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爆改大明畅读佳作

爆改大明畅读佳作

一两故事换酒钱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一两故事换酒钱”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爆改大明》,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小说推荐,夏之白解敏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穿越大明洪武年,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青年。身处明朝腐朽的旧社会。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要么爆改大明,要么为旧社会爆杀。宁为乞丐,不为家奴。以科举涉足,以眇眇之身,撼天动地。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21世纪新青年,见帝不跪,天策状元,翰林大学士,礼、户、兵、工、刑、吏六部尚书,华夏最后一位宰相,古往今来最有权势的摄政王----夏之白!...

主角:夏之白解敏   更新:2024-07-17 04: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夏之白解敏的现代都市小说《爆改大明畅读佳作》,由网络作家“一两故事换酒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一两故事换酒钱”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爆改大明》,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小说推荐,夏之白解敏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穿越大明洪武年,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青年。身处明朝腐朽的旧社会。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要么爆改大明,要么为旧社会爆杀。宁为乞丐,不为家奴。以科举涉足,以眇眇之身,撼天动地。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21世纪新青年,见帝不跪,天策状元,翰林大学士,礼、户、兵、工、刑、吏六部尚书,华夏最后一位宰相,古往今来最有权势的摄政王----夏之白!...

《爆改大明畅读佳作》精彩片段

李善长的声音小了下来。
秦朝历史上是什么结果,他们这些官员又岂会不知,二世而亡,难道大明也会二世而亡?
这不太可能。
以朱标的治理手段,大明怎么都不可能落到二世而亡的情况。
而陛下为子孙后代做的事,的确跟始皇帝相似,都以为按着自己的想法,天下便能固若金汤,大明基业子孙后世无忧。
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只是当今陛下太过强势,容不得任何人忤逆,稍有不满,便兴杀伐打骂,因而如今已很少有人劝谏。
都依着陛下喜好。
汤友恭目光微动,作为都御史,他对这些话是深有体会,陛下的确不喜他人劝谏,也只听顺耳的建议。
很多事都喜欢亲力亲为。
不喜欢听别人的想法,更喜欢自己提主意,提想法,然后让百官去充实那些主意。
士农工商兵中,相较于士工商,陛下的确也更注重农兵。
农相关自始自终都被各种强调,各种做调整,而在兵方面,也不例外,多次兴兵,行廷狱杀戮。
至于士工商。
若非朝廷缺官员严重,以及大明已经坐稳了天下,加之之前地方学室兴建多年,该到出成绩的时候,不然科举重开恐还要一些时日。
而工商方面,则完全依循着龙生龙、凤生凤的鱼鳞图册,严格限制,也严禁自由的变通。
朝臣提过建议。
只是最终都被否决了,因为陛下只相信自己能接受的,除非真到不得不变时,不然陛下都不会轻易去动。
骨子里。
当今陛下就是个农人。
根本没有坐天下的心思,一心只想当个守财主,一旦触及到陛下不擅长的领域,陛下就会生出很大的抵触心理,也不愿轻动。
这些话胡惟庸、杨宪等臣子,私下都有吐槽过,在大明刚立国时,还有臣子劝谏过。
