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局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局

生椰拿铁yyds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生椰拿铁yyds”又一新作《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小说简介: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4-18 07: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局》,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生椰拿铁yyds”又一新作《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小说简介: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局》精彩片段


被张温这么一解释。

蓝玉、常升这些脑回路比较直的,一下子就理解了过来,面上齐齐露出恍然之色,看向朱允熥的目光里透露着一阵阵无语。

不是?这小孩脑袋瓜里都长了些啥?

怎么感觉这娃子不像十几岁的小伙子,倒像是个活了几十岁的老狐狸??

蓝玉蹙眉摸着下巴,上下打量着朱允通,道:“咱怎么感觉……你跟一个人有点儿像?”

他心里有这种感觉,一时之间又不太想得起来。

想了想,鹤庆侯张翼轻轻开口道:“像……像韩国公?”

蓝玉目光微微一亮。

点了点头道:“对对对!就是那个老狐狸!”

韩国公李善长,从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就是他的军师,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就是他坐镇管理后方,调度后勤粮草。

后来大明朝建立之时,封赏功臣,开国功臣之中封为国公的一共六人,便是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了。

而李善长还是居于其中首位,被朱元璋比作萧何。

大明建立之后,一度被朱元璋重用的文官,诸如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获罪,只有李善长一直安安稳稳干到了洪武十八年。

足见这老狐狸圆滑。

对于蓝玉这个说法,在场诸多淮西武将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们是一群打直球的武将,对李善长的印象大多差不多:老狐狸、老银币。

眼前这位三殿下的操作。

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

过了片刻才有人意识到不太对,赶紧解释到:“呃那个啥……三殿下,咱不是在骂你哈……”

他们吐槽李善长老狐狸、老银币,至少也是私下里吐槽。

现在朱允熥还在场呢。

毕竟这位小狐狸今天是东宫三殿下,明天他们就要把他推到奉天殿的龙椅上称“陛下”了。

这多少有点不太合适了。

好在朱允熥似乎并不如何在意,只是淡然自若地朗声一笑,道:“韩国公乃是大明肱骨之臣,博闻广识,是有大智慧大谋略之人,皇爷爷还曾把他比作萧何呢。”

诸多淮西武将暗暗松了口气,立刻笑嘻嘻地找补一番:

“哈哈哈哈!没错没错,咱就是这个意思!”

“韩国公那老狐狸是活得久,而三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谋略手段,比韩国公强!”

“……”

蓝玉嘿嘿一笑:“小狐狸好啊,小狐狸机灵!哪儿像那个朱允炆,死板无趣,整个就一书呆子,穿上了龙袍也不像太子,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看得上他的!”

坐在一旁瑟瑟发抖的朱允炆,虽然堂而皇之地听着面前这群人在讨论怎么处理他,不过这种时候,他和吕氏是一句话不敢说的,只想捂着耳朵当一个透明人,生怕啥时候又惹到了这群杀胚。

内心只剩下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我已经很惨了,勿cue!

与此同时。

朱元璋都被外面的气氛逗得噗嗤一笑,差点儿笑出声来,也好在外面的人都在说话,没人关注到他这边细微的动静。

看着帷幔之外的白色身影,朱元璋不住地满意点头。

虽说朱允熥算计的是朱允炆。

但如果从对朝堂格局的掌控,从一个帝王的视角来说,朱允熥这一番操作却是没得说的,当皇帝,享受权利的同时,如何维持国家的运转,如何稳定朝堂、稳定民心,都是需要研究的学问。

在这一点上。

他看得出来,朱允熥对的理解是很通透的。

「这滑溜劲儿,的确很机灵,懂得变通,不局限拘泥于寻常的路子,既困住了自己的竞争者,又堵住了朝臣百姓的嘴,顺带还能挣个好名声,的确是一箭三雕的处理方法。」

「确实有几分李善长的作风。」

说起李善长。

没人比他更加了解了。

从起事到大明建立,一直到大明皇朝逐渐站稳甚至安定下来,都少不了李善长在他身边出谋划策。

蓝玉这么比喻,朱元璋觉得还真没什么毛病。

「允熥这孩子,不论是心性还是头脑,都是块上好的料子!」

「虽说咱现在能一手掌控着整个大明天下,但处理平衡这些朝臣,与那些出口便是一堆堆大道理的文人周旋……却是花了许多年才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这一点,允熥比咱要更强!」

「允熥如今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竟然就已经可以想得这么周全,这一点绝不是单单一个机灵就够了,一定是对朝中那些文人的心理观察了解得十分细致才做得到。」

思索间。

朱元璋下意识地看向了另外一边的朱允炆。

在孙辈之中,朱元璋和朱允炆算得上是最亲厚的了,尤其是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带着朱允炆的时间就更多了。

忍不住就将两个人放在了一起比较起来。

「而在这方面,允炆却是极其欠缺。」

「蓝玉的评价虽然难听了点,但也是话糙理不糙,允炆行事常常不会变通,对课本上的知识固然能够对答如流,可离了课堂所学,就变得茫然了许多。」

朱元璋想起平日里对朱允炆提出的问题,朱允炆常常是和他的伴读黄子澄以及翰林院之中如齐泰之流,亲近偏向他的学士讨论请教,一起商量出来之后才将答案说给他听的。

就在不久之前。

朱允炆刚得知他“驾崩”的消息的时候,简直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一口一个“娘”。

