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8-17 04: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臣等知错,请陛下责罚!”

一众大臣异口同声的跪了下去。

“除魏忠贤、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人等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看着好像排练过的一样,崇祯都被气笑了。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要主动责罚的,既然你们想,那朕就不惯着你们。

现在不能杀你们,责罚一顿还是可以的。

其实,他是真想将这群人都给砍了的,可惜他不能,现在也做不到。

说来也讽刺,一个最大的反派、无恶不作、操纵皇权的大太监,竟然答对了。

传言魏忠贤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才没有收农业税,转而向商人等收取税收。

所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野心但又优柔寡断,无恶不作却又关心百姓疾苦,这是一个矛盾的人。

如今看来,还真是如此。

“施爱卿,大行皇帝陵寝之事,你会同工部先行勘察现场,做好全面规划,所需银两且等些时日。”

崇祯话一出口,不止是施凤来,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有些疑惑,他们对大明的状况了如指掌,哪里能弄出200万两银子?

“陛下,这不合礼法……”

“朕当然知道不合礼法,但所需银两你给吗?只要你能弄出来,别说两百万两,五百万两都行。”

崇祯直接打断了礼部尚书的话,看着其他想要附和的大臣,崇祯沉声道:“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朕百年之后会亲自向皇兄赔罪,相信皇兄会体谅朕的难处的,

至于皇嫂那边朕亲自去解释,尔等无需多言。”

见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大臣也不再说话,反正都是皇帝一家子的事。

“诸位爱卿,有事继续吧!”

“陛下,臣有事启奏!”

……

接下来的时间,足足有七八位大臣上奏了一些事情,崇祯刚开始听着还很新鲜,到最后就失去了兴致。

这些大臣们都是磨洋工,能自己决定的,非要上奏一下。

“陛下,臣钱谦益有事启奏!”

“准奏!”

“陛下,现后宫有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客氏非后宫之人居住后宫,于礼法不合,臣恳请陛下将客氏逐出皇宫。”

有些兴致缺缺的崇祯听见声音,瞬间来了精神,等了一早上,终于来了,好戏开场了。

这位钱谦益在历史上可是极为出名的人,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太凉的渣男祖师爷,二是头皮痒的厉害贰臣传。

此人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就是这么一个文坛领袖干出的事却是令世人所不齿。

崇祯十四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八卦,59岁的钱谦益迎娶了23岁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并为柳如是盖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谈诗论经传为一段佳华。

可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柳如是极力劝说钱谦益到南明小朝廷效力,官制礼部尚书。

建奴围城时,柳如是说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相约投水殉国,结果这货用手试了试水,竟然说出了‘水太冷,怎么办’,柳如是直接跳了下去,被旁人所救。

被救的柳如是说咱们殉国不行,那就归隐山林吧,结果这货放不下滚滚的红尘,在最后竟然率众大臣冒着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

作为见面礼,还将弘光诏选的美女献给了建奴。

最无耻的是,建奴下令剃头,南明百姓议论纷纷,有一日这货竟然说‘头皮痒的厉害’,直接刮了头皮。

以至于乾隆在诏命国史馆编修《贰臣传》时,直接下令将他与孙可望、左梦庚、冯铨、龚鼎孳等人一同成为贰臣中的贰臣。

从大明王朝的礼部侍郎到南明的礼部尚书,再到建奴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所干的事却和礼没有半毛钱关系,简直就是极大的讽刺。

“钱谦益,你且细细说来?”

对这位渣男的祖师爷的所作所为,崇祯是厌恶至极,这会儿连爱卿都不称呼了。

众大臣也不以为意,以为是皇帝对刚刚的事情余怒未消。

“陛下,臣另有弹劾客印月有十八大理由。”

“第一、客氏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先帝食用,以至先帝身体亏空;”

“第二、提拔太监魏忠贤,二人联手迫害妃嫔,天启三年布下毒计,以致张皇后诞下死胎,终生不育。

后又迫害慧妃,致皇次子朱慈焴于天启四年六月死亡,同年五月,假传圣旨,幽禁裕妃,断绝饮食,致使裕妃死去,胎儿也夭折。”

“陛下,臣对……”

“让他继续说!”

兵部尚书崔呈秀在魏忠贤的示意下站了出来,可只是开了个头,就被崇祯打断了。

“钱谦益,你继续!”

“是,陛下,第三……”

……

钱谦益每说一条,众大臣脸色就变了一分。

魏忠贤的阉党众人更是脸色阴沉。

钱谦益所说的这些,崇祯也知道一些,毕竟崇祯传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演戏还是要做全套的。

“钱谦益,客氏是皇兄亲自册封的,你可知恶意弹劾的后果?”

“陛下,这是所弹劾罪状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说完,钱谦益便从袖口拿出一叠纸,王承恩见状立刻下了平台接过证据递给呈给了崇祯。

崇祯快速的扫视着,说实话,他要不是知道大概,这纸上写的这么多,在没有断句的情况下,想看懂估计得一会儿。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来人,传客氏!”

