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阅读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全本阅读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西湖遇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雄英朱元璋,故事精彩剧情为:【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06-29 07:4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阅读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雄英朱元璋,故事精彩剧情为:【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全本阅读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阳光穿过高高的宫墙,投射在谨身殿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皇宫三大殿的最后一殿,谨身殿的规模仅次于俗称“金銮殿”的奉天殿,主要作宴会和殿试之用,皇帝招待王公勋贵或外国使臣都在这里。

这时候正是日暖风凉的好时节,敞开的殿门口,阵阵微风吹拂进来,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殿内热烈的气氛。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望着满堂的儿孙和功臣,心中满是喜悦。

今日的宴会,是为了庆祝马皇后的康复,也是为了久违的团聚。

实际上自从登基以来,他很少有机会与这么多亲人、老兄弟齐聚一堂。

除了太子朱标以外,在座的既有从封国远道而归的秦王朱樉、晋王朱㭎、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已经就藩的藩王,也有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等大明开国公爵和一众侯伯,以及徐辉祖、徐增寿、李景隆等勋贵子弟,还有李祺、梅殷等年龄较大已经婚配了的公主的驸马。

一队宫女鱼贯而入,她们身着海天霞色的衫裙,头戴金钗,腰肢纤细如柳,随着乐声的起伏轻盈地舞动着,舞袖翻飞间仿佛有无数蝴蝶在空中飞舞,令人看的是目不暇接。

与此同时,宦官们也奉上了精心准备的美食,一道道菜肴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这些饭菜都采用了最上乘的食材和最好的烹饪工艺,而且是每桌都有同样的一份。

朱元璋和王公贵族们品尝着这些美食,几个封藩的儿子是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称赞御厨们的手艺精湛,比自家王府厨子强多了。

朱元璋则老调重弹地告诉他们对自己家的厨子好点,谁都可以打,别打厨子。

宴席上,众人也在互相交谈着。

“爹,烧鹅就别吃了。”

“别人是老子管儿子,你倒好,儿子管起老子来了。”

徐达瞪了徐辉祖一眼,徐辉祖马上就不敢说话了。

“老泰山,戴院使说您是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这烧鹅咱就别吃了。”

左手边燕王朱棣作为徐达的女婿,劝阻倒是挺有效,徐达恋恋不舍的放下了鹅腿,又瞪了徐辉祖一眼。

跟着他爹李文忠一起坐在徐达右手边的李景隆看到这一幕,顿时笑的前仰后合,结果鱼刺不小心卡在了嗓子里,咳了半天才弄出来。

在歌舞和美食的加持下,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朱元璋走下来和老兄弟推杯换盏,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儿子们和女婿们也都在场,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酒过三巡,众人的话题逐渐转向了近期的一些传闻。

秦王朱樉作为朱元璋的二儿子,率先提及了皇嫡长孙虞王朱雄英的事情,这个话题让宴会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父皇,大侄子在地府显灵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燕王朱棣也跟着发问,他的眼中带着几分好奇。

朱元璋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当然是真的。”

朱标也忍不住夸赞起了朱雄英的神药:“那药确实神奇,母后服下后,病情迅速好转。”

马皇后此时的脸上已经有了健康的红润,与之前病重时的憔悴判若两人。

马皇后坐在朱元璋的身边,温柔地望着他,眼中满是感激:“多亏了雄英那孩子,否则我怕是撑不到今天了。”

“可惜......要是英儿也在就好了。”

朱元璋此言一出,宴会上的气氛顿时有些沉重。

此时,太子妃吕氏坐在朱标的身后,她身着华贵的宫装,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但眉宇间却透露出一丝隐忧,她暗自观察着殿内的每一个人,心头却不禁涌起一股不安。

而朱允炆,这个年幼的皇孙,坐在角落里无人理睬,他望着满堂的欢声笑语,心中却感到一阵难言的孤独,他默默地低下头,玩弄着手中的酒杯......嗯,也就是他没手机。

不过众人的疑惑在马皇后的现身说法下也稍稍缓解,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他们也开始相信了这件事。

“父皇,敕封大侄子为圣孙的事情,听说朝野间议论挺多的,怎么一直没动静?”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端起满是茶水的酒杯站起身。

“咱知道很多人都不信,但是没事,等大孙把神器送过来,咱就拿着好好抽打这些人的脸!”

