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女频言情 > 天启政变张好古朱由校全文

天启政变张好古朱由校全文

张好古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本来王志坚就是想用科举考试的文章,是由他所代笔来“提点”张好古,让张好古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时刻记得给留面子。现在倒好的,朱由校根本就不感兴趣。况且,他敢说张好古科举舞弊么?真的说出来,没准儿,张好古没事儿,他们哥俩可就要掉脑袋了。咳嗽了一声,张瑞图缓缓的开口道:“今日过来,乃是应该行拜师礼,这是不等张好古前来,我们便亲自过来了!”王志坚也是咳嗽了一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目的。得拜师。想办法跟张好古搞好关系。“张会元,按说今日就该递门生帖来拜师,我们二人已在此叨扰许久,不妨将门生帖拿上来,至于礼数……就免了。”“对,按规矩就得拜师才对。”张瑞图和王志坚点点头。张好古自然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封建等级严格的社会,...

主角:张好古朱由校   更新:2024-11-02 18: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好古朱由校的女频言情小说《天启政变张好古朱由校全文》,由网络作家“张好古”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本来王志坚就是想用科举考试的文章,是由他所代笔来“提点”张好古,让张好古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时刻记得给留面子。现在倒好的,朱由校根本就不感兴趣。况且,他敢说张好古科举舞弊么?真的说出来,没准儿,张好古没事儿,他们哥俩可就要掉脑袋了。咳嗽了一声,张瑞图缓缓的开口道:“今日过来,乃是应该行拜师礼,这是不等张好古前来,我们便亲自过来了!”王志坚也是咳嗽了一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目的。得拜师。想办法跟张好古搞好关系。“张会元,按说今日就该递门生帖来拜师,我们二人已在此叨扰许久,不妨将门生帖拿上来,至于礼数……就免了。”“对,按规矩就得拜师才对。”张瑞图和王志坚点点头。张好古自然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封建等级严格的社会,...

《天启政变张好古朱由校全文》精彩片段


本来王志坚就是想用科举考试的文章,是由他所代笔来“提点”张好古,让张好古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时刻记得给留面子。

现在倒好的,朱由校根本就不感兴趣。

况且,他敢说张好古科举舞弊么?

真的说出来,没准儿,张好古没事儿,他们哥俩可就要掉脑袋了。

咳嗽了一声,张瑞图缓缓的开口道:“今日过来,乃是应该行拜师礼,这是不等张好古前来,我们便亲自过来了!”

王志坚也是咳嗽了一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目的。

得拜师。

想办法跟张好古搞好关系。

“张会元,按说今日就该递门生帖来拜师,我们二人已在此叨扰许久,不妨将门生帖拿上来,至于礼数……就免了。”

“对,按规矩就得拜师才对。”

张瑞图和王志坚点点头。

张好古自然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封建等级严格的社会,无论是读书的老师和门生,还是学艺的师傅后弟子,那就相当于爹和儿子一般,不但要尊敬着,还要被一大堆的规矩所束缚着。

一个是授业恩师,一个是座师。

他们俩就是属于座师。

日后,若是张好古飞黄腾达,自然也是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当然,其实也那么绝对。

弟子出卖老师,也不是没有。

张居正的弟子参张居正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心慈手软。

但是,好处还是有的。

弟子飞黄腾达,这能没老师的好处么?

所以这俩人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当自己的老师,答案显而易见。

朱由校对于这里面的门道却是不甚了解,只觉得这两个家伙在眼前嗡嗡叫,很烦,一甩手,道:“拜师?我看倒是免了,你们退下,莫要打扰了我们!”

张瑞图和王志坚却是傻眼了。

这啥意思?

皇帝都这么说了。

还说个屁。

当下,两人灰溜溜的离开。

等走出客栈,两位主考官不约而同的长舒一口气,捏着衣袖擦额角的汗。

“我看啊,这张好古的的背后,就是有万岁撑腰!”

张瑞图狠狠的吸了一口气:“之前还以为这小子是靠着魏公公的,倒是没想到,这小子靠着的是皇上,想来,皇上也是不愿意暴露,这才让魏公公派人送过来的,我看,这个张好古将来必定是要飞黄腾达!”

“没错!年兄,我们这一趟可算是来对了!要是不来这一趟,还不知道这张好古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藏不漏!”

