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连晓敏连秋萍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全篇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由网络作家“梅东南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主角连晓敏连秋萍,是小说写手“梅东南北”所写。精彩内容:孩子们落户到咱们村。男娃是可以分到宅基地的,这不是有小福么。申请一块地,好盖房子。连晓敏瞥了一眼,坐在炕上玩手指头的小福,瞬间觉得这小屁孩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哎,没想到小福才是当家人儿啊,她还得借着这小屁孩儿的光,才能有宅基地资格。小福发觉姐姐在看她的眼神儿不太对,呆萌的小脸儿一脸无辜,纳闷儿了几秒钟后,咧着嘴冲姐姐笑了笑,继续低头自己玩儿。......
《精品全篇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精彩片段
连秋萍着急忙慌的下了炕,赶忙去自己屋喊李向海去了。
连晓敏借机拿出装人参的小布袋,很快,姑姑和姑父就又进了她这屋,这回看到小布袋里的人参,都兴奋起来,嗯看着就是好参,年份不小,说不得有三五十年。
东北这边的老炮手(猎人)经常能在山里找见人参,所以比较懂这个东西。
不是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嘛。
李向海看了之后赶紧又装好,对连晓敏说:“孩子放心吧,姑父明天就去收购站,那边收。”
连秋萍也连连称是,并且交代李向海,抽空也去他大舅家,找表哥,也就是大队长张胜利问一下,给孩子们落户到咱们村。
男娃是可以分到宅基地的,这不是有小福么。申请一块地,好盖房子。
连晓敏瞥了一眼,坐在炕上玩手指头的小福,瞬间觉得这小屁孩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哎,没想到小福才是当家人儿啊,她还得借着这小屁孩儿的光,才能有宅基地资格。
小福发觉姐姐在看她的眼神儿不太对,呆萌的小脸儿一脸无辜,纳闷儿了几秒钟后,咧着嘴冲姐姐笑了笑,继续低头自己玩儿。
小娃子的小脑袋上,一戳儿小呆毛还翘着,看在连晓敏眼里,就忍不住伸手想rua一把。这可爱的小娃子呦。
商量完了事,姑姑和姑父很快就走了,干了一天农活,秋收的确是个累人的事,早早的洗洗躺下了。
屋里此时剩下连晓敏姐弟仨,她终于自由了,她没有用桌子上的煤油灯,尽量省着用人家的灯油。
于是从空间翻出一根白蜡烛点着,趁着小福没有看这边,连晓敏背过身,又拿出一大盆接好的温水,她要给两个小娃洗洗。
先抱过来小丫,本来睡着的小婴儿,被姐姐抱起来就醒了。
解开原先那个破旧的小包被,脱掉已经脏兮兮的小上衣。
拿开尿布,连晓敏把光溜溜的小丫抱进水盆里,一手托着她,另一只手轻轻的捧着水给小丫洗澡。
还取出婴儿沐浴露挤了一点,抹在小宝宝的身上。
小丫觉得有点痒,还咧开小嘴冲姐姐笑着,看起来很喜欢洗澡澡。
连晓敏怕天气凉,别冻着小宝宝,所以快速的洗着,又换了一次水洗干净泡沫。
好在一切用意念操作,在空间里准备了好几个儿童浴盆,兑温水,换水盆,意念操作就是溜,很快就给小丫洗完了。
之前的衣服包被都不要了,连晓敏用新拿出来那个灰色包被给她盖着,躺在炕上。
又在空间拿了一件淡粉色的小上衣给小丫套上,随后给她穿了个纸尿裤,这样可以顶一晚上,小宝宝也舒服,她也省心。
让小丫先自己躺一会,小婴儿特别乖,现在四个多月,还不会翻身,瘦瘦小小的一小只,洗了澡正享受着,舒服的躺在那儿也不闹。
连晓敏赶紧又薅过小福,三两下就把这一岁半的小娃扒光,放进盆里洗刷刷。
她有点怕姑姑听见响动再过来,不过门已经插上了,发现不了。
小福还不知道怎么的就进了水盆里了,小孩子都喜欢玩水,他用小手拍了几下水,高兴的乐着。
连晓敏赶紧低声跟小福说:“小福咱们不玩水了哈,赶快洗澡澡然后睡觉觉了,小福是不是也累了?咱们别让人听见哈,要小小声喔。”
她把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比了个嘘的手势。
小福乖乖的瞅着姐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学着连晓敏小声的说:“结结,洗。”
