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谢宴周赵玉珠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阅读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由网络作家“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谢宴周赵玉珠是作者“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她重生了!上一世她低嫁世家,夫君厌恶,婆母不喜,受尽磋磨,后来更是被残忍杀害。这一世她挟狠归来,设计了一场完美邂逅,一步步抓紧夫君的心。前世伤害她的婆母、小姑,这一次她通通不会迁就,狭路相逢,打脸胜!...
《完整阅读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精彩片段
谢楚玉看着母亲徐氏焦急的模样,心中反倒安定了几分。自两个多月前知道昌州被屠城的消息,母亲便日日抹泪,肉眼见着都消瘦了许多。
她作为子女,心中不免暗自焦急,她对外族家没什么印象,心中虽有感触却也不深,但她关心自家母亲。
可这种天大的祸事,她也不好随意劝慰,只能日日陪着母亲,找一些转移视线的事。
反倒是镇北侯世子带来了姨母家的妹妹还活着的消息后,母亲立刻打起了精神。可能是心中愧疚,又可能是知道娘家还有活口心中有了寄托。
这一个多月以来,母亲便是张罗着给妹妹收拾了一旁的小院子,日子过得忙忙碌碌,精神气都回来了。
她比玉珠大六岁,而且亲事早已定下,就等着明年成婚,所以即使眼看着徐氏全身心的为自己的表妹忙碌,她倒是没有什么和玉珠吃味的心。
心中反倒是挺感谢这个妹妹来,既让母亲缓解心中的愧疚,有了新的寄托。又能在她出阁后,陪伴母亲几年。
对于她来说,作为子女,母亲安康才是最重要的。
见徐氏等得焦急,屋里的仆妇丫鬟也不敢多嘴,毕竟平日最得徐氏心的周嬷嬷也没在。
没过一会,俏生生的小丫鬟掀起厚重的门帘,一阵冷风紧跟着吹了进来,她眉眼含笑的说道。“夫人,表小姐来了,已经到我们院子门口了。”
徐氏只一听到表小姐几字,便立马起身向外奔去。
她成婚十几载,再未回过记忆中的故乡。就连她的家人,也只是在玉珠两岁那年,妹妹带着玉珠和妹夫来过。可双亲却因为年龄大了,并未过来。
原先想着,等自己孩子大了,过了几年,又想着等孩子成婚了。总会有见面的机会,自己到时候就回昌州住它几个月。
等啊等,等到双亲老了。再然后,双亲和唯一的妹妹都没了。
她从十六岁便远嫁这京中,从一开始的满心期待,到一颗心逐渐麻木。
每晚每晚她都安慰自己,自己的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儿女听话乖巧又聪明上进。丈夫虽有二心但有老夫人压着,日子也算轻松自在。
国公府也不缺钱财,完全不似平常人家,还要为钱财担忧。况且国公府有权有势,如果当初自己嫁个普通商户人家,没个靠山那也是不容易的。
她从不觉着她日子难熬,她总觉着,眼前之人是自己选的,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人皆苦。
可她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出门外,年少时双亲爱护自己和妹妹的记忆便如潮水涌来,原来自己被这样好的对待过,也有人将自己捧在手心视若珍宝。
眼中的泪几乎模糊了前面的路。等到掀开帘子出了门,见到穿着粉色衣衫站在院中正缓步走过来的玉珠,看着那跟自家妹妹五六分相似的容颜。
似再也忍不住一般,不顾周围仆妇异样的眼神,抱着玉珠嚎啕大哭。
她离开家太久了,太久了。久到再见到家人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竟会向一个十岁的小女娘表达自己的委屈和心酸。
周嬷嬷在一旁看着酸涩不已,也抬手阻止了一旁丫鬟仆妇过来劝慰。她是徐氏成婚后老夫人派过来照顾徐氏的,因着怕徐氏小户出身,丢了谢家的脸面。
这么多年,她看着徐氏从爱慕六爷的小妇人变成如今温婉大气的六夫人。
她确实是极为温柔之人,当时年轻时以为爱最为重要,跟着六爷到远嫁千里之外的京城。再到后面年华未老却开始独守空房。
六爷这人说坏也不坏,他性格温和,长相也不错,而且家世更是极好,说起来待自家夫人和孩子也是不错的。
只不过跟大部分男子一样,无法做到始终如一。他爱一个人时是真的爱,爱另一个人也是真的爱。
周嬷嬷就这样跟着徐氏近二十载,她作为女子,自然也知道女子心中对于娘家人难以割舍的感情,那是真的能为她遮风挡雨的地方。
