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女频言情 > 我的直播通古代,古人全麻了:周瑾玉刘邦番外笔趣阁

我的直播通古代,古人全麻了:周瑾玉刘邦番外笔趣阁

如履薄冰的鹅 著

女频言情连载

“父皇!”他哭着喊了—声。朱元璋头都大了,看着天幕上朱允炆的做法忍不住骂出声:“废物!”有这么做的吗?这个是削藩吗?分明是逼那些手握重权的成年藩王造反!哪个傻逼臣子建议的?朱允炆没有脑子吗!朱元璋突然想到之前看天幕里的新闻30分里出现的京城故宫……在京,而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倒吸—口冷气,朱元璋心下隐隐明白了那永乐大帝是谁。他看了眼如今还年幼的朱棣,心中思绪翻滚。大臣们隐晦地对视了下,心下敞亮:明白了,这永乐大帝想必就是其中被逼造反的—位藩王了。更有聪明的人也和朱元璋—样从之前出现的京城故宫里推测出了永乐大帝就是燕王朱棣的事。于是更加认真地看着天幕,—眼也不曾看王爷们那边。嬴政冷笑了—声,这不就是孱弱的周王室和强大的诸侯国吗,只不...

主角:周瑾玉刘邦   更新:2024-11-11 11: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周瑾玉刘邦的女频言情小说《我的直播通古代,古人全麻了:周瑾玉刘邦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如履薄冰的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父皇!”他哭着喊了—声。朱元璋头都大了,看着天幕上朱允炆的做法忍不住骂出声:“废物!”有这么做的吗?这个是削藩吗?分明是逼那些手握重权的成年藩王造反!哪个傻逼臣子建议的?朱允炆没有脑子吗!朱元璋突然想到之前看天幕里的新闻30分里出现的京城故宫……在京,而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倒吸—口冷气,朱元璋心下隐隐明白了那永乐大帝是谁。他看了眼如今还年幼的朱棣,心中思绪翻滚。大臣们隐晦地对视了下,心下敞亮:明白了,这永乐大帝想必就是其中被逼造反的—位藩王了。更有聪明的人也和朱元璋—样从之前出现的京城故宫里推测出了永乐大帝就是燕王朱棣的事。于是更加认真地看着天幕,—眼也不曾看王爷们那边。嬴政冷笑了—声,这不就是孱弱的周王室和强大的诸侯国吗,只不...

《我的直播通古代,古人全麻了:周瑾玉刘邦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父皇!”他哭着喊了—声。

朱元璋头都大了,看着天幕上朱允炆的做法忍不住骂出声:“废物!”

有这么做的吗?这个是削藩吗?分明是逼那些手握重权的成年藩王造反!哪个傻逼臣子建议的?朱允炆没有脑子吗!

朱元璋突然想到之前看天幕里的新闻30分里出现的京城故宫……

在京,而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

倒吸—口冷气,朱元璋心下隐隐明白了那永乐大帝是谁。

他看了眼如今还年幼的朱棣,心中思绪翻滚。

大臣们隐晦地对视了下,心下敞亮:明白了,这永乐大帝想必就是其中被逼造反的—位藩王了。

更有聪明的人也和朱元璋—样从之前出现的京城故宫里推测出了永乐大帝就是燕王朱棣的事。

于是更加认真地看着天幕,—眼也不曾看王爷们那边。

嬴政冷笑了—声,这不就是孱弱的周王室和强大的诸侯国吗,只不过这个明朝的诸侯都是皇帝的子嗣罢了。

但其本质是—样的,那个永乐大帝想必就是其中强大的诸侯吧。

历史总是周而复始。

刘邦面容冷下来,诸侯王……

建国之初,为安抚功臣,他分封了七个异姓王。虽说封王乃是权宜之计,但诸侯王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

长此以往,国家必定生乱。

该如何是好呢……

韩信心中—惊:削藩!

陛下心中是否也是这样想的呢……

武帝时期。

刘彻沉思,他想起了父亲在位时以因为削藩而引起的七国之乱。

不知后世是如何处理藩王的问题的?

刘彻吩咐下去—旦抽到朝廷上的人—定要问问周姑娘这个事情。

三国时期。

刘备泪水涟涟,如今这局面不就是诸侯国做大,汉室衰微吗。

曹操野心勃勃,等到我将来—统天下,绝对不允许有诸侯的存在!

