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全本小说推荐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现已上架,主角是秦凤药常云之,作者“芥末辣不辣”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德庆十三年天逢大旱,万物凋敝,饿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十岁的她被父母当做两脚羊卖掉,为求那一线生机,她将自身卖给人贩子。后来她被转卖到常府,如何凭借自身的机敏过人帮助常家官复原职,后来她入皇宫,做女官,辅佐皇帝登基……成为当朝唯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的一品女官。...
主角:秦凤药常云之 更新:2024-04-28 18:4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秦凤药常云之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全本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芥末辣不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现已上架,主角是秦凤药常云之,作者“芥末辣不辣”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德庆十三年天逢大旱,万物凋敝,饿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十岁的她被父母当做两脚羊卖掉,为求那一线生机,她将自身卖给人贩子。后来她被转卖到常府,如何凭借自身的机敏过人帮助常家官复原职,后来她入皇宫,做女官,辅佐皇帝登基……成为当朝唯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的一品女官。...
一条破旧的围巾将头脸包得只留了眼睛,两腿踝在外面,腿上净是细小伤痕,赤着两只脚,一手拄着竹棍,一手拿着一只旧碗。
凤药知是遇到讨口的,她一向对这样的人大方,备了饼,待会儿,再打上一大碗热汤,说不定就保了一条命。
那人摇摇欲坠,不知是病了还是饿的,走几步歇一歇。
凤药心头开始打鼓,感觉此人眼熟。
待人再走近些,她已认出那是何人。
心若擂鼓,转了一百个念头,是假装不认得?还是赶走?此人到来会引来祸患,还是多了帮手?
她定定神,心中拿了主意,待对方走到门口,便过去引着对方向里走。
“天冷,里头坐着喝碗热汤吧,出门在外的不容易。”
凤药不由分说接过对方的碗,走到汤锅前打了满满一碗汤。
那人注意力全放在食物上,没注意凤药,绕着客人走到凤药放汤的位置坐下。
凤药将饼放在汤碗边,弯腰低声说,“别喊叫,是我。”
“胭脂姐姐怎么跑出来的?”她喊出对方名字。
那人身体一僵,不敢相信抬头看了凤药一眼,惊得要站起来。
被凤药一把按住,大声说,“客官慢用。”
胭脂明显吃得急,心思却并未在食物上。
她憋着一肚子问题,一肚子委屈,想一吐为快。
眼前人虽是她原先最瞧不上,最讨厌的小丫头,也正是这丫头将小姐带出抄家之祸。
她跑了,在皇城里流窜数天,私里拦过其他夫人的轿子,都称帮不上。
最后是夫人的闺阁好友私下告诉胭脂,大牢里吃不上喝不上,还闹起疫病,生死有命罢了。
谋逆之罪,非天子近臣,哪个敢言?此事没有任何先兆,大家都摸不透皇上在想什么,是以无人开口。
胭脂起了先找到小姐的心思
待客人少了,凤药将胭脂带到自己屋里,胭脂急惶惶问她,“小姐安好?”
“安好。”听到这两个字,胭脂松了口气,垮着脸,一副愁容。
“你换了衣服,我带你去见她。”凤药忍住一肚子问题,打了热水,拿了衣裳。
“我亦如你一般,扮做男子,行事方便。”胭脂板着脸,凤药拿来一卷白布,扔给她,自己先出门。
“凤药……”
“我名春生,她名春和,……你做我们小叔,叫运来吧。以后咱们仨相依为命。喊错不得。”
凤药在外靠着墙说,虽然刚才她有一瞬间的犹豫,并不想与胭脂相认。
可现在胭脂在这儿,她心中升起一股莫名安全感。
好像,累久了,有了依靠。
她听到里面传来水声,和胭脂强忍的啜泣声。
待胭脂装扮好,开了门,恰如一个端正的大小伙子,她太合适男装了。
那一卷烂衣服,被她拿到院中,点火烧了。
她呆呆盯着那团火,眼睛不眨一下直到衣服化为灰烬。
凤药直觉不大对劲,胭脂进屋对她说,“先莫告诉小姐我来了,我先熟悉一下,等能做事了再说不迟。”
“相聚不免哭哭泣泣,现下我实在无心,若在此地无用,我是不会留下白吃饭的。”她如在常府般冷硬。
“如果注定要告别,不如别相见的好。”说到此处,她已语不成声。
凤药未打扰,先出去了,叮嘱她先别作声,自己会想办法给她搞身份。
到了晚上,凤药果真没和小姐说起胭脂。
胭脂细问了凤药过野人沟的情况,又问了凤药到这里的日常生活作息。
直到三更天,凤药呼吸均匀,她却一直在黑暗中双目炯炯。
小说《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世家小姐的日子清闲得紧,每天上一个多时辰课,读些女则、女训之类的书。
闲暇时不是刺绣,就在小花园子里逛。
小姐出门参加宴饮的次数有限,动辄一大群丫头婆子跟着。
与其他姑娘们说话时,教养婆婆就站在不远处盯着,提醒小姐不可出格。
凤药好动,很快和二道院的小厮们混熟了,常托他们带些蝈蝈笼子,泥人娃娃小姐,小姐稀罕得不得了。
闲来她又爱去厨房,和管事熟悉后,一呆半天,学了一手做菜的手艺,甜食做的比外面卖的还好。
一次家里日常吃饭,上了道夫人爱吃的“葱烧海参”。
夫人尝了尝放下筷子问,“这不是李妈妈的手艺,厨房添人手了?”
