠踹了施凤来一脚:“朕告诉你们,你们各司其职,朕要找你们要结果!事情没有结果,你们让朕怎么相信你们忠君爱国?
“陕西的旱灾如何解决,辽东的防御如何加固,朝廷的税收如何增加,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朕要听的是这些,不是你们整日指责这个指责那个!”
“臣等罪该万死!”
发了一顿火之后,崇祯昨日挤压在心头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
他重新坐回去,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这才起身。
“施凤来,这陕西赈灾之事,朕交给你去办,十天之后,朕要看到你的提案,朕只给你三个月时间,把灾情给朕缓下来,不然朕要了你的脑袋!”
施凤来连忙道:“遵旨,请天子放心,臣一定办到!”
施凤来心中爆炸,三个月?
这怎么可能!
陕西大旱,又不是今年开始的,这些年西北天灾人祸不断,怎么可能三个月之内缓和!
见施凤来突然飞来横祸,其他大臣心中都偷着乐。
等施凤来被砍了脑袋,自己就有机会入阁了。
大家都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得过且过。
这就是大明朝堂的基本现状。
皇帝又道:“孙爱卿。”
孙承宗出列道:“臣在!”
“蓟镇的军防要加固,朕收到最新情报,建奴很可能要攻打蓟镇,不得不防!”
“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做了安排。”
“很好,你办事朕放心,尽管去做,朕都支持你!”
崇祯又道:“方爱卿。”
吏部尚书方壮丽出列道:“臣在!”
“召徐光启入京,工部尚书薛凤翔已经革职,朕要让他来做工部尚书,爱卿意下如何?”
方壮丽道:“徐光启精通工事之学,臣以为可行。”
“好,就这么办。”
完成了第一轮的人事安排后,崇祯回去呼呼大睡了一觉。
时光飞逝,三天过去了。
徐应元到了东江,见到了毛文龙。
至于这位毛御史为什么想要裁汰驿站呢?
绝不是因为他觉得驿站太浪费朝廷的钱,也不是因为他真心想给崇祯节约钱。
而是因为这家伙怕老婆!
为什么老婆和裁汰驿站联系在一起了呢?
嘿嘿,这明末奇葩事就是多。
偏偏裁汰驿站还就和毛御史怕老婆联系在了一起。
毛御史也不算一个很卑鄙的御史官,不过怕老婆怕的要命,但明代官员又有取小老婆的风俗,大家相互攀比。
毛御史羡慕别的官员羡慕得不得了。
老不容易来了京师了,老婆不在身边了,于是他就在京师悄悄找了个小老婆,你请我爱的时候,他老家的老婆突然从天而降,把他抓了这个正着。
为什么他老婆突然到了京师?
就是因为明代的驿站非常发达,他老婆是跟随驿站的马一路快奔到了京师。
于是毛御史只能把小老婆给踢了。
毛御史心里就不平衡了,迁怒于驿站,这才向皇帝提出这个骚操作来。
这是历史上真实啊案例。
眼下,崇祯看着这个毛御史,冷笑道:“毛御史,这真是个好办法啊!”
“陛下英明,臣也是受到陛下圣德启发。”
“胡扯!明明是你老婆骑驿站的快马来京师捉奸,把你捉了个正着,你迁怒于驿站,所以跑到朕这里来告状!”
皇帝此话一出,毛御史顿时面色煞白。
周围的大臣也都脸色狂变。
毛御史呆立在原地,吓得全身冷汗直冒,皇帝怎么会知道?
“陛下恕罪,臣只是为了给陛下节省银两!”
“还敢狡辩!”崇祯怒道,“廷杖二十!”
锦衣卫立刻进来,将毛御史打了二十大棍,毛御史一脸委屈。
大臣们也是一脸错愕,没想到这毛御史居然还有这样的家丑,而且都传到皇帝耳朵里来了。
今天的早朝是上的非常不痛快,陕西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想出来。
过了一天,崇祯觉得陕西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还是得亲自走一趟。
这事和大臣们商量后,孙承宗是第一个反对的,随后是六部大臣全部反对,连御史都反对。
陕西叛乱,天子怎么能轻易涉险呢?
