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有成林兆喜的现代都市小说《含辛茹苦高质量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林有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含辛茹苦》是由作者“林有成”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林有成从未想过他会突然穿越1983年,一天之内死老婆,当六个萝卜头的爸爸……对此,林有成的内心是选择死亡。不过在死之前,林有成还要想办法把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小萝卜头拉扯大,为此林有成不得不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拿起笔杆子赚钱养娃……————本文又名《鳏夫总是在写爱情故事,是人性的使然,还是道德的寂寞?》、《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成为带娃鳏夫后,一边养娃,一边搞文娱的80年......
《含辛茹苦高质量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德城春风巷。
这个城市的角落有许多巷子,巷子连接一片又一片的老旧院落和屋舍。林有成的家就在这老旧的院落里面,前后三进,住了有四五户人家。
林有成一家住在第二进,两间老式的屋子被一个阴暗的堂屋连在一起。
一间是林有成之前与孩子他妈的卧室,两岁的林兆欢自然是住在林有成跟前,另一间自然住着林兆喜兄弟姐妹四个。
原本这两间老式的屋子还有一件官司,那就是分家的时候,林有才因为自己后面搬到了单位分的福利房,自然也就没要这老式的屋子。
大嫂方梅那个时候因为分家的一些事说了一些话,惹得林有成直接骂了,林有才本来就是接的父亲钢铁厂的岗位,单位过几年分的福利房也有看父亲意外牺牲的份上,大嫂还不知足,要不换他一家子搬去福利房,大嫂来住这里。
因为这一番话,自然也就让方梅和林有才那段时间关系闹得很僵。
至于分家的事,已经出嫁的二姐林有凤自然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她其实也心疼林有成这个三弟,要不然也不会寄那五十元钱来。
按理说,林有凤结婚有娃,再去考大学有些不合适,二姐夫拦着,但是林有凤不认这个理,拦不住,带着孩子考上苏省大学,后面又进了报社工作,不得不说是真的厉害。
此刻,老旧的院落里面很安静。
不过林有成的屋子里面的煤油灯却是亮了。
一大清早,外面还蒙蒙亮,没有跟着孩子他妈殉情的林有成起来了。
没办法,现在孩子他妈不在了,也没有人替他去扫大街,林有成现在也不敢真的丢了扫大街的这份饭碗,自然不敢迟到。
前几日是丧假,街道办那边是让别的人帮扫的春风巷这一带,这后面自然不能一直让别人替他扫。
莫名林有成有些心酸,这穿越换了个身份,也依旧老老实实上班,生怕迟到,丢了饭碗。
林有成去街道办那边拿钥匙领了工具就赶紧去扫大街,这扫大街的活自然得赶早。
“哟,有成啊,今天是——”
都是一个街道的自然都是认得的,有女人瞅见林有成来领工具扫大街,还有些意外,刚准备说什么就反应过来往日帮林有成扫大街的那个女人走了,也赶紧止住了后面的话,转而道:“够早的啊!”
林有成点了一下头,算是回应了下,也没说话。
那女人也知道林有成的性子,不禁啧啧两声,心里感叹了一番那位难产而亡的女人,也登记以后忙活起来。
虽然很早,天色朦胧,但也是有人认出了扫大街的林有成,一个个都在小声嘀咕,谈论着。
“哟,他居然也真的来扫大街了?我还以为他不会来。”
“不来,能行吗?那一大家子喝西北风啊!”
“那个一走,留下这几个孩子,真是可怜了!”
“谁说不是啊,他总会往前再走一步的,才三十几岁,那几个孩子以后说不定会更可怜。”
“是啊,三十多岁的鳏夫,总会再找的。”
“哪有那么容易哦,一大家子,五六个孩子,他条件也不好。”
“是啊,不好找,扫大街,再加那几个孩子,哪个好人家的会愿意嫁给鳏夫哦!”
……
林有成自然是能够听见邻里街坊的这些讨论声,可以说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孩子他妈的丧礼上他就隐约听了不少。
是啊,他大好青年,现在不过是一个扫大街的中年鳏夫。
想想都觉得心酸。
虽然说林有成并没有觉得扫大街可耻,但是他怎么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人。
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后面社会的那些明面上的歧视,工作不分贵贱,劳动光荣的思想还是深入人心。
再则林有成这饭碗这应该也算是街道办的编制岗位吧。
“有成,今天是你扫大街啊?”