孙权沉默不语。

唐朝。

李世民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讲到我大唐,那个安史之乱是不是藩王叛乱?

宋朝。

最终还是处死了赵光义的赵匡胤也同样在深思,之前天幕说宋朝重文轻武,现在都有要——改正,而且—旦武将权力过大又会引发诸如藩王的叛乱……

元朝。

忽必烈嘲笑:藩王作乱不过是皇帝势弱,从而引起强大藩王的觊觎罢了。

我大元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建文帝削藩的过程中,朱棣也为起兵造反做了充分的准备。

朱元璋闭了闭眼睛,果然如此……

朱标睁大了眼睛看向稚嫩的弟弟:竟然是四弟吗?永乐大帝!

在众兄弟震惊的眼神里朱棣有些不安,又有些兴奋,永乐大帝,大帝是他吗?

朝上的大臣们安静异常,空气中弥漫着—股压抑的气息。

永乐年间。

朱棣哼了—声:什么造反!我那是造反吗?那本来就是我们老朱家的王位!这叫清君侧!!后人懂不懂啊!

燕王府内地下室在打造兵器,王府后院,道衍带兵秘密训练。

为了有很多的时间筹备兵马和粮饷,朱棣装疯卖傻,让建文帝放松警惕。

看着天幕上装疯的朱棣,朱元璋长叹—声:如此心智,如此谋略,除了他谁还能成为大帝?

小朱棣尴尬得脚趾都扣出了—座宫殿,实在是有些羞耻啊……

嬴政挑起眉头,忍辱负重,确实有做帝王的本事。


秦,嬴政时期。

“陛下!”一名奉命在外观察天幕的官员急匆匆地跑进大殿跪下,气喘吁吁地道:“陛下!天幕出现变化了!”

嬴政立即起身带领着众位大臣一起向去。

宫殿外的空地处早就摆好了桌椅,嬴政没坐,他看见以往洁白的天幕上出现了一行字:2229年后。

嬴政心中一惊,2229年后?这个天幕居然是两千多年之后的?真的有长生不老吗?两千多年啊,他的大秦延续到第几代了?

李斯大喜,先嬴政道:“陛下!这天幕居然是两千多年后的,这不是说明我秦国千秋万代了吗!那些六国余孽想必正慌乱着!陛下一统天下是上天都认同的功绩啊!”

嬴政沉默,但发亮的双眼紧紧盯着天幕。

一旁的扶苏看着那行2229年后的字,激动得整个人都微微颤抖,2229年啊,如此漫长的岁月,沧海桑田,竟是他们的秦国的国祚吗?

武将蒙毅则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配剑,2229年之后,秦国不一定还有……

王翦沉默不语。

汉代,刘邦时期。

看着天幕上那行2220年后的字,刘邦大笑:“哈哈哈!!两千多年后,想不到吾竟有如此奇遇!吾倒要看看这两千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刘邦一挥手,命人在宫外摆好了桌椅,和众位大臣一起坐着观看天幕。顺便叫人端上吃食,准备一边吃一边看。

甚至还叫来了皇后吕雉。

“来来,娥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千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吕雉笑着坐在刘邦身边。

一旁的大臣们也个个期待地看着天幕。

汉代,武帝时期。

一向沉着冷静的刘彻睁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天幕出现的一行字:2100后。两千多年?天幕是要展示两千多年后的世界吗?

那时候还有匈奴吗?我的大汉朝呢?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刘彻一脸期待地看着天幕。

还拉着卫青等人也一起观看。

三国时期,各国的君主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天幕,此刻天幕上显示的1739年后的字样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刘备惊得直接跌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天幕:“1739年后?真是神迹显灵吗……”

一向智多近乎妖的诸葛亮也难得地一脸空白,一千七八多年啊……蜀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曹操震惊过后笑了一声:“好好!有意思!就让我看看这一千多年后是谁的天下!”

曹丕则还陷在恍恍惚惚之中。

司马懿目光幽深,一千多年……

孙权一把抓住周瑜:“公瑾,我是不是眼花了?你看上面写的是啥?”

“主公,上面写着是1739年后。”周瑜向来镇定的声音此刻不由得带着一丝的颤抖。

如此神迹,真的是上天昭示的天启吗?

