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零点看书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大明锦绣

畅读精品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写的小说,主角是朱允熥朱元璋。本书精彩片段: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4-08 21: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写的小说,主角是朱允熥朱元璋。本书精彩片段: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畅读精品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隐蔽的街角,彩色斗拱的屋檐下。

两个人跪在那里,一老一少,一男一女。

老人的胡子头发打绺的纠缠在一起,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神色的痕迹。

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快速的闭合,发出含糊的音色。

“大爷,行行好,赏口吃地.........大爷,大爷......你老积德行善!”

可是,没人回应他的话,那些祥和悠闲的百姓,厌恶的从他身边路过,看都没看他一眼。

他身边,跪着的女孩,身影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单薄。

就像一朵在秋风中,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凋零的花朵。

她的脚上没有鞋,露出了黑漆漆的脚底板。

她身上的衣服,虽满是补丁也盖不住破烂的残缺。

她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只露出那双黑色的,明亮的,带着渴望的,带着幻想的眸子。

那眸子中的种种光,让朱允熥的心里咯噔一下。

顺着女孩的目光看过去,对面一个卖包子的摊子,正在冒着腾腾的热气。

那女孩就那样愣愣的望着,嘴角有些闪亮。

忽然,她的头歪了一下,因为她看到,那包子摊的老板,把几个白色的包子,笑着递给一个被老者牵着的胖小子。

随后,她的眼皮动动,眼神变得有些迷茫。

她似乎在想,那包子是什么味道呢?

短短的一瞥,片刻的场景,让朱允熥瞬间从盛世的美好中挣脱出来。

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面,残忍的一面。

这里是大明的京城,全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依然有吃不上饭的人。

在大明辽阔的疆域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一直以来,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所做的,所为的都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

他想让这个大明富国强兵,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想让这个大明爆发出更璀璨的光芒,留给后人歌颂。

甚至他想过,要让几百年后的羞辱,还有那些种种不平等的对待和条约,都去他妈的。

可是他忽略了,这个时代的本质。

如果真得到了那个位置,他要做的还有更多。

朱允熥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身后的侍卫们也不敢出声,直到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

路边,华丽门面的绸缎庄子中,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恼怒的冲出来。

“嗨,老头,别地儿要去!”

“别在我们铺子门口要饭!”

“赶紧滚!”

说着,凶神恶煞的小伙计,一脚踢翻了老头身前那个残破的陶盆。

老头瞬间惊恐的抱紧了孙女,而那个女孩,却依然看着包子铺。

“你在这我们怎么做生意?赶紧走.....踢死你信不信?”

“你踢他盆干什么?”

突然,一个怒气的声音让小伙计愣住了。

他怯怯的回头,见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带着十几个长随,眼光不善的看着他。

小伙计马上换成了笑脸,大户人家的少爷他惹不起。

微微躬身,笑道,“这位少爷,这......这老头在我们门口,影响做生意。您看,这街上的人,都不往这儿来了!”

“我问你,你踢他盆干什么?”

朱允熥拎着两包糖,大步的走过来。

前世,朱允熥也是一个穷人,他是一个全年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休息日,靠自己双手挣得一切的打工者。

他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好车,甚至连口好吃的,都有些舍不得。

可他虽然是个穷人,却是一个有尊严的穷人。

在人家门口乞讨被驱赶,他理解。

但是他不能理解,或者说有些恼怒,是小伙计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还有刻薄的脸孔。

”说呀,为什么踢他盆?“

朱允熥走过去,对着小伙计怒目而视。

廖镛等侍卫的手,摸到了腰间的短刀把子上。

被这些目光盯着,小伙计的脸上瞬间全是冷汗,两股战战。

”小人.......小人..........“

”你是人,他也是人!“朱允熥说出一句,可能不被这个时代人所接受的话。

然后摆摆手,对小伙计说道,”善待别人,也是一种尊重!“

这话,别人更听不懂了。小伙计不懂,锦衣卫侍卫们不懂,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不懂。