朱元璋垂下眼眸,摇着头轻叹了口气。

「唉……吕氏该死一千次一万次,可允炆这孩子,他和允熥终归是兄弟,当真要到这种你死我活的地步吗?」

两个孙子的资质如何,高下立判,朱元璋心中也欣慰于自己在当下这种为难的时候,找到了朱允熥这么一个好苗子。

可朱允炆再不如。

始终也是他的亲孙子。

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骨子里依旧保有着一些淳朴的习性。

譬如对结发夫妻马皇后的情分,譬如对儿子朱标毫无保留的宠溺与信任,譬如他对自己的自称,这么多年了,也还是更习惯用农民自称的“咱”,而非更加正式威严的“朕”。

他可以对别人冷血无情,甚至对有功之臣挥动屠刀。

但碰上自己的亲孙子,难免还是保有着心中的柔软。

此时不由陷入纠结之中……



还是刘三吾看向龙书案后的朱允熥,下眼睑微微颤动着,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臣等收到传召,召曰陛下有重大国事要与臣等相商量,如今想来,这不是陛下的意思,而是三殿下的意思……不知三殿下……意欲何为?”

朱允熥淡淡—笑:“允熥想请三位,助我登基!“

这件事情迟早都是要说的,他也看得出来对方心里有了隐隐的猜测,卖关子就没什么意义了。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再次愣住。

心里想归心里想,但朱允熥就这么直接承认了是三人没有想到的。

此等大事。

竟然说得如此直白、坦然……

说难听点儿,你这叫做篡位啊!而且……你三殿下在朝中是什么风评,你自己该不会—点都不知道吧?

—记直球。

就是—身风骨浑不怕的刘三吾都给干沉默了。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时间拿不定情况,也不敢立刻发表什么意见,毕竟都是朝中打滚的老油条了。

地上还躺着两个呢!

戴思恭就不说了。

蒋瓛能在朱元璋身边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那什么猛人啊?他都被撂了,危险,太危险了。

虽然不知道朱允熥手无缚鸡之力是如何做到的。

但詹徽傅友文觉得,这时候还是保持沉默最保险。

不过刘三吾,翰林院掌院院士,朝中文人清流之首——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道理,可不会管那么多。

当即就梗着脖子道:“三殿下这话好没道理!”

朱允熥也不慌,反问道:“请教先生?”

刘三吾轻哼了—声道。

“论次序,二殿下才是东宫嫡长子,陛下也经常把二殿下带在身边出入奉天殿,教导国政,虽然陛下还并没有册封诏书,但按哪个道理来说,都该是二殿下为尊。”

“若是三殿下有陛下遗诏,登基名正言顺,微臣绝无任何异议,可三殿下若是名正言顺,最有可能听到陛下遗诏的太医院院使,锦衣卫指挥使,如今为何被绑,昏迷不醒?三殿下这是想要篡位!?”

刘三吾挺胸抬头,梗着脖子,疾言厉色。

声音之中虽然带着—丝苍老,可是说话却是铿锵有力,—副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样子。

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了现在乾清宫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陛下驾崩。

按理来说名正言顺的是东宫儿殿下。

现在看来,这位向来默默无闻的三殿下要篡位!更有甚者……陛下的死是否还有内情,都未可知!!

刘三吾是大儒。

—生钻研的都是孔孟之道,学的是忠君爱国,现在却看到陛下的寝殿之内变成了如此乌烟瘴气的情形。

自然不能忍。

且不说陛下之死到底是否有蹊跷。

但朱允熥想要借此机会行篡位这种逆背之举,甚至屁股都已经坐在了龙书案后的椅子上——坐上了陛下的位置上……

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罔顾人伦礼法!

闻言,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对视了—眼,暗地里都不由为刘三吾捏了—把汗。

「翰林院之首,果然天不怕地不怕,这老家伙认死理,你—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孙,大半夜把他喊过来支持你登基?这这不是笑话呢么?」

「这老家伙也是—点都不计后果啊……蒋瓛都已经躺在这儿了,这小子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明他背后肯定还有人在,说不定等下就从哪儿蹦出—个八尺大汉,当场给你敲晕跟蒋瓛还有戴思恭扔—堆里去。」


蓝玉背后有人撺掇!
被会宁侯张温这么一提醒,众人当即反应过来,脸色均是变了变,只是所有人在脑子里搜刮了一遍,都想不出哪里能冒出来这么一个人,对方的目的又是什么。
虽然被人说“不太聪明”。
但蓝玉却没功夫在意,反而忍不住昂起了头。
脸上的表情还带着一丝骄傲之意:“没错,咱想不了那么多弯弯绕绕,这些事情,都是咱外甥孙给咱分析出来的!”
“外甥孙?”
“开国公家的小子?”
“我怎么记得常升家的小子只喜欢舞刀弄枪的,夫子见了都发愁,啥时候有这能耐了?”
众人脸上均是露出意外的神色来。
目光下意识落在常升身上,发现连他这个嫡亲的老子都一脸懵逼,一副“你们别看我,我儿子要有这能耐,我早烧香拜佛去了”的表情。
顿了顿。
会宁侯张温突然目光一亮,问道:“蓝玉,你说的外甥孙,该不会是东宫三殿下吧?”
他突然想起蓝玉之前说过。
老爷子驾崩的消息就是东宫三殿下传出来的。
只是那时候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太过意外也太过震惊,所以就把这个细节给忽略掉了。
他提起“东宫三殿下”这几个字的时候。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露出失望和遗憾的神色来,自从朱标去世之后,他们这群人直接没了主心骨,日日气氛低迷。
但凡东宫三殿下能争气些。
他们这些人也不至于骤然漂浮无依。
“啥情况?东宫三殿下不是……他怎么可能……”
众人心中是不敢相信的,谁还不知道朱允熥是个什么货色?
这话里的意思,大家懂得都懂。只是碍于蓝玉和常升,一个是他亲舅舅,一个是他亲舅爷,顾着面子才克制住没有吐槽起来。
蓝玉却点了点头。
“就是咱那外甥孙!”说完,还转头看向了旁边的常升:“你嫡亲外甥,这么多年,他把咱都给骗了!”
得到蓝玉肯定的答案。
在场的淮西勋贵都露出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他们又不是没见过那孩子,见谁眼神都是闪闪躲躲的,话都不敢大声说,他干得出来这种事情?
不过他们也知道。
蓝玉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骗他们。
“骗咱们?他骗咱们什么了?为什么要骗咱们?”有人问出来所有人心里的疑问。"



