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幕后推手浏览

幕后推手浏览

许长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许长生朱祁钰的小说推荐《幕后推手》,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小说推荐,作者“许长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杀死了朱祁镇,让于谦避免了悲剧结局;他教导了王阳明,让大明迎来了思想变革;他指引了戚继光,让大明开启了军事现代化……许长生穿越大明,以长生不老之身隐藏幕后,引领华夏走向辉煌。......

主角:许长生朱祁钰   更新:2024-10-19 08: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许长生朱祁钰的现代都市小说《幕后推手浏览》,由网络作家“许长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许长生朱祁钰的小说推荐《幕后推手》,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小说推荐,作者“许长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杀死了朱祁镇,让于谦避免了悲剧结局;他教导了王阳明,让大明迎来了思想变革;他指引了戚继光,让大明开启了军事现代化……许长生穿越大明,以长生不老之身隐藏幕后,引领华夏走向辉煌。......

《幕后推手浏览》精彩片段


论地位,王景弘当过南京镇守太监,论钱财,他曾经多次率队远航西洋,就算再清廉赚取的财物也够他们王家挥霍几辈子的了。

既富且贵,过继来的儿孙也得了锦衣卫千户的世职,只要大明还在,他的后代就有铁饭碗,他的香火祭祀也不会断绝。

人到了这个地步,唯一需要牵挂的可能就是身后名了,可惜文人和太监天生不对付,想要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并不容易,王景弘对此一直深以为憾,直到今日许长生的到来。

许长生先前送上的那首诗,和刚才说的那番话,让王景弘看到了一丝新的可能,要是没办法让文人传颂自己的名声,那么在医药行留下些许薄名或许也不错啊!

“昔日博望侯凿通西域,带回了苜蓿、没药、没石子等药材,如今郑公、王公带回了胡椒、丁香、豆蔻,若是论起功绩,郑公、王公丝毫不弱于博望侯,可惜世间赞颂博望侯者多矣,却少有称道郑公、王公之文字,小可一直深以为憾!”许长生真心实意地说道。

以文人的尿性,放个屁都能写出花来,然而郑和、王景弘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大明的文人们竟然全部无视了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有名气的诗词,唯一一首后世有记载的还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赐太监王景弘诗》。

幸亏许长生前一世爱旅游,他去福建龙岩漳平王景弘庙参观时,见过几首现代人写的诗词,从中选了一首改了改,方才得以进门。

如今整个大明,没有谁比他更清楚郑和、王景弘远航西洋的重大意义,要是大明能延续他二人的丰功伟绩,继续向远洋进发,或许刘慈欣《西洋》中描绘的景象真的能发生。

可惜自从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之后,终大明一朝,就再也没有开启过大规模的远航探险,华夏错失了一次重大历史机遇,逐渐被西方所反超。

王景弘知道许长生是在吹捧他,可许长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挠到了他的痒处,现在许长生又把他和博望侯张骞相对比,王景弘整个人都好像飘在云端一般。

“今日能听到许员外这番话,老夫就算死也值了!”王景弘已经看淡了生死,完全不忌讳说这些。

又聊了一会儿,王景弘问道,“许员外这次来南京可是要办什么事情?老夫虽然已经不问世事多年,可多少还有一点儿面子,要是事情不大,老夫就帮你办了吧!”

王景弘知道许长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向他卖好,他今天高兴,也不在乎送许长生一点儿好处,到了他这个年纪,所求的不就是个高兴么?

再说了,许长生区区一名商人,又能有多大的事情?估计都不用王景弘亲自开口,他那个当锦衣卫千户的孙子就能把事情办了。

谁知许长生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预料,“实不相瞒,小可听说王公归隐牛首山之后,一直在潜心编纂一部记录八下西洋的鸿篇巨著,小可对西洋药草颇有兴趣,不置可否有幸抄录一份?”

“嗯?”听闻此言,王景弘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变得锐利起来,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盯着许长生。

他所撰写的《赴西洋水程》,内涵大明至非洲沿海周围各国风土人情、水文地理,一名普通商人要这些干什么?