”你走吧!“

朱允熥的无名火不想发在小伙计身上,后者笑笑,一溜烟的跑回铺子。

跑到铺子里,看着慢慢在女孩面前蹲下的朱允熥,皱眉骂道,”呸,装什么好人?有本事,你领你家养着去?“

~~~

”叫什么名字?“朱允熥在女孩面前蹲下,看着对方的明亮的眼睛。

”花儿!“女孩怯怯的开口,随即马上低下头,啃着自己满是污垢的手指。

”廖镛!“

”三爷!“

”去包子摊,买几斤包子!“

廖镛飞快的去了,朱允熥又转头看看廖铭。

”你身上的钱....给我点儿......"

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个大明的吴王出门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刚才买糖,还是侍卫给钱。

廖铭伸手去解自己的荷包,他不知道朱允熥说的那些话什么意思,却知道吴王动了恻隐之心。

“少爷!”要饭的老头忽然开口,一个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然后哽咽着说道,“您好心,买了这个丫头吧!跟着我,早晚饿死!!”

饿死!

是的,这个时代有人饿死。

朱允熥的心,像是有刀子扎那么疼。

“你们为什么要饭?”心疼之余,朱允熥问出了一句,自己说完就觉得白痴的话。

要饭老头抬头,眼中都是迷茫,“儿子死了,家里地让东家收回去了,没地种没粮食。没粮食只能出来要饭!”

家里没有壮劳力,就没有资格种地。

“三爷,包子!”廖镛捧着一包热包子回来。

“吃吧!”朱允熥放在花儿的手里。

女孩先是不敢置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随后飞快的抓起包子塞进嘴里。

刚出锅的包子很烫,女孩呲牙咧嘴的嚼着,眼神中都是笑意。

忽然,因为太烫包子掉在了地上。

女孩又飞快的捡起来,完全不顾上面的泥土,继续塞进嘴里。

“爷,您买了我孙女吧!”要饭老头哭道。

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女孩,就算给他们钱,他们能吃多久?

朱允熥对廖铭的荷包摆摆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廖镛!”

“三爷!”

“你们家.......能不能安置他们?”

廖家兄弟是楚国公的后人,国公家里应该不缺两个吃闲饭的。

这时代,对贫民来说,能进入公侯府邸当下人,其实也是一种高攀。

“能!”廖镛笑道,“多两张嘴的事儿!”

朱允熥点点头,“交给你了!”说完,转身就走。

走之前再回头,女孩依然大口的吃着包子,脸上洋溢着幸福。

“老头,你是遇上贵人了!”廖镛大笑道,“跟我走吧,给你们找个吃饭的地方!”

要饭老头有些不信,但最后脑中对生存的渴望,战胜了恐惧,抱着吃着包子的花儿跟在他后头。

过了一条街,走过一家卖桐油的铺子。

“廖五,滚出来!”廖镛在铺子门口喊。

里面穿着体面的掌柜的,真是近乎连滚带爬的出来,直接跪在地上,“大爷,您什么吩咐?”

这家铺子,是楚国公家的产业。

“这老头和小孩送府里去交给管家,安排他们干点什么。”说着,廖镛在掌柜的身上蹬了一脚,正色道,“告诉管家,好好安排,贵人托付的,敢耽误事儿,家法伺候!”

“好大爷,你放心,奴婢一定给您办妥当!”

见廖镛快步跑远,掌柜的站起来,看看要饭老头和吃着包子的女孩,愣了愣。

“贵人?哪个贵人?”

想着,掌柜的马上瞪大眼。

自家大爷在宫里当差,今儿一身便装,还说是贵人?

天!

“嗨,伙计,赶紧给这老头......老人家和小闺女,找点干净衣裳!”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马甲大明锦绣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小说《大明锦绣》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岁月神偷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大明锦绣目前已写6034495字,小说最新章节第300章 他就这么不要脸(2),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魂穿、历史、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作者是女孩?奴家??哈哈。。快些更新吧,希望这小吴王能在出宫此行遇到个执手一生人儿。

我低估了作者水的本领。 老朱摔一下,水两章; 六斤掉井里,水两章; 老朱生病,又水两张。 恨不得每天说了啥都一句一句加进去。 主线呢?!天天家长里短? 不要求你大杀四方无脑爽,也不能鸡毛算皮家长里短吧! ******************* 纯粹就是字数流派的流水账而已。

朱高炽怪不得能得朱元璋的喜爱呢,朱高炽和朱标很相似啊

热门章节

第4章 女人换不来和平。

第5章 封他做个王吧

第6章 她原来怕这个?

第7章 李景隆之野望

第8章 难得天伦

作品试读