“等他之后参加完殿试,必然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只是可惜,没让这小子拜师……”

“年兄,不拜师就对了,你看,这是皇上亲口说的,拜师就免了,这说明什么,皇上这是要重用张好古的!”

张瑞图摸了摸胡须缓缓的开口道:“若是拜我们为师,只怕是不好提拔,这考生升迁的速度太快,超过了恩师,这不太好吧?!”

王志坚微微的点点头:“有几分道理!”

张瑞图又道:“年兄,莫灰心,我们总归是和张会元所熟识的,以后再给他送送礼,说些好话,多巴结巴结,不怕他不提携我们。”

“说的也对。”

他们刚放下心来,王志坚又拍手道:“不好,我们忘记提醒张会元,不日便要殿试,不能让他耽搁了时间,还得好好准备准备。”

张瑞图却是沉稳的多,笑着开口道:“年兄多虑了,万岁就在此,还需要我们提醒?更何况张会元怕是不需要准备什么,就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主考官走后,客栈里只留下张好古和朱由校。

张好古又详细的给朱由校解释了一下二元一次方程。

”时间不早,我也要回去了!“朱由校舒展了一下筋骨:”张兄,我明日再过来!”

“朱兄走好!”

说到这里,张好古又喊了一声:“张安,备好车马,拜访一下魏公公,前些日子,若非是魏公公帮忙只怕是进不了考场,于公于私,总是需要拜见一下才是!”

张安却道:“我的少爷,魏公公是那么容易见面的吗?这每天要拜访魏公公的人多了去了,这要是礼物不够贵重,咱们只怕是连大门都进不去,少爷,咱们这没钱啊!”

这个张安演技却是一流。

哭丧着脸,活灵活现。

“哎,罢了。张安,别忙活了,来坐下歇歇吧。”

张好古叹息了一声。

”张兄,你可是钱财不够?这有何难?”

一边的朱由校哪知道张好古这是在套路自己。

只是看到张好古犯难,便主动开口道:“你说的那位魏公公,我自认识,想要见见他,我给你一封书信,你去找他,肯定没问题,你见到魏公公后,替我转交一封书信给他,如何?”

张好古不得不承认,这个皇帝是真的单纯。

真的好骗。

到底是涉世未深。

傻孩子,早就把你的身份猜出来了。

他明知故问:“什么书信?”

朱由校神秘莫测的一笑:“不过是寻常的问安之言。”

张安殷勤的拿了纸笔来。

朱由校提笔写字。

张好古只是看了几眼,发现朱由校这个家伙写字的速度极快,文字还算是工整,虽然不能算是大家风范,但是至少,这毛笔字写的比起自己好看多了。

史书说朱由校是个“文盲皇帝”,说他大字不识几个,现在看来还是夸大其词,这不是还能写信的嘛?

随后,朱由校又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印玺直接盖了上去。

“张兄,你拿去就是!”朱由校笑吟吟的开口道:“只是,这信里面的内容还是不要看!”

朱由校递给了张好古。

“朱兄放心,君子坦荡荡,我怎么会做窥人私隐的事情,只是,这个东西真的好用吗?”张好古拍着胸脯保证,。

他倒是想看,不过,这个信的封口是有火漆的,打开之后,魏忠贤肯定是知道的。

其实就算他不看,也知道信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身为皇帝哪里需要跟魏公公问安?

信里的内容,肯定是让魏公公对自己照拂一下。

皇帝的面子,还是很管用的。

他就是为了要借皇帝的东风,才特意绕了个弯子。

现在拿到信了,该去好好拜会魏忠贤。

“放心!”朱由校十分自信的开口道:“我的面子,还是很管用的!”

“张安,还坐在这里偷懒,快去备车马,要去拜见魏公公了!”张好古一脚踹在了在张安的屁股上。

“少爷你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啊?”张安还莫名其妙。

“去,当然要去!”张好古看了朱由校一眼,笑着开口道:“我相信朱兄的面子!”


张好古扭头走人。

朱由校忍不住问道:“兄台,可留姓名?”

“我叫张好古,字宝瑞!”

张好古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这狗皇帝肯定是上钩了。

果然,朱由校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跟上去,看看他住在何处。再打听打听他的来历!”