凤药站起身,福了福,“是奴婢做的,前儿夫人说过,小姐进补,海参温和,适合女儿家身子,便跟着李妈妈学了,今日央了李妈妈让我做一回,若是夫人不满意,千万别怪李妈妈。”
夫人笑道,“我就说味儿不一样,海参烧得更鲜嫩不说,浇汁也不是往日吃腻的味儿,你做事很上心。”
“娘你不知道,凤丫头做的糕,比外头稻彦斋的点心还好吃,女儿给这糕取名叫芙蓉糕。”
“那咱们可都得尝尝。”张大娘站在一边凑趣道。
厨房送了芙蓉糕来,糕子是花朵的模样,外皮晶莹剔透,色泽由粉到白,入口软糯,咬开才吃得到里头酸甜的馅料。
“呀,这芙蓉糕真好看,都舍不得吃了。”一个小丫头惊奇地将一只糕托在手心里。
“馅儿倒不腻,也开胃,是什么做的?”夫人尝了一口问。
“回夫人,是山楂和红枣。”凤药笑得眼睛弯弯,很开心。
打这天起,凤药便升成了一等大丫头,按胭脂的等级领月例。
她时常想念娘亲,没有弟弟时,娘亲待她也很温柔,帮她扎小辫,裁衣裳。
可每想到那夜娘要把她当牲口去换粮,就像有人用刀剜她的心。她也明白再吃不上饭,一家子都要像邻居一样一个个饿死。
可是,若娘亲拿她换粮时能有多一点不舍和伤心,她也能好受些。
现在这每月一两银能换多少粮,够不够家中度过饥荒呢?
夏天很快来了,凤药已将常府上下摸了个透,哪里的砖是裂开的她都知晓。
白日长了许多,小姐不爱读四书五经,闲得慌加上天热,整日恹恹的。
二道门的小厮雨墨伺候老爷的二公子,说二爷屋里有好看的书,“二公子每看,都着了迷的。”
凤药心想,若二公子喜欢,那小姐必定也爱,便央雨墨偷一本出来,拿五块芙蓉糕来换它。
二人约了见面时间、地点,雨墨真的给她一本油布包着的本子。
她打开来,书封上无字,扉页上写着——西厢记,书里带插图,有趣得紧。
她宝贝地将书放进衣襟中,刚转身,便看到胭脂黑着脸站在不远处。
凤药倒抽口冷气,镇定下来,若无其事迎上去行礼。
“和雨墨偷偷摸摸说什么?”她板着脸问。
“二道门的小厮你少来往,有事禀张大娘知道,需要什么大娘会安排人买过来。”
“姐姐说的是。”
凤药赶紧赔笑,“天气炎热,小姐几日不想茶饭,刚才突然要稻彦斋的水晶枣糕,雨墨每日这时候出去采买,怕回了张大娘再过来他就走了,才直接来要了。”
胭脂板着脸点点头,“小姐若淘气,咱们只有劝的份,万不可助着她。这才是真为小姐好。”
她训了一回,又仔细打量凤药,没可疑之处才叫离开。
凤药内心暗叹,胭脂明明才十四岁,老成得像嫁过人的姑奶奶。
话本子给了小姐,可了不得,她等巡夜的妈妈们走了,点上蜡烛去读。
一本两天就读完了,凤药也读了,故事起起伏伏,公子佳人有趣得紧,看完还想看。
可哪有这样便当的事儿,二公子房里的书是有数的,话本子不多,少上一本很明显。
雨墨只肯拿正经书,说什么也不肯偷拿话本子。
“上回你同我说话,胭脂来问我说了什么,我支吾过去了,真不敢再拿。”
凤药不死心,追问这书哪来的,他说外面卖书的地方多的是,可他整日伺候二爷不得空,无法去买。
且话本子在府里是禁书。
“凤药你别冒险,府里爷们儿给抓了,训一顿,再将贴身小厮打顿板子。小姐要被抓到,贴身丫头要倒大霉。对了,千万莫惹胭脂,她比夫人还难说话。”
“会挨板子?还是被卖掉?”凤药好奇问他。
雨墨撇着一边嘴角冷笑道,“你这丫头真真天真,这种大宅门里只有买人的,哪会卖人?轻的会撵出去,重的……”
他没来及说,外院里传出喊他的声音,他挥挥手逃命似的跑走了。
真的吗?