连晓敏又是快速的一顿操作,很快给小福也洗干净。
她用的婴儿沐浴露是没什么香味的,在这个年代正合适,不怕别人闻出来香味儿。
洗完后,给小福也穿上干净的新衣服,一件白色小背心,还给他穿了个小内裤。这些衣服连晓敏都是买了之后,先用空间别墅里的洗衣机已经洗了一遍的。
给两个宝宝洗完澡,又都喂了奶粉喝,喝完之后都不用哄,他俩就立刻秒睡了。
看来逃荒路,小宝宝也累坏了啊。
没有动姑姑家的旧棉被,她从空间给小福找个小被子,轻轻盖好。
秋天这时候的东北已经开始冷了,晚上一般都开始盖薄棉被了。
连晓敏收起了洗澡盆,闪身进入空间里的小别墅,她终于精神放松下来。
自己洗了个澡,换了干净的衣服,又吃了一份烧卖,两个叉烧包。
吃饱的感觉可太好了,想想那碗苦涩的野菜玉米面“汤”,现在吃着空间里的食物,感觉幸福的都要起飞了。
吃饱了,她就又回到炕上,左边是小丫,右边是小福,她就在两个娃的中间躺下睡着了。
娃太小,连晓敏半夜起来两次,喂小丫喝夜奶,给小福把尿。
屋里的地上放了一个连晓敏拿出来的儿童小尿盆,她抱小福坐上去就行。
这么好用的东西也就靠21世纪带来的存货咯。68年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稀缺,凭票购买,她以后可得慢慢适应这里的一切了,然后小心再小心的使用空间物资。
一夜过去,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听见连秋萍起来了的声音。
连晓敏也醒了,但没有立刻起来,就继续躺在炕上眯着。
又过了一会儿才咬咬牙,离开被窝,慢慢爬起来穿衣服。
这身儿衣服,还是少女连晓敏逃荒来时候,穿的那身儿,不过昨晚已经洗过烘干了,虽然洗得发白,但好在很干净,否则她是没办法说服自己去穿的,在路上这么些天,实在太脏了。
连晓敏打开门,跟姑姑打了声招呼。
早饭是没有的,这年月谁家吃早饭呢,都是早上起来,一家人直接去上工,快中午了再吃饭,连小孩子也要出去挖野菜,才有的吃。
东北这边山多林密,物资很丰富,总能找到点吃的,这点比江省的老家要好的多。
姑姑见连晓敏也起来了,走过来对她说:“晓敏,你再多睡会儿,等下我们全家就去上工了,玉芳带着小凤儿去挖野菜,也会出去。你姑父会请半天假去公社哈,你回去躺着,今天多歇歇。厨房有粮食袋子,还剩下点玉米面,那两个小的饿了,你就给他们做点吃,家里也就剩这些了。”
最后,她仔细确认没有留下痕迹了,才把打扫的东西都收起来,翻身跳过墙,进了院子。
这条草根胡同并不长,只有这一户,肯定就是那个许达旺的家。
进到当院儿一看,院子里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些没吃完的饭菜,有三个饭碗,三个酒杯,估计就是鸽委会这三个人之前在吃饭。
连晓敏看了眼一侧的仓房,用意识查看到,里面的确有个人坐在地上,而其他的地方都没有人了。
她没立刻进去仓房,而是先往右面的正屋走去。
进到屋里以后,先快速的四处查看一遍,心想这鸽委会的主任家,怎么的也有点金银钱财啥的。贼不走空,不,侠不走空,顺带手的好好搜一搜。
没想到屋里空空,四处翻了一下,竟然只看到靠墙的桌子抽屉里,有一个小号的钱盒子,里面放着二百多块钱,还有十几张票据。不对,更多的一定是藏到更隐蔽的地方了。
她这回用意识再搜寻一遍,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衣柜里靠墙的木板是活动的!挪开一看,是一个地道口,下面连着个地窖。
连晓敏点着一支大号的手电筒,往里爬了进去,她压低身子,顺着台阶往下走了五六阶,越往里越宽敞,下到地窖底下一看,原来财宝都放在这儿了!
发财了!发财了!
连晓敏内心激动的叫喊!不到十平的地窖里,满满的放着七个大木箱子,肯定是好东西!旁边还有四个大麻袋,应该是粮食,一袋能有二百斤。
连晓敏乐的嘴都合不上了,谁不喜欢开宝盒游戏呢?
她兴奋地赶紧打开一个箱子,瞬间一顿眩晕,里面是整整一箱大黄鱼,金条啊!真是咔咔闪瞎眼呐,这一大箱得有一百多根!惊不惊喜,激不激动。
她又赶紧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放着半箱成捆的大团结,这一捆应该是100张,目测有五十多捆……五万多块钱。
好家伙,一个小小的地方鸽委会主任,怎么有这么大的能量,搞来这么多现金,他个人有这么大本事?还是联合了什么人一块儿作恶?