春风路边的一间报摊也早早地支起来,报摊的主人范爱国自然也认识林有成,知道林有成家里出了什么事,看见林有成过来扫大街,心里也有几分伤感。
这份伤感自然不是为林有成,而是为以前那位扫这条街的女人。
林有成放下手里的扫帚,蹲着揉了揉腰,他这三十几岁的身体怎么就差到这个地步,怎么腰这么酸痛啊,望着范爱国,疲惫地说了一句,“是啊,这活一点也不轻松啊。”
范爱国拿了个小板凳,递给林有成,让他坐一会。
“哪有轻松的活啊!”
林有成坐在小板凳上,瞅了一眼报摊,除了一些报纸,还有就是杂志,一些香港明星的小画片,林有成看着那些似是而非的香港明星,很清楚这个世界有一些不一样。
不过,林有成的目光最后却是移到了一本《小说月报》上。
《小说月报》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期刊,1980年创刊于津城,但应该是1984年《小说月报》才推出“百花奖”评选,由读者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优秀作品,这也就是百花文学奖的前身,怎么现在1983年就有“百花奖”评选了?
范爱国看林有成盯着《小说月报》那本期刊,直接递了过去,说道:“可能他们那些人动动笔,写写文章挺轻松的。”
林有成接过范爱国递过来的《小说月报》,听见范爱国的那句话,不禁笑了。
这话让他想起了某位不想当牙医,想去文化宫上班的作家。
不知道那位作家此刻有没有心愿达成,去了自己想去的文化宫。
不过,在林有成看来,动笔写文章也不轻松,他前世可是一直都在苦逼地改剧本,反复地改,改到他怀疑人生。
现在听见范爱国这话,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翻看起这本期刊杂志《小说月报》。
看着这本陌生的期刊,林有成想到了家里的那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再一看手上的这本《小说月报》以及身边那把扫大街的扫帚。
劳动光荣,那就继续劳动。
不管是笔杆,还是扫帚都一起劳动吧。
一切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陈树民说:“哥哥走得动的时候,我们到八中来看过你,看见你带着一些小女孩在操场打排球。我们也从校外的路上看过你给学生上课。后来哥哥躺倒了,他就让我一个人来看你,回去再讲给他听。他一直不让我们告诉你他在k市,也不让我们告诉你他得的是白血病。他说:‘别让她知道,就让她这么无忧无虑地生活。’
有他的交待,我们本来是不会来打搅你的,但是他走得太——痛苦,太久。他进入弥留之际已经几天了,医院已经停止用药、停止抢救了,但他一直咽不下最后那口气,闭不上眼睛……
……
看到这里,董照已经红了眼睛,眼泪已经湿润了他的眼眶,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悲伤就那样出现。
然后继续看下去,董照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当他看到静秋握着老三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想着老三说过的,即使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静秋的名字,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
他真的控制不住地难受地哭了。
真得忍不住呜咽着哭了,压抑着哭了。
林红霞注意到了坐在自己旁边的副主编董照在哭,整个人很是意外,瞪大了眼睛,震惊地盯着董照,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董照居然会哭。
看见董照整个人盯着那份书稿,很显然就是因为看那个故事看哭了,这让她整个人都愣住了。
虽然说编辑看到喜欢的书稿各种反应都会有,但是像这样直接看哭的反应还是少数啊,更别说董照还是个男的,虽然文学方面大多都是感性的,但是像这样看哭还是很难啊。
“董哥,你还好吗?”
林红霞小声问了一句。
董照抹了抹眼泪,看到故事最后的结局,没有说话,他现在心情还很悲伤难受。
老三走了,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了那棵山楂树下。老三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那样的文字真的就让他很难受。
当然董照也知道自己一个大男人看哭,也有些不好意思,摆了摆手,放下书稿,一句话也没有说,抹掉眼泪,直接往办公室门外走去,他现在要去外面好好冷静一下。
很显然,办公室里面其他编辑也都看见了董照整个人因为那个《山楂树之恋》的小说而看哭了,一个个都很震惊,好几个编辑都赶过来,想要看一下那份书稿。
“老照居然会看哭?”
“真的假的啊?”
“是啊,难得啊?居然连老照大男人都会感动哭,这个爱情故事是怎样的啊?”
“应该是悲剧吧。”
“我来看看!”