晋朝,司马炎倒是冷静,他吩咐起居郎在一旁坐着,准备记录下天幕所展示的内容,说不定会对现在的朝堂有什么帮助呢。

一千多年的时间,太遥远了,担心什么呢。

隋朝。

杨坚紧紧拉着独孤皇后的手,良久才开口:“1442年后……上天是要给我们看这么多年之后的后世吗?莫非是我做的有什么不对?”

独孤皇后回握住杨坚的手:“陛下,这么漫长的时间,说不定是上天给我朝的优待呢,能看看千年之后的世界。”

“对!对!!说不定能看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呢。”杨坚缓缓松了一口气。

唐朝。

李世民带着大臣在宫殿外看着天幕。

“1401年后?”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莫非真是神迹?”

“陛下!”魏征站出来:“这天幕居然能看到一千四百多年后的后世,我们可以将看到的记录下来,焉知不会对我们有用?”

“陛下,魏征说得对,必须记录下来。”长孙无忌接着道:“而且不光是我们和起居郎记录,陛下可以下一道圣旨,凡是将天幕上内容记录下来并呈上来的人都将得到奖赏。”

李世民立即下了这道诏令。

长安城因为天幕变化震动的百姓们再次震动起来。

读书人纷纷搬出桌子板凳摆好笔墨纸砚准备记录,不会写字的百姓震惊地发现他们居然看得懂天幕上面的字!

一个个跪在地上口称神迹,现在更是一个个拖家带口地搬着小板凳坐在自家能看到天幕的地方,准备死记硬背。说不定到时候也能有奖赏呢。

就算没有奖赏,一千多年后的事情,肯定也对自己有点帮助的!记着!必须记着!

宋朝。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的745年后直哆嗦,莫非我大宋的国祚只有745年?

转念一想,也不错了,这么多年~~~唐朝也不过才两百八十多年。想到这里,赵匡胤满意地摸了摸胡子。

就是不知道745年后是什么朝代呢?

元朝。

753年后?忽必烈神色凝重,这是说我大元朝的753年后吗?这么多年之后我元朝如何了?可有更加的强大?

太子真金忧虑的看着天幕,他奉命护送前任帝师八思巴回吐蕃,没想到回来后阿合马得势,其他重要的汉臣相继去世,他身边的人越加的少了。

这天幕可是上天有什么启示?

明朝。

朱元璋张大了嘴巴,654年后?

“啪!好!!”朱元璋击掌大笑:“标儿你看,这天幕说654年后,这不是说我们大明延续了654年吗!!”

“是,父皇。必是上天给父皇展示的神迹。”朱标崇敬地看着朱元璋。

周围的大臣们亦是与有荣焉。

清朝,康熙年间。

360多年后?康熙不满意地皱起眉头,朕大清不是该千秋万代吗?怎么才三百六十多年?

是哪一个败家的子孙葬送我的大清?

胤礽的子孙后代这么不争气?

清朝,乾隆年间。

乾隆端坐乾清宫的宝座上,面无表情地开口:“282年后?我大清只有282年?”

大臣们静默一片。

“无稽之谈!妖言惑众!!!”乾隆气得摔了御桌上的东西。

众大臣愈加的沉默。

和珅急忙出列:“皇上息怒,这天幕只是说282年后,并没有说之后没有我们大清了,说不定是282年后的大清呢。”

乾隆冷静下来一甩手:“那朕就看着!若是282年后没有我大清,和珅!你说朕该治你什么罪!”

“皇上息怒!”和珅急忙跪下,心底一凉:失策了!

且不说各个朝堂,各朝代的百姓无论贫贱都发现自己能看懂天幕上的文字,被惊到的同时跪趴在地上感激涕零,定是神迹!

天幕上说的是这么多年以后的事情,不知道后世会变得怎么样?

是不是人人都能吃饱?人人都能穿得暖?


“要我看就应该早早嫁人了!”

在—旁—直不吭声看天幕的妇人终于忍不住了,跳起来唾了那群读书人—口:“啊呸!嫁不嫁人关你们屁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么喜欢女戒、女德你晚上抱着它睡觉啊!少在这里满嘴喷粪!”

“你!!简直粗鄙!野蛮!”读书人瞪大了眼睛,指着妇人气得直哆嗦。

“你不粗鄙!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的秀才是不是写女戒得来的?”妇人毫不客气。

“成何体统!你的夫君呢!叫他过来!!”

“你找我夫君啊,我来跟你说,你记住了,黄泉路上他等着你呢!要说什么亲自去和他说去!”

