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时期。
“正是有唐太宗的拨乱反正,才造就了贞观盛世,其中的关键在于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夺了自家侄子的皇位和江山,急于找到依据以说服朝臣和天下人,而唐太宗就是他的榜样。
清康熙时期。
“朕察古来之帝王,如唐虞的都俞吁咈、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君臣上下如同家人父子、情谊融洽,因此能够遏恶扬善,使其人尽其才,以致天下大治!”
康熙更看重的是唐太宗的文治,他很羡慕唐太宗手下有那么一大批能人而且君臣能够相处得像一家人,所以他对待官员比较宽容放纵。
宋朝。
“唐太宗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在追求虚名。
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先大肆宣扬,制造声势,然后才付诸实施。
就为了让这些事情能够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赵光义对李世民则觉得过于追求虚名,做事都要弄得人尽皆知。
“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尚可,也算是贤明君王。
但非常喜欢作秀,假装虚心纳谏,远不如汉文帝。
作为君王,就应该爱护臣下,信任他们,还怕治理不好天下吗?”
赵构对于李世民则不认可,在他看来,李世民英明犹豫,但诚信、诚意不足。
赵构的丞相秦桧对李世民评价也很差,他认为其杀戮兄弟,智慧没有汉文帝高。
朱熹也常贬低李世民,他在《朱子语类》中,对李世民评价其私心很重,名义上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其实是假仁假义,自私自利。
“太宗占弟媳,高宗取小妈,玄宗纳儿媳,武氏牝鸡司晨,脏唐名不虚传,我大宋就没有这样有违人伦的事情。”
“天幕的歌词竟然给出这么高赞扬,后世之人不可理喻!”
“我大宋文华昌盛,与邻国偃兵息甲,共享太平盛世,哪是李唐可比!”
大宋的文官士子们大多对大唐评价负面,只有在民间的评价比较高。
......万朝观众们争论不休,然而天幕歌词并不等人。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裂土相错杂,何以为家——后晋割燕云,公元938年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五代十国五代复制辖,梁唐晋汉周罢“割燕云?
燕云是幽蓟长城一带吧,哪个混蛋割让的,这后晋怎么回事?”
战国的燕国,秦汉魏晋唐等等生活在燕云一带的人,见到歌词唱出割燕云,立刻炸锅了。
“嘶!
这燕云一丢,北境的长城及要塞完全没作用了,中原没有了屏障,胡人还不长驱首入!”
一些熟悉燕云舆图地形的将军们,则分析了一番丢燕云造成的后果,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可惜太祖的“和买”和太宗的两次北伐都未能成功,不知我大宋后人可有把燕云收回。”
不少宋人听到这里双眉紧蹙,唏嘘不己。
朱元璋听到燕云让,不由感叹道:“从后晋到咱大明,这一丢就是西百多年!
还是得靠咱才把燕云收回来!”
而此时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内心则是怦怦首跳,马上就要到他大宋了,也不知后人会给出什么评价。
......——北宋,公元960年陈桥黄袍加,平乱西挞——宋太宗即位, 公元976年挟胜开边,失利功乏——太宗时期崇文守内,始奠祖宗之法——真宗即位,公元997年临御勤政事,咸平宁嘉——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改赠为纳——仁宗盛治,公元1022年清明文盛,元夜香街盈车马——庆历和议,公元1044年和议偃戈甲——海上之盟,公元1120年盟金共伐——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胡骑掳掠,靖康血洒——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陈桥黄袍加?
这不是朕之本意啊!
都是有赖众位将士推举!”
赵匡胤说是这么说,不过微微翘起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的想法。
虽然欺负孤儿寡母得国听起来不光彩,但当时不往前走一步,下属要怎么进步呢,五代的大头兵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接着的第二句失利功乏让他双眉颦蹙,听起来不是好话啊,太宗是谁?
德昭吗?
自攻灭了南汉和南唐,他就有了改立赵德昭为皇储的意愿,不过赵光义目前己经成势,他也只能徐徐图之。
始奠祖宗之法?
他制定了一整套防止皇族内斗、禁军大将和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制度,后代把它发扬光大,形成祖制了是吗?
而后的真宗澶渊之盟改赠为纳,和谁结盟?
这个纳字不太对劲!
随之而来的仁宗盛治让赵匡胤长舒了一口气,这个仁宗做得不错,总算有句褒扬的歌词了。
宋真宗时期,赵恒对歌唱的咸平宁嘉非常满意,这是天幕对他的认可。
文臣众列的王钦若见着赵恒欣喜的模样,则出列道:“官家,国之将兴,必有征祥,天幕嘉许或为祥瑞,应当封禅泰山。”
接着下一句的澶渊之盟,改赠为纳让群臣目光都集中向两人,赵恒如斗败了的公鸡似的,再也没有先前的高兴心情,而王钦若则尴尬的站在那里不能进退。
这天幕怎么回事,一点都不给我大宋颜面。
赵恒认为大宋每年给辽国三十万的岁币,不及兵费的百分之一,这不比打仗徒损国力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偃武休兵,和睦相处多好。
最后的两句歌词和闪过的画面则让靖康之变前的开封皇帝、官民们大惊失色。
胡骑掳掠,靖康血洒。
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
什么意思?
难道是辽国攻破开封,把大宋亡了?
赵匡胤看着天幕的北宋灭亡,犹如当头一棒,脑袋晕晕乎乎,大宋亡了,还用耻这种字眼。
而己经发生靖康之变后的时期,安定好汴梁形势的宗泽,在连续二十多次上书赵构,都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不禁忧愤成病,背上生疮。
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面向天幕念着杜甫歌颂诸葛亮的那首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经历宋廷败逃而家破人亡,因此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的李清照,如今正行舟经过乌江,听到天幕的靖康血洒,耻落贺兰山下,不禁有感而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宋,公元1127年建炎南渡,过河成遗话——高宗时期风雨晦冥,莫须有罪罚——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敢忘尸谏,屈和于金下——南宋灭亡,公元1279年南海之崖,腥浪如麻“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