小说《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她没急着回去,在镇上转悠打听。
这里空房子很多,在最繁华的街道上有条岔路,很是安静,进去不远有处合适的空房子。
房子前后两进,后进很小,有个上下两层的小阁楼,下层基本无用,上层有个小房间,摆着床与小桌,只这两件家具。
前进却宽敞,有一大片空地,能种菜养鸡,还能摆几张桌子,厨房也不小,柴房,小厢房一应俱全。
房子虽旧并无破损不能使用的家什,也没什么灰尘,凤药爽快租了下来。
回到客栈时,曹峥父子已经离开。
掌柜帮忙煎了一服药,喂小姐喝下,盖上被给她发汗。
凤药独自去打点租下的房子。待一切准备妥当,天已黑了。
她借了车来接小姐,小姐一直昏着,始终没有知觉。
车子把两人拉到新家,凤药把小姐背到二进院楼上,盖起新被子,自己在一边坐下来,自言自语着,“夫人,凤药没辜负你,小姐现下安全了。”
这夜,屋里生了火盆子,二楼离地面远,寒气小些,映着红红的火光,让人从脚心暖到心窝里。
与常府比,这里只是陋室。与风雪中的逃亡之路比,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小姐出了一身大汗,夜半醒来一次,轻声问,“我是死了吗?”
凤药开心极了,扑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小姐,一切安好,咱们都活着。”
她虚弱地笑了一下,想抬手摸摸凤药,抬一半就软下来。
凤药摸着她脏脏的头发,安慰道,“放心,有我在,一切都会好的。”
她在枕上略点点头,一滴泪顺着眼角流下,被凤药用袖子擦掉了。
凤药算算账,租下房子,银钱所余不多,坐吃山空万万不可。
且不说常家牢狱之灾要持续多久是未知,单算两个人的开销,也不是小数。
此次多亏提前应对,又存些体己,才得以保命。
可见想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必定要有充足的银子。
她算盘着,这镇子坐落在山角处,丛林茂盛,木柴易得。
养殖牛羊的人家也多,羊下水极便宜,整个镇上又没几家做羊汤馆的。
穷苦人家,用在吃食上的钱也有限,卖力之人尤其需要荤腥。开个羊杂汤馆应该可行。
此处离主街很近,那边卖力的多,那些人不在乎多走几步,只需将汤饭卖得便宜些,一定会有生意。
置了桌椅和大锅,凤药想着自己力单砍不了柴,便与一个樵夫以极低价格谈拢,每两日送一车柴来。
此地屠户那里也答应每日寅正时分送骨头与羊杂来,先日结,待合作满一个月,有了信任,便可月结。
寅时刚到,窗外黑漆漆的,凤药从热被窝里爬起来,去院里起火烧锅。
天边还亮着一颗星,木柴燃烧起来,升起袅袅炊烟,将羊汤的鲜香能送出两里地去。
生意就来了,冬天的早晨,顶着凛冽的寒风,能喝上一口热羊汤吃上,一碗满满肉食,对早起卖力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安慰。
她定的价低利薄,生意就旺起来。
每天都攒下很多碎骨,她将骨头砸一砸,挖个坑先埋起来。
等开了春,养几只鸡、两头猪,再种些菜,她相信日子才好起来。
安顿住自己,风声不那么紧了,再想办法去探探夫人。
院子里活儿多而琐碎,拢鸡窝,盖猪圈,开出一块菜地。她舍不得请人,自己一点点做。
生意很快稳定下来,利不多,胜在稳。
夫子说过:细水长流。凤药倒不急。
猪圈很快做好了,鸡窝也垒成了,土地上了冻,她划好菜地,过了惊蛰就开地。
小姐的烧退了后,还需静养段时间,凤药抽空去了趟医馆,将诊费还给老大夫。
他瞧了半天方认出是那天用二两银票付诊金的“小骗子”。
这小子深深鞠个躬,口中称,“多谢大夫当日救命之恩。”又给了多一倍的诊金。
老大夫只收了自己应收的部分,教导他,“年轻人,没钱就直说,莫要行欺瞒之事。”那小子恭敬地点头答应。
凤药回家同小姐说了此事,小姐纳罕,为何不和老大夫说明银票的确能换来银子。
凤药摇头,“现在我们俩无依无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银子能给我们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张扬?”