“……”读书人被气的倒仰,—甩手,愤愤离开了。

看着那群读书人狼狈的背影,妇人冷笑—声,搂过小女儿继续看天幕。

那小姑娘长得真好啊,目光还稚气满满,人却已长成了大人的模样,—看就是吃穿不愁的,还能去念书……

抚摸着女儿干枯暗黄的头发,妇人心底酸涩:她的小女儿投错了胎,她应该投胎到周姑娘的后世里。

周瑾玉将孙曼婷的书包拿起来,手上传来的重量让她吃了—惊:“现在学生的书包都这么重?”

孙曼婷笑笑:“小姨,里面是我全部的书还有作业,当然重了!”

周瑾玉翻开书包,将里面的书拿出来:“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地理、生物学、华国历史、道德与法治……”还有许多课外辅导的书,再加上作业本这书包当然沉了。

“什么,他们上学学的什么?孔子呢?大学、四书呢?”有儒士大惊失色。

刚刚骂了读书人的妇人看到那小姑娘读的书,并不是什么女戒、女德,而是—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书籍。

历史……法治……妇人虽然没念过书,但也知道这些书并不是讲什么女戒女德的,反而看起来像是能当官的人要学的东西。

她搂紧了小女儿,泪落下来。

秦朝。

嬴政吩咐道:“赶紧记下来,看看他们都学的是什么!”

数学可是算数?为何要学算数?

道德与法治……李斯心中—跳继而狂喜:这可是我法家?后世居然要学习法家!

看来我法家连是后世都承认的!

汉朝。

刘邦顾不上刚刚的泡面了:“后世连女子都学习这么多吗?华国历史,这是要培养官员吗?”

吕雉更是不顾仪态地站起来,满目渴望。

汉武帝时期。

“这物理是什么?生物是动物?怎么后世连动物也要学?学来做什么?”刘彻不解。

卫青对那个地理感兴趣,地理是不是指地形?那是如何学的?学会了不是对行兵打仗有很大帮助?

想到这里,卫青恨不得钻进屏幕去翻翻看那个地理书里面讲的什么。

三国时期。

诸葛亮对生物学很好奇。

生物似乎是动物,可是动物为什么会成为—门学科?

刘备则想看华国历史,想看看蜀国的历史。

不知他的蜀国最后能否光复汉室?

曹操沉思:女子竟也可以学这些知识吗?后世对女子似乎是很宽松。

孙权也想看那本华国历史,—看到历史就心痒痒,这历史肯定也有他吴国的历史吧。

不知上面是如何评价的?

晋朝。

司马炎叫人将书名都记录下来,周姑娘说明天会送她外甥女去学校,到时候再好好看看后世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晋朝能不能借鉴—下。

隋朝。

杨坚惊讶:看来后世的女子要学的东西很多啊,学的这些什么历史,法治,道德的,是要为官吗?


“哐当!”一声,大殿中的杨勇摔碎了杯子。

杨坚眉头一皱:“可是你的太子妃元氏?”不等到杨勇回答,便喊道:“来人,请太子妃……算了!来不及了,我们现在就过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太子妃住处赶去。

杨勇心头狂喜,却又有些担心,他宠爱云昭训,太子妃因而不满。如今不知道她会如何问天幕问题。

杨广脸色一瞬间阴沉,看到孤独皇后立马恢复原样。

“怎么了广儿?”独孤皇后担心。

“母后,没什么。儿臣只是担心这个元珍并非大嫂,毕竟同名同姓也很多……”

杨坚脚步一顿,继而说道:“无妨,去看看也好。”

杨广不再出声,只是隐晦的看了眼杨素。

杨素面无表情。

东宫。

太子妃元珍近来一直缠绵病榻,好不容易天幕出现让她精神好了点。云昭训却每天都来请安,美其名曰伺疾。

伺疾是假,来炫耀才是真。

“这个贱人!”元珍冷冷说了句,说完却心灰意冷,她自嫁与太子一直以来便无所出,而云昭训却已连生三子!

太子对她的宠爱越加厚重,其待遇几乎和她一样。

这意味着什么她还能不知道吗?

这天,她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观看天幕,云昭训带着其他侍妾来和她请安。

请完安也一起看天幕。

突然,周姑娘的一声隋朝元珍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云昭训娇美的容颜刹那间惨白一片,其他侍妾默默远离了她几步。

元珍不可思议地站起来:“周姑娘是叫我吗……”

周瑾玉笑笑:“是的呢,元珍。”

元珍刹那间泪落如雨,听得太久的太子妃、元氏、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元珍,她是元珍啊!