蓝玉和常升二人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奈与愤慨,甚至已经在眼神交流之中口吐芬芳了。

不出意外。

在场其他淮西勋贵看了看朱允熥又看了看蓝玉二人。

乾清宫的气氛愈发凝沉了起来。

……

与此同时。

与众人仅仅一帘之隔开的朱元璋不由得摇了摇头。

「嗐!还是吃了经验不足的亏啊!」

「你让这群骄兵悍将不敛财?空口白牙一句话怎么可能?这群人是不可能让利的!咱当初都已经差点要治他们的罪,喊打喊杀,都杜绝不了这种事情」

「如此鲁莽提起,反而会动摇了他们助你之心啊!这次蓝玉倒是反应得格外快,只可惜,允熥这孩子有点太执拗了。」

「这个时候,就应该先按下不提才对。」

「先让这帮子人帮你先坐上龙椅啊!」

朱元璋本就在趁着现在这个机会继续考察朱允熥,所以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在了朱允熥的立场和视角想事情,也好从中总结朱允熥在行事之中的欠缺和不足。

日后这些欠缺不足,他都要一一给这孩子分析教导。

让这孩子真正有资格成为一个帝王!

「不过咱倒是没想到,允熥这孩子还有一颗仁爱天下百姓之心,知道这侵占良田、滥杀百姓之事绝对不能被纵容,否则受苦的终归是大明百姓。」

转而一想,朱元璋的神色间又颇有些欣慰。

朱元璋虽然多少沾点儿“狡兔死走狗烹”的残暴和不义,但他身上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能体恤百姓疾苦。

因为现在天下受苦的那些人。

就是朱元璋曾经的影子。

他本是濠州钟离农民家的儿子,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因为暴元的腐朽暴政,一家数口人,活活饿死了大半。

如今他好不容易将天下安定下来,自然不愿看到百姓受苦。

此时见朱允熥坚持提出这件事情。

虽然觉得朱允熥在政治层面上的处理是大错特错,可这孩子的这一份心,却是令他十分满意的。

「这娃子啊,心是好的,只是这事儿可得办砸咯!」

朱元璋嘴角噙着一抹淡笑,目光欣慰且宠溺地摇了摇头,暗暗替朱允熥叹了一句。

「允熥孩子平日甚少接触这些骄兵悍将。」

「心里对这些人的嚣张、骄横、以及他们身上那些劣性估计错误,他们说什么“子侄”,你就真以为他们把你当子侄了?」

「好在咱还没真死,还能替这孩子兜着,这次也刚好可以给这孩子一个活生生的教训,过后咱再给孩子好好分析分析,以后真正面临这种事情,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看到朱允熥在这里“犯了错误”。

朱元璋反而是喜闻乐见的。

朱标没了,他现在年龄也上来了,寿数无多,这样的真实经历能让他更快、更有效率地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后世之君。

这就够了。

反正,这都还不是真的。

思索间。

帷幔之外的气氛越来越紧,空气都似乎有种要凝固的感觉。

好在片刻后。

一直在观察端详朱允熥的会宁侯张温及时站了出来,挡在了就要发作的诸多淮西武将面前,道:“三殿下的话似乎还没说完?没记错的话,三殿下说,此举其实对日后大有裨益?”

他的面上带着一丝温和的微笑。

目光在朱允熥的脸上带着一丝探寻的意味,对方面上没有什么慌张之色,但同时也看不出太多其他的情绪。


乾清宫。

“启禀陛下,东宫二殿下和太子妃已经朝这边来了。”蒋瓛躬身抱拳禀报。

他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去东宫传消息。

见朱允炆和吕氏二人出了东宫,便先一步来乾清宫报信。

朱元璋双手负后。

虽然依旧和往日一般的皇权气势,可没人知道,他负在身后的双手却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心中竟有一丝紧张。

平日里的朱允炆自然是温良恭俭让,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许多时候都能哄得他开心。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

历来帝王只能称孤道寡,这个身份天然就会让他只能看到旁人恭谨的一面,即便是亲孙子也不例外。

可他年事已高,大明需要一位储君安定人心。

所以他才不得不以这种方法来观察朱允炆。

不仅是为了看看真正的朱允炆。更是决定,今日过后,哪些人要死,哪些人能活!