……
因为董照一个男人看得流泪哭泣,一时间其他编辑对于林有成这部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相当感兴趣,一个个都争着要先看一下。
林红霞因为坐在董照旁边,早早地就拿过了那份书稿,说道:“你们别急,我先看!”
有别的编辑站在林红霞身旁,也跟着开始看这个故事。
董照出去洗了把脸,冷静了不少,但眼眶依旧泛红,一看便是哭过,回办公室瞧见其他编辑望向自己,不好意思地说道:“见笑了。”
其他编辑都没有笑话,反而一个个都很好奇。
“董哥,这个故事很感人?连你都看哭了?”
“是啊,老照,你什么感受?”
董照想到刚看完的这个爱情故事,以及故事最后的结局,仔细想了一下,说道:“我之前认为故事的文学性不够,现在倒是觉得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按照故事的时间发展顺序,以平和的笔调,质朴的语言将一个普通人物的爱情故事描绘,其实就是写实手法。”
董照的声音还有些低沉,很显然还没有完全走出那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也许就是太写实,作者对故事不加任何的修饰,在人物塑造方面以两个普通人的爱和周围的生活状态为主,以一种客观的、零度情感的叙述,以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为真实线索,客观地再现了主人公本人的爱情故事,写实到我认为这份伟大的爱情是真实发生过的。”
其他编辑听到董照的话,一个个都很惊讶。
因为董照用“伟大的爱情”这几个字来形容这个故事,这就让他们更加意外了,一个个都把目光移向正在看稿子的林红霞。
主编马京海也很意外董照的评价,居然会用伟大来形容这个爱情。
“真的有这么精彩吗?”
董照冷静了不少,说道:“这个故事最初一开始我想的是伤痕文学,讲的是上山下乡那段岁月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这几年一直都是伤痕文学,我一开始也以为会是暴露阴暗,充满阴郁,但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写得是美好。”
“虽然故事最后是悲剧,但是依旧美好,干净纯粹。”
“而且这个故事里面也不仅仅是爱情,还纪录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胸中的热情,困难,理想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董照说着,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当然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他们的爱情。”
听着董照的话,其他编辑心里自然是好奇不已,一个个都很想赶紧看一下这个让董照都看得落泪,甚至被评价为伟大的爱情,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爱情故事。
此刻,办公室所有人都开始更加好奇这部《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故事。
等到后面其他编辑看到林红霞因为这个故事哭得不能自已,泪如雨下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真的没那么简单了。
就连门卫室的人都知道编辑部有一位新人作者写了部长篇爱情小说,把杂志社好几位编辑都给看哭了。
这就让其他人都非常好奇这个爱情故事。
究竟有多感人,居然连董照这样的男人都忍不住落泪了。
一时间,整个杂志社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想要看一下这个故事。
可以说,林有成的这部《山楂树之恋》还没有刊发,出版,就已经在《小说月报》杂志社火了,一个个都是在讨论着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讨论着那个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老三。
“老三实在是太伟大了,在真爱面前,老三不是自私的,他要让爱人有幸福,但是把自己的爱给了静秋,却是一生一世,让静秋在心中永远带着他的爱活着,并幸福着。”
“是啊,非常纯粹的爱恋!”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他最后的话真的令人太心痛了。”
“很纯净,很感动,第一句话我就被感动了。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
“主编,这部小说一定要刊发,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得丰富而深刻,这本书一定会感动读者的。”
……
相较于理性的男编辑,可能女编辑更加会为这个爱情故事而动容落泪,一个个都在讨论着这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现在林有成的这部《山楂树之恋》虽然还没有最终拍板,但是在编辑看来这部小说绝对是可以刊发的,就是需要讨论还不要改。
“文笔细腻,正如故事本身一样,小说的叙事同样也是古朴而单纯,就是故事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于那段岁月对社会的影响写得似乎不够具体,是不是需要在这方面再改一下?”