太监应声道:“万岁,此事交由奴才去办。只是万岁已经出宫许久,不宜再在宫外,还请万岁尽快回宫。”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

朱由校手中拿着张好古所做的发条,虽然简陋,可是却是仿佛是给自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门。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真的有点意思。

后宫后,他仍旧对那小玩意兴趣不减,坐在御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全被扫去了一边,置之不理。

朱由校把那发条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照着张好古的样子,缠绕好竹条再放手,反反复复多次之后,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又是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来添宫灯的侍女们见到皇帝如此,已经习以为常,知道皇帝兴趣正浓,专心致志的时候最厌恶被人烦扰,都轻手轻脚的添好灯后退出殿外。

这时负责今年科举的主考官前来求见,通报后在外面等了良久才终于进去。

“禀告万岁,臣等已将今年科举的卷子一一阅过,此三人的文章字字珠玉,文采勃发,是为最佳。暂拟他们三人为甲等,分列前三。还望万岁过目,再做定夺。”

主考官张瑞图将卷子呈上去,奈何皇帝连看都不看一样,径直让人放在一旁,手中继续摆弄着那发条,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这也是张瑞图选择的恰到好处的时机。

这也是魏忠贤发现的秘密。

狗皇帝做木匠活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扰。

这个时候,给皇帝看名单,很容易通过。

主考官捏了一把汗,想着皇帝不看也是好事一桩,因为他替张好古所作答的卷子就在那其中,皇帝不看最好。。

他正欲离开,迎面看到太监脚步匆匆的过来,附身到皇帝跟前说了些什么。

那是去打探张好古消息的太监回来了。

“参加科举的?”

听到皇帝的话,张瑞图立刻又被吓得汗毛倒立。

心想皇帝怎么突然关心起科举考试来,只愿皇帝千万不要知道张好古这个人,更不要去看张好古的那份卷子。

结果,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殿内,朱由校听太监口中所说张好古其人,便看向那刚刚送来的科举考卷。

“将那考卷拿来,朕要亲自过目。”

朱由校终于放下了从回宫后就不离手的发条,暂且搁置在一边,将目光落在考卷上。

这按照科举考试的流程,在主考官等人一一批阅过后,会挑选出其中上乘的佳作,是为甲等,再在其中多番对比之后,决定优劣,拍好名次。

可他们说的不算数,得等最后皇帝看过之后,点头首肯才算数。

若是皇帝觉得甲等考卷里,第二的更胜第一,则可以重新定下。

为此,主考官们为了合皇帝的心意,也为了不让他们自己难堪,好似无用的庸臣一般,在甲等里面排先后次序时,都会细细斟酌,慎之又慎。

三份甲等考卷里,张好古的那一份最为特殊,那可是主考官自己出题自己答的。

怕被皇帝看出笔迹来,主考官故意把文章写的稍微没有那么完美,显露出些细小的瑕疵来。又谨慎的将其拟为第二,不敢将第一的位置给给他。

于是朱由校揭过最上面的一份考卷之后,就看到下面那份考卷上白纸黑字的,写着张好古的名字。

“奇怪,奇怪!。”

朱由校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看过张好古的文章,看完后不禁蹙眉。

主考官见皇帝面色不对,吓得背后冷汗涔涔,这是舞弊,科考舞弊,这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此时此刻,看着朱由校这一脸思索的表情,再说奇怪奇怪的,只感觉自己的魂儿都要飞了,就差没当场跪下来说:“皇上饶命了!”

张瑞图是战战兢兢的:“此人文章不错,但相较第一还稍显逊色,故排在第二,与第三的文章不相上下。臣也在估量是否妥当,列为第三更加合宜,不知道陛下奇怪在什么地方。”

朱由校没说话,又把文章一字不落的细细看了一遍,还是皱着眉头,甚是不悦。

张瑞图扑通一声跪下:“万岁,今年科举未能揽得天下奇才,是臣等过错,可却无其他文章能归为甲等,让万岁看此拙劣之作,臣等汗颜。”

皇帝从头到尾看完,终于抬头,没有问责张瑞图:“这文章,写的不错,第二太可惜了,第一吧!“

啊?

张瑞图傻眼了。

”万岁!”张瑞图小心翼翼的询问道:“第一!”

“第一,你退下吧。”

张瑞图战战兢兢的退出殿外,又觉得莫名其妙,不知皇帝是想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些什么?