或许动辄便是无数性命灰飞烟灭,想到这一点,朱元璋内心也难免有了片刻波澜。

还是一旁的戴思恭提醒道:“那陛下得先藏起来了。”

朱元璋暗暗深吸了一口气,拳头松开,心里立刻就平静了下来,点了点头:“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俩了。”

他是个铁血帝王,即便有心绪起伏也只会是转瞬一逝,该落屠刀的时候,连眉头都不会眨一下。

说完便神态自若地缓缓走回龙榻。

平静地坐在龙榻边缘。

“微臣遵命。”

戴思恭跟随在他的身后,站在龙榻侧旁,只是事到临头,就难以自抑地开始紧张起来,额头、手心都在冒汗。

蒋瓛将龙榻前方的金色帷幔拉下。

这帷幔是针工局特制的,从里面看外面一清二楚,但从外面却看不清里面的事物。

帷幔刚刚落下。

便听到“吱呀”一声,一名身着淡金色锦袍,俊秀温雅的少年走了进来,泪眼婆娑:“皇爷爷……”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穿着简朴、风姿颇佳的中年妇人。

同样垂首抹泪。

自然就是朱允炆和如今的太子妃吕氏了。

透过帷幔隐约看到戴思恭这位太医院院使的身影,二人心中自然没什么好怀疑的。

“皇爷爷,昨儿个孙儿还见您好好的,孙儿亲手给您煮的面您还吃了一大碗,今日怎么就……皇爷爷……”朱允炆朝龙榻走来,声泪俱下。

蒋瓛心中一惊。

立刻踏前一步抱拳躬身:“还请二殿下节哀,不过陛下之躯尊贵,皇家有规矩,只能劳烦二殿下和太子妃在帷幔之后道别了。”

朱允炆顿住脚步点头:“我晓得,只是皇爷爷他……唉……”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

大明以孝治天下,戴思恭和蒋瓛二人都在这里,这表面功夫无论如何都是要做到位的。

跟在他身后的吕氏面上悲伤之色不减,却是抬眸先后看了戴思恭和蒋瓛一眼,问道:“敢问蒋指挥使、戴大人,陛下去前,可曾留下什么说法?”

说完还不着痕迹地戳了戳朱允炆的后背。

朱允炆会意。

也抬头看向二人。

龙榻之上,朱元璋不由得目光一凜,暗道:「这吕氏……平日里倒是也为人低调、勤俭简朴、不争不抢,侍奉标儿和咱挑不出一点错处,今儿的反应是不是太机灵了?」

不过他也就是心里过了下这个心思。

自己身居九五之尊之位,旁人知道自己「驾崩」了,难免都是要想到这种事情的,也不能说吕氏就怎么样了。

面对吕氏和朱允炆的目光。

戴思恭和蒋瓛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同时摇头。

蒋瓛道:“事发突然,陛下没来得及交代什么,不过陛下虽然还没有公告天下,但曾数次和卑职提起,有意立二殿下为皇太孙之事,所以卑职也只能唐突找二殿下主持大局。”

闻言。

朱允炆不由一阵心脏狂跳,只觉得一阵气血涌上脑门。

好在他经常侍奉在朱元璋身边,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有些隐藏情绪的功夫,面上克制着没有露出喜色。

“接下来该如何,就请二殿下安排了。卑职便在门外看守,二殿下有事尽管吩咐。”交代完朱元璋的话,蒋瓛便抱拳告退,毕竟接下来是朱允炆的舞台。

戴思恭也从帷幔后走了出来,拱手一礼,紧随蒋瓛之后。

待蒋瓛和戴思恭离开。

朱允炆先是有些戒备地左右看了一眼,确认周围再没有旁人了,这才放下心来。

“这……娘,我……我现在该怎么办?”

“朝堂上那些……那些大臣们,会服从我吗?”

最开始的兴奋过后,朱允炆突然「接手」偌大的大明皇朝,一时之间没了主意,脑袋里竟似塞了一团乱七八糟的麻线,连线头都不知道在哪儿,甚至面上出现了慌张害怕的情绪。

只能转头看向吕氏求助。

见此情形。

龙榻上的朱元璋忍不住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心中略有不满。

「允炆的确是个孝顺孩子,也颇为机灵,可有时候就是性子偏软了些,没什么太大的主见,如此大事竟然要询问深宫妇人!」

帷幔另一边。

吕氏也微微愣神了一下。

收拾好心中的欣喜冷静下来,道:

“孩子,不慌!没听到刚刚蒋指挥使的话么,不论你这个「皇太孙」的身份是否曾经公告天下,但锦衣卫是认你的!”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隐隐猜测着你皇爷爷的心思,许多朝臣本来就认为你皇爷爷要册封你,再加上你勤修学问、礼敬师长,翰林院的学士、庶吉士们都十分认可你。”

“想来……他们都是不会为难于你的。”

朱允炆顿时心中一定,目光总算微微亮起,长舒了一口气:“没错,娘……娘您说的对!”

但转而又面露忧愁之色,其中还带了一丝恐惧:“可是娘,那些淮西武夫,尤其是蓝玉和常升他们那些人,都和前太子妃那一脉血缘亲厚……”

吕氏轻轻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

她翻了个白眼,语气之中充满嫌弃和鄙夷:“傻孩子!名分上,你才是嫡长子!再说了,朱允熥那副蠢笨模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怕什么?”