玉珠也如上一世一般,再一次见到姨母。听到姨母的哭声,她也难过起来。
等被姨母牵着进了里屋,屋内的热气扑面而来,原本被冻住的手脚也好似她的灵魂一样,慢慢回过了神。
却也因为这种温差,反倒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仆妇们见人来,便开始安排着上菜,徐氏用帕子抹着泪,又向玉珠介绍了一下自己长女楚玉。
玉珠也再一次见到上一世的表姐,她静静坐在一旁,温柔的看着她,眼中只有担心和包容。还是如前世般娴静淑德,是真正的大家长女风范。
几人一起用过晚饭,玉珠表姐知道自家母亲有太多话想和表妹说,便自己找借口先走了。
徐氏便拉着玉珠又去到榻子上舒舒服服的坐着,还递给了她一个铜质的汤婆子,又着人放了小孩子爱吃的各色果脯。
玉珠享受着姨母对她的照顾,听姨母絮絮叨叨跟她说着话,说当时第一次见她她才刚刚会走不久,奶声奶气的喊着姨母。
说她娘亲爹爹年轻时的模样,说她爹爹年轻俊朗,是难得的少年郎,最让人满意的便是对她母亲始终如一。
又说起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开着酒楼,外祖父有一手极好的手艺。小时候做的饭食因为太香,导致将她和玉珠母亲喂养的有些胖了,外祖父和外祖母又努力了好久才让她们姐妹瘦一点下来。
说着说着两人都开始抹泪,徐氏是回忆她的上半生,玉珠是想起自己的上一世。
又带着她去了上一世她住了几年的院子。
因着是到了晚间,徐氏知道她在途中也有些疲惫,便没耽误她休息,带她熟悉了院子又招呼着婆子送沐浴的水后便先离开了,只抹着泪说明日再去看她。
等玉珠躺在温暖柔软的被衾中,才慢慢回神。若是上一世的姨母得知自己逝去的消息,她得多难过。
她记起了很多事,记起上辈子在自己惴惴不安之际,是姨母又再一次给她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也记起自己上一世为什么会死,那种被水反复呛到窒息的感觉还历历在目。
他眼神不自觉看向一侧,那位小女娘和她的仆妇格外安静,小女娘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看着还带着婴儿肥,说话的口音也格外软糯。
他不知道如果他们走了,这个小女娘带着她的仆妇能不能熬过这严寒的冬日。而且看着她们的吃食也没多少,不然那仆妇不会在今日看到那条鱼时那样惊喜。
想到这,他心中又添了几分担忧。
这时,夜已经深了,李珣翻来覆去有些睡不着,思索着明日给她们留些吃食才好
玉珠也在等待时机,白日亲卫们都在,如果说出这种请求反倒不方便,她早已经和嬷嬷通过气,就等着李珣单独一个人时再行动。
等着等着便有了睡意,突然门吱呀一声,一旁的王嬷嬷连忙推了推她,玉珠才看到李珣开门向外走去。
不到片刻,玉珠也小心的起身,开门走了出去。晚间的风更是格外的大,才出了门,她便被吹得直打寒颤。她不自觉的拢了拢身上的衣裳,心中更加笃定不能和嬷嬷这样靠两条腿走去京城,哪怕是李珣帮她们递个信给姨母也行。
她绕着大殿外转了一圈,也没见到李珣,正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便看到李珣踏着积雪而来。
李珣今日在大殿中闷了一日,只是想出来透透风,顺便去看一下一旁屋子里的马匹,他们要回京,马自然是重中之重。
看到站在屋子外面的玉珠,他眼中流露出担心,旋即又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以为玉珠是她嬷嬷一起出来方便的。
想到这里,他整个脸迅速涨红起来,正想转身就走,先避一下。玉珠的声音却从身后传来。
“公子。”
玉珠有些着急,不明白李珣怎么掉头就走,如果今夜没机会和他说说话,那明日一早他们便动身走了。
她连忙撩开裙摆追了上去,却不小心从台阶上滑倒,直接摔了下来。
纵是李珣想去拉她,可是这积雪深厚,本就不好走,更何况两人之间还隔了一段距离。
也是积雪深厚,玉珠倒也没摔疼,只是现在不止她身上,她头顶脸上脖颈处都是雪。等被李珣拉起抱在怀中,她才反应过来。
看着李珣专注且带着焦急的侧颜,她一瞬间眼眶便红了起来,时隔多年,她想起他的死亡,也想起她们上一世仅有过几次的见面。
她无意识在他面前袒露自己的脆弱与无助,只觉着他是可靠的,他是特别的。
李珣连忙将到抱到一旁,又低头为她拍去身上的雪花,等想拍脸上时,看到她鼻头和眼角都被冻红了,有几丝头发附着积雪还沾在脸颊上,额头和头上乌发也沾着积雪,眼神亮晶晶的看着他,楚楚可怜极了。
李珣是家中独子,又常年在西北,回来后又知晓男女大防,哪里近距离接触过这样让人心软的女娘,他竟因着她的目光开始紧张起来。
“小女娘,你没事吧?”