放下考卷的朱由校再次摆弄起谁那发条来:“朕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刚刚他耐着性子把张好古的文章看了两遍,就是想从中找到有没有提及木牛流马之事,偏偏一无所获,难免有所失望。

想想也是,就算这科举文章甚至都不是张好古写的。

就算张好古写的。

也不可能写木牛流马,物理知识。

这要是写了,也不可能放在朱由校这里,直接给你刷下来了。

如今,这机括他已经知道该如何做,可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虽然张好古已经点明了不少,朱由校还是有诸多疑问。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立于一旁:“万岁大可传召此人,当面问个明明白白。”

朱由校道:“你可打探到他现住何处?”

“老奴跟着他到了西长安门街上的一家客栈,他带一随从暂且在哪里落脚。万岁可是要传召?老奴这就去宣。”

“不必。”

朱由校想了想,随后下令道:“科举明日放榜,朕去找他。”


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陈道亨

好歹这也是朝廷二品大员。

正二品大元,直接被厂卫给拿到了诏狱里面。

这要是进了厂卫的诏狱这还能有好?

瞬间,整个朝廷都是跟着炸锅了,无数的御史弹劾魏公公的奏折几乎是堆满了整个朱由校的御案。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刚刚登基的时候,朱由校还能把这些弹劾的奏折当回事儿,现在。

你们随便弹劾,你们随便骂。

只要朕当真了,那么就算是朕输了。

随后,朱由校让魏忠贤继续审问,而朱木匠还是在继续研究《营造法式》,每天都是有新的心得,天天都在设计新的模型。

同时,朱由校也是有全新的思路。

北宋也好,南宋也好,都是偏安一隅,他们的建筑风格并不太会考虑到保暖这个效果。

而朱由校则是要考虑到取暖这个问题。

亲手设计三大殿,对于朱由校来说感觉格外的有趣,最主要的是,沉浸其中,没有那么多的糟心事儿。

张好古也是没闲着,开始琢磨着油印技术。

这个方法倒是简单,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字体缩小,让一本书可以容纳更多的字体。

但是,万事万物也不是绝对的。

很快,张好古就是发现了一个难题。

繁体字是真的不好印刷。

逼急了,张好古是真的想要把简体字给弄出来。

越是简单越好,社会的大变革需要的就是让知识开始变的廉价起来,越是廉价,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除了简体字,还有就是汉语拼音。

不过,张好古也知道真的这么做其影响力并不亚于一次车同轨,书同文。

三大殿的模型被朱由校大概搞出来了一个轮廓,然后,开始推算需要的木料,需要花费的钱财,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重建三大殿,好像是不需要在另外的进购木料了。

从万历年间到现在积攒的木料——足够了?

这倒是让朱由校的大为意外。

他甚至都开始有些怀疑自己计算的是不是真的那么准确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不仅仅只是够了了的问题,还多出了不少的木料。

“皇上,以臣之见,不如试试!”张好古略微沉思了一下:“找几个实验地来进行一次尝试!”

“试试?”

朱由校略微沉吟了一下,而后开口道:“朕,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在哪里试试?”

张好古道:“陛下,臣这里有一个《流民管理若干办法》!”

一边说着,张好古从袖子里摸出了一份奏折摆在了朱由校的面前:“皇上若是有时间,不妨看看!”

奏折,这是早就写好了的。

只是,若是要拿出来需要讲究一个时机。

朱由校微微一愣:“这是什么?”

“皇上可以看看!”

张好古笑着开口道。

朱由校打开了奏折,仔细的看了下去。

张好古的奏折有一个特点,没有那么多的废话,能用白话文就绝对不用晦涩难懂的字眼。

受灾了?

朱由校对此倒是一点都不意外,这几年大明朝流年不利,动不动就是给你来一场大雪,各种灾难层出不穷。

不过,朱由校不知道的是他现在还算是好的,等着他弟弟崇祯上来之后,那才叫真正的噩梦。

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的。

那才是真的绝望。

这奏折说的是京师,河北遭一场巨大的旱灾,朝廷赈灾不利,这才导致了大量流民的诞生,相当多的一部分流民背井离乡。

如今在京师之外还有数万的流民聚集,这些流民茫无目的试图寻找一线生机。

除此之外,在流民当中还是出现了传教的现象。

这些人一旦凑到了一起保不齐就要给你来一场造反。

朱由校皱起了眉头。

这奏折说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当然,张好古还是没有深层次的去说。

张好古提出的办法就是给这些流民提供一个工作的地方,组织这些流民让他们开始劳作,让他们来开垦荒地。

除此之外,张好古还是安排了心腹去了一趟福建开始大规模的收购番薯和土豆。

魏公公给的两万两黄金,张好古开始一点都没浪费。

因公废私了属于。

虽然,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张好古也知道,大明要是完蛋了,自己肯定是没啥好果子吃的。