只是无一例外都死了。
久而久之。
也就无人敢再劝了。
眼下大明很多臣子,乃至士人,都只想顺着陛下的心思,等着殿下朱标日后即位,再来斧正一些乱政。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这些东西会被一个科举的举人说出来,还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
朱标双眸微冷。
对于这人这么评价大明的国政,这么中伤自己的父皇,他为人子,又怎么可能没有怒气。
只是有些话,虽然难听,但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是大明存在的问题。
自己的父皇,自一统天下之后,就很难再听取他人的建议了,也自信的有些刚愎自用了。
尤其是在遭到胡惟庸的背叛,还有母后的病逝,父皇已越发不愿相信其他大臣的话了。
这一点。
他也察觉到了。
还跟朱元璋争吵过数次,只是朱元璋性情很执拗,很少会真的去改,而且让开国之君去认错,本就很强人所难。
也不现实。
当下大明的朝政,基本是朱元璋个人想法的一言堂,而后他在自作主张的做些调整,父子也就这般维持着朝政上的默契。
但他面临的压力却是与日俱增。
父皇越来越强势了。
朱标双眸微阖,眼中闪烁着缕缕寒光,他在心中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将这份‘反文’呈上去。
借此激怒父皇。
同时让父皇意识到问题,从而为大明朝政的改变做一些尝试,至少大明的国政该做出一些调整了。
至于这人的死活。
朱标不在意。
当这人写下这份‘反文’时,他就已经死了,现在只是在将这人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若是能让父皇明白到自己当下出的一些问题,这人就已经算是死得其所了,可以只诛三族。
朱标在心中暗暗盘算着。
殿内死寂。
已经没人敢轻易出声了,不少官员更是直接屏住了呼吸,唯恐会因为自己弄出声响,引得朱标动怒。
朱标收起心神,嘴角噙着一抹冷笑,漠然道:“韩国公,继续念,这些话虽刺耳,却也的确有几分道理,我还不至于生气。”
李善长目光微异,连忙点点头,道:“洪武帝在位多年,对天下的实际治理,都只作用于表面。”
“换句话说。”
“只是在对天下进行一定的缝缝补补,并未对天下做到讨元檄文说的那般通彻盘整。”
“相较于过往朝代,明立国以来,可有切实的安民之策?可有富民之政?可有强国之谋?”
“未尝有也。”
“大明这些年更多的是在算计着民众的口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庶竟皆如此。”
“明之策,出发点只有一个。”
“活人却不能养人。”
“以此才便于天下臣民,世世代代为明之宗室,辛劳贡献,以换取养人的资格。”
“然为君者,主长策者,当殚精竭虑于国之大事,以民生为要,以天下为本,发展民生。”
“寻亩产千斤之粮,创日行千里之铁马,斩敌万里外之火龙,呼风唤雨,掌控天地万象。”
“如此方为泱泱大国。”
“方能定鼎天下,去谋万世之国。”
“若始终不思进取,只盯着那点旧有的坛坛罐罐,终会将天下带入歧路,到那时,天下只会重复老路。”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明得天下是因得民心,如今的大明,却是在不断失民心,当民心尽失之时,便是天下揭竿再起之时。”
“那时会有人替大明挽天倾吗?能够挽天倾吗?”
“不能。”
“因为明不爱民。”
“失了民心,又格外提防着天下官员,何以让人敢为明去抛头颅、洒热血?”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朱家的天下又跟百姓何干?”
李善长将这篇反文一字不漏的念完了,随即轻轻的将这篇试卷合上,静等着朱标开口。
吴公达、郭翀等官员,依旧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面色苍白,毫无半点士人风骨尊严。
汤友恭、赵瑁等人,同样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心中却是冷笑连连,作文之人,太想当然了。
以为洋洋洒洒的写篇针砭时弊之文,直接反对大明国政,抨击陛下,就能让陛下殿下另眼相看。
纯属想太多。
只顾着心中畅快,等刀斧加身,祸及亲族时,再想痛哭流涕,跪地求饶也为时已晚。
愚不可及。
当今陛下可是从尸山血海闯过来的,最不怕的就是杀人!