箱子里的另一半是大块的金砖,连晓敏第一次看见真正的金砖,可比大黄鱼大多了,比以前见过的,盖房子那种真正的砖头小两圈儿,一共十二块,震撼感十足的摞在箱子里。
横财啊,今晚上没白跑一趟。
连晓敏又查看了其他的五个箱子,有四箱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古朴的瓷器,还有古董字画,看着都很精美。
还有一个稍微小一些的箱子,里面装着很多个小盒子,打开看了一下,都是黄金和宝石、玉器的首饰。
其中金镯子就有十多副,大部分的做工比较粗糙简单,但是分量都不小,也有几副做工精巧,还镶嵌祖母绿的。
翡翠和玉的镯子也有四五个盒子装着,有单只也有成对的,看着都是上乘的质地。
打开一些粗略看过之后,她没有继续看,按下心中的激动,还是赶快行动吧,外面还有人等着搭救呢。
五米之内,都能直接挥一下手就瞬间收入空间。连晓敏挥一挥衣袖,给地窖来个不剩下一片云彩,把七个箱子和四袋粮食通通收进空间。
她用意念把七箱财宝放在别墅的一间空着的客房里,粮食放进仓库,又顺便查查看了下主卧里的弟妹,嗯睡的香甜,真是两个乖宝宝。
(滴~宝子们,穿越异时空的年代架空文,请还没有来得及寄存脑子的旅客,先来此处寄存一下哈~架空文呦~)
连晓敏拎着背篓,刚想走出胡同,又想到自己现在是吃了易容丹后的容貌,反正凭自己的大力气和身手,现在也是真的谁也不怕,于是干脆脚步停在胡同口,跟那个细高挑儿说:“这位大哥,我想见一下你们老大,有点好货想出给你们。”
“啥好货呀?”细高挑刚才看见这小兄弟卖货了,还真不错,所以也感兴趣地问。
连晓敏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白布袋子打开,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两块手表,一块黑色皮带儿的男表,还有一块红色皮带的小巧的女表。
这些都是她从批发市场那家要黄了的年代店铺买的,总共有八千多块呢。
细高挑儿盯着两块手表,眼神儿刷亮,“行啊,你跟我来吧!”他冲三五米外另一个人打声招呼,让他来这边看着胡同口,然后转身带着连晓敏往旁边一条胡同深处走去。
这条胡同挺深,拐了三次弯儿才到地方。连晓敏跟着他进了一个院子,细高挑儿回身把院门拴上了。
院子不小,有一百来平,院里此时有四个人,三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在那堂屋门口进进出出搬东西干着活,另外还有一个看年龄有五十左右岁的黑瘦老头,坐在当院儿的一棵大槐树底下喝茶水。
细高挑一进来就冲他走过去了。
“钱爷,这个小兄弟手里货不错,问咱们收不收,是手表。”
那个钱爷穿着灰布开衫,黑色裤子,穿的很整齐干净,坐在那,连晓敏看这小老头也是干瘦的身板,身高也就1米65那样,看着到很精神,长得也算周正,没什么凶像。
他看了看连晓敏,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客气的说了声请坐。
细高挑儿站在旁边,顺势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连晓敏倒了杯茶水,他给自己也倒了杯,一口喝了,然后介绍说:“小兄弟,我叫顺喜,这位是钱爷,钱爷在这儿说了算,你看着跟他谈就行。”
钱爷让顺喜也坐下,然后看着连晓敏说:“小兄弟怎么称呼?手表什么价出?”口气很和气。
连晓敏又掏出两块手表放在桌上,给钱爷看:“钱爷,叫我林子就行。就是这样的手表,你看看怎么样,这是从港市那边过来的新样式,咱这边没有,一块表我60块钱出。”
钱爷伸手拿起两块表仔细看,真不错,心里也有点激动,说:“听小兄弟这话的意思是,你还有?有多少块?”他心里琢磨,现在市面上手表凭票买的话70到80左右,不带票得100往上了,这价格可以拿。
连晓敏说:“表可以给你20块,另外我还有军大衣,棉花,看你要不要。军大衣40一件,有20件,棉花2块5毛一斤,有三百斤。”
钱爷点点头,直接爽快的说:“可以,我都要了。”
旁边的顺喜也很高兴,跟连晓敏说:“林子兄弟,我刚才看见你卖猪肉粮食来着?你还有吗?”
连晓敏回答:“顺喜哥,猪肉现在不多了,粮食我可以给你们一批,大米白面,没磨的玉米粒,你们要多少?不过这个要明天晚上取货交易。至于手表和军大衣是现成的,现在就能跟我去拿。”
顺喜高兴的看着钱爷,钱爷沉思了一下,说:“林子,我们这边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一口拿下太多粮食,能不能先付一部分钱,卖了再结?”
顺喜也跟着说:“是啊林子小兄弟,合作长了你就知道,钱爷带着咱几个办事讲究,咱们这规模不大,但都是敞亮人,肯定可靠。”
连晓敏想了想,觉得也行,短短的接触她对钱爷和顺喜的感觉还不坏,她也想找人帮她卖粮食,干脆按他们说的方式合作,也省了自己零卖的力气。
于是也点头说:“可以,白面、大米各1000斤、玉米粒5000斤,先给你们这些,米面6毛一斤,玉米粒3毛5一斤,还有地瓜5000斤,1毛钱一斤,按这个结给我如何?”