他目光中带着关切和不可察觉的紧张,玉珠虽然不算很聪明,但也能看出来,这至少是不厌恶她的。
“公子,我没事。”她小声的说着,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两辈子加起来,她都没有求过人,以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自己受着憋着,这一下子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李珣看她似乎还有些害羞,只觉着她可怜又可爱,见她确实无恙,便伸出手想带她回去大殿。
玉珠知晓他动作的意思,心中焦急,这样机会就错过了,只得抬眸,又看着他。
“我,哥哥,我其实是有事想求你。”
玉珠一急,便将前世对他的称呼喊了出来,是她第一次见到他时,侯夫人开玩笑说让她喊李珣哥哥,她也喊了。可是她跟姨母回了居所后第二日,老夫人便差婆子带话过来,说自己还是需要多学些礼数。
她当时心中倒还好,没有特别难受,自己本就依附于定国公府,自然要按照人家的意愿来。只是“哥哥”两字,却在每个夜晚,喊了无数回。
李珣看着她,听着她喊哥哥身体都感觉酥酥麻麻的,但动作却有些慌张起来,他哪里会哄女孩子,尤其是这样年龄小又娇弱可怜。
他连忙扶住她的双肩,沉声说道。
“你有何事,都可以与我说,我可以做到的,会尽量帮你。”
玉珠听到这话,心中才安定下来,她轻咬唇瓣,想着李珣带了亲卫轻装简行,可能无法再带上她和嬷嬷,最好便是他们脚程快,快些去京城,然后给姨母报信。
她抬眸定定的看着他,眼中带着乞求。
“哥哥,我自然信你,所以我才会独自一人出来找你。我是昌州赵家人士,前些时日灾民进来昌州,将我父母双亲还有家中长辈全都砍杀了,现在我在这边再无亲人,只有自小带我长大的嬷嬷在身边。”
说到这里,她有些难受起来,眼泪便不自觉的滑落。
李珣看着,心中泛起难以的心疼,他抬手想去拂去她脸上的泪水,玉珠却抢先一步将脸上的泪擦掉。面容悲戚,哽咽着继续说道。
“我们这次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我与嬷嬷想去京城投奔我姨母。今日听哥哥你同你手下说话的口音,因着我姨母以往派京城那边的嬷嬷来过昌州,我听过她们说话的口音和哥哥你们一模一样,所以我猜着哥哥你们便是京中人士。”
“我想求哥哥帮我递个口信过去,好让我姨母派人来接我们。不然这山高水远天气又这样寒冷,我怕……。”
玉珠没有再说下去,这样的时候,她不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语,她的未尽之言李珣却猜得到。
这片土地尽是白雪皑皑,她们两个女子,如果没有人来帮忙,中途就算没被冻死,也可能遇到别的麻烦。
他低低的“嗯”了一声,似担心只是“嗯”一声听着不那么可靠,又似证一般坚定地说道。“放心,哥哥会替你将口信带到的。”
玉珠听到他保证的话语,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只要李珣愿意带话,那她和嬷嬷在这小心的撑上一两个月也无不可。
她看着他,眼中既有感激和欢喜,也有全身心的信任。她的目光让李珣好似一腔豪情涌上心头,恨不得当场就去西北上阵杀敌疏解心中的畅意。
李珣的视线不自觉的在她脸上停留,定定的瞧了她好半晌,难怪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都不需要怎样的美人,眼前这个小女娘便已足矣。
不过好在周家及她的那位夫君,即使不满意她的态度却也不敢给她脸色看。而且随着她年岁增长,即使没有孩子,她在周家的日子反倒愈发好过起来。
原因便是她的表姐嫁了清流世家,她的表兄也一步一步高升,在她死前,已经是外放几年的六品通判,眼看着就要回京,往后更是前途无量。
更何况她依附的定国公府,她喊过的长兄谢宴周,已是二品大员。
更别提另一位平日大家不敢提起的庶兄谢琰,如今已是刑部尚书,更是官家手中的一柄利剑。京城但凡有点权势的人家,谁家没点阴私,生怕被他盯上,惧怕至极。
所以周家只敢好吃好喝的供着她,她那几年也着实过了几年好日子,还经常回去看姨母,周家也极为乐意。
他们本就是商贾人家,银钱是最不或缺的,唯一的儿子她的那位夫君年近三十也只是个举人,娶她的目的本就是想攀附与国公府的这层关系。
就盼着她和定国公府能亲近一些,再亲近一些,这样到时有求于人时还方便他们成事。