林红霞一听有编辑这么说,立马反驳道:“我不同意,我觉得不应该再去过多地描述那些黑暗的,本身这个故事就已经很完整了,不需要再过多地加入那些黑暗面的影响。这个爱情故事就是纯粹的,朴素的,就像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通向爱情的小路上,有一个意外的发现:真实的山楂树并不像抒情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诗情画意,相反,山楂树是一种极为朴素平常的乔木。但这种朴素的山楂树,足以见证一场令人心悸的爱情。两个年轻人身处一个时代的禁锢,在生命中勘探爱的矿藏,而在最难抵达的心灵幽深处,光芒闪烁的是最珍贵的爱情光芒。”
“这光芒短暂,转瞬即逝,但它足以照亮那个时代的黑暗。”
“如果再去改,我认为反而会破坏这段纯粹的爱情。”
董照点了点头,说道:“我同意红霞的意见,这个故事并不是没有和那些伤痕文学一样,去揭示在历史事件中所受到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社会的黑暗面,只是用客观冷静的视角去叙述了一个发生在那个时期的爱情故事,正如这个小说的名字一样,《山楂树之恋》,就是纯粹的爱情。”
“其实在我看来,我很怀疑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太真实了,像是回忆录一般。”
林红霞连连点头,说道:“我也很想知道,应该要问一下这位新人作者林有成。”
“其实故事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会怎么看,当读者有这样的感受,也就证明这个故事是足以打动人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故事里的言语朴实无华,人物对话自然真实,每一个细节文眼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处文心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读之会流泪,是有着怎样的情结而为之动容,也着实被作品文字的魅力所感染,被老三和静秋执爱所感动。故事情节虽简但不凡,内容干净透明,线条清晰明朗。”
“其实如果我们不刊发,退稿,这位新人作者可能就会投别的杂志社了。他来稿的时候,就已经在信中有说过,如果退稿,希望能够将书稿退回。”
“我并不是不同意刊发,只是他是一位新人作者,写得又是长篇,这直接刊发,那肯定不止一期。”
编辑部的编辑都在发表自己对于这部小说的意见和看法。
“马主编,你怎么看?”
董照知道最终是否决定要刊发这个故事还是要主编决定,虽然说并不是一言堂,但是主编的意见自然是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主编马京海自然也看过了林有成的这部《山楂树之恋》,只是相较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篇幅会更长,对于杂志而言自然是要慎重,因为如果一旦决定刊发,那么就不止是一期。
对于其他编辑说得关于那段特殊时期的影响并没有过多描述,马京海自然也能看到,不过在他看来故事里面的静秋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她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其实也就是有受到那段特殊时期的影响。
“这篇稿子不需要再多说了,肯定是可以刊发的。”
董照听见马京海这句话,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主编这边也都已经表态,很显然也都已经确定了是可以刊发的。
“至于需不需要再改,我的意见是不用了,这个故事就是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并不需要再夹杂别的太多的东西,那样反而不纯粹了。”
其实《小说月报》的主编马京海一直以来都是重视和发掘新人作者,并没有因为是新人作者第一次投稿长篇就有所顾虑,毕竟这个爱情故事足以打动人,整个编辑部的编辑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看得泪如雨下,这也就证明了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作品。
“老照,你后面给他回信,告诉他过稿,而且告诉他后面有新的稿子,也可以投我们杂志社。”
董照点了点头,这个他自然是明白的,作为发掘新人作者,自然是会希望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既然已经决定刊发这个爱情故事,林红霞也很开心,不禁问道:“马主编,依你看,这个故事,究竟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虚构的啊?”
“这就要问作者本人了。”
董照笑着说道:“是啊,要不是距离太远,我都想亲自去德城问一下他。”
津城,《小说月报》杂志社。
“咦,这是谁寄的稿子,这么厚?”
作为《小说月报》杂志社的主编马京海一眼便瞧见编辑林红霞正拆着门卫室那边送过来的稿件,这其中就有一份厚厚的书稿。
“是啊,这么厚,应该是一部长篇小说了吧。”
“我看有,只怕都有二十来万字了。”
“真的吗?”
副主编董照也很惊讶,扶了一下自己黑框眼镜,走到林红霞旁边,有些好奇,想要看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稿件,又是哪位作者的来稿。
不得不说,林有成的这份稿件凭借书稿的厚度和分量,瞬间就吸引了《小说月报》杂志社一众编辑的好奇,毕竟现在来稿得大多都是短篇小说,然后便是中篇小说,像这样的长篇小说还是少数。
这样一份长篇小说自然会引起一众编辑的好奇。
“林有成?”
董照看了一眼寄件人的信息,不禁对办公室里面其他编辑问道:“你们听说过这位作者吗?”
“没有。”
“我也没有。”
“可能是新人作者吧。”
董照这一下就更好奇了,如果是新人作者,这一开始投稿便是长篇小说,那真的很难得啊。
就是不知道这小说故事写得怎么样啊?