钱爷说没问题。于是他们又商定了,由钱爷这边准备一个院子,把地址给了连晓敏,又给她一副钥匙,今晚上连晓敏会把货送过去,明早钱爷他们直接去取货。连晓敏以后会隔些天就过来结账。
很快谈好了这些,连晓敏带着钱爷他们去取手表和军大衣、棉花,顺喜还是回去了黑市管事,钱爷又叫了院子里的二荣、小四。
二荣二十来岁,是个圆脸儿眯眯眼,小四长的瘦得跟猴子似的,年龄在这里看着最小,十六七的样子,看上去聪明灵活。两人拉着一个板车,都跟着钱爷去了。
院子里还留下一个叫顾大壮的青年,看着有二十五六岁,个子很高,比顺喜还高,顺喜有1米78,大壮得有1米82,看着就很壮实,留在院子里看家。
边走边唠嗑,连晓敏了解到,钱爷带着手下五个人,就管着公社这小黑市。
平时顺喜和另外一个叫小毛的,他们俩负责在胡同看着望风儿,收钱。卖货交3毛,买家交1毛。
另外的小四和二荣,顾大壮,平时主要负责卖货,找路子交易。
钱爷有一些人脉,在这边也吃得开,一直就带着他们几个混口饭吃。
连晓敏带着钱爷三个人去了之前想好的那个破庙,她觉着时间够,正好一勺烩了,干脆都在这边交易。
走了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破庙外面,连晓敏让他们等着,自己假装进去那个院子,溜到在后边看不见的地方,快速拿出5个麻袋装的棉花,每个袋子里是60斤。另外将20件军大衣拿出,下面地上铺块大黑布,直接放在布上摞好。
又往手上的袋子里多装了18块手表,其中有五块是女表,13块男表。之前的两块,钱爷已经拿去了。
放完东西,连晓敏马上走出来,再带他们三人进里面去。
三人看到货,很高兴,他们很久没有这么好的货了,尤其那军大衣,拿出去就得疯抢,这可是这时代最时髦的了。
还有麻袋里那雪白的棉花,这也是最紧俏的,眼看冬天就来了,大家都想要。
很快就点清楚了20件军大衣,小四和二龙把军大衣用黑布一包,直接放在板车上,又把5个麻袋放上去,正好满满一车。
连晓敏把手里拎着的装表的袋子,直接交到钱爷手中,钱爷每一块表都查看仔细,确定没问题,也把自己手里装钱的袋子交给连晓敏。
连晓敏数了一下,2750块钱没错。于是钱货两清,钱爷他们就走了。
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说起这两个小娃子真是可怜,人都吃不饱,连晓敏的娘艰难生下小丫以后,根本没有奶水。
小丫就是靠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碎米,熬成米汤养到现在,如今连娘都没有了。
小表弟小福也还这么小,连路还都不会走,爹妈都没了,瘦瘦小小的一只,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下是已经到了辽省兴市下面的建业县城,连晓敏带着两个小娃,找人打听清楚后,走在县城通往三道沟村的路上。
而那几个同行的老乡也都从建业县城这儿分开,各奔东西,去投亲了。
晌午的时候,连晓敏找了个树荫的地方停下来休息,让小福看着小丫,她去几百米外的河边取点水喝。
可是她实在太累太饿了,一路上背一个抱一个,走到这里带的吃的也快没了,她把仅有的一点吃的都给了两个小的,自己都不舍得吃,又累又饿,就摔了一跤倒下了,于是异世界那个2023年的连晓敏就穿过来了。
小姑娘一路到这里,风餐露宿,眼看就要到了三道沟村能找到姑姑连秋萍了,可是却……想到这里连晓敏突然意识到,她得赶紧回到两个小孩子那边!
她出了空间,又回到草地上坐着的姿势。
扶着旁边的树站起来,她看着不远处的河水,并没走过去的打算,现在她的空间什么都有,就不喝河水了。
左右也没有人,连晓敏赶紧用意念拿出一个布口袋,里面放了一个铝饭盒,饭盒里装了稀粥,又拿出三个肉包子。
想到小丫,她快速的用意念,在空间的别墅里那个现代化的厨房,用饮水机接了温水,冲泡了瓶奶粉拿出来。
连晓敏提着袋子,加快脚步往之前让小福和小丫待着的那片树林走去,大概只有两百多米就到了,一眼看到两个小娃仍在那里,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小丫躺在竹背篓里不哭不闹,小福坐在草地上,小小的身体贴向背篓,小脑袋靠着篓子边沿,眯着眼睡着了。
看到他们的刹那,连晓敏的心柔软的一塌糊涂,真是两个可怜的娃啊。
她轻轻蹲下来,伸手摸摸小福脏兮兮的小脸蛋,柔声呼唤:“小福,醒一醒~”
小福缓缓睁开葡萄粒一般的眼睛,看到是堂姐回来了,委屈的眼圈立刻红了。
他现在才一岁半,说话晚,还不怎么会说,但是看那小样,就知道小娃子怕堂姐把他扔在这儿不要他了。
这小小的人儿,委屈得很,此时撅起小嘴委屈巴巴。
可是等姐姐靠过来了,小娃又一头扎进姐姐怀里。连晓敏赶快哄起他:“小福乖,姐去给小福找好吃的了,你看这是什么?”