玉珠不自觉便沉浸在前世所经历过的事情中,王嬷嬷也不打扰,只关注外头的动向,偶尔眼神温柔的看着她,又给她递来一碗热水。
“娇娇,喝点水暖暖身子。”
玉珠侧目,在这温暖如春的火堆前,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今夕是何夕。
她接过水,又思索着上辈子,自己不记得遇到过李珣,如果遇到了,自家嬷嬷肯定会和自己说的。
这次遇到了,是因为什么呢?会不会所有的事情早已经发生了改变,想到这里,玉珠忍不住浑身一颤,下意识就有些害怕。
一旁的王嬷嬷却马上解答了她心中的疑虑。
她凑了过来,低声说道。
“我们娇娇真的是有福气,今日起晚了些,没想到竟然遇到那样的贵人。如若能顺带着我们去京城,或者帮我们给京城带个信,我们就不用受这样天寒地冻跋涉千里的苦楚了。”
说到这里,王嬷嬷短暂的停了一瞬,就在数日前,玉珠还是家中千娇万宠的小女娘。可如今,却要随她受这样的苦楚。
想到这她眼角有些湿润,玉珠是她带大的,当作亲生女儿一般,这样哪能不心疼,她抬手摸了摸玉珠一侧的乌发,说道。
“而且我也担心,一直这样受冻下去,会伤了你的底子。女子最怕受寒凉,只是如果没人帮我们,那我们便不得不去。天寒地冻,又没有吃食,嬷嬷无用,不快些去京城,别的法子嬷嬷想不到。”
玉珠能听出嬷嬷语气中的愧疚和心疼,现在中原地区易子而食,十室九空,根本找不到任何食物。而且她一个女子带着年幼的她,即便她孔武有力,也怕遇到麻烦。
所以即使是这样内心强大的嬷嬷,心中也是惶恐不安的。
她抱住王嬷嬷的胳膊,将头靠在她肩上,无声的安抚着。
不一会儿,门外便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玉珠仔细听着。王嬷嬷担心,起身跑去门口那边的缝中看了一眼。
是李珣带人过来了。
门外,李珣连带着十几名亲卫一起走了过来。
他们昨日走官道没有找到歇脚的地方,到了晚间,风太大了,又担心看不清路会不小心栽进坑里。
实在没有办法,众人只能停下来在外头凑合着过了一宿,风太大导致火堆都点不着,只能迷迷糊糊靠在马前打个盹。却也不敢睡着,就怕睡着人都冻没了。
但是到了今日早间,队伍中还是有部分亲卫开始发热了。知道这个消息,他就知道他们这行人不能再走下去了,必须尽快找一个地方歇息。
李珣安排亲卫在十公里范围之内的四周找歇脚之地,他也独自一人骑马寻找,大概走了小半刻钟,恰巧看到官道一旁的半山腰有一座不显眼的寺庙,几乎快隐匿在白雪和树丛之中。
他看到后便快步驾马走了过去,不到半刻钟便到了寺庙,得到寺庙内歇息之人的允许,立刻快步回去通知亲卫。
五个月前,扬州来了消息,李珣外家祖母身体说是不大好了。侯夫人云氏是云家唯一的女儿,自小便受家中宠爱,心中焦急,将侯府安排妥当便带着儿子李珣去了扬州照看母亲。
李珣他们来时,还没有什么逃难的灾民。侯夫人衣不解带的照顾自己母亲,只是可惜,在他们到云州的第三个月,云老夫人还是去世了。
那时灾情已经开始严重了,加上后期云老夫人的葬礼以及守孝,又耽误了一个来月。
这时已经无法回京了,路上都是逃难的灾民。李珣本想先回京城,但是担心外祖及自家母亲,只得在扬州待着。
谁知不到半月又发生昌州被灾民屠城一事,各地官府一时间全部紧张起来,各家各户白日都关门上锁。
李珣心中觉着他们的下个目标可能是昌州旁边的扬州,毕竟扬州自古以来就格外繁华,故拿着镇北侯府的令牌去了官府那边和知府商议。
果然没过几天,灾民又跑来了扬州,那些人杀红了眼,也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在扬州也捞一笔。
好在扬州官府早有准备,还特意找了上峰从各处抽调了兵力去灾民多的几个城镇,扬州这才保全下来。
随着灾民便被官府分散去了南边,又过了几日,一切开始风平浪静,确定留在扬州也算安全,李珣便打算先行回京。
在扬州耽搁太久,这段时间也不知道京城那边怎么样。他将大部分亲卫以及丫鬟婆子留在外祖家保护母亲,叮嘱母亲等一切风平浪静再来接她回京。
随即轻装简行,连夜带着十几名亲卫出了扬州,去往京城。
但是情况并没他们想的那样简单,一路走来,除了积雪颇深,路况不明,还时常有深坑或者倒在路中的树木阻拦。以至于走了两三天,也没走多远。
每个人的性子活法都不一样,玉珠羡慕并且敬重柳夫子,却也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柳夫子那样。
想到这里,玉珠心中莫名一慌,终于意识到问题。
若柳夫子走了,她到时候去跟着表哥去府中的学堂怎么过关啊!她原先还有着夫子给她作弊的想法呢!