“陛下不可,客氏乃是先帝乳娘,又被先帝亲封为奉圣夫人,侍奉先帝数年,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因为大臣弹劾就当庭对质。”

“陛下,客氏与先帝情同母子,后宫妃子就是她的儿媳妇,试问哪个长辈会如此害自家后辈,钱谦益明显就是在恶意弹劾。”

“陛下,臣左都御史曹思诚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科考舞弊,钱谦益收取钱千秋数千金,约定记号,此等人的弹劾怎可为证。”

“荒谬,此案已经在天启二年就已经由先帝定案,钱大人遭到罚俸的处分,赋闲故里三年,曹大人现在又重提此事,这是质疑先帝的决断吗?”

右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

两人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曹思诚是阉党一系的人,曹于汴是东林党一系的人。

崇祯沉着脸,实则内心有些懵,却又有些开心。

懵的是,他以为弹劾魏忠贤,不曾想却是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开心的是有人搞客氏了。

他昨晚搭好了戏台,现在各角儿都上场了,就看谁能弄死谁了。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昆吾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打脸、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本书最新章节第1288章 城墙争夺战,绞肉机,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696895字,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不行,还是忍不了这么自贬媚外的,意难平再扣一颗星。对主角这种想法做法,我还是持反对意见[撇嘴]

一件小事罗里罗嗦,没完没了。

看广告吧,作者你就好好码字吧。兄弟们这本书值得我们看广告。

热门章节

第104章 传承两百余年王府的家产

第105章 用箱子装地契,恐怖的田地数量

第106章 王府猫腻,秦王服软

第107章 秦王府底蕴,巨款浮现

第108章 处置富商,敢谈条件直接斩杀

作品试读


“大事?”

崇祯脸色微变,若不是大事,方正化不会如此严肃的。

就在这对话之间,传旨的一名太监进了暖阁,行完礼后,道:“皇爷,奴婢二人于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出京,十月三日到达忠州,将旨意传给了秦将军,

秦将军接旨后说是为了保密性就不写书信了,让奴婢二人给皇爷回话,大军会抛弃辎重全速进京,行军途中她会差人每天将行军记录送于北京,

奴婢擅自做主,地址留在了北京外的一座山村中,请皇爷责罚!”

“好,做的很好!”

这算是这段时间来听见最为开心事情了,虽然让李若涟暗中在整顿锦衣卫了,但相对来说人数太少、战斗力偏弱,行动受限制,远没有军队的震慑力大。

“方家,此事你二人做的很好,先赏银百两,等事成之后朕再一并封赏!”

“奴婢不敢要赏赐,为皇爷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

“给你们就拿着,这段时间你二人就常驻在外,每日将信件送于东暖阁内!”

崇祯有些开心,随即有些疑惑道:“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了,方稳呢?”

“皇爷,接下来的事情就与方稳有关了。”

方家叩谢后,道:“皇爷,奴婢二人这一路来,遇见了许多的难民,一打听说是陕北、关中、渭北发生了叛乱,零零碎碎有十数处之多,

奴婢二人商议后,由奴婢回来复命,方稳则在沿路打探消息,约定好两日后回京,不出意外,后天这个时候应该会进宫。”

崇祯一听,瞬间站了起来:“你们可知道叛军首领的名字?”

“回皇爷,听说了几个,王二、王嘉胤、王左挂等。”

方家的话瞬间打来了尘封的记忆,崇祯似乎响起了后世的资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末最出名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但这两人好都是安塞马贼高迎详的手下。

高迎详可能不出名,但说闯王那就肯定出名了,他是第一代闯王,李自成就是第二代闯王。

“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崇祯摆了摆手,对着王承恩道:“大伴,去皇极殿告诉众臣,今日朕不上朝了,有事呈送内阁。”

说完便依旧批着折子,这种举动让王承恩、方正化很是疑惑。

叛乱,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天大的事情,这种情况不召集内阁商议怎么镇压,怎么还有心情批折子?

实际上,崇祯也很无奈,这个时代交通太过于落后了,渭中离北京两千里路,即便是用六百里加急,再加打探消息,一来一回都得十天。

况且,这个时候的六百里加急的驿站估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所以,就是再急也不差这一天,不如等两天后方稳回来将消息汇总出来再说。

第二天天色微亮,锦衣卫换班的时候,李若涟带着一群锦衣卫出了宫,直奔自己的府邸。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府邸后门走出十来名身穿便装的男子,走出胡同后融入人流之中。

此刻,街上已经是川流不息,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

“皇……公子,咱们去哪里?”

“走吧,今天本公子请客,先填饱肚子再说。”

这几人就是秘密出宫的崇祯和方正化等一群人,唯独没有王承恩,他今天的作用就是迷惑宫中其他势力的眼线。

此刻的皇极殿内,王承恩站在九层平台之上面无表情,下方站着六部九卿的朝臣。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所以要绝对的保密。”

“是!”

方正化领旨退出了东暖阁,刚好遇见提着食盒的周皇后。

东暖阁内崇祯听见周皇后的声音,便示意了一下王承恩,片刻后周皇后进来了。

“听闻陛下处理朝政,未吃午膳,臣妾炖了当归参鸡汤,特地给陛下送来提神补气。”

周皇后一边说着,一边冲食盒中盛着汤,香气扑鼻。

“凤儿有心了!”