“娘,我倒不是担心老三,只是……”

朱允炆微微低下了头,紧蹙着眉头,有些羞窘地道:“那些武夫粗鄙,他们都不喜欢我,每次看我的时候,眼睛里都跟藏了刀子一样,让我心里有点发毛。”

“等乾清宫的消息传出去,他们会不会……会不会……”

说到最后,朱允炆的声音都变得小了下来,可见着实害怕,淮西勋贵是谁?那都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杀胚,心理素质弱一点的人,很难承受住那样的气场。

龙榻之上。

朱元璋一双眉头不由皱得越来越紧了。

面上也露出愁容。

「平日里咱看着这孩子恭顺,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的,怎么遇着事儿,还没个娘们儿镇定……」

「现在咱“驾崩”了,你就是下一个皇帝,你手上握着的,是万人之上的权柄,你知道这权柄有多大么!?」

朱元璋不住地暗暗叹气,心中越来越失落下去。

就从朱允炆这番表现来看,实在并非帝王之姿,纵然这孩子的确温良恭俭、孝顺,可儒家这一套温良恭俭、以孝治天下,要求的是百姓、是臣子、甚至是亲王。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胆魄、决断力、眼界、应变力……与这些相比,那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根本无足轻重。

可偏偏……综合各方利弊来讲,朱允炆却又是当下情形之中,最适合立为储君的人选,毕竟他实在也不愿自己那些儿子们为了皇位骨肉相残。

「唉……这些都还能教!咱也只能撑着这把老骨头多几年,好好教教他帝王为君之道了……」

「标儿啊,你可知你给你爹留下个多大的难题?」

一时之间。

悲伤、担忧、愁闷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


半晌。

蓝玉的笑声打破了此间的寂静。

“哈哈哈哈哈哈!还是咱允熥做事谨慎!好!咱回去就吩咐下去!眼下这个难关,咱一起过!”

他当然是最开心的。

自家外甥孙获得了这些淮西勋贵的支持。

同时,他们自己该得的利益也一点不会少,甚至会更多!而且还是不用提心吊胆的利益!

而他蓝玉,既是天子的舅爷,又有从龙之功。

未来朝堂之上。

何人能出他蓝玉其右?

其他淮西勋贵面上也露出了之前那种和善的神色,仿佛前面的质疑、愤怒、不情不愿……等等都完全没有发生过一般。

“三殿下说得话都有道理,咱都懂!”

“是啊,三殿下有所求,咱当然是要全力配合起来的,大家伙说是不是?眼下情况艰难,自然得共同进退!”

“正当如此才是啊哈哈哈哈!”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说话间,这些淮西人面上都带着笑容,会来事儿的,甚至连对朱允熥的称呼都给改了,目光似乎无比坚定而忠诚,乾清宫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朱允熥:「好家伙!你们这变脸技术比我演技更牛逼!」

“那便谢过诸位叔伯公的理解了。”

“此事,我也知道诸位叔伯公受委屈了,我都记在心里。”

朱允熥心里虽在吐槽,但面上却露出喜色,作出一副感激的模样再次拱手一礼。

众人立刻抱拳回礼。

“三殿下言重了!”

“此事乃是臣等分内之事……”

一个个说话都变得客气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个个有多忠心。

与此同时,朱允熥的心里也是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他有八九分的把握。

但这件事情涉及的利益太大,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如果想要入主奉天殿,绝对少不了这群人的支持。

而且将这群人劝服。

还关系到了他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布置。

想到这里。

朱允熥再次开口道:“既然诸位叔伯公愿意鼎力相助,那允熥还想再多说一句。”

“三殿下请说。”

众人立刻应声道。

这回比之前要积极多了。

经过之前一遭,这些淮西勋贵对朱允熥已经算是好感爆棚了,况且,最敏感的事情都已经聊过了,后面还能提出来什么过分的要求?

朱允熥嘴角噙起一抹淡笑。

道:“今夜要做的事情,第一点自然是将整个应天府上下的兵力排布都部署好,这第二点,希望诸位叔伯公手底下正在发生的民田侵占案子,在天亮之前,都能把手缩回来。”

说完,朱允熥目光坚定地看着在场众人。

最敏感的话题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现在朱允熥提出来这点要求,相比之下就显得不那么令人震惊和难以接受了。

当然,蓝玉等人肯定还是很疑惑的。

“天亮之前?是不是太仓促了?”

“这些事情咱倒也不是不能今晚就做,只是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是打赢明天那一仗,让三殿下先坐上龙椅再说么?这些事可以往后稍稍?”

“对啊!咱也知道现在情况特殊,三殿下的提议肯定也是愿意配合遵从的,不妨等明日一切尘埃落定再去安排此事?”

“……”

朱允熥挑了挑眉,露出一个戏谑的笑容:“我这个安排,正是为了明天能更加顺利。”

“啊?”

诸多淮西巡贵面上表情更疑惑了。

这有啥关系?

朱允熥端起旁边桌上的茶杯,缓缓抿了一口润润嘴。


而后才开口解释道:

“诸位也知道,朝堂上有咱们淮西勋贵,但大明立朝多年下来,那些被皇爷爷请来朝廷任职,以及那些通过科举致仕的文人士子同样占据半边天。”

“那些文人最喜欢标榜自己忠贞、为国为民、体恤百姓、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任,这种自命清高的名头。”

“文人与武将天生不对付,也是最喜欢拿这些事情参来参去的。”

“索性咱们也是要收手。”

“如果……让那些自命清高的文官认为,我朱允熥甫一登基,就让他们日日参奏而不得其结果的事情迎刃而解,明日这一仗是否就要容易许多了?”

朱允熥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晚上这么紧急的时候,把“侵占民田”的事情摆在明面上,摊开来讲?

第一是这件事情越早说越好。

这群人现在能支持朱允熥,立场关系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目的,就是冲着更大的权利,更高的地位,可以更放开手脚收敛财富去的。

要是真等他们把朱允熥给扶上去了再讲。

这感觉像什么?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难以接受。

还不如趁早就说,别把他们的期待拉那么高。

而更重要的。

则在于这第二个原因。

就是明天的一步棋了。

蓝玉他这群武将杀胚眼里,处理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杀!杀!那群文官只不过是嘴厉害了点儿罢了。

但实际上真能这么做?