这些东西万历年间就传进来了,不过,等到大规模的传播那是要等到清朝了,没有番薯和土豆中国的人口就不可能呈现大规模的爆发。

朱由校是在仔细的看着奏折。

奏折的内容很多,也不是泛泛而谈,具体提出来的策略和思路都是很清晰的。

至少让朱由校看起来不费劲。

又过了一会儿,朱由校这才开口道:“你的意思是,让朕把一些木料拿出来在永定河这里修建房屋,吸收灾民?”

“正是!”

张好古开口道:“陛下,人力就是财富,如果能将其合理的利用,臣以为他们日后就是我大明朝的财富!”

朱由校也是陷入到了沉思当中,他也知道,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这中间所糜耗的钱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数字张好古也是统计出来了,上上下下大概需要八十万两银子。

朱由校则是深深的看了张好古一眼,叹息了一声道:“师傅,朕信得过你!”

“皇上可是答应了?”张好古微笑着开口道。

“朕会从内帑里面拿出八十万两白银,教给师傅你来处理!”朱由校看着张好古道:“如何?”

“皇上,臣还需要一个人帮忙,还请皇上准许!”张好古笑着开口道。

“谁!”朱由校反倒是有些奇怪了:“你需要谁直接跟朕说就好,朕一律准许!”

“那臣就直接说了!”

张好古开口道:“臣要皇上帮忙?”

“朕?”朱由校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对,非皇上不可!”

张好古道:“皇上天资聪颖,数理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更是做设计的天才,没有皇上那是万万不行的!”

办什么事儿,得让狗皇帝有一个参与感才行,他参与了,才能投入进去。


张好古警惕的看了一眼魏忠贤:“没有!”

他记得是野史还是某个地摊文学说魏忠贤当年为了进京城,把自己的女儿卖到了窑子里面,凑够了路费,这才开始飞黄腾达。

不过,算算年龄。

好像魏公公的这个女儿跟自己的年龄也不搭。

“张师傅年纪不大!”魏忠贤上下打量着张好古:“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师傅得考虑考虑了!”

“公公所言极是!”

张好古点点头道:“本官自是明白!”

魏忠贤打量着张好古,心中却是盘算着自己要不要找个干女儿,赶紧跟张好古搭配一下。

这小子绝对是前途无限。

一定要把这小子给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

张府

张好古吃了一盏茶,提笔开始写字。

《流民管理若干办法》

前世的他是真的下乡扶贫过的。

虽然后来发达了,不过,这个基层的经验还是有的。

如何组织民力,如何构架基层的管理结构。

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思考的。

光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还是需要解决问题。

只是提笔一写。

张好古顿时就发现自己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有很多。

马上就是冬天,流民的取暖问题如何保证?

其次就是,他们的吃饭问题。

最后就是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动手之前,他需要把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全都给考虑到了,不过,真的到了实际情况,肯定还是要冒出一大堆的问题。

其次就是,还有一个问题。

这奏折写起来却是无比的费劲,主要是繁体字,他写的繁体字也就是跟朱由校一个水平,而且,写起来也是奇慢无比。

想了想,张好古喊来了张安。

“老爷!”张安凑了进来,笑嘻嘻的开口道:“何事?”

“去,请一下张瑞图张大人!”

张好古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张安道:“就说本官有事情要跟他好好的讨教一二!”

张安嘿嘿一笑:“明白!”

这段时间,张瑞图过的并不好,东林党人已经是彻底把张瑞图当成了阉党来收拾,处处刁难,也是让张瑞图万分的难受。

不过,张瑞图也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自己抱住了张好古这条大腿,将来飞黄腾达自然也是指日可待。

大家都姓张,多少也要给点面子。

见到了张安,张瑞图立刻就是屁颠屁颠的来到了张府。

“见过张大人!”张瑞图冲着张好古行了一礼。

如今的张好古是从四品的侍读学士,张瑞图在不久之前擢升微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但是,见了张好古也还是行了一礼。

这种人,就没什么节操。

只要姿势舔的好,升官发财自然是不在话下。

“长公兄,来请坐!”张好古摆了摆手,笑着开口道:“今日本官来找你乃是有一桩大事儿,需需要与长公兄好好的谋划谋划!”