许长生感觉自己就好像被猛虎盯住了一样,浑身汗毛直竖,不愧是率领数万大军横跨大洋、灭国无数的狠人啊,就算老了,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忽悠的。

“你恐怕不是普通药材商人吧?普通商人可不会对我的书感兴趣。”王景弘缓缓说道,看到许长生在他的威视下依旧安坐,他心中的怀疑就更大了。

许长生没有回答,反而问起王景弘来,“敢问王公,您觉得朝廷以后再下西洋么?”

王景弘闻言陷入沉默中,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他最后一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两年后英宗朱祁镇刚刚继位,便下旨停罢采买营造,不再使洋,如今已经二十年过去,朝廷依旧没有再次组建舰队远洋的打算。

许长生看着王景弘,一脸的诚恳,面前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的老者可是跟随朱棣参加过靖难之变的,又参与拥立过朱高炽,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所以要想哄过他几乎不可能,这时候只能说实话。

“王公!”许长生朝着北方拱手道,“太宗乃是马上皇帝出身,兼之您和郑公都是他的亲信出身,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让您和郑公率领数万兵马出使远洋,而今后再也不会有太宗这样的皇帝,也不会有您和郑公这般能肩负如此重任的宦官了!”

朱棣的庙号是太宗,直到嘉靖年间才改为成祖。

“而且,此前出使西洋的收益,大多归了大内,文武百官无法从中获取好处,今后就算再有帝王想重新组建船队出使西洋,恐怕也会被群臣所阻!”

成华年间,有太监撺掇明宪宗学郑和下西洋,命兵部尚书项忠去找郑和海图,却被被担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藏起来了,然后理直气壮地说,“昔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此一时弊政,牍即存,尚宜毁之,以拔其根,犹追究其有无耶?”

其后刘大夏被士林广为称道,大明却再也没能发起大规模远航的计划,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已然成为绝唱。

“小可知道王公撰写《赴西洋水程》是为了流传后世,好方便朝廷再次出海远航,可惜王公的一片苦心怕是要付之东流了!王公您难道就忍心看着自己费劲心血写成的鸿篇巨著一直放在书架上落灰、被鼠噬虫咬?”许长生反问道,“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小可抄录副本,日后或许还能惠泽沿海百姓!”

“到哪时候,王公说不定还能像妈祖一般,享受万家香火供奉!”

许长生所说的话十分大胆,若是换成一位还比较年轻、依旧在位的官员,恐怕会立刻抓他送官,但王景弘听完却陷入沉思之中。



选了个黄道吉日,汪直便代表大明和满剌加苏丹阿拉乌丁-利亚沙签订盟约,拿到了那条黄金河以及周边区域合计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仪式结束,汪直便下令派遣队伍溯河而上,绘制地图、勘测矿产、寻找合适的筑城地点,以备将来开采金矿使用。

这些工作尚未做完,南下、北上的船队便顺利返航,他们除了带回来大量黄金、白银、宝石、象牙、檀香、香料之外,还重新册封了新的旧港宣慰司宣慰使。

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海外华商施进卿因配合郑和剿灭海盗陈祖义,遣使朝贡明朝,被明成祖封为旧港宣慰使。

施进卿死后,旧港宣慰使继承权发生争执,其子施济孙请求承袭父职,朱棣派郑和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

施进卿之女施二姐根据施进卿“本人死,位不传子”的遗嘱,实际控制着旧港宣慰使的行政权限。

郑和船队到达旧港后,了解了事情真相,没有封施济孙为旧港宣慰使,而是改封施二姐为旧港宣慰使,其后施二姐一直管理着此地的贸易。

直到正统年间,因为大明长期没有再下西洋,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大幅度降低,旧港宣慰司也被满者伯夷国接管,施二姐无奈只能接受满者伯夷册封。

如今满者伯夷和东爪哇连年征战,自顾不暇,看到大明船队到来不敢抗衡,重新将旧港宣慰司交给施家后人管理,大明使者重新册封施家后人担任第三任旧港宣慰使,命他在此建立城栅、仓库,作为大明下西洋的中转站。

除此之前,南下船队还带来了占城国的两位王子斯雅帕乌林和斯雅-因德拉-贝尔曼。

这两位王子现在已经各自建国,却日思夜思想重返占城、复兴故国,和汪直一拍即合,他们立刻表示愿意为大明前驱,去联系国内贵胄以作内应。

汪直原本就想和交趾动手,如今有了现成的借口,还找到了熟悉占城的援助,这下哪里还忍耐得住?立刻让他俩一边联系占城内应,一边整顿兵戈,等船队返航就开始动手。

至于将来收复占城,究竟让谁担任占城国王,那就看两位王子谁在此战中出力更多了!