小娃子看着姐姐手中的白面大包子,蓄在眼里的一泡眼泪,顷刻间就憋回去了,两眼盯着散发着香味的白面大包子愣神儿,呆呆的样子可爱极了。
连晓敏掰开小福的小手,把用纸裹着的一个包子,塞在他的小手手里,让他捧着吃,又掏出饭盒和勺子,奶瓶。
她把饭盒打开,将勺子先放稀粥里。自己也坐在草地上,先将小丫连着小包被从背篓里抱出来,放到腿上,靠在自己怀里,然后用奶瓶给小丫喂奶。
睡梦中的小丫也饿急了,小嘴立刻找到奶嘴,喝的很急很用力。
连晓敏一只手扶着奶瓶,又用空出的另一只手拿起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一勺粥,慢慢喂给小堂弟吃。
小福吃了半个包子,又喝了几口稀粥,就吃饱了,在他的一岁半人生中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包子!
白米粥也很好喝,里面还有肉丝,此刻小娃子满足的眯起了眼,笑着看连晓敏喂小丫喝奶。
“姐姐,香。”小福努力的蹦出几个字。这么小的两个娃子,只管吃喝,啥也不懂,天真无邪,真是可爱极了。
不过,这也方便她使用空间拿东西,嘿嘿,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婴儿,还有旁边脑袋上翘着一撮儿呆毛、话都还说不全的小堂弟,自己以后拿出什么东西,都不用顾忌,真是省心。
连晓敏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从此自己是他俩的依靠了。
唉,原主这一家子实在是惨,可怜这年月,老家那边地不好,山也不大,没多少吃的,饿死了好多人。
听说东北土地肥沃粮食多,能吃上饭,原主村里的人都知道往这边跑啊,这年月逃荒的真不少。不知道姑姑现在怎么样了。
记忆中姑姑20岁的时候,经秀娥婶子给介绍,跟建业县城下面的三道沟村,老李家唯一的儿子李向海相亲。
三道沟村也有人当兵,跟张秀娥他们家熟识。张秀娥人品不错,热心肠,是个靠谱的人,互相一说,亲事还真成了。
连秋萍愿意嫁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是因为听说这边黑土地,粮食多,山连山岭连岭,地界好,物资多,能吃饱饭,而且能猫冬,冬天也不干啥农活。
一晃三年过去了,因为车票贵,连秋萍不舍得,一次都没回去过老家,不过一直都有通信,连晓敏也是拿着信上的地址找过来的,希望姑姑能平安,家里也就这么一个长辈亲人了。
小丫喝饱了奶,连晓敏给她拍了拍嗝,过了一会,放回背篓里。
篓子底部是放的几件破旧的衣服,一个薄棉被垫在背篓四周,防止小婴儿被硬竹篓刮着。
连晓敏把奶瓶收入空间,刚才两个娃子吃喝的间隙,她自己也快速的塞下了两个肉包子,现在把饭盒里的粥喝完,然后收拾了一下饭盒奶瓶等物都收进空间,等有空再进去洗。
没有其他行李了,现在她打算尽快进村去找姑姑。
连晓敏心里也有一些打算,现在已经走到这儿了,必然是要继续去找姑姑,先看一下情况。
她有一空间的物资,不用靠别人也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小娃儿,但空间是绝不能暴露的,尤其最主要的是,在这样的年代,户籍非常重要,投靠姑姑可以落实户口,在这边生活下去。
连晓敏背上背篓,小丫喝饱了奶,又睡着了,给她盖了一个从空间拿的灰色小薄被。
此时正是秋收的季节,东北的十一月份已经很凉了,好在现在是正午,温度不算低,她们仨穿的都十分单薄,先凑合一下吧。
连晓敏又抱起小福,朝着之前打听的通往三道沟村方向的小路走去。
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她赶快又戴起口罩,这是不是前世现代人的习惯,还忘不了啦。
这辆车就是个中巴的大小,路上还在几个村屯停下过几次,有拎着活鸡的老农民挤上来,还有拎着—个大麻丝袋子的,都往里挤。
连晓敏往嘴里塞了—块桔子味的硬糖,含着糖抵抗着点晕车的难受,忍吧,熬吧,终于到了三道沟公社,真够慢的。
下了车她还是吐了,蹲在道边儿,借着背篓拿出—个饭盒,里面有半盒水,漱了漱口,缓了半天。真遭罪呀!
连晓敏直起腰来,背着背篓慢慢走,还有点晕呢,没走多远,突然听到有人喊她:“晓敏!晓敏!这儿呐!”
她抬头顺着声音张望,—看是道对面停着辆牛车,牛车边上站着的正是春秀。
连忙走过去,说:“春秀你咋在这儿呢?”
春秀说:“我跟着我爷今天到这儿等着接知青呢,分到三道沟生产队七个人呢,我爹让我来的。眼看快到了,说晌午左右到,县里派车给送到这儿来。你干啥去了?”