张瑞图眼皮子一跳,立刻兴奋的开口道:“大人但说无妨,下官一定是竭尽所能!”

“最近京城四地,流民四起,皇上朔夜叹息,特地让我拟定一个章程,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张好古笑了笑道:“长公兄,这章程我倒是想好了,今日特地来找你动笔!”

张瑞图算是听明白了。

张好古这个意思也是十分的简单。

我说,你写!

本着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原则。

张好古一想到动笔的事情,就想到了张瑞图。

不过,张瑞图却是十分的兴奋。

看来,张好古跟皇帝之间的关系果然是非比寻常,当下,张瑞图飞快的开口道:“愿意效劳!”

张好古这才开口道:“如此甚好!”

随后,张好古慢悠悠的说着自己的谋划,而张瑞图也是略微沉吟了一下,开始提笔润色。

“长公兄!”

张好古伸头看了一眼,道:“不必如此,你写的文章虽说是花团锦簇,但是,皇上却未必就是喜欢的,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写,最多一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你来修改一下!”

“啊?”张瑞图不由得微微一愣:“这,可以么?”

“若是文章太过于高深了,皇上,未必能看懂了!”张好古笑了笑道:“这章程,自然是越简单越好,皇上能看懂就行!”

朱由校不算是文盲,但是,你真的要让他看之乎者也的之类的东西,保证把他看成一个傻子。

别说朱由校了,张好古看起来都感觉是格外的费劲。

所以,尽量白话文。

越简单越好。

“好!”

张瑞图随手把纸张揉成一团,丢在了一边。

对于张好古的判断,张瑞图还会相信的。

上次殿试的时候就是这样,他倒是写的花团锦簇,然后被张好古摁着脑袋,逐字逐句的修改,结果,张好古果然当了状元。

张好古说得对,那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人家能揣摩透皇帝的心思,你能么?

“长公兄的字,果然是非比寻常!”张好古看着张瑞图写出来的章程,也是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张瑞图尴尬的笑了笑:“大人所言极是!”

张好古看了又看,琢磨着朱由校能不能看懂了,而后点点头道:“那就有劳长公兄了!”

“能为张大人效力实在是下官之福!“

张瑞图客客气气的开口道。

抬头看了看天,皓月当空。

人都来了,张好古也不好让他写完东西就打发走,索性让张安弄了一点小吃过来,一边品茶一边聊天。

就在这个时候,张安快步的来到了张好古的面前:“老爷,魏良卿来了,说是要给老爷送点礼物!”

“让他进来吧!”张好古微微的点点头。

张瑞图本来想要离开,张好古却是摆了摆手道:“长公兄不必离开!”

“是!!”张瑞图微微的拘谨,同时有感觉很激动,自己到底是给张好古办了一件大事儿,现在已经是进入到了张好古的核心圈子里了。

虽然,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结成党羽的意思却是很明显了。

张党!

片刻之后,魏良卿也就来到了张好古的面前:“张大人,奉魏公公之命,特来送给张大人送来黄金两万两!

一边的张瑞图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

两万两黄金?

直接送给张好古?


朱由校还真是有些兴奋了。

之前怎么就不知道还有这种书?

“皇上,可是知道,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宫殿仅仅10个月就完工了,后来,李世民赏魏征的正堂是从宫里拆了一个殿,然后前后五天就由拆到建的盖好了,不仅速度快,质量还特别好!”张好古在一边补充道。

“朕,倒是越来越好奇了!”朱由校搓了搓手:“师傅,有这种书,你应该早点告诉朕才是!”

张好古则是笑了笑:“是臣的疏忽!”

《营造法式》这本书几乎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根本就不需要去专门去生产什么特殊的材料,而且比例科学合理,标准材截面的高宽比必须是3:2!

建筑整体的尺寸,不管是横宽、进深、高度、坡度,都是标准材的倍数或者分数。

最牛逼的是,这个比例非常科学,跟现代建筑的力学计算相符,受力更均匀合理,几百年之后,许多唐宋古建筑依然坚挺。

但是,到了清代时,不仅谈不上比例一致的标准材了,甚至建筑比例也由科学的3:2变成了6:5甚至5:4,接近正方形。

属于倒退了几百年了。

唐宋到明清,历史经历了很多大变化。

最猛的就是蒙古人全世界折腾,技术书籍和那些口传心授的匠人传统和智慧都没能流传下来,相当于核心技术失传了。

永乐大典虽然说抄录了《营造法式》。

不过,等到朱由校把书拿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有些傻眼了,这书上的每一个字他都懂,但是,凑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这里面全都是行业术语,全是黑话。

朱由校感觉一阵阵头疼。

“陛下,倒也不用着急,咱们可以慢慢来!”张好古笑着开口道:“臣以为,不如这样,在京城找找看,有没有唐宋时期的建筑,咱们拆了,然后,再来反推一下!”