但崇祯心意已决,在那里砸了三百万两,又从山西调粮了那么多粮食,依然叛乱了,下面肯定大有问题。
按理说,崇祯元年的陕西暴乱还只是小规模,及时遏制住,局面肯定会好转。
这接下来,天子要亲自去陕西,肯定是要带人过去的。
于是崇祯道:“英国公、护国夫人、御林卫指挥使孙传庭,你们三人随朕走一趟。”
张维贤一听要去陕西,心中有些叫苦。
但皇帝心意已决,他也不敢说什么。
接下来,便在京卫里抽调了三千骑兵,由给御林卫也配了两千匹马,抽调了御林卫两千人,白杆兵两千人。
组成了七千骑兵,几乎把京师的所有战马都用上了。
接下来,崇祯被带着七千骑兵,从京师浩浩荡荡一路西行。
自从穿越回来后,还没有真正离开过北京城,出了北京城后,前面的天地一片开阔,崇祯心情也好起来。
一路西行,天也热起来了。
穿过山西,三天后进入陕西。
当崇祯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的时候,他已经看见周围人烟荒芜了,偶尔走一段路,还能看见瘦骨嶙峋的尸体倒在一边,看来是活生生饿死了。
这样的场景,崇祯看得十分揪心。
两天后,他到了延安府安塞县一带。
高迎祥就是安塞县人,延安府的灾情是最严重的。
崇祯看见前面有不少人在往更前面的安塞县走,他带着人马便好奇走过去。
他问其中一个老人,道:“老丈,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那老人一看崇祯穿着光鲜亮丽的甲胄,带着威风赫赫的骑兵,便不知道崇祯不是一般人了,连忙客客气气道:“这位小军爷,我们现在去安塞县找粮食。”
“那里有粮食?”
“听说是有的,我们听说今天上午有一队人马运了很多粮食进城了!”
崇祯心头一缓,想必应该是西安那边运过来赈灾的。
于是崇祯便跟着他们一起往安塞县去了。
而且崇祯带的全是骑兵,比他们要快,提前到了安塞县。
守城的虽然没有见过皇帝,但一见这架势,立刻开了城门。
崇祯便领着七千人马进了城。
听说有大部队来,知县张才立刻带着人出来迎接。
一看竟然是皇帝本人到了,连忙跪在地上道:“臣恭迎圣驾来迟,罪该万死!”
少年皇帝一挥手道:“起来吧!”
“多谢陛下!”
周围的人都低着头,不敢随便看皇帝,怕冒犯天尊。
“张才,听说上午进了一批粮食到你这里了?”
张才刚才还一副惶恐的样子,随即立刻哭诉起来,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陛下!陛下!没有粮食!缺粮食,百姓们没有饭吃了,臣也已经几个月没有吃饱肚子了!”
“没有粮食?”崇祯微微一怔,“可是朕刚才还听别人说有粮食运进来?”
“陛下,真的没有粮食,若是有,臣早就开仓放粮了!”
崇祯看了一转,五月的太阳已经有点辣了。
周围没太多人,有也是无精打采的。
这时候,城外面传来了呼喊声:“开门,我们要吃饭!开门!我们要吃饭!”
崇祯一听这声音,看着张才道:“你没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开门?”
“陛下,那些都是刁民,万一把城门打开了,他们会进来抢掠的!”
“他们难道不是这里的人?”
“他们是啊,但现在确实没有粮食了!”
崇祯又道:“朕听说安塞县的高迎祥叛乱了,他人呢?”
张才哭诉连忙道:“那个刁民现在在往山西那边走,他可把我们害惨了,把这里的粮食抢走了。”
“好了,张知县,你也别哭了,走,去你衙门坐坐。”
等崇祯到了安塞县的县衙门里,他四处看了看,这里的人可都是力气十足啊,一点也不像饿肚子的样子。
孙传庭在崇祯耳边小声道:“陛下,臣都闻到了麦子的味道了,这里有粮食。”
不一会儿,张才拿上来一些发黑的馒头,又哭泣道:“陛下,臣无能,只有这些东西了!”