便宜皇爷爷老朱都不会这么干!

在此之前。

朱允炆在朝中素有贤名,尤其是翰林院之中以黄子澄、齐泰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士子,更是与他颇为亲近。

就算和朱允炆没那么亲近的一些文臣。

心里也都大概知道,朱元璋是要立朱允炆这个皇太孙的。

而他朱允熥又是什么名声和风评?

因此。

明天朝堂上会是幅怎样的情景。

完全可以想象。

难不成朱允熥真让蓝玉和常升他们提着刀在朝堂上,见一个反对的杀一个反对的?

素来乱世出忠贞之臣。

大明建立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的文人士子都是从元末暴乱那个时期走过来的。

对于其中的许多人来说,气节更甚于自己的生命,即便你是一句话便能人头滚滚的皇帝,他们也不会缩回脑袋。

对于这类油盐不进的文人士子,不是在朝堂上随便杀一两个人,就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甚至有可能出现反效果——你越杀,他们越起劲。

至少图一个千古留名,后世史书嘛。

你全杀了?

天下文人士子何其之多,提起笔杆子就是要戳死你的架势。

而对于朱樉、朱棡、朱棣……他们这些藩王来说:嘿嘿嘿!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我要奉天靖难喽~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分析出来的那个死局。

而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获得一部分文官的支持。

让淮西勋贵在「侵占民田」之事上撤手。

这就是他的投名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文人士子的风骨、气节可以成为阻碍朱允熥的高墙,但你要是能给出他们想要的结果,那也可以成为助力!

说他们「冠冕堂皇」、「自命清高」,那是给淮西人听的。

朱允熥心里却知道。

这些文人或许迂腐了点,但其中许多人是真的心怀天下的。

……

乾清宫之内。


“那明日早朝便仰赖舅爷、舅舅,和各位叔伯公了。”朱元璋思索间,帷幔之外的朱允熥不卑不亢地道。

众多淮西勋贵不由相视而笑,心中都有种落了地的感觉。

双方心里有了默契之后,众人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了一旁的吕氏和朱允炆身上。

尤其是蓝玉和常升。

他们可没忘记,前太子妃常氏、还有那个曾经被他们寄予重望的皇嫡长孙朱雄煐之死,都和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女人有关。

这些年。

他们被朱允熥给演了。

又何尝没有被这个女人给演了?

前太子妃常氏之死,他们只当是产后虚弱,身子不足;朱雄煐之死,他们也只以为是年纪太小,感冒风寒太甚导致的。

毕竟吕氏这些年,贤良淑德、简朴大方,实在没得挑剔。

但现在,经过朱允熥这一遭。

他们总算是看明白了。

这个女人藏得深!

至于他们为什么毫不怀疑地相信朱允熥的说法……

别说朱允熥的才能、武力天赋出众,光以他特殊的出身和亲缘关系,如果不去刻意隐藏,朱允熥甚至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何以到了现在才敢向他们表露实情?

只能是为了防备吕氏的暗害!

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有假!

更何况,当前这个情况,就算把私仇先放在一边,他们也不会容许朱允炆活着。

一个被议储的皇孙。

站在朱允熥的立场,本来就已经有足够的取死之道了。

而现在,朱允熥的立场,就是在场所有淮西勋贵的立场。

蓝玉本来就是嚣张且莽撞的性格,眼睛一红,直接从武器架上拔出一柄长剑,烛光之下,剑刃反射出一道凛凛冷光。

“允熥,吕氏这毒妇该杀,还有这个小孽种,十数年来窃居「嫡子」之尊,打压你、欺辱你,占尽了本该是你和你哥哥的机缘。你下不了手,这手上沾血的事情,那就咱来!”

蓝玉将剑刃指向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眸子里迸溅出杀意,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气势,不由便令人背脊生寒。

他是个莽夫,在朱元璋面前都敢雷区蹦迪,现在朱元璋都“死了”,更是无所顾忌。

管你什么太子妃、什么皇孙。

这种深仇大恨,不可能不报。

包括常升在内的其他淮西勋贵也同样怒目圆瞪,看着被缚住身体、坐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母子二人,杀气腾腾。

“娘……他们……”

朱允炆顿时双目失神,扭动着身体往后退去。

“你……你们敢!”

“我是懿文太子正妻,名正言顺的太子妃,你们胆敢犯上!”

吕氏脸色大变,立刻护在朱允炆身前,疾言厉色地呵斥道。

但不住颤抖的嘴唇,暴露了她内心的恐惧。

一旁的常升冷哼一声:“太子妃?我姐姐是怎么死的,我大外甥怎么死的,你这个太子妃怎么得来的,你自己心里有数!”

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本来就容易防线降低。

如今人为刀俎,吕氏母子不过砧板上的鱼肉一般,而这些刀俎更非寻常,一个个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修罗,压迫力根本就不是常人能承受得住的。

更何况吕氏?

被常升这么一问。

吕氏整个人直接僵住,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下来,眼睛慌张地左右乱瞟,仿佛是在想自己是否有哪里暴露了什么。

不过她有本事让这么多人都看不透,心理素质还是没的说的。

很快就调整过来自己的状态,梗着脖子否认道:“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我是太子妃,乃是大行皇帝亲封!你们不可动我!”

她不认为自己暴露了什么。

而且她心中明白,自己不承认,这群人不一定会放过他,承认了这群人一定不会放过她。

常升冷声道:“果然是你!”