“我去建业县城来着,昨天去的,老家村里有个婶子帮了我不少,我去看看她。”连晓敏看春秀站在这儿,也没带个水壶啥的,大中午还是挺晒的,从兜里掏出俩桔子,塞给她手里,让她和爷爷吃。
春秀接过来咧嘴笑了,“呀,这桔子真大!”回身递给她爷—个。
老爷子推手,“你俩吃吧!”春秀还是塞给他吃,又转头瞅见了连晓敏背着的篓子,说:“你拿东西挺沉的,等会儿跟我们—起回去吧。”
连晓敏回来时往背篓里放了满满的—篓子地瓜,想借机带回去给姑姑家分点。
她可不想再被牛车再颠—路了,现在还晕着呢,而且这牛车等下不—定要装多少人和东西呢,别再给牛累着。
“你们接七个知青呢,肯定有老些行李啥的,牛车肯定放不下,我自己回去就行。”连晓敏说。
春秀想了想,点头说:“那中。”
姑姑和姑父管张长栓叫大舅,连晓敏就叫舅爷,她打了声招呼:“那舅爷,春秀我先走了哈。”
张长栓也冲她点点头,让她路上注意点。这女娃子挺好,心善,有眼力劲儿。
连晓敏往村里的方向走去,看看路上没人,又把背篓里的地瓜在移回空间,背着空篓子走多省劲儿啊。
现在晌午12点多了,她有点饿了,拿出两个包子—边走—边吃。
北方的这时节正是秋高气爽,路边都是树林子,不时传来鸟叫声。
树林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片大山叫连云岭,有机会—定去里面看看,听说东北有狍子,还有熊瞎子呢。
以前看过电影,《林海雪原》,大山里还有寨子,还有土匪呢。
68年,这时候也不平静,虽然没有大股的土匪了,但也有敌特和零星的以前没抓干净的土匪。现在每个村子都有治安队,平时专门负责看着生产队的农田,也守护本村的安全。
三道沟的治安队长叫王奎,二十七、八岁,正是壮年,听说打猎有两下子,现在双抢也结束了,正要组织人上深山打猎呢,打下来猎物,村里也多—些吃的,本来口粮就不够。
怎么才能说服王奎带上自己呢?
连晓敏真想去呀,可是自己虽有前世33岁的灵魂,奈何好身手带来了,年龄没带来啊,现在才13岁,还是个女娃子,更不能带自己去了,得想想办法。
晚上临睡觉的时候,李向海才回来,农村人睡得早,起的也早,晚上七八点就睡觉了。
李向海和连秋萍又过来这屋,告诉连晓敏:“落户的事说好了,大队长也兼任咱们村村长,但这事也要跟村支书打招呼。他带我又去找了村支书。”
连秋萍嘴快的问:“那支书那儿,能行吗?”
李向海回答:“同意了!明天老支书徐凤民,会去公社给办户口,我把仨孩子的大名儿都给人家说明白了。连晓敏,连兴福,连晓芸,对吧?”
连晓敏连忙点点头说没错,弟妹的大名就是这个,这次出来时村里开的介绍信上其实也都写了。
不过因为俩娃子还小,之前还没上过户口本呢,这回到三道口村直接上了。
李向海又继续说:“至于盖房的事,可以给小福批块宅基地,不过还有个事,你们听听看,就是老支书说原先那马地主家的宅子,大宅子之前打土豪的时候都给扒了,只山脚下还剩下两间半,当年马地主和他家人被批斗完,就搬去那儿住了,后来人都没了,就剩下俩孩子住在那,去年有一队上面的人,来咱村搞啥宣传批斗过,俩孩子也给赶出去了,一直空着了。老支书说那房子可以卖给你,就不用另盖了,能省不老少钱。”
连秋萍听到这儿,眼睛一亮:“那个啊,那房子还是青砖盖的砖瓦房,带半拉院子,就在大青山脚下那儿。”
李向海说:“对就是那个。因为地界稍微有点儿偏僻,以前从这附近连云岭的深山里,下来过野兽,直接奔着那个院子去嚯嚯了,以后村里人都害怕,也没人打主意要去住那边儿,就空在那儿。”
连秋萍说:“是这么回事,现在基本上再没见有啥野兽进村的事了。”
李向海点点头:“要直接少交点钱给村里,买下来也能住,回头把那个墙加高加厚弄结实就行。”
连晓敏听了姑姑和姑父的话,连连点头:“就要这个房子了,省事儿了,秋收最忙了,盖房子也不易,有现成的就买这个吧。”
李向海说:“那行,明儿一早我就跟大队长说妥了,他说交给村里180块钱就行。”
李向海从连晓敏手里接过18张大团结,在兜里放好,姑姑交代她早点休息,剩下的事交给姑父办,他俩就回屋了。
连晓敏也了却一桩心事,觉得一阵轻松。终于确定了能有自己的住处,心里真敞亮,寄居在姑姑的婆家总是不自在。
三天后,连晓敏捧着崭新的户口本,收拾好东西,终于可以搬去自己的房子那边住了。
晚上下工后,连晓敏就带着弟妹搬过去住了,这几天,姑姑、张大翠和李玉芳都抽空帮忙去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了,还给拿了一副被褥先用着,连晓敏一阵感激。
姑姑要把那袋高粱米都给连晓敏搬过来,连晓敏说什么都没让,只带了50斤过来,张大翠硬要给连晓敏20块钱,说不能占这三个可怜孩子的便宜。
连晓敏说什么都不收,说毕竟自己是卖人参得的钱,多亏了姑父跑那么老远,才这么顺利卖出去好价钱。
等姑姑他们都回去了,连晓敏终于好好的看看自己的新家,一进门是一个二十多平的堂屋带着做饭的灶火台,还有个后门,出去就是后院菜地,不过现在啥也没种。
左右各一间房,左边门进去是主屋,很宽敞通透,整个屋里大概有60多平,一铺东北大炕,得有将近八米宽,睡下八九个人没问题,就他们仨小孩儿,太宽裕了,东北大炕就是这么敞亮!