崇祯看了张才一眼,笑道:“张知县是哪一年参加科举的?”
“回禀陛下,臣是万历三十五年。”
“张知县,外面那些百姓要吃的,张知县不给他们一些吗?”
“臣也没有办法。”
崇祯突然道:“朕想找张知县借一样东西,以安民心,不知张知县是否愿意借给朕?”
张才道:“臣对陛下赤诚之心,日月可鉴,不知陛下要借什么?”
崇祯嘴角突然笑起来:“朕想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派发了一波红包后,现在国库里一共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天启七年的税真金白银大概收了两百万两,基本已经挥霍完。
要不是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崇祯现在是真的穷得响叮当。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不停的要加税。
但加税这种东西就是饮鸩止渴,自杀的行为。
还不如把山西八大蝗商抄家来得爽。
崇祯现在已经是在迫不及待地等待户部报上来抄家的总额了。
不过这事不能全信户部,拿钱是大明官员们的日常操作。
督察院肯定是要核对一遍的。
双方牵制,中间扣的至少会少一些。
这事估计还要等个一个月才会有最终的结果。
毕竟八大蝗商,家大业大,要想把家产全部点清出来,确实需要时间。
然而,很快崇祯就接到了魏忠贤的小道消息,查山西案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拿了钱。
据魏公公的小道消息称所有官员在这件案子里的总收入达到了十万两以上。
吏部、户部和督察院,凡是过手的官员,都拿了。
拿的少的有百两银子,拿的多的高达一万两。
当然,这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
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
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
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
就算去查,下面的人也可以随时弄几个顶包的。
古代的信息本身就隔阂很厉害,这种要操作起来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追究是追究不下去了。
得从根上面来缓和这种凡办事就拿钱的恶习。
更让崇祯愤怒的是,山西案中,查抄出来的粮食预估和结果相差甚远。
这其中也必然有人在中间夺了粮食的。
这种行为着实可恨。
他也不是完全容不得沙子的人,但这种时候来添麻烦,却是该死!
但这笔账确实已经比较乱了,户部缺一个能臣。
朕缺一个财务大臣!
正月初七的这一日,崇祯正在吃饭,听到了一个消息之后,立刻兴奋放下了筷子。
什么消息?
一个人进京了。
谁?
毕自严!
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崇祯朝最厉害的财务大臣!
在正统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被拜为户部尚书,向崇祯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执行得都非常好,使崇祯前几年的财务状态得到很大缓解。
他绝对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动不动就提加税。
明末什么最花钱?
打仗!
但这个打仗里面花了很多冤枉钱,就像张维贤的京卫一样,瞒报兵额是常态,军官领空饷是常态。
但万历到天启年间,大家都忙着贪污和党争,根本没有人管这种事。
于是朝廷派发下去的军饷,相当一部分到了军官口袋,朝廷多给钱了,士兵又少拿钱了。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毕自严。
他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公正严明,清廉无私!
他在的时候,辽东可没有饿过肚子,且崇祯的财务状态是越来越好。
他就是崇祯最理想的财务大臣。
崇祯放下筷子,着了一身常服,便着急向外面快步走。
太监和锦衣卫紧紧跟在皇帝身边。
正在文华殿办公的内阁和六部重臣看见皇帝突然快步出来了,都莫名其妙。
但当看到皇帝过来的时候,都出去准备迎圣。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说完,崇祯就向午门走过去,毕自严已经到了午门。
“老臣参见陛下!”