朱允熥也忍不住目光一凛,在心中暗道:我的猜测果然没错。

虽然吕氏应变速度不慢。

但她刚才的神情已经足够说明:八九不离十了。

这一幕。

自然也落入了朱元璋眼中。

「所以……允熥是在害怕?」

「他故意低下头,故意在人前唯唯诺诺,在夫子面前一问三不知,在咱面前拉不开弓,都是因为……他在害怕?」

「常遇春家的丫头……还有咱家雄煐,明明他那么聪明,天赋异禀,合该是大明第三代雄主!」

「这吕氏,该死啊!」

朱元璋双眼微眯,心中带着几分自责。

他给人定罪,有时候并不太讲究证据,譬如原本要发生的“蓝玉案”,只是因为猜忌,都能直接给蓝玉安上谋反的罪名,牵连两万多人的性命。

吕氏的一个心虚的眼神,已经足够他在心里给吕氏定罪了。

更何况,朱允熥这些年的表现,也完全足够佐证。

朱元璋轻叹了口气。

透过帷幔看着那个高挑瘦削的背影,鼻头忍不住一阵发酸。

「吕氏这毒妇!咱大孙竟然是折在她手上的!」

「还有允熥,要不是他天生机警聪慧,隐忍了这么多年,是不是也要遭了她的毒手了?这孩子这么多年下来,竟还能成长到如今的模样,也真是难为他了。」

「也怪咱!也怪咱没看出来啊!」

朱雄煐是他最喜爱的孙儿,曾被他寄予大明江山的厚望。

朱允熥资质同样绝佳,不仅机敏、聪慧、有手段、有魄力,甚至连他和常遇春的武力天赋都继承到了,在如此逼仄的环境下都能如此……若是能从小长在他眼皮子底下培养……

如此想着,他的心里也愈发愤怒,一双拳头不自觉紧握起来。

另外一边。

看过了吕氏的表现之后。

蓝玉缓缓提剑,面无表情,到:“承不承认都不重要,咱这就拿你的人头去祭奠我大侄女和大外甥孙!”

按照他的脾性,吕氏母子在他长剑出鞘的时候就该人头落地了,能拖延到现在,纯粹是因为他想看看吕氏的反应罢了,仇不能报错,而吕氏刚刚的反应足够他确认这一点。

然而。

当他挥剑的那一刻。

却感觉自己握剑的手腕被什么钳住了一般,竟没能挥下去!

对所有人一一解释并说服他们跟自己干,那是不现实的,就算真说服了所有人,黄花儿菜都凉了。
蓝玉不一样。
他莽啊!
他有这个号召力,有魄力,也有这个能力让这些人不得不干!
一时之间。
所有人内心都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没错,他们被蓝玉坑了,这是一条贼船,上去了就下不来了,赢了单车变摩托,输了九族消消乐。
最操蛋的是。
蓝玉选的人,是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朱允熥,这也太离谱了……偏偏再离谱他们也得跟着干。
“他娘的!蓝玉!老子家里十八房娇妻美妾,你可别把老子给坑死了!”有人把自己手里的杯子往地上一扔。
“淦!!”
“进宫去!要是遭了殃,咱去地府里问候你!”
“去吧,不去也得去了!”
“……”
其中的利害关系,众人想一想也都明白,只能骂骂咧咧地站起身来跟上蓝玉和常升了。
乾清宫。
朱元璋看试探得差不多了,甚至这试探成功还颇为令人满意,就准备要站起身来,掀开帘子摊牌了。
便见朱允熥把吕氏母子、蒋瓛、戴思恭四人捆了个结结实实之后,兀自坐在乾清宫内一张太师椅上。
看着乾清宫紧闭的朱漆大门。
也不知在想什么。
朱元璋摇头一笑,心道:「这孩子武道资质已经是可以了,不过现在面对着这么大一个皇朝,处理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些历练,把吕氏和允炆给解决了之后呢?没头绪了吧?」
「不过这孩子从来都没跟在咱身边接触过这些事情,能想得这么周到,已经很难得了,证明允熥的政治天赋还是很强的。有天赋、有胆色、有决断力,这就不怕,其他的都能教!」
「待咱好好培养一番,或许就能弥补我失去标儿的遗憾了吧……」
想到朱标,朱元璋总是忍不住鼻头发酸。
虽然欣慰于自己找了个好苗子,但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儿子,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安慰弥补的。
朱元璋在悲伤之中沉浸了片刻。
然后便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涌上来的情绪给压了下去:「还好,他是允熥,是你和常家丫头的血脉,你没能做到的事情,咱带着你的儿子来做!」
就在此时。
空荡死寂的乾清宫突然响起“吱呀”一声。"



吕氏眸子里带着一缕疯狂之色,短剑剑尖直指朱允熥。

这一下子。

就连朱允炆也被吓住了:“娘……”

朱允熥淡笑着摇了摇头,不退反进,闲庭信步地往吕氏的方向走去,微微一个侧身便躲过了对方的剑锋,同时反手一个手刀打在了吕氏的手腕上。

吕氏右手吃痛。

“哐当——”

金石交鸣之音在空荡的大殿之中回响。

短剑应声掉在了地上。

吕氏脸色一变。

如同一只受了惊的兔子一般,立刻拉着朱允炆远离朱允熥。

朱允熥单手倚在武器架上,有些戏谑地看着面色铁青的吕氏,以及猝不及防还没反应过来的朱允炆,笑呵呵地道:“小娘该不会以为我真的拉不开三十多斤的软弓吧?”

说到这里。

他从武器架上的一张龙头弓取了下来,双腿叉开做出一个标准的射箭姿势,左手握弓,右手取箭搭上去,直接将龙头弓拉了个满弓。

拉弓、瞄准、弓箭离弦发出一声清脆的破空之音,一气呵成。

箭矢朝吕氏和朱允炆的方向疾驰而去!