屋里除了姑父给找来了一套旧的桌椅,啥家具也没有了。
连晓敏把俩小娃放到炕上,炕上有一层炕席,是农村人手编的,是新的很干净,现在被褥就一套,姑姑给拿来的,铺在那儿姐弟三人先凑合用。
连晓敏又去西屋看了一下,西屋大概二十多平,也有个炕,也铺着一张新炕席。西屋靠墙有个一米多高的柜子,粮食袋子锁在里面。
这套房子不小啊,买的真值,连晓敏心里想,她是肯定不害怕野猪啥的,不过姑父说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安全没问题。
这个位置让她太喜欢了,就在山脚边,却不荒凉,离着50多米左右就有邻居了。
东北真是地界宽广啊,住房都这么宽敞,敞亮。从这儿走到姑姑家也就10分钟,不算远,挺方便的。
连晓敏又看了下外面的半间屋子,是放杂物的,再旁边还有个茅房。这院墙姑父说再过10多天双抢结束了,就来给她加固一下。
连晓敏在自己的新家里转来转去,瞅瞅这,瞅瞅那,兴奋的不行。这是她穿越来异世界之后的第一个家,她现在就是一个东北辽省、建业县、三道沟大队村民啦!
把院门插好,其实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不怎么插院门,但她家特殊,就三个小孩儿,她决定每天白天晚上的,都插门。
进了屋,看见小福在炕席上打滚儿玩儿,旁边的小丫瞅着小福咧嘴笑,小手小脚都在比划着。
趁俩娃没看这边,她从空间拿出一套新被褥,铺在大炕上,把旧的替换下来,卷起来放在靠墙的一边。
新被褥都很宽,够她们仨睡的。她又拿出一个木头炕桌,这个桌子很简单,跟这年代的风格没有什么出入。
连晓敏打算明天去一趟公社,看看买点什么缺的东西过过明路。现在家里啥都没有,啥都缺。
连晓敏已经连续三日每日吃一颗大力丸了,现在她的力气增长了十倍,她能体会到身体每天都在变化,简直太爽了。
明天就背着俩小娃儿出门去!其实空间也可以带俩娃进去的,以后有什么意外的情况,也不担心。
就这样在新家睡了第一个晚上,平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八点多,连晓敏才醒,她也没必要起那么早,七八点天才大亮。
连晓敏看到供销社二楼还摆了一台自行车,一架缝纫机,指着对售货员问了问价格,梳辫子的姑娘回答说,那自行车就一台,被人订了,160块,缝纫机能卖,180块,小孩儿你家买这个得有票。
连晓敏心中有数,说了声:“谢谢姐姐。”又看了一圈之后,就下去回到了一楼,挑着不要票的,给小福买了一个铁皮小青蛙,花了1块5。
离开了供销社,她打算找一找黑市,用空间里的物资换点钱。
怀里的小福有点困了,小手里攥着铁皮青蛙,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连晓敏对小福说:“小福,姐姐给你找个好地方,你乖乖地睡觉觉好不好?”
小福点点头:“好。”于是连晓敏找了个偏僻的胡同走进去,看了下四周一个人都没有,然后带着小福进了空间。
来到别墅的二楼主卧,小丫正躺在床上,盖个小被子呼呼睡觉,她把小福也放在床上,又拿一条薄被给他也盖上,小福直接秒睡。
连晓敏离开卧室,去旁边的房间装扮一下自己,她找出一身男装换上,又从书房的药柜里翻出一瓶易容丹,吃下一颗,随意念所想,瞬间容貌有了变化,变成了一张陌生的男孩子的脸,黑黑的脸堂儿,细长的眼睛,高鼻梁,厚嘴唇儿。
她打算以后就用这张脸混黑市。
来到这个时空的1968年,还是得有多些钱傍身,最好办的就是用空间里的物资换钱。
准备好之后,连晓敏背起一个之前就装好的大背篓,里面是20斤白面, 20斤大米,10斤地瓜, 10斤猪肉,都是一斤一条的肉,还带了一个秤。
连晓敏出了空间,又回到了刚才的胡同里,走出去以后,她直奔早就打听好的棉纺厂后面的一个黑市。
这是姑姑告诉她的,说村里人有时候也会去那里换东西。棉纺厂在哪儿,连晓敏在逃荒来到公社这儿的时候路过过,有一个同村的人就去了棉纺厂找亲戚。
很快到了棉纺厂后身,连晓敏用意识查探了一下,有一个胡同儿里面有不少人,就是这儿了。
她走过去,果然有一个细高挑儿、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在那儿,靠着墙,像是在出入口把风的管理人。
连晓敏走过去,细高挑儿看看她的大背篓问:“买还是卖?”