毕自严连忙行大礼。
此次他从南京被紧急调到北京来,也是一肚子的话要跟皇帝天子说。
大明朝民生凋敝,官员贪赃枉法,军饷亏空巨大,军田荒废兼并,都是问题。
商人不法,官商勾结,财税紧张。
每一个问题都是定时炸弹。
毕自严是天生善于理财的那种大臣,他对大明朝的财税弊端一清二楚,但因为在南京,又因为天启阉党作乱,他也无能为力。
现在新皇召见了他,委以户部尚书之职,毕自严总算觉得自己心中的诸多良方可以施展了。
这一年的毕自严已经五十九岁了。
从南京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到北京来,就直接进宫准备陛见,着实是辛苦。
当见到皇帝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他的时候,顿时就老泪纵横,一把跪在地上了。
崇祯最缺的就是钱啊!
最需要的就是有这样一个人来给自己理财。
崇祯还要大目标,大理想,他的未来,大明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与当今世界争雄。
那都是需要钱的!
“毕爱卿,快快请起。”崇祯亲自上前,将毕自严搀扶起来,“毕爱卿一路奔波,到了京师何不先暂休两日。”
毕自严咳嗽了两声,道:“天子有令,关乎社稷黎民,老臣不敢耽搁。”
“好好好,毕爱卿,走,我们君臣好好聊一聊。”
毕自严见这位少年天子举手投足大气合度,心中更是高兴,心中连呼:大明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眼下诸位大臣还在文华殿前,崇祯道:“诸位爱卿且不必多礼了,公事要紧,都去忙吧。”
大臣们这才各自回了去。
“孙胡子,你与朕一起。”
孙承宗微微一怔,怎么皇帝今天突然叫自己“孙胡子”了?
不过,这个叫法倒是很亲切。
孙承宗连忙道:“是!”
如来道宗、张瑞图等人老老实实待在阁中,他们毕竟不是这个穿越客崇祯钦点的,所以难免受到了一些冷落。
崇祯今天心情好,毕自严来了,自己的财务大臣来了,叫上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接下来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山西案可以顺利结尾,田地制度可以开始谋划改革了,还有军饷亏空,收税这些,都可以一步步来策划了。
最主要的是,有人帮朕来去执行了。
崇祯饭也不吃了,带着两位大臣到了自己的御书房。
他还专门给两位大臣准备了椅子。
崇祯又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
大臣们沉默不敢多言。
崇祯重新坐回去,给王承恩使了个眼神。
王承恩立刻拿出圣旨来读了读
大臣们都呆住了。
什么情况?
永不加赋?
这好啊!
这是仁政!
圣王之道!
没想到刚刚表现得像暴君一样的皇帝,转眼竟然又颁布了这么一条仁政。
崇祯叹了口气,就说大明的赋税,一句话形容:乱七八糟!
赋税非常重。
尤其是田赋,抽得特别狠,没办法啊,辽东要打仗,朝廷就拼命压农民。
加重田赋这东西,其实就是压垮民间的大山之一。
这东西是必须得缓一缓的。
这一次是永不加赋,等过个一两年,什么田赋啊之类的,一律废除!
现在的崇祯,脑子有一百种捞钱的方法,作为后世者,他甚至知道大明哪里有钱。
永不加赋,是为了得一波人心。
新皇登基,政绩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但永不加赋却能立刻刷一波民心啊!
和大臣们交锋完第一波,崇祯便退了朝,回寝宫好好睡了一觉。
第一夜穿越过来,一夜没睡,早朝又费了心神,这一觉睡得特别香。
等一觉醒来后,已经是下午。
周皇后亲自煲了汤送过来。
崇祯更完衣,喝着汤。
周皇后果然如史书上记载得那般温和贤良。
《崇祯宫词》记载她:“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
意思是皇后漂亮美丽,不需要化妆就很好看。
周皇后今年不过才十七岁,在后世,还是读高中的年龄。
一双眼睛是格外灵动,气质柔和,说话温和细语。
“陛下,慢点喝,小心烫。”
听到这样的声音,崇祯突然想起前世的女朋友,那个女孩子和眼前的女孩子一样,也是个性格温和的人。
可惜自己死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应该很伤心吧,希望她能找到更好的归宿。
还有自己的父母,得知儿子出车祸死了,应该伤心欲绝,好在自己存款也不少,而且还有一个姐姐,可以为他们二人养老送终。
朱家的皇后、王妃,都是从民间挑选的,这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
所以周皇后身上没有名门贵族的刁蛮,她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夫君。
崇祯一时间有些心酸,在正史上,北京城告破,崇祯杀死这位性格温和善良的皇后,砍了自己的女儿后,就去煤山自缢了。
周皇后死的时候才三十三岁。
想到这里,崇祯牵起周皇后纤细洁白的小手,温柔道:“皇后,朕以后一定好好待你。”
周皇后笑道:“陛下一直对臣妾很好。”
历史上的崇祯和周皇后确实很恩爱,相敬如宾。
“以后更好!”