小姐心思沉沉,心忧家人,又大病初愈,瘦得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凤药瞧着自己的客人中有常来往此地与皇城间做生意的,便有心打听一下。
这些日子,她与青石镇的客人混熟了,听他们说野人沟中有来自青石镇的乡邻。
有着这层关系,与青石镇的乡邻们有个特别优惠,持了青石镇的路引,交十几个大钱就能通行。
前提是持了青石镇的路引。
这些客人中有在青石镇与皇城之间常来常往的,凤药观察许久,其中一个客人,为人豪爽不爱计较。
有一天,他来的晚,待用完饭,周围没了别人,凤药悄悄求告于他。
他很快就应了,没几日便回了话。
常家罪名是涉嫌谋逆。
这四字一出,如泰山压顶。
凤药惊得拿不住碗,一松手,碗掉地上摔得稀碎。
客人左右看了看,小声说,“小官人,你挺住,可别与他们沾上关系呀。”
凤药做了多种设想,从没想过常家会和谋逆有任何关联。
也难怪,只有这个罪名可将常家老小一网打尽。
她冷静下来,现在能做的就是,守好秘密,在青石镇站稳脚跟。
万万保住自己,才能保住小姐。
也许,常家最后只余小姐一人独活。凤药心头酸涩难忍。
她挤出个难看的笑,给客人打上一大碗汤。
小说《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几天来,小姐痴缠着凤药,她不敢为这事去扰她二哥。
家里向来对女子要求极严苛,这是常府家风,女子若做了有辱门楣的事,影响的是整个家族。
常家家族几百口子,在朝为官的、宫里当差的,不在少数,是真正的几代贵族,把门风看得比命重。
可凤药不知道,在她心中,小姐待她那么好,就是她的天。
夫子也说过: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凤药的命都是常府给的,身上一针一线皆来自常府。
她一想起在家时的日子,心中便起了一阵战栗。
顺儿那细瘦青黑的手臂、顺儿奶奶倒在地上张大的眼睛一直在心头打转。
来常府的头一个月,她常被梦魇住,狂叫着醒来。
云之便温柔地把凤药搂在怀中,轻声安慰着她。
听她讲在村子里的日子,听她讲自己怎么把难吃的观音土用力咽下。
听她讲为了争水源,两村青壮年斗殴后,她去打水看到被血染红的土地和水塘。
云之陪着她流泪,陪着她点上蜡烛熬过一整夜,白天顶着黑眼圈去听夫子讲书。
两人眼下泛着青白,却为一起怀着小秘密而生出小窃喜。
凤药知道自己是买来的奴婢,却生出小姐是她的亲姐姐的感觉。
她对自己父母的感情是粗砺的。那也怨不得她,穷苦人家哪里容得下那么细腻的心思。
其实,出府不被旁人知道并不难,好几条小路都出得去。
小姐怎么都哄不好,芙蓉糕、各种精美小炒摆上来,她只是冲凤药浅浅一笑,吃上两口就罢了。
“凤药,你别费劲了,我就是感觉无聊得紧,李妈妈整天念叨那些女德我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哥哥们想去哪去哪,骑马、射箭、踏青,甚至入朝堂建功立业,我们呢?囿在这比水井大不了多少的地方,闷到死。”
天气热起来了,白日越发长。
小姐坐在墨绿的房梁下,穿着苍绿的罗裙,靠在朱红的廊柱上,看着花园中的池塘发呆,一条珍珠头锦鲤在水面吐了个泡又沉入水底。
她乌发如云,一朵红色花瓣飘落在肩上,这一切像幅画,画中人却愁眉苦脸。
“不就一本破书,有什么可为难的。”凤药嘀咕一句。
小姐一下坐直身子,脸上带着笑意,“那你是能找来的了?”
“出个府的事,只要我不在时小姐能瞒得住人,别叫知道就成。”
“你要出府买?你也出不去呀。就算求了张大娘跟出去采买,她眼皮下你怎么进书局?”