商量既定,两位王子立刻返回国内开始准备,汪直则带着已经修整好的船队重新起航,继续向西而行。

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一路清理海盗,然后在阿拉伯商人的带领下先后抵达锡兰的别罗里、天竺的古里、阿拉伯世界的阿丹港,也就是日后的亚丁湾方才重新返航。

每到一处,大明船队都受到了当地国家的热烈欢迎,许多年长者激动地给年轻人讲述着他们当年和郑和、王景弘船队打交道时的盛况。

大明的瓷器、丝绸、漆器等物受到了当地商人、贵胄的极力追捧,他们拿着金银珠宝等各种名贵特产,争抢和大明船队进行交换。

自从王景弘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大明就停止了出海,虽然期间也有一些小商人带着丝绸、瓷器过来,可他们带来的那点产品,远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需求。

现在大明再次派遣如此大规模的舰队过来,积累了四十多年的对大明瓷器、丝绸的渴求总算是能够得到释放了,大明轻轻松松就以高价售光了商品,换到了海量金银珠宝和各种香药。

从阿丹港起航之前,汪直算了一笔账,哪怕返程途中什么生意都不做,他这次出海也能为朱见深赚取上百万两银子,可谓大获丰收。

更别说还有满剌加的金山,这次出海实在是太值了!

船队返回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再次清理了一遍盘踞于此的海盗,经过这两次清理,从阿拉伯世界抵达大明的航路顿时清净了不少,以后大明商人再来贸易的时候,也能安全许多。

一名走门路加入船队的顾家子弟私下里和族人聊天的时候赞道,“当初伯父让咱们顾家支持再下西洋的时候,我还有些想不通,现在算是看到好处了!没了这些海盗,我们顾家明年的收益起码能再加六成!看来今后还是过上几年就让我大明的船队过来清理几次海盗才好!”

“是啊,光凭我们几家可扫不平这么多海盗!西洋小国这么多,朝廷的船队抢不完咱们的生意,只可惜有禁海令在,咱们的生意还是有些见不得光啊!”

“伯父思虑深远,将来肯定能找到办法!”

等汪直再次来到满剌加外府的时候,外府已经重新修缮妥当,看格局和此前有了很大变化,环绕整座外府的城墙不再是笔直的模样,而是多了一些棱角状的凸起。

这是许长生给他的建议,满剌加外府孤悬海外,如果遇到事情,大明没办法及时救援,所以必须要有很强的防御能力才行。

而棱堡是经历过历史检验的,欧洲殖民者们依靠棱堡抵御过无数当地人的进攻,现在给满剌加外府增加一些棱堡的防御能力,肯定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新金山的勘测绘图工作也已经顺利完成,毕业于福州船政艺圃的学子们使用更先进的勘探绘图技术,绘制出了更科学的地图,并且已经规划好了城池和金矿的选址地点。

此前留守此处的士兵们也在这些学子的指导下,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在河里淘金,淘到的金砂摆在汪直面前闪闪发光,差点晃花他的眼睛。

“督公,这是小的这些日子从当地人手里换到的砂金!”留守此处的太监指着几堆更大的金砂山向汪直表功。

“好!把这些都归到一起收好,等回京之后咱家要向陛下献宝!”汪直为了说服朱见深,打算把这两批金砂都说成是这些日子从河里淘上来的,这样说服力就更强了。

那两位占城王子很快收到消息带着人马前来满剌加汇合,然后跟随大明船队一起杀回占城,并在内应的配合下,没费多大力气就击败了驻守此处的交趾军队,重新复国成功。

为了感谢大明,两位王子争相送上厚礼,大明此次出海的收获又多了不少。

汪直继续率领船队一路北上,最终在刘家港靠岸,当他的奏折抵达京城后,朱见深和诸多朝臣都惊呆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