朱元璋不只是人生赢家,可以用一个更牛叉叉的词来形容,位面之子。

他还是小兵的时候,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被当时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重了。

郭子兴的想法是,你小子有前途,老子要把闺女嫁给你。

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但是马皇后他爹和郭子兴可是磕头过命的把兄弟,而且郭子兴的军中很多马姑娘老爹的袍泽旧将。

从那以后朱元璋有了一个好媳妇,也有了一个好老丈人。

从那以后,朱元璋起飞了。

家乡那些儿时的乡亲伙伴纷纷来投,那些人也都是泥腿子,可是一到了朱重八的麾下爆发出巨大的,令大元铁骑惊骇的战斗能力。

徐达,汤和,周德兴,耿君用等等等等。这些这人跟他南征北战,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次次的帮助朱重八战胜强敌。

他是既有好媳妇,又有好兄弟。

媳妇是贤内助,无怨无悔的操劳家庭,生儿育女,甚至在后来他做大被老丈人视为威胁的时候,出面化解。

而在老丈人死后,媳妇还帮他娶了自己的小妹妹,顺利接管了老丈人生前的一切力量。

不但如此,因为朱重八少年家中剧变,导致成年的男丁就他一人,后来加上他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他们朱家也就剩下这三个男人。

为了朱家的子孙昌盛,马皇后在辛勤持家,养育自己的儿女,养育那些他们收养的义子的同时,还为朱重八广纳妻妾。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只要是美人,朱元璋就划拉到家里。

郭惠妃后身边,几个站在床边小心和皇帝说话的妃子们,虽然也都四十多岁了,可容颜依旧有几分美丽。

除了这些人,朱元璋还有一个让全天下男人都羡慕的能力。

超强的生育能力!

朱元璋一生,截止到现在,儿子二十六个,女儿十四个,中间还有几个夭折的。

四十多个儿女,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哪个皇帝能生这么多?

而且终其一生,朱元璋和儿子们,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父子猜忌反目,儿子们兄弟明争暗斗的事。

“你们几个书读得怎么样?”

朱元璋看着几个小屁孩藩王,板着脸说道,几个藩王瑟瑟发抖,眼神一直往朱允熥这边飘。

“过几天咱去学堂问问,你们几个再不学好,少不得一顿打!”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个.......父皇!”沈王朱模脑子比较活泛,开口说道,“这些日子熥哥儿不在学堂里,儿子们惦记,所以课业上有些疏忽了!”

随口找个理由之后,看看朱元璋的脸色,鼓起勇气显摆他细细胳膊上的二头肌,“不过儿子最近武艺可没落下,您瞧瞧儿子现在能拉开大弓了!”

这几个都是幼子,也是老来子,朱元璋心中疼爱但是面上不表露,这年月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老子见着儿子直接上脚才是常态。

“练武是好事,可是读书也是大事,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朱元璋随后说道。

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父皇,以后儿子要去打仗!”

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

“你别管!”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你过来告诉咱,你要去打谁呀?”

“谁不服,就揍谁?”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扬着拳头,满眼都是光,“番邦不服,揍他。漠北不服,揍他。把他们的金子银子,粮食牛羊,全抢过来!”

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儿子也去,抢他们!”可能是刚刚换牙,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

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不许你还手的匪气。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

儿子们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他朱元璋的儿子,只能是狼不能是狗。

“儿臣.....也去!”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也跟着凑热闹。