“神器?”

“不错,空印的事情,你们可知道了?”

宴席上的诸位自然是知道的,实际上空印案的风波,现在在整个大明越卷越大。

中枢各部、寺,大批官员都被锦衣卫轮流传唤调查,在这种背景下,官员们各个风声鹤唳。

到了最后,六部尚书也坐不住了。

不过六部尚书很清楚,他们是劝不动朱元璋的,真正能劝动朱元璋的,只有比胡惟庸更重量级的那位......大明之“萧何”,文臣中毫无疑问的领袖,韩国公李善长。

而胡惟庸案后,因为胡惟庸既是李善长的姻亲又是学生,所以李善长开始逐渐淡出大明的朝堂,但他仍然兼任着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就是俗称的“御史中丞”的职务。

实际上,收到了各种风声的韩国公李善长就对空印案调查的扩大表示了担忧,他深知这个案子的严重性,一旦失控,将会引发一场严重的朝堂风波,所以也私下劝谏了朱元璋,希望他能够慎重处理此事。

而如今在这种高规格的正式宴席上提及此事,皇帝显然是要给最近的事态进行一次定调。

朱元璋胸有成竹地告诉他们:“且放心好了,大孙已经找到了解决空印根源的办法——那就是弄来实现远距离通讯的神器。”

他的话音一落,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王公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疑惑的眼神,远距离通讯?飞鸽传书吗?他们也知道朱元璋不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他说出这样的话必然有他的道理,而朱元璋话语里的意思,显然不是这种传统手段,可如果不是的话,又该怎么实现呢?

朱元璋看着这些人的神情,当然能看出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实际上,如果不是见识过大孙的神奇,朱元璋也会理所当然地这么想。

很快,殿内开始议论声纷纷起来。

郑国公常茂眉头紧锁,沉声说道:“陛下,非是臣等不信,只是这远距离通讯神器,自古未有闻......千里之外,如何传递?莫非是神仙之术?臣以为此事太过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信国公汤和亦是面露疑色:“陛下,臣以为此事蹊跷,还望陛下三思。”

晋王朱㭎咂摸着嘴,半信半疑地说道:“父皇,儿臣在封国多年,从未听说过这等奇事,这远距离通讯神器,莫非是故弄玄虚,欺瞒父皇?”

朱元璋听了一会儿,也懒得给他们解释,此时只宣布道。

“好了,都不用再说了。等下次圣坛启动的时候,大孙把神器送过来,你们自会见证,到了那时候,咱正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敕封圣孙!”

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洪武十六年的冬天,南京城被一层厚雪覆盖。

皇城内,乾清宫。

作为皇帝的寝宫,地龙散发的暖意轻轻拂过方砖铺就的地面,让室内始终保持着温暖如春的状态。

朱元璋盖着被子正沉浸在梦乡之中,这段时间繁忙的政务让本来难以入睡的他今天直接累睡着了,算是难得有个好觉。

在过去的一年,大明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在收复了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所据守的云南,这块让大明如鲠在喉的北元飞地后,正在逐步显现的后续影响。

有了云南,那么对于云南南方的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大明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条稳定的沟通渠道,因此大明开始与这些国家顺理成章地开启了勘合贸易,由大明中枢颁发给其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

而对于云南西北方向的雪区,大明的控制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了,不仅组建了松潘精骑这支战力彪悍的高原骑兵部队,且对松潘等地的安抚司、宣慰司,按照其户口之数来衡量土司们的实力,按不同实力要求其提供马匹和驿夫,帮助大明在这里建立正式的驿站体系,以便情报传递和交通运输。

总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朱元璋的规划里,接下来大明只要解决辽东的纳哈出,就可以准备发动彻底覆灭北元的战争了。

然而就在这万籁俱寂,朱元璋难得好好休息的深夜,贴身宦官却急切地唤醒了他。

“陛下,醒醒。”宦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当然知道要是惹恼了朱元璋会是什么后果,可他别无选择。

朱元璋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不悦的神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却听见宦官一脸凝重地说道:“陛下,神器响了。”