郭翀等官员心神一凛,连忙起身,去到一旁空处,跪伏在地,恭迎着太子朱标的到场。
很快,穿着一身常服的朱标,进到了殿内,朱标一脸方正,面色略显削瘦,嘴角带着温和的笑容。
入殿。
见诸大臣尽皆跪伏,朱标眉头一皱,不喜道:“众卿快快请起,我大明自洪武四年起,陛下便已下诏,诏定官民恢复揖拜礼。”
“旧元之胡俗,大明已废除了。”
李善长在一旁抬手,示意殿内官员快快起身,同时道:“殿下所言极是,陛下驱除鞑辱,恢复中华,在立国之初,便决意推翻元朝人一切。”
“立国时,天下军民行礼,尚还遵循着胡俗,饮宴行酒,也多以跪拜为礼,故我大明选择陈刚立纪。”
“不过百官之所以对殿下行跪拜之礼,臣以为非是遵循胡俗,而是遵循着我大明另一条律令。”
“凡司属官品级亚于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侍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
“殿下这次为陛下任命为科举阅卷的总裁官,为我等臣子直属上司,自当受此跪拜之礼。”
李善长作势朝朱标一礼。
郭翀等人也顺势,顺着李善长的话,朝朱标作揖行礼,眼中对朱标还流露着些许的感动。
朱标摇摇头,也没再说。
李善长微微一笑,眼中露出一抹狡黠跟精明。
他知道朱标并不是真的厌恶百官行跪拜礼,而是今日阅卷的官员,多是有文采有才能的人,朱标对这些人向来看重,所以才会特意说一句,也表露自己的尊重跟亲近。
李善长自是明白其中道理,所以才特意开口替官员解释了几句,也顺便给了朱标一个能接受的理由。
两方都得了体面。
大明名义上的确废除了旧制,但书面上跟实际,终究还是不一样的,若是真信那些,只会害了自己。
这次被征来阅卷的官员,都在朝中任事有十几载了,哪还有人不知其中的规矩。
朱标坐到主座,沉声道:“我朝上次科举距今已有十三年,如今科举新开,参加科举的举人很多,而今试卷都已密封在此。”
“孤也不多废话。”
“就一个要求,诸卿切莫生出徇私舞弊的心思,公正阅卷,对所有考生的试卷都要一视同仁。”
“若是有人存了私心,破坏了科举的公正,败坏了我大明的名声,那就莫怪孤不留情面了。”
朱标一脸冷峻。
他绝不容许有人在科举阅卷上弄虚作假,谁敢败坏大明科举的公正性,他决不会留情。
李善长等官员连忙道:“臣绝无私心,定会禀公阅卷,请殿下放心。”
朱标颔首。
他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小吏,将这次科举的试卷分发下去。
这个小插曲后,文华殿再度安静下来,众官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审阅起被分配到的相关试卷。
期间,若有试卷出众,便会通报给其他官员知晓,做标识,等初审完毕后,则会交由其他官员再度审阅。
继而确定最终名次。
临近晌午。
吴公达已审阅了近百份试卷,只是入其眼的屈指可数,这些试卷其实未尝没有亮眼之处,只是不够。
破题、承题、起讲、第一股、第二股、第三股等到收结,并不能一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科举这般盛大考试中,不能始终维持亮眼回答,终是成色不够,也不足以支撑起这名考生脱颖而出。
就在吴公达新翻开一份试卷时,只是粗看,却不由眼睛一亮,随即高声念了出来。
“禀殿下,我这看到了一份不错的试卷。”
“会试第一考,考题: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而这名考生的破题,承题都颇有见解。”
“这名考生的破题观点为: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而后的承题为: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
“……”
吴公达一脸肃然的将这篇答题念了出来,以征求其他大臣看法,若是得过半大臣认同,则能列入下一步审阅的流程。
朱标等人认真的听着。
会试第一考内容的题目出自《论语·颜渊》,考的是百姓跟君主的关系,而吴公达念的这篇颇有文采。
论述论据都言之有理。
可谓出彩。
就在吴公达神色喜悦的念到第五六股时,只听扑通一声,旁边的郭翀却一个不留神掉下了凳子。
这一幕也是引得众人大笑。
吴公达被这一打断,也是下意识停了下来,不过后续念不念完已不重要了,他方才注意过朱标、李善长等人神色,都对这试卷很满意。
这篇试卷其实也没必要再念了。
已经达标了。
他收拢试卷,看着郭翀,也是来了兴致,开口调侃道:“子翔兄,这篇试卷所写内容固然不错,但也用不着你这般惊讶吧。”
“你当年科举所写文章,可是被列为会试第一,如今这般大惊失色,可非你寻常本色啊。”
吴公达调侃着,借此活跃了一下场中气氛,临近晌午,马上就到进食的时候了,自没必要那么严肃。
然而郭翀没有接话。
也难得的没有出声反驳,他两耳好像根本没听到吴公达的调侃,双眼直勾勾的盯着眼前试卷,脸色毫无征兆的变得煞白。
嘴唇更是发青,身子也不住的颤抖起来,瞳孔间充斥着恐惧,根本没有吴公达以为的半点欣喜之色。
只有恐惧。
他看到了一篇反文!
朱标也笑道:“郭侍郎,你的才华孤还是有所耳闻,这篇试卷答的是不错,但这毕竟是停了十几年科举后的再开,在这些年,自然也是积累了不少文人志士。”
“为何会这么失态?”
郭翀如梦方醒,根本顾不得擦拭额头冷汗,也没有起身,直接跪伏在地,颤巍巍道:“禀殿下,臣并非失态在吴兄念的那篇试卷,而是……”
“而是臣自己看的这篇。”
“哦。”朱标目光微异,也是来了兴趣,笑道:“可是又有大才为爱卿发现了,快,念给孤听听。”
朱标一脸欣喜。
大明重开科举,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从天下挑选治国大才之人吗?如今一篇试卷竟能惊的一位榜样大惊失色,这如何不让他惊喜?
郭翀低垂着头,根本不敢抬头,更是支支吾吾不肯言,直到朱标再三追问,这才颤巍巍的开口。
“回殿下。”
“臣看到的不是什么大才之文,而是一篇……”
“反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