董照打开书稿来信,看了一眼林有成单独写得那封给编辑的信,大体都是一样的新人来稿话语,董照看了一眼,便把目光放在这篇书稿上——
“《山楂树之恋》?”
“咦?这个林有成应该是男作者,居然会写爱情小说,挺意外。”
编辑林红霞听见董照的话,同样也很意外,放下自己正在看的一篇稿子,瞅了一眼那个书名,也很意外,说道:“是啊,看这个小说的名字,应该就是爱情故事啊。”
“爱情?”
其他编辑也都很意外,一个个都纷纷凑过来看了一眼故事的名字,很显然这简单的五个字书名,就已经很直接地给出了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山楂树的爱情。
现在这个时候文学虽然火热,但是直接写爱情的并不算多,要不就是伤痕文学,再不然就是反思文学,现在又有先锋文学开始出来,这其中很少会有专门写爱情的文学故事。
“这字写得还是挺工整的。”
“是的。”
“真的是写爱情啊?”
不得不说,林有成这篇《山楂树之恋》还没有被杂志社的人看内容,就因为是新人作者写得长篇爱情小说已经在整个杂志社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董照很好奇,直接开始翻看这个《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故事。
其他编辑也都开始审阅自己的来稿,一个个都很用心,并不会因为是新人作者就随意对待,现在正是需求稿件的时候。
没有人注意到董照已经很就没有说话,完全沉浸在故事里。
“老照,不去食堂吃饭?”
主编马京海一看到了饭点,董照居然还一动不动地坐在那看稿,看得十分认真,不禁问道:“怎么样?”
董照正看得入神,并没有注意到冯京海喊他去食堂吃饭。
一旁的林红霞还准备说什么,冯京海却是止住了林红霞,直接让其他人先去,编辑对于这样看稿入迷的事情已经看过太多,直接让编辑中途放下不看,那肯定是很难得,还是直接让人从食堂打几个馒头带过来。
都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也都理解。
“要真的不错,只怕这个故事够老照辛苦得了,二十来万字,也是不容易啊。”
“是啊,这位新人作者也是挺厉害的,他应该是第一次往我们杂志社投稿吧,这一次投稿居然就是长篇小说,还真是厉害。”
“要说厉害,之前那位写《售棉大路》的新人作者才厉害,我觉得我们杂志要不然找他约稿,他那篇短篇小说还是我们从《莲池》杂志上转载的。”
“你说得,那位作者是不是笔名叫莫唁——”
“就是他,他的那篇处女作《春夜雨霏霏》我也看了,也是写的爱情,写一个结婚不久的少妇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远在海岛上当兵的丈夫。”
“真的吗?”
……
等主编马京海回来看见董照还在看那篇《山楂树之恋》,不禁说道:“老照,别一直盯着看了,还是先垫吧一下,你的胃本来就不好。”
“是的,董哥,还是先吃一点吧!”
董照听见林红霞这话,回过神来,看了一眼面前的馒头,也就将书稿放在一边,别弄脏了书稿,这才接过馒头啃了起来。
“董哥,怎么样?”
林红霞的这话,自然也让其他编辑很好奇这个长篇爱情故事究竟怎么样。
董照听见林红霞这话,仔细想了下,说道:“文学性不足,像是通俗文学,不过——”
“故事性很强。”
这话就让其他编辑也都明白,其实现在文坛还是以文学性为主,写作方向也大多都是严肃文学方向,不管事思想内核,还是文学方向都是相当
“我看这个故事有伤痕文学的影子,像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董照这话就让其他编辑都很意外了。
“是的,故事写得很真实。”
董照直接说道:“故事我还没看完,但故事是写的74年的事,就是上山下乡那段时间的事,以一个上高中的女生下乡的视角写的,文笔细腻,细节真实。”
“啊?那位来稿的作者不是叫林有成吗?”
“这倒是很特别了。”
就连主编马京海听见董照的话,也都开始很好奇了,居然是写得74年的故事,有伤痕文学的气息,但又是以读高中的女生视角来写的爱情故事,关键来稿的人又叫林有成,这还真是奇怪啊。
“林有成也不一定是男作者的名字,女作者也可以叫林有成啊。”
林红霞倒是直接说了一句。
董照笑了笑,说道:“那你可错了,这位林有成就是一位男作者。”
“啊?”
林红霞听见董照这话,有些错愕,想了一下,说道:“那这位作者林有成只怕年纪也不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