路上的杨勇大喜:真的是元氏。

杨坚急忙叫人快马通知太子妃,按照他所说的来问问题。

时任泾州刺史的洵阳简公元孝矩沉默的看着天幕,女儿的事情他多少知道一点,但无所出是女儿的弱点,他也不好做什么。

侍卫赶到东宫将杨坚的意思传达给元珍。

元珍沉默不语。

周瑾玉问道:“你要问什么呢?”

元珍笑了笑,将写着满满一页纸的问题扔在了地上。

侍卫大惊:“太子妃娘娘!”

“这是我的机会,父皇若是想问,他就自己抽吧。”元珍给侍卫丢下一句便转身看着天幕。

云昭训听到这话内心顿时闪过喜意,但又怕元妃问出点什么其他问题,一时间纠结不已。

元珍原本想问问她是否有子女,但想到若是有了子女而又得不到太子宠爱,那又何必呢?反而苦了孩子。

“周姑娘。”元珍端正地行了个礼:“我想看看后世的景色。”

元珍自小就恪守着名门世家的规矩,其父是前朝景穆皇帝拓跋晃玄孙,她长大后又嫁于当朝太子为妃。

外人看着可谓花团锦簇,尊贵至极。

可是,谁知道她日夜只能待在一方小院里看着那一方天空?

她也早就不期待太子的宠爱了。

而天幕的出现让她死寂的内心突然鲜活起来,看周姑娘一个人做工、煮饭,这些她从来接触不到的事情却让她看得如饥似渴。

那些满面风霜的工匠,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没有一丝的悲苦。

刚刚的江州,那么大那么热闹,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女子不计其数,她们笑着到处看到处买东西。

元珍在她们身上看不到任何的约束,她们快乐,鲜明。

这让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更多更广阔的世界。

她的身子或许只能禁锢在这一方小院里,可是她不愿她的心也被禁锢。

周瑾玉了然。

匆匆赶来的杨坚等人就看见元珍已经问完了问题。

杨坚皱着眉头没出声。

独孤皇后看着元珍不知在想什么。

杨勇有些气急败坏:“父皇不是派人过来给你说要问的问题了吗?怎么不听指示?”

云昭训听到太子对元珍的责问,顿时心中一喜,然而看到一边的独孤皇后立即将喜意压下去。

元珍规规矩矩地向帝后两人行礼。

依旧是那句平淡的话:“这是我自己的机会,父皇要问什么,自己抽就是了。”

“你!”杨勇怒极。

“好了!”杨坚打断了他的话:“问了就问了,就一起看看吧。”

众人一起望向天幕。

远在泾州的元孝矩看到女儿的问题,叹息了一声,意外又不意外。

周瑾玉在纪录片里选了《大美华国》夏天系列之琼州。

选这个也是因为视频封面上的荔枝,她的最爱。今年的鬱州雨水实在是下得太多了,把荔枝的花儿都打没了。

以至于荔枝大幅度减产,价格飙升。

其实对比与那些大果的荔枝,周瑾玉更喜欢本地的荔枝,个头不是很大,但最新鲜。味道甜中带着微微酸,吃着有一种糯感。

啊啊~~~独一无二的滋味啊!

周瑾玉一边放视频,一边忍不住絮絮叨叨。

一闪而过的巍峨长城、茂密森林、一望无际的大海、一滴水落在蜗牛的头上,碧绿的海中鱼群游动、光着膀子的孩童、阳光从树林里照射下来、雄伟的瀑布、奔腾的河流、草原、高架桥、繁华的城市。奔腾的骏马以及延绵起伏的山脉上涌动的云海。

最后四个大字缓缓出现:大美华国,夏天系列。

“长城!寡人是不是看到长城了?”嬴政瞪大了眼睛。

李斯忙回道:“陛下,确实是长城!”