“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去能干啥?”朱元璋由衷的大笑。

老皇帝,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瞬间,似乎病痛都没有了。

“儿臣......”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儿臣,尿他一床!”

“哈哈哈!”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

寝宫中的贵妃们,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们几个!又是打又是抢地?跟谁学地?”朱元璋笑问。

“熥哥儿!”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他说的,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

说着,沈王两眼冒光,“熥哥儿说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之土。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抡起大嘴巴就抽他!”

“胡闹!”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

“是,孙儿记住了!”

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

郭惠妃看看朱允熥点头微笑,“熥哥儿都是大人了!”说着,似乎有些怅然,“当年你生下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儿!”

朱允熥是太子的嫡子,当年出生的时候,根本没用宫里的嬷嬷,马皇后和郭惠妃一手包办的。

而且这些年,朱允熥母亲去世之后,后宫中郭惠妃对他依旧很慈爱,每逢年节生辰,都会有赏赐给他。

“孩儿这些年,有赖娘娘眷顾。”朱允熥行礼道,“孩儿还没说过谢字呢!”

说完,拜了下去。

“快起来,一家人说啥两家话!”郭惠妃笑道,“要说谢,本宫还要谢你呢!孩子!”

朱允熥瞬间明白了,上个月他上了请朱元璋恩准天下藩王回京祝寿的奏折,并且用邮政之法让朱元璋同意了。郭惠妃说所的谢字,就在这上头。

当娘的哪有不想儿子的,他三个儿子都是千里之外,没有圣旨不得回京。她已经老了,见一面少一面的岁数。朱允熥这个得到皇帝认同并许可的提议,她如何能不感激。

曾经楚王的母亲胡妃触怒了皇帝,直接被杖杀。

楚王千里来京,哭吐血了,才得到胡妃生前的衣冠,带回封地安葬。

“孩儿平日有些疏忽了,您也是孩儿的祖母,往后娘娘不嫌弃,孩儿常去您老那请安!”朱允熥笑道。

“好好,盼着你来呢!”郭惠妃慈祥的笑道。

“你们在边上嘀咕啥呢?”朱元璋笑道,“多少天没这个热闹了,黄狗儿!”

“奴婢在!”

“传膳!”说着,朱元璋从床上站起来,朱允熥赶紧去扶。

“大孙呀!”朱元璋笑道。

“在!”

“今儿这么热闹,咱是不是得喝两口?”

朱允熥苦笑,“皇爷爷,喝两口可以,但是只能两口!”

祖孙二人一问一答,脸上都是笑容。

边上的妃子们却啧啧称奇,尤其是郭惠妃等人。

他们和朱元璋过了一辈子,何时见过朱元璋这么好说话过?

朱元璋膝下儿女四十多人,孙辈的几百人,除了太子外,他给过谁笑脸?

看看朱允熥那张和已故太子有几分相似的容貌,再想想监国这个头衔,几个人懂了。以后这宫里的主人,怕是就要落在吴王的头上了。

随后,膳食上来。

皇帝吃饭不是圆桌儿,而是分餐制的方桌,妃子们和小王爷们公主们,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

今日的膳食比往日精致许多,朱允熥刚刚给朱元璋满上酒。

就看到黄狗儿拿着一封奏折站在门口,要往里进。

“这老阉狗,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

朱允熥放下酒壶走过去,阴着脸,“皇爷爷正要吃饭呢,何事?”

黄狗儿讨好的笑笑,“殿下,云南的折子?”

云南?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过来,顿时愣住了。

朱元璋的养子,西平侯沐英,因为太子去世受不了打击,病了两个多月之后,去世了。(沐英的爵位死前都是侯!)

“这是怎么话说的!”

朱允熥看看里面,正微笑和家人用膳的朱元璋,心里长叹。

随后,他慢慢的走过去。

“皇爷爷!”

朱元璋端起酒杯,“嗯!”

“云南,沐英伯父,走了!”

“嗯?”朱元璋手一抖,酒洒了一半,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同时,刚才还欢声笑语宫中,因为皇帝的脸色顿时鸦雀无声。

“英儿走了?”朱元璋满脸悲戚。

“皇爷爷,您保重啊!”朱允熥知道,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将又是一个打击。

一口气,喝干杯里的酒。