连晓敏快速回答:“卖。”
“3毛。”
给了钱,她就顺着胡同往里走去。里面原来是个大院子一样的地方,还七拐八拐连着几条胡同,人不少但都静悄悄的,大家皆是神色紧张的来回快速的走动,找着有没有自己要的货。
连晓敏找了个墙根儿底下蹲下来,靠着墙在这等着,背篓的盖子打开一部分,在旁边地上铺一个麻袋,上面摆了一条猪肉,俩地瓜。
不一会儿,一个干瘦的四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看了看,惊喜的问:“小伙子你这儿有猪肉啊,有多少?怎么卖?”
连晓敏压低嗓子:“你要多少,一共十斤,一斤不要票2块3,有票的话1块9。”
男人心想,平时猪肉价格在8毛左右,黑市都是翻三倍往上,这小伙子卖的不贵,于是赶紧应道:“行,我要五斤,没有票。”
“一共11块5。”连晓敏心里也挺高兴,这开张的挺快。一边拿出五条猪肉,用两张油纸包上,递给中年男人,收了钱数好了揣兜里。
其实像连晓敏能拿出猪肉精粮这样的紧俏货,到这儿没被疯抢就不错了,所以很快的,就又来了俩看着五十多岁的大婶,还有一个老头,这仨人也是奔着猪肉来的,每人想要三斤,连晓敏掩了一下背篓盖,又从空间往里面渡了一些猪肉。
这仨人满意的拿着肉,给了钱,都没用票。现在票也难得啊,都没有。其中一个大婶还买了10斤白面,看着这雪白的白面,连连说,这面咋这么白。
白面7毛一斤卖的,往常粮店拿票买,2毛6一斤,但有价无市,买也没有货。但是即使是最好的富强粉,都不是这么白的。连晓敏心里寻思,下回往白面里掺点黑面吧。
三人走了之后,过了五分钟,又来一个三十岁左右,干部打扮的男人,穿着灰色干部服,身高也就一米六,长得还挺富态,墩粗胖的身形,干部服口袋上还插着一支钢笔,斯斯文文的。
他手里拎着一条空布袋子,走近了,蹲下来,压低声音说:“小伙子,我想要10斤大米,5斤猪肉,你这地瓜有多少我都包圆儿。”现在地瓜也是好口粮啊,还便宜,以前就几分钱一斤。
连晓敏说了价钱,准备要给他拿。男人紧接着又试探的小声问:“小伙子,我问一句啊,你这儿的粮食、猪肉,能不能多供给我一些啊,我是棉纺厂的食堂采购主任,现在厂里也缺物资啊,连着灾荒年,工人都快吃不上饭了。”
连晓敏心思一动,是啊,其实她也想过,这年月眼看都要又有严重饥荒了,就连秋收,都收不了多少,那马上不是要饿死人?她出些物资,自己得些钱,也让别人有粮吃。
连晓敏看四下现在也没人过来,低声对中年干部说:“我这儿可以给你白面500斤,按6毛一斤,没磨的玉米粒3000斤,按4毛一斤算,地瓜3000斤,1毛5一斤。至于猪肉,有个200斤,按2块给你。这样你看有什么票不论种类给我一些。”
中年干部激动的搓着手,两眼放光,一个劲儿的点头说行。连晓敏又想起自己亲手种出来的那些大南瓜,说:“我这还有大南瓜,每个都将近二十斤,一共二百个,3块钱一个,你要不要?”
“要,我要啊小兄弟!我叫王德,以后你还有啥你就去棉纺厂找我。”南瓜能放,北方人也爱吃,是好东西啊,可不得都要下来。
连晓敏说:“那行,这十斤米和五斤猪肉先给你拎着,6块加上11块5,一共17块5。剩下的,那批货,咱们这样,一个小时后,十点半吧,北面儿有个老山神庙,就是已经被扒了庙,只剩一个院墙的那处,咱们在那里交货。”
王德掏出17块5给了对方,用随身带的布袋子装好东西,连连答应着,转身着急的走了。
后面一个接着一个的,连晓敏又快速的卖了20斤米,20斤面,篓里的地瓜也全卖了。想着背篓的容量看起来也差不多了,就没有再往外拿,直接收拾起来空背篓往外走了就这么一会儿卖了八十多块钱,但票一张没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