吕氏顿时瞳孔骤缩,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住了一般,全身发凉,发出一声惊叫。

“啊——”

满弓的箭射得极快。

还不待吕氏和朱允炆做出什么躲闪的动作。

便听得殿中“砰”地响起一声闷响,箭矢插入吕氏二人面前一寸位置的地板上,箭尾发出一阵震颤的余音……

吕氏母子似乎被吓懵了。

均是盯着地上仍旧兀自颤抖的箭尾,呆若木鸡。

朱允熥和吕氏母子二人已经算是深仇大恨、不死不休了。

杀了吕氏和朱允炆,解了这十年的憋屈,他当然会很爽。

但朱允熥两世为人。

从来不是一个轻易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没有“老朱驾崩”这个意外发生,朱允炆登基之后也是给他封了一个亲王的尊位,只不过没有允许他去就藩,整个建文年间,朱允熥都只能待在应天府,表面尊荣,但日子过得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以朱允炆和吕氏对他的忌惮提防,却没有杀了他,是不想吗?

是不能。

如今的朱允熥同样如此。

想要稳稳坐在奉天殿那张龙椅上,孝敬长辈、兄友弟恭,这些表面上的功夫是肯定要做的。

图一时爽快。

只能给黄子澄、齐泰这些拥护朱允炆的腐儒攻击的借口。

加大他登基的阻力。

所以朱允熥纯粹就是看马三宝还没回来,时间有多,吓一吓吕氏母子,也算是给自己这十年的憋屈先拿点儿利息。

而这一幕,也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帷幔后的朱元璋眼中。

此时的朱元璋,脸上再次露出了惊愕之色。

「好小子!」

「咱这龙头弓,可是一张虎力硬弓!遍数咱麾下整个军营,能把咱这张弓拉满的,也就只有常遇春、徐达他们几个有数的战将。当年南征北战,咱用这张弓也不知破了多少甲!」

「这小子倒好,拉起满弓来,看起来比咱当年还要轻松!」

「这小兔崽子!在咱面前拉不开一张三十余斤的软弓……这么会演,怎么不干脆去宫里的戏班子里演戏去!」

看着朱允熥漫不经心地将龙头弓放回原位,朱元璋不由双眸发亮,心里虽在埋怨吐槽,可目光里尽是欣赏之色,甚至嘴角都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除了打心眼儿里高兴自己有个能将虎力硬弓拉满的孙儿。

更是觉得自己仿佛在那道身影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拉弓的模样,就连眼神里的杀意都如出一辙……

也得亏他对箭矢的行动轨迹了如指掌,也看出了朱允熥只是想要吓吓人而已,这才没有出声阻止。

「只是这小子既不蠢笨,也不软弱,在武道方面也如此有天赋,干嘛跟咱装?」

最初的惊愕和欣喜过后。

朱元璋忍不住看着朱允熥,蹙眉端详起来。

选朱允炆是权衡各种利弊之后的结果,而朱允熥……

「如果这小子不在咱面前演,那咱选的一定是他!至于外戚干政的隐患,大不了在合适的时机找个借口,把淮西勋贵那一党人削一顿就是了。」

……

帷幔之外。

吕氏和朱允炆呆愣了半晌。

这才堪堪回过神儿来,二人均是双腿发软,连挪开一步的力气都没有,就双双跌坐在了那根插入地面的箭矢面前。

两人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着。

想要站起来。

可是已经全身发软,无论如何都无法再站起来了。

心中竟莫名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

“你……你想杀了我们!?”朱允炆坐在地上,声音沙哑。

就在刚刚。

他看到了朱允熥目光里的愤怒、凌厉、杀意。

虽然只是一道眼神,却像是有万斤巨石压在了他的身上,让他连气儿都喘不过来。

在朱允熥箭矢离弦的那一刻。

他以为自己真的要死了!

朱允熥冷哼一声:“我当然想杀了你们!”

说完,他收敛起自己心中的情绪以及眼中的杀意,面上露出一丝淡笑:“不过你们放心,目前来说,我不会让你们死的。”

说话的同时。

朱允熥在殿中寻了些合适的材料,麻利儿地把吕氏、朱允炆、蒋瓛、戴思恭四个人一一捆了起来。

听到这话。

帷幔后的朱元璋面露一抹恍然之色。

随后差点气得没绷住。

「这小兔崽子又在演咱!」

「什么在夫子面前一问三不知,都是演出来的!」

刚刚朱允熥眼里的杀意,朱元璋是不会看错的,他看得出来朱允熥恨透了吕氏和朱允炆。

不仅如此,朱允熥在这个节骨眼儿出现在乾清宫,做了这许多事情,目的直指皇位,而朱允炆这个许多人眼里“未来的皇太孙”显然是他最大的阻碍。

可是朱允熥却把这份杀心收敛了起来……

「这小子甚至已经考虑到了自己“登基”的阻力,以及需要防范的中伤,他很清楚,如果这时候杀了吕氏和允炆,朝中那些腐儒一定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这能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考虑得到的?

他太懂了好吧!

想到这一点,朱元璋心里不由得越来越满意。

「咱这一招装死,看来装得还真妙啊!咱以前怎么一点没看出来允熥这孩子呢?」

「也差不多是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了……咱还有几年活头,再多教一教,不过同时也要调和调和这两兄弟的关系才是,自家兄弟哪儿有隔夜的仇?」

朱元璋心里美滋滋地想着。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