这本《营造法式》在后世也是流传了下来,当时想要破译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最后在津门发现了一座保存极为完好的辽代木构观音阁。

然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对照这《营造法式》和观音阁的建筑一点一点的反推书中的密码术语,这才挖掘了其中的秘密。

大宋和大明之间还差了一个大元,直接断档接近一百多年,书虽然保留下来了,但是,里面的行业术语基本上已经是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了。

张好古是相信朱由校的木匠天赋的。

让这孩子好好研究,琢磨琢磨,没准儿真的能破译其中的行业术语。

有些祖先流传下来的经验,如果可以最好还是发扬光大,做好了再来慢慢改善,那就开始建立大明的标准化流程。

接下来的时间。

朱由校痛痛快快的从内帑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丢给了户部。

再让户部和工部来协商。

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陈道亨

这俩已经是被魏公公给盯上了,除此之外,尚且还有户部侍郎,工部侍郎,这两个部门已经是被魏公公给盯上了。

主要他们敢伸手来拿这一笔钱。

等待他们的就是厂卫的诏狱。

而朱由校则是开始主持了一次拆迁工作。

这个年代的京城,还是有不少唐宋时期的建筑,拆掉一个,然后慢慢反推,来慢慢的了解这个《营造法式》到底是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而张好古则是陪在朱由校的身边。

安排了一大堆的木匠,没日没夜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之后,再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张好古的意思是要把《营造法式》给翻译成白话文,这玩意儿,你不能把他给弄成太高深了,都看不懂,那就是要束之高阁了。

一定要翻译成白话文,一定要让人看得懂。

除此之外,就是在增加一些数学分析。

这一部分任务只有张好古能做,除了张好古之外,张瑞图也是屁颠屁颠的负责记录,现在他是彻底抱住了张好古这条大腿,又没什么节操,让他干啥就干啥。

简直就是最好的工具人。

张好古,朱由校,还有诸多木匠讨论的时候。

张瑞图就在一边记录众人想法。

拆了,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将其组装起来。

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榫卯玩具。

不过是大了好几十倍而已。

榫卯结构也的确是有独到支出,据说,外国专家制作了一个仿故宫建筑模型,并配合地震模拟器,最终把强度加到了10.1级。

结果令人目瞪口呆——经过持续而又剧烈的晃动,模型却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原地,只发生了轻微位移。

可见其结构有多稳。

朱由校则是完全沉迷其中,每天都在研究,都在琢磨想要把这个《营造法式》给翻译出来。

他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不少好玩的东西。

有一种叫做拼柱法,有两段合、三段合、四段合,每根用2-4块合成一块整柱,各块木料之间的内部用“暗鼓卯”和“楔”,合缝用铁鞠,表面另以“盖鞠明鼓卯”盖面。

如此一来,倒是不需要什么大木了,这些大木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采木的商民得冒着瘴气,踩着毒蛇毒虫,历时数月才能将大木拖到河道里运走,价钱极高。

如果是拼柱法,倒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张好古必须要承认,朱由校在这方面多少也是有些天赋的。

很快这小子就已经琢磨透了其中的一些原理,然后,按照比例仿造出出来了一个很小的模型出来,迅速的组装起来。

袖珍版手办!

除此之外《营造法式》也是被张好古给尽量白话文了出来。

就是要让更多的工匠能看得懂。

不过,字数增多,占用的纸张也不少。

满口的专业术语和黑话倒是还好,可是一旦翻译成白话文接近六百多万字。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各种图画,比例。

可以说,如果真的要翻译过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

不过,张好古也是有法子的。

直接针对专业术语进行翻译,翻译成白话文,看不懂的时候就看看白话文翻译。

就在张好古和朱由校有条不紊进行工作的时候,厂卫也在行动。

在拿到了关键的证据之后,魏公公直接带着自己的孝子贤孙们,直接把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陈道亨给直接拿下,丢进了诏狱。

一时之间,大明朝廷都轰动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