“传旨!”朱元璋开口道,“让英儿回京安葬,封黔宁王,侑享太庙!”

说完,看着朱允熥,“大孙,英儿的后事,咱交给你,办风光些!”

“哎!”朱允熥答应。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爷俩说要在街上吃蒸饺的话音落下,边上跟着的大内侍卫廖家哥俩给旁边一个眼神。


几个外围的侍卫快步朝摊子走去,冲着那些正在吃喝的食客们一亮腰里锦衣卫的虎头腰牌,嘴里笑呵呵的吐出一个字。

“走!”

顿时,几张摊子清了出来。

这年月,谁能惹得起锦衣卫呀。

随后,一群侍卫假装成百姓,往小马扎上一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要保护的地方,空了起来。

朱允熥扶着朱元璋走过来,“爷爷,您坐!”

“咱还没七老八十呢,不用总扶着,快叫菜,饿了!”朱元璋笑道。

“驴肉蒸饺两屉!”朱允熥挨着他坐下,对小贩喊,“一屉多少个?”

“客官一屉十二个,保您吃的饱!”小贩笑着端来两屉热气腾腾的蒸饺放在小桌子上,“酱油醋在这儿,你老想要花椒油,额外给一个钱!”

“拿来!”朱允熥大手一挥,不差钱。

朱元璋看看饺子问道,“我说,多少钱一屉?”

小贩拿来花椒油,倒在小碗里,笑道,“老爷子,咱这便宜,一屉十五个钱!”

“这还便宜?”朱元璋瞪眼道,“拳头大的包子才一个钱!”

“爷爷!”朱允熥心中好笑,对他说道,“饺子比包子精贵一点,卖的自然贵些!”

若不是穿越到这个世界,谁能知道朱元璋褪去帝王的光环之后,私下里竟然是这个可爱的模样。

不过也不稀奇,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做到从心里关爱民生,真诚的对百姓好。

“嘶!香!”朱元璋不管烫,直接扔嘴里大口的吃了起来,“蒜,来两瓣儿蒜!”

说着,又对朱允熥笑道,“你奶奶活着的时候,有次给咱擀面条吃。你说吃面是不是要就蒜,可是因为咱吃了蒜,大臣们上了折子。说啥身为人君,吃蒜有失体面!”

“不理那些书呆子!”朱允熥给朱元璋剥蒜,笑道,“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哈!”朱元璋大笑,“是这个理儿!”

爷俩埋头吃了起来,这驴肉蒸饺的味道还真不错。饺子皮是上好的白面,吃着筋道弹牙。肉馅是一个个饱满带着汤汁的肉蛋子,咬一口爆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葱的香气。

“爷爷,您喝豆腐脑还是鸭血汤?”朱允熥吃的有些口干,问道。

朱元璋抬头,看看边上的鸭血摊子,刚想开口。随后目光看到豆腐脑摊子上,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卖力的忙活着。

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一男一女,小闺女乖乖的在木桶里洗碗,大点的男孩帮着自己的母亲,在摊子上给客人盛着豆腐脑。

“豆腐脑吧!”朱元璋改口道,“咸口的阿!”

“两碗豆腐脑,咸的!”朱允熥喊道。

此时的大明都城是天下的中心,有着五湖四海的百姓定居在这里。所以食物口味上,无论是南北都能兼顾到。

豆腐脑分甜的,也分咸的。

其实两种都好吃,但要是朱允熥选,他还是选择甜的。

不是口味问题,而是生活习惯问题。

豆腐摊子的妇人见是个老人带着孙子要豆腐脑,赶紧亲手勺了两碗,然后加上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酱油汤汁一淋,端了上来。

白嫩如玉,颤颤巍巍的豆腐脑,一勺子下去视觉上赏心悦目,味觉上更是让人食欲大开。

这世界上好吃的东西很多,可越是贴近百姓的味道,才越是最真实的味道。

历史上下五千年,多少王公贵族的精美的菜谱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唯有普通人的食物,一代代传承,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好吃!”朱元璋点头笑道,“嫩,滑!”

“多少钱?”朱允熥笑道。

那妇人在围裙上擦擦手,笑道,“三个钱!”

朱允熥从荷包里掏出三枚簇新的洪武通宝递过去,妇人笑呵呵的收了。

随后到一边,继续忙活起来。

“那个.....闺女!”

朱元璋这个岁数,叫这妇人一声闺女,挑不出毛病。

“您老有事儿?“妇人笑道,手上还在忙活。

“买卖咋样?”朱元璋一边吃豆腐脑一边问。

“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儿,如今市面太平,风调雨顺的,买卖好。卖一天豆腐,足够一家人嚼谷儿!”妇人笑着回道。

顿时,朱元璋的脸上就跟喝了二两蜜似的,别提多甜了。

他随口一问,就是百姓称赞,这样的话在他耳朵里,可比什么大臣们的奏折顺眼多了,也可信多了。

“爷爷!”朱允熥小声说道,“百姓心中有杆秤!”

“这话说的好!”朱元璋点点头,“别人说好都是假的,百姓说好才是真的!”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