倒不求什么惊才艳绝,至少在那边布置的课业她能完成啊!
可是柳夫子要成婚,又有这样的志向,她也不能去阻止。
想到这里,玉珠瞬间绝望,脸色都苍白了几分。
这三年,也就认全了字,什么诗词,通通不会。世人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是连门都进不了那种。
那到时候即使过去了,课业怎么办,估计暴露她的真才实学,没几日就能被劝回来,到时怎么去有时间和谢宴周相处。
那自己嫁谢宴周大计岂不是要泡汤。
玉珠霎时脸色煞白一片,这几年的希冀难道就这样破灭了。她有些无措的回道书案旁,连忙定了定心神,又重新将能遇到的人在心中过了一遍。
目前在国公府,她能接触到的男子就四个人。首先表哥谢琛不行,他以后会有好的姻缘,玉珠即使想过好日子也不想是伤害别人为前提。
谢琰龙阳之癖,而且他往后的官职太危险,她想活。
李珣她不敢想,且不说李珣作为门槛更高的,就他年纪轻轻就战死疆场而言。到时自已在镇北侯府跟着侯夫人两人大眼瞪小眼一起熬一辈子,她没这个胆量。
她也想过救李珣,可是战场刀剑无眼,她不觉得凭自己可以将人救下来。
看来看去还是只有谢宴周最靠谱一些,侯府规定四十无子方可纳妾,且姨母也在国公府。
更重要的是,老夫人和国公夫人性子冷清高傲,估计就算和谢宴周成婚,也懒得搭理她。
眼看着明年及笄,今年可能就要开始相看了,玉珠觉着自己要想法子抓紧时机才好。
不然错过了等到了年岁便再也毫无机会了。
果然到了晚间,徐氏便和玉珠说起今日柳夫子请辞这件事。
“说起来,柳夫子要成婚也是喜事,这是人之常情,后面姨母再给你挑挑夫子。”
徐氏面带担忧,她担心玉珠难过,毕竟柳夫子已经教了她三年。虽说柳夫子没提过对玉珠学识方面的事,但看得出来,她和柳夫子相处的还是可以。
玉珠起身,轻轻为徐氏捶着肩。她知道,生辰一过,老夫人请的授课先生便要来了,所以她并不急着寻夫子。到时候新来的夫子可能还徒惹不便。
“姨母,这事不急,我也松泛松泛几日。”
徐氏笑着说她是想偷懒,却也应下暂时不找夫子,因着找女夫子的确不算容易。徐氏想了想,便打算先让身边的嬷嬷,教教玉珠规矩。
嬷嬷是老夫人派过来的,徐氏自然知道她也是一身本事。当即便和玉珠征求了意见。
玉珠自然愿意,她往后想嫁给谢宴周,自然要会些规矩。往后学还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学。
晚间回了房中,玉珠看着一旁的瓜果,心中思索着到底有谁可以帮一帮她。
她只求能在学堂熬下去,那就必须有人能帮她做一下课业。按照她的真正实力,第一天估计就得被周大儒赶出来。
表哥谢琛不行,他太古板,到时自己让他帮忙作弊,不得马上就向徐氏告状,到时自己不仅要吃徐氏的唠叨,还要吃表哥的唠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