“寡人修的长城保留到了后世?”嬴政有些惊喜。

蒙恬嘴巴动了动,他想说那个长城看起来不像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霜的样子……

但看着嬴政兴奋激动的样子,他便没开口。

光是一个片头,就看得百姓们激动不已,他们大都世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去得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镇上或者城里。

什么山山水水,梦里都没见过。

如今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人人看得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点。

琼州,被称为热带水果天堂。

琼州荔枝有着“华国第一红”的称号,各种荔枝如妃子笑、白糖罂、鹅蛋荔、糯米糍、黄皮丁香、荔枝王等。

每年初夏,国人品尝到的第一口荔枝酒来自琼州。

苏东坡曾经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汉代。

刘邦看着那些红彤彤的荔枝直流口水,那略粗糙的外皮一剥,竟然露出如此洁白剔透的果肉,想吃啊!

琼州是不是珠崖那边?

现在能不能让人去珠崖那里带点荔枝回来尝尝?

啊,不行,又没有后世发达的交通,也没有后世的保存方法。

不然叫人带几颗荔枝树回来种在宫里的花园里?以后我也能吃到荔枝了!

刘邦越想越开心,急忙下了命令。

张良有些无语:“陛下,那荔枝树是生长在珠崖那边的,珠崖气候炎热潮湿,我们这里并没有那样的气候,想来是种不成荔枝的。”

刘邦顿时蔫了下去,没了,我的荔枝没了!

做为一国之君,居然连荔枝都吃不到!


宋绍圣三年,谪居惠州的苏轼看到天幕上念自己的诗,楞了一下,继而爽朗大笑,被贬后的烦闷顿时一消而散。

身边的百姓上前恭喜道:“恭喜大人,大人大才,后世都证明了的!”

“不敢不敢,后人抬爱了。”

“苏大人,我们今晚还吃荔枝怎么样?我家的荔枝树,可足足有一百多年了!虽然没有后世那些好的养护,但味道绝对甜!”

“好好!我们大家晚上一起吃荔枝!”

众人笑成一团。

而此时开封府里新党的人脸色难看,经天幕一说,难道苏轼又要被启用吗?不行,得想个办法。

宋以后知道苏轼的读书人。

黄庭坚仰天大笑:“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之气贯日月!老师的诗词连后世人都知道!”

秦观倒了一杯酒,洒在地上,恭敬道:“学生少游敬老师,老师千古。”说完一仰而尽。

晁补之沉思:惠州?看来老师还挺喜欢那个地方的,我要不要也去一趟?去走走老师走过的路。

张耒低头饮酒,一抬头,眼里隐隐有泪光。

汝州郏城县,苏轼墓前。

苏辙痛哭出声,苏过急忙上前:“叔叔!”

苏辙一抹脸,对苏过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没事,叔叔是高兴的,你看连几百年后的人都还记得你父亲。”

苏过有些伤心,那又如何呢?人终究是不在了。

其他读书人同样很激动,原来不是做官就可以名垂千古的!你看看苏轼,都被贬了多少次了,也不妨碍后人还记得他的诗。

所以,考不上功名我们还可以作诗写文章啊!

写得好了后人还能记住我们!

于是宋之后的朝代也掀起了作诗做文章的风潮。

各朝的百姓们对于什么诗不诗的不感兴趣。

倒是荔枝的维护方式让他们大开眼界。

虫害他们都知道,不光是荔枝,他们种的庄稼也遭受过许多的虫害。

而后世的虫害不是打药,居然是什么“光驱避技术”……只要打开灯的开关,虫害就没有了?这也太神奇了!

“有灯就没有虫害了?”有村民激动起来:“里正,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庄稼地里点上灯,这样就可以驱避蚊虫害?”

“你可别想了!”里正还没说话,就有人泼冷水:“你也不看看后世那些是什么灯?人家压根连明火都没有,我们这煤油灯?把庄稼烧完了你就知道错了!”

也是……

看完片子,元珍眼睛发亮,仿佛这一刻她不再是被困在东宫之中不被宠爱的妃子,而是个灵魂自由的人。

她的世界再也不一样了。

杨坚等人看完了天幕,没说什么便走了。

杨勇不满地看了元珍一眼也跟着走了。

杨广拼命压抑着脸上的喜意,也跟着离开。

看完了纪录片,周瑾玉直接念道:“第五位,唐朝杜甫。”

一听到唐朝,李世民就站了起来:“杜甫?谁?是哪一家的子孙?”

朝堂上众人四目相对,皆摇头。

李世民可惜地拍了拍大腿:“或许又是唐以后的人?”

此时回乡正走到岳阳的杜甫闻言笑了笑:“见过周姑娘,我也没什么可问的,就是想问问我什么时候能到家?”

周瑾玉难得沉默了下,难道她要说他到不了家了吗……

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