这句话,让朱元璋瞬间清醒了起来。

神器,特指那两台珍贵无比的无线电台,一台深藏在这皇宫禁地的武楼上,另一台则安放在钟山之巅的圣孙坛。

这两处地方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有能够操作电台的人日夜轮班值守,只为将那个在朱元璋心中最紧急、优先程度最高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皇宫。

自从上次阴阳炁海关闭后,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担忧,生怕再也听不到大孙的消息。

丘玄清和道衍对此的解释是,阴阳炁海正在努力构筑更稳定的连接,之前几次都是试探性的,而一旦构筑成功,就意味着两界之间的通道将更加稳定,具体表现就是......下一次的开启时间会更长,炁海的规模会更大,物品的传输损耗也会减少。

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随着拯救马皇后的灵药、“空印”的信息,以及能够远距离通信的无线电台的出现,都证明了从那头送来的“神秘天机信息”和“地下先进产物”,毫无疑问会成为加速大明发展的催化剂,甚至直接决定大明的国运走向。

而丘玄清和道衍这两位得道高人的解释,虽然让朱元璋心中稍感宽慰,但那份挂念却始终无法放下。

如今,阴阳炁海再次开启的消息到来,终于是让他如释重负。

“把丘真人叫到钟山来,其他人暂时别叫了。”

朱元璋披上厚重的衣物,走出温暖的乾清宫,宫外寒风呼啸,雪花飘飘洒洒。

今年显然冷的有些出奇,最起码比朱元璋小时候要冷的多,但这样的对比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朱元璋的老家在江北的凤阳府,而这里可是理论上应该更温暖的江南才对。

对此,朱元璋倒也没有细想,只觉得是天气严寒罢了。

到达钟山圣孙坛时天还是黑的,借着火盆的光,朱元璋看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阴阳炁海。

过了没多久,丘玄清也赶到了。

虽然还没有传出声音来,但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他默默地凝视着阴阳炁海......要知道,自从敕封圣孙以后,大孙可还没有显灵过呢。

嗯,其实朱雄英也挺担心爷爷因为空印案被嘎了脑袋的。

“爷爷,能听到吗?无线电台好用吗?”

听到阴阳炁海中传出了大孙的声音,朱元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丘玄清和道衍没骗他的话他,这次阴阳炁海的开启时间将会比以往更长,这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好好询问朱雄英的近况。

“好用,大孙这一年来你过得怎么样?”

然而,朱雄英的回答却让他有些吃惊。

“爷爷,我这里只过去了一个多月。”

朱元璋心中一凛,看向丘玄清,丘玄清被雪花染得须发皆白,此时更显仙风道骨,他低声道:“天庭一日人间一年,地府虽不及天庭,但也是地府一月人间一年。”

......这很合理。

朱元璋早就已经彻底相信,自己的大孙在地府了,这句话不过是佐证。

毕竟,时间流速都不一样。

朱元璋转而问道:“大孙,你的领地有没有变化?”

“爷爷,林地已经完全成型了。”

朱雄英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自信,这让朱元璋感到无比欣慰,大孙的领地既然已经完全成型,那么想来最起码的安全是不用担心了,接下来,应该就是招兵买马继续扩展领地了。

随后,朱雄英告诉了朱元璋一个让他非常振奋的消息:“爷爷,我这次带来了第二批共十五台无线电台和手摇发电机,原版的使用手册也配套了,这样,无线电台就不会因为没电而失效了。”

朱元璋顿时大喜过望,之前只有两台无线电台根本不够用,只能维持钟山和皇宫之间的联系,现在电台多了就可以给所有布政使司都配备一台了,这样一来,类似空印等因为沟通成本而产生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而且,朱元璋还意外地发现,经过空印案的整顿,虽然这次大案的调查规模没有扩大到府县一级,但却意外地揪出了不少贪官污吏,为大明肃清了朝堂环境。

当然了,即便有第二批,这些无线电台对于庞大的大明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

因为数百万明军也需要装备无线电台,以便更好地进行通讯和指挥。

于是,朱元璋急切地问道:“大孙,能不能再搞来一些电台?”

那头的朱雄英稍作沉思后回答道:“爷爷,可以是可以,但我钱不够了。”

嗯,老登,该爆金币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