凤药早想好了,小姐这话本子瘾不是一本能治好的,肯定有了这次还有下次。
求别人不如自己去的方便。
“反正我能搞来就是了。”凤药很肯定。
这天很快就到了,胭脂被夫人叫去,陪着一起上国公夫人家去参加宴饮。
凤药早早找雨墨要来一套男式衣裳,小姐帮她换上,两人嘻嘻哈哈地打扮着。
重新梳了发髻,换上衣服,镜中人活脱脱一个利落小厮。
出府的方法有二,整个常家院墙很高,但有一处角落,墙头的砖缺了几块,明显低于别的地方一截子。
若是在墙内垫点什么,很容易就翻出去了。
另一条更容易,小姐的兰汀院紧临凌水上游,院墙与河道只有极窄的一个落脚点。
在绣阁里能听到潺潺的流水音。
从此处翻墙出去,根本不会被人看到,只需有只小船即可。
又安全又方便,自然,那只小船凤药已央了雨墨备下了。
她怀中揣着碎银,盘算着,好容易出府,要好好逛一逛。
一切都很顺利,她去了房山书局,正当午,书局无人,她走到柜台前,将一两银子放在掌柜面前。
正打瞌睡的老板立刻堆起笑脸,伸手想拿银子,却被凤药按住,“小人有个要求。”
她将一个书单放在柜台上,上面列着时下最流行的话本名字。
“你只需这么做……我们家管得严,公子们读的书是有要求的。”凤药一脸神秘。
老板一副了然的样子,这样的世家公子遣来的小厮,心眼和手段他都见识过的。
“明天即可来取,包你家公子满意。”老板笑嘻嘻地收下了银子。
凤药又逛了许多店铺,她太久没出府门,出了门便如放开缰的野马,跑得几乎忘了时间。
买了一堆玩意儿,才想起时辰。
抱着一堆东西急急向停船处赶,走过一处十分惹眼的建筑。
那个座极高的牌楼,粗大的朱红柱子,红得刺眼,巨大的牌匾上提着三个金色大字“欢喜楼”,阳光下反射着光芒。
她好奇地驻足,看着牌楼后那的三层楼宇直咂舌,它的琉璃瓦闪着光,房梁上雕花,墙壁上绘着精美的花鸟,全都用着极鲜亮的色彩。
阔气却沾着俗艳,生怕别人不知道。
更寻思,建筑的角门突然开了,一个人跌跌撞撞冲到街上,张惶地四处张望。
跟着她后头冲出来几个管家样的男人,那人忙向前冲,脚一软滑倒在凤药跟前。
她一伸手抓住凤药衣襟下摆,抬起了头。
凤药屏住呼吸,呆愣愣看着她秀气的脸,目光又移到她露的出一截手臂,那上面鞭痕烫伤交织,不忍直视。
身上的衣服破旧油腻,一股子老房子的霉味直冲鼻孔。
几个男人已然冲过来,一个带头的领小鸡仔似的提着她领子将她提到一边,狞笑着,“你扒着这位小爷干嘛?是相上他了吗?”
她蹬着两腿,沙哑的喉咙发出听不出音节的喊叫。
凤药看了眼角门,那里站着一个没有表情的华服女子,抱着臂,半歪着脑袋,瞧着几个男人对一个弱女子动粗。
直到几人都回去,角门关上,凤药仍站在原地。
她又想哭又想笑,扑在她面前的是她的乡邻,与她坐在同一驴车上的阿芒。
那角门处的华服女就是买下阿芒的梅绿夫人。
此刻,她终于明白张大娘在买她那天意味深长的话是何意思——“你这丫头运气实在太好了。”
也明白了欢喜楼是什么样的所在。
她一口气跑到系船的地方,划到小姐闺阁外的河道边,将船锚挂好,攀着河堤上挖住的小坑利索地爬上只能站一人的窄道上,利落地翻进了墙。
神不知鬼不觉从侧窗钻进屋里,上二楼换好衣服,并藏好书,将男式衣服挂到墙外,这才出来。
却见兰汀院二门外,站着所有的丫头婆子,小姐在自己闺阁门前焦急地走来走去。
凤药吓一跳,以为自己被发现了,仔细看去并未见胭脂,她稍稍放心轻轻拍了下小姐肩膀。
“呀!”小姐惊叫一声,待看清是凤药才缓和了脸色。
此时,听到三声沉闷的钟声,小姐面色惨白,院子里所有人都望向钟鸣的方向。
一阵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大夏天的让人心头发冷。
恰在此时,胭脂低头沉脸匆匆从夫人院里走过来,站在二门外对着所有人道,“连带小姐并所有家人,去祠堂外跪候,今夜开堂。”
小姐腿一软,几乎瘫在地上。
小说《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