崇祯与周皇后云雨了一番,殿内充满了周皇后的体香,周皇后情意绵绵,只觉得今日皇帝似乎与往日有些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一时间也说不上来。
等与皇后缠绵完后,崇祯到御书房,唤王承恩。
“朕现在要找两个人,一个叫宋应星的人,一个月之内,让他来见朕。另一个,孙承宗,让他立刻来见朕!”
王承恩道:“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安排。”
崇祯叹了口气,他安排魏忠贤和田尔耕去捞钱,这显然还不够的。
他没记错的话,崇祯元年辽东宁远就欠饷了,到时候会有士兵哗变,这是要不得的。
钱肯定要用最快的手段先捞一笔,但哗变这种事和治军也有很大的关系。
崇祯刚继位,谁能主持军事大局?
当然非孙承宗莫属!
袁崇焕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另外一个人也很重要,只是现在还名不见经传,他叫宋应星。
宋应星便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后世大名鼎鼎,无数键盘侠们吹上天的人物。
当然,他也确实有本事。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于粮食。
崇祯元年,他落榜,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他会在北方种地,种土豆。
然而,这个时候的朝廷却没有怎么重视他。
明末什么最惨?
民生,饿殍遍野!
李小哥就是因为吃不上饭才造反的。
所以,崇祯太需要宋应星这样的人才了。
还考什么功名啊,直接给个官,让他组织一群人去种地,把给朕种出一大片地来,缓和陕西的灾荒。
粮食才能稳住人心啊!
粮食是孙承宗稳定军心的核心供给。
等王承恩走后,崇祯又将曹化淳找来。
曹化淳都是万历年间的太监了,大明宫廷有个特点,每一次换主人,身边的太监都会全部换一边。
曹化淳这个人还算可以,没太大的劣迹,可以用。
用来做什么?
还是捞钱!
“奴婢参见主子!”
崇祯有板有眼道:“曹化淳,朕让你去办个事。”
“请主人明示!”
“用十二生肖铸成四季的卡牌,你明白吗?”
曹化淳微微一怔,似懂非懂。
“十二生肖铸成四季卡牌,一共四十八张,天地再代表两张,一共五十张牌,明白吧?”
“奴婢明白。”曹化淳一时半会儿竟然有点跟不上崇祯的思维,皇帝这是要做什么?
先帝喜欢木匠器具,难道当今天子喜欢赌博?
“你给朕成立一个彩票局,例如你曹化淳在这五十张牌中,花一两银子,抽中了地牌,朕赔你五两!若是没有抽中,可以再花一两银子,若是抽中了天牌,朕给你十两银子!”
曹化淳这种常年在宫中待着的太监经常赌博,立刻就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了。
他顿时一惊,觉得皇帝这个想法,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啊!
“明白了么?”
“奴婢明白!”
“这个彩票局就归你管,大臣、勋贵和宗室才能玩彩票,不准放入民间!若是朕在民间知道了这东西,朕要你的脑袋!”
“是!”
曹化淳欣喜若狂,这可是肥差事啊!
他欣喜若狂,崇祯何曾不是。
赌是人的天性,这种游戏一出来,那些个勋贵、宗室,必然是前赴后继。
朕保证让你们乖乖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