闻着扑鼻的香气,崇祯顿觉腹内饥饿,周皇后慢慢用汤勺慢慢搅动着,还慢慢的吹着,送到崇祯嘴边……

王承恩见状,很是有眼色的退出了东暖阁,并关上了房门。

在崇祯和周皇后你侬我侬的时候,方正化的徒弟方军就到了芜湖巨店中,找到了正在忙碌的阮康文。

“我师父是方正化!”

面对阮康文的疑惑,方军低声说了一句,阮康文脸色一肃,立刻将方军引到了自己处理事情的房间内。

“听闻方大人最近……”

“少东家,师父最近很好,这次来找,奴婢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阮康文一下子惊的站了起来,朝着方军手中的书信三叩首后,颤颤巍巍的将书信接了过去。

片刻后,脸上露出了和方正化一样的表情。

“少东家,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若是有话,我带给皇爷!”

阮康文沉思了盏茶功夫:“方公公,请您转告陛下,草民必不负陛下圣恩。”

方军离去,阮康文脸上满是喜色的开始忙碌着。

到了酉正时刻,王体乾拿着任命袁可立和永不加赋的圣旨到了东暖阁。

崇祯看了两遍后,便点了点头,王体乾松了口气,便将印玺盖了下去。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数十匹骏马从北京的各个城门加速冲出,马背上的人高声呼喊着。

“陕西旱灾,陛下z体恤百姓,特下旨大明即日起永不加赋,陕西境内百姓三年内不征赋。”

“陕西旱灾,陛下z体恤百姓,特下旨大明即日起永不加赋,陕西境内百姓三年内不征赋。”

……

北京城内,差役骑着马在京城各街道坊市内一遍遍高喊着。

同一时间,北京城内各级衙门、坊市、仓库、钞关处都开始张挂告示。

得到消息的人不断的聚集在贴有告示的各个地方,议论声逐渐沸腾了起来。

“陛下圣明,昨日废除了读书人法律优待的祖制,今日又宣布了永不加赋的圣令,陛下真是位明君呀。”

“是呀,永不加赋,咱们日子总算是有些盼头了,我大明总算是出了位圣君了。”

“切,你们不要高兴太早,陛下是好意,可政令能不能彻底执行不好,

咱们北京城和走遍是天子脚下,可能还好,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些地方,官吏欺上瞒下,可能依旧会加。”

“就是,玩文字游戏而已,不加赋,可以加税呀,或者其他名目的税出来一两个不就回来了吗,加的辽饷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说你这后生仔心怎么这么坏,陛下若是想加赋税,用的着玩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把戏吗?就是没有这两种策略,再给你加税你交是不交?”

“对,这位老哥说的对,昨日远远的见了陛下一眼,陛下英姿勃发,气度不凡,昨日废除祖制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

“我看这后生仔就是昨天那群读书的同党,怨恨陛下,所以才有这种想法,官爷,将这两个心肠蔫坏的后生仔抓紧去好好审问一下。”


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崇祯脸色微变。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那朕就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以保留,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也不例外,今日之后,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

“你们也不要再进谏,若是他们遵纪守法,行圣人之道,又何惧这一项特权?”

静,现场安静无比,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群中直冲云霄,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刚登基,就有学子闹事,借着这个机会既废除这项祖制,又刷一波民望。

读书人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

众大臣听着欢呼声,皆是沉默不语,废除这项特权已成定局了。

过了好一会儿,欢呼声才慢慢降了下来。

崇祯看着群臣:“你们自己听听,百姓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天下百姓苦读书人的这项特权久矣,说明朕的决议是民心所向。诸位爱卿若是还反对,小心晚上出门被下黑手。”

百姓们一阵哄笑,众大臣脸色微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看着群臣脸上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脸色,崇祯一阵暗爽,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

“好了,咱们再回到秀才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机发财的事情!”

“苏茂相、孟绍虞,此事交由你们刑部和礼部办了,锦衣卫协助,朕也不是不讲人情,追查三年即可,

查清后,第一,读书人和他隐瞒包庇的人,赏十军棍,限期一个月内十倍返回,到期未完成者,永久剔除秀才头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被包庇之人家族内成员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三,贡生肄业后,由吏部的吏部司记录,三年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授职后三年内不得升迁。”

现场的贡生们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们之所以能高人一等,就是贡生的身份,没有了这个身份的庇护,他们往日里骂的那些人估计能弄死他们。

钱财这些都好办,朋友之间相互拆借一下,这都不是事。

但三年内不得授职,三年不得升迁,这相当于浪费了六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这就相当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至于这些人……”

崇祯转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的秀才和贡生们,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所有人齐刷刷的看着崇祯,等待着他的宣判。

“至于这些人,永久剔除所有头衔,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查清之后,领头之人,领军棍二十,流放三千里!”

“其余人等,各打二十军棍!”

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大呼陛下万岁。

至于为什么会欢呼,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

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

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

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虽然品阶低,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适当运作一下,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

地方做官,假以